460 likes | 642 Vues
耳聰目明看媒體 — 性別平等與兒少保護. 主講人 : 鍾美月 101 年 4 月 17 日. 暴露在媒體之下. 我們每天看電視 2.5 小時 ︰ 占一天的 1/10 ,占生命的 1/10 。 臺灣的兒童看電視時間約佔兒童休閒時間的 1 / 2 。 跟朋友、家人聊天玩樂的內容是甚麼? 怎知要買什麼流行物品? 怎知世界發生甚麼事?. 平面媒體:報紙、雜誌、海報、 DM 、霓虹燈看板、高速公路 T-Bar 、公車廣告 電子媒體:廣播、電視、電影、戶外電視牆、網路. (天下雜誌調查). 悠遊於媒體中的孩子. 性別與媒體. 什麼是媒體 ? 媒體如何建構社會真實
E N D
耳聰目明看媒體—性別平等與兒少保護 主講人:鍾美月 101年4月17日
暴露在媒體之下 • 我們每天看電視2.5小時 ︰占一天的1/10,占生命的1/10。 • 臺灣的兒童看電視時間約佔兒童休閒時間的1/2。 • 跟朋友、家人聊天玩樂的內容是甚麼? • 怎知要買什麼流行物品? • 怎知世界發生甚麼事? 平面媒體:報紙、雜誌、海報、DM、霓虹燈看板、高速公路T-Bar、公車廣告 電子媒體:廣播、電視、電影、戶外電視牆、網路 (天下雜誌調查)
性別與媒體 • 什麼是媒體? • 媒體如何建構社會真實 • 媒體識讀的教育內涵為何? • 媒體是建構性別概念的主要來源 • 何謂「置入性行銷」? • 媒體中對女性再現 • 各類媒體的性別解構—新聞、廣告、綜藝節目、戲劇、網路、卡通、圖畫書(繪本) • 媒體識讀教育—資源介紹
台灣約有120萬3-6歲幼童;200萬小學生100萬國中生與80萬中學生,平均每人每年花1000小時在媒體上台灣約有120萬3-6歲幼童;200萬小學生100萬國中生與80萬中學生,平均每人每年花1000小時在媒體上 • 若人的平均壽命是70歲,終其一生將有9年時間是不停止地使用電子媒介(主要是電視與電腦) • 兒童的電視生涯 ︰放學到就寢使用3小時20分鐘;家庭全日開機時間為6-7小時;兒童平均每天看電視2小時,週末約5小時;兒童接觸媒體約佔休閒時間50%。 2005年世新大學學生抗議壹週刊「兩性花園」專欄有關性交、模擬的畫面對兒童身心不宜
媒體是社會建構的主要機制 •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說明閱聽人均會透過對電視的觀察,學習並模仿媒體中有關性別角色的行為 • 廣告又是各種媒體形式中,最深入我們日常生活且難以躲避的,兒童與青少年可能透過對廣告的觀看習得主流社會所創造出來的價值觀、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職業刻板印象以及兩性之間的對待關係。(Gunter, 1995)
媒體識讀(素養)教育 • Media Literacy 1.媒體識讀— 識讀媒體之基本的讀寫能力 2.媒體素養-- 個人與社會的提升 3.媒體公民教育-- 民主、傳播權、文化多元 • 教育對象的主體的全體公民,教育目標的主軸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成為媒體公民。
教導學生區辨媒體與真實 • 媒體的資訊並不全然真實地反應世界 • 媒體訊息都經過複雜的篩選、包裝、選擇與組合 • 訊息的呈現,可能受到包括訊息產製者與編輯者、媒體部門與組織負責人,甚或政府、政黨或財團的運作影響 • 媒體的傳播科技特質,塑造了媒體的表現形式或內涵 • 閱聽人(接收資訊的觀眾或是讀者)是媒體產業運作下所產生的市場商品,作為廣告商欲觸及的目標對象
教師識讀媒體再現的技巧 • 辨識媒介內容中年齡、性別、種族、職業等刻板印象和權力階級間的關係 • 比較文本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 解釋角色所呈現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媒體識讀素材取用 • 戲劇 • 廣告 • 綜藝娛樂 • 卡通 • 新聞報導 • 雜誌 • 漫畫 • 流行歌曲 • 教科書 • 課外讀物 • 線上遊戲 • 校歌與校訓 • 社區中的不良示範
廣告到底是什麼東西? • 是一種商品或觀念 • 廣告通常必須付費 • 廣告必須透過媒體播出 • 廣告想說服你接受商品、想法與觀念 • 『買』媒體是很花錢地!! • 例:一般廣告—每秒3200元
雜誌: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 • 女性雜誌內頁 • 服飾 • 暖色系 • 線條柔美 • 甜美可愛 • 彩妝
男性雜誌 • 專業 • 權威 • 知識 • 運動 • 政治 • 寒色系 • 性感撩人的美女 • 特殊職業花瓶
一名黑人男子正緊抓著一箱汽水和一只大袋子,冒險在及胸的污水中行走。美聯社圖說,指出該男子剛「搶劫一間雜貨店」一名黑人男子正緊抓著一箱汽水和一只大袋子,冒險在及胸的污水中行走。美聯社圖說,指出該男子剛「搶劫一間雜貨店」 一對白人夫婦走在及胸的污水中,其中太太手裡也抓著幾包食物。法新社圖說,指出兩人「在雜貨店中找到了麵包和汽水」。
媒體與族群歧視 戲劇之置入性行銷 民視、三立鄉土劇 中視、中天外省劇 大愛劇場的慈濟精神 菁英主流文化 弱勢非主流文化
蘋果日報幾乎每天都會有數則性侵害新聞以文說圖示的方式赤裸呈現受害人如何被施暴的過程蘋果日報幾乎每天都會有數則性侵害新聞以文說圖示的方式赤裸呈現受害人如何被施暴的過程
這不是社會新聞,這是集體強暴! • 2008年10月19日,蘋果日報對於一則性侵害案件的新聞描述,標題叫做「八家將四惡少,綁少女輪姦」…. • 不料,酒過三巡,陳姓少年見少女長相清秀、身材曼妙,竟萌生歹念強吻、強抱對方,少女氣得反抗用腳踢他,還踢中陳的下體,陳一怒之下,拿出尼龍繩綑綁少女的手腳,並提議輪姦少女。 • 陳男先將少女的雙手綑綁在床頭兩側,並將雙腿綁住,接著脫掉內衣褲,還用四個手指頭,插入少女的下體,少女因疼痛大聲喊叫:「不要!」但四人並不理會。陳與曾姓少年一時興起,還起鬨強脫賴男的褲子,要他先強姦少女,並將賴男壓在少女雙腿,賴性慾被激起後,解開腿上繩子,將少女雙腿抬跨在自己肩膀性侵得逞。接著另三人輪流性侵少女,賴男在堂弟性侵少女時,還在後面推堂弟的屁股。少女慘遭四人輪姦後,造成雙腿瘀青及下體嚴重紅腫,賴男竟還拿出手機拍下少女的裸照 …
有必要如此嗎? • (2008/10/14,蘋果日報頭版,「大學美女信嘿咻驅魔,四小時被姦三次」),並且以相關圖畫畫出加害人如何以性暴力傷害女體 • 10月20日的報導「男脅少女,天天補口交課」以圖文方式畫出加害人如何逼迫抗拒中的少女為其進行口交
作為一個讀者,我們有必要對細節了解的如此鉅細靡遺嗎?有必要連性暴力中前前後後使用過什麼樣的姿勢,受害者又有何反應都要清楚嗎?作為一個讀者,我們有必要對細節了解的如此鉅細靡遺嗎?有必要連性暴力中前前後後使用過什麼樣的姿勢,受害者又有何反應都要清楚嗎? • 作為受害者或受害者的家屬,對於這樣的報導又情何以堪?! • 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中,要求專人處理性侵害相關事件,重視受害人的身心創傷,不正是為了要避免在訴訟過程中對被害人所造成的二度傷害與羞辱?不正是為了要避免相關單位藉由辦案之名過度詢問被害人,意淫其遭受性暴力的過程? • 惡質的報導模式,任意地重製渲染,對於受害者的傷害豈只二次,簡直就是無數次! • 從一種偷窺的角度把一件極為殘忍的性侵害案件A片化、春宮化,讓所有讀者都共同參與了這場集體意淫的過程,也讓受害者彷彿經歷了一場毫無人性的公眾強暴。回顧新聞開頭,述及少女之所以不敢主動報案,正是因為擔心二度傷害云云,豈不極度諷刺?!
電視廣告上說現在買7-Eleven有送最流行的哈囉Kitty耶!我要趕快去買。 • 我覺得女生胸部大才好看,因為蠟筆小新也這樣說。 • 十二歲少年多刀殺死祖母後,冷靜的捏造不在場證明,其供稱是模仿「名偵探柯南」卡通而來。 • 桃園縣有一名五歲男童,在看電視卡通節目時,疑似驚嚇過度尖叫後暴斃,檢察官懷疑可能看到驚恐的畫面,導致男童心臟病發。 • 做父母的,有何感想?
當卡通成為廉價保母 • 每個孩子後面都有個「背後靈」 • 商業行銷導致崇尚品牌的物化結果 • 暴力的故事情節與動作導致霸凌模仿行為 • 暴露的女性肢體導致性別刻板印象 • 誇張粗暴的語言導致言語粗俗 • 卡通主角常成為角色認同的對象 纯爱性感真人木偶 《铁拳5》性感美女COSPLAY
暴力卡通之社會學習 • 西雅圖兒童醫院研究所研究員克里斯塔基報告說,他們研究2到5歲的男孩,發現大約13.6%有嚴重的侵略行為;如果他們每天看1小時電視或錄象的暴力節目,那么他們具有嚴重侵略行為的可能是其他沒看暴力節目男孩的3倍 (2007) • 卡通片上的暴力所教給孩子的是:暴力是好玩的,沒有后果的。所以當卡通裡的人頭被打扁,然後又彈回原狀,孩子們就笑了,他們真的相信打人的頭沒有嚴重的后果,但在實際世界裡呢?”他說,若在7歲到10歲的男孩身上發現侵略性,可能預兆著孩子到青春期或成人之時的行為。
擔心的理由1 • 1. 看不見的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會發生些什麼? • 2. 沉迷媒體對身心靈的影響 • (1) 習慣 • (2) 學習成就低落 • (3) 親子間缺乏對話 • (4) 對現實環境反應變差 • (5) 模仿與合理化不當的行為
擔心的理由2 • (6) 廣告造成衝動型購物狂 • (7) 此外,沉迷網路導致 • 人際關係疏離 • 作息不正常:睡眠不足、日夜顛倒 • 失能 • 心理壓力與困惑:戒不掉、依賴與成癮 • 行為學壞、變壞:網路犯罪面面觀 • 3. 明星夢 • (1) 孩子也被光鮮亮麗、聲光效果迷惑,也想成名 • (2) 為求成名不擇手段
誰在經營、監督媒體? • 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一級主管共371人,其中106人為女性, 比例為28.57% • 有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總人數7人,女性委員人數3人,比例為42.86% • 有線廣播電視審議委員會,委員總人數15人,女性委員人數2人,比例為13.33% • 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及有線電視節目播送系統收視費用審議委員會,委員總人數11人,女性 委員人數2人,比例為18.18%
政府規範 • 台灣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在2007年制訂《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時,明文規定,廣播電視「不得煽動族群仇恨或性別岐視」,違者將處以3萬到1百萬元罰鍰。不過,傳播學者管中祥撰文表示:仇恨與歧視性語言並不應僅侷限在傳統的「族群」定義,法國「新聞自由法」就將「種族、國籍、宗教、性別、性取傾向、身心障礙者」列為禁止歧視範疇,部分國家的反仇恨條例還擴及移民、年齡、職業、語言、外貌等面向。相較之下,(台灣)「通傳法草案」保障顯得較為狹隘。
電視妙管家 • 兒童觀看電視之父母守則:停、看、聽 • 『停』- 先與孩子一起尋找不錯的節目,約定好觀看的時間,做好時間管理。 • 『看』- 一起與兒童觀看,以知曉節目或廣告的內容,適時加以解釋與說明,避免內容對兒童有不良的影響。 • 『聽』-不要主觀灌輸絕對的價值,討論時要先傾聽兒童的看法與理由,才能知曉兒童受影響的地方所在,再加以討論才能增加彼此互動的合諧性。 • 優質節目推薦:http://www.mediawatch.org.tw/
如何培養媒體觀看素養? • 親子共讀、親子共視 • 找碴—思辨、解讀、評估、分析、討論、監督與檢舉…
性別教育短片欣賞 • 玫瑰少年-錡錡的故事 • 跨性別禁忌-不再神秘 • 性別平等教育-性騷擾防治 • 阿根廷-民選女總統的故事 • Gen Silent-沉默的世代,老年同志紀錄片 • 就業歧視宣導 • 性別家務分工 • 其他….
「兒童成人化」:阿貴的嘲諷式幽默 • 阿貴女同學燕子對名牌趨之若鶩、超級拜金,並視肥胖為世界末日。 • 阿貴雖然單純好奇心強,卻超喜歡看Discovery,常點破大人弱智的行徑。 • 阿貴弟弟臉上常掛著一條鼻涕加上寡言,眾人常忽略其存在,口頭禪卻是死給大家看。 • 阿貴的怪力妹妹,膽大包天具有超能力,興趣是養小鬼,專長是作法與通靈。 • 小芳是阿貴的忠實愛慕者,滿腦子都在幻想著與阿貴長相廝守。 • 猛章是阿貴的同學,與青蛙相依為命,立志天下無敵,精習武術,性喜『以暴制暴』。 • 見寶也是阿貴的同學,特質超愛拍馬屁,當別人的小跟班。
運用媒體材料 • 阿貴之<燕子發福>http://www.kland.com.tw/akuei_akuei/movie/isinfo.phtml?code=akssans08007 • <咪咪變大了>http://www.kland.com.tw/movie/movie_play2.phtml?code=akssans03022&size=0&act=free • <機車125>http://www.kland.com.tw/movie/movie_play2.phtml?code=akssans03036&size=0&act=free >
忘記故事,留下價值 • 默默愛戀守候著阿貴青睞的小芳 • 總是穿戴禮帽、手套、珠寶首飾的貴婦裝,且胸大無腦被人欺的豬哥雯 • 愛佔他人小便宜、斤斤計較、只有常識而無知識、夭壽滿天飛的媽媽 • 拜金不拜佛、腦袋裡只裝名牌的富家女燕子。 • 充滿古早味和現代新潮,行為有些不合衛生標準的台灣阿嬤。 • 虐待學生殘暴不仁的老處女老師,只等待春天和全天下男性做朋友
刻板印象 • 阿貴的動畫中女性的職業未能呈現現代社會多元特質,女性的職業角色多為家庭主婦、股票族或老師,多為未分化狀態。而男性刻板印象則為暴力、重友情、骯髒;如: • 喜愛暴力的猛章 • 阿貴與男同學間友情彌堅 • 總是拖著兩條鼻涕的阿弟 • 另有關年齡的刻板印象則如年長未婚的李老師被描繪為飢不擇食的老處女。但阿嬤一角的設計則出現新意,傳統卻又時髦並且渾身充滿活力。而在省籍刻板印象上則使用語言加以誇大呈現,偏向讓說台語者使用一些較不雅的語辭,隱含使用這種語言帶有低俗氣質的意味。
咖啡廣告文案(捷運站燈箱廣告)。 當腦袋變成白的,就把黑的倒進肚子裡 在開會時經常翻白眼吐白沫的人, 應該會影響考績吧? 所以只要是醒著的人就能得到賞識,真的也是沒辦法的事, 光是維持清醒就真的不簡單了, 如果要再讓老闆做出「哇賽,連這種事你也想的到啊」的表情,可就更難了。 但是說不定你只要把 DyDo D-1醇黑咖啡裝進肚裡 就好像腦袋也被灌進墨水, 然後就保持清醒等外太空飛來一支筆就好了。 35
咖啡廣告文案(學生版) 當腦袋變成白的,就把黑的倒進肚子裡。 在上課時經常翻白眼吐白沫的人, 應該會影響成績吧? 所以只要是醒著的人就能得到賞識,真的也是沒辦法的事, 光是維持清醒就真的不簡單了, 如果要再讓老師做出「哇賽,連這題你也會啊」的表情,可就更難了。 但是說不定你只要把 DyDo D-1醇黑咖啡裝進肚裡 就好像腦袋也被灌進墨水, 然後就保持清醒等外太空飛來一支筆就好了。 迷思概念: 只要喝下這瓶飲料,就可以有好成績! (華人文化吃補的概念, 如同名牌球鞋的廣告,只要穿上這雙鞋,就可以像知名運動選手一般跑得快、跳得高) 36
可搭配之綜合活動能力指標(舉例) 綜合4-1-2 發現各種危險情境,並探索保護自己的方法。 (參考細目4-1-2-3 探索在各種情境下保護自己和抗拒誘惑的方法。) 綜合4-3-1 探討周遭環境或人為的潛藏危機,運用各項資源或策略化解危險。(補充說明3.人為的危機包含電話詐騙、網友騙局、戀物、金錢誘惑、電玩、迷戀上網、垃圾食物、媒體誤導等。) 別忘了綜合活動的六字箴言:體驗_省思_實踐 37
請動動腦,構思破解此一錯誤概念 (只要喝下這瓶飲料,就可以有好成績!) 的教學活動 年級 體驗 省思 實踐 *參考別小看我第十一集 哈燒名牌族設計,先睹為快。 38
如何解讀媒體文本意義? • 先解「毒」→解構→轉化為課程→實踐行動 • 解「毒」─具有性別意識,打開性別的視窗 • 解構─拆解媒介,解讀文本 • 轉化─將素材轉為教材、課程 • 行動─進行教學,實踐生活
國內外資訊素養的網站 • http://ilc.etech.ncyu.edu.tw/ilc/web_introduction.htm • 網路電影院 (嘉義教育局) http://cyvideo.cy.edu.tw/board1/Title.asp • 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http://homepage.ntu.edu.tw/~floratien/gen_whitepaper.files/mediaequipment.pdf... • 媒體素養教學資源網站http://192.192.159.186/... • 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http://www.mediaed.nccu.edu.tw/page1.php...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http://www.mediawatch.org.tw/... • 公視教育資源網_主題教學http://www.pts.org.tw/php/html_pub/education/subject.php?SAENO=7&LIST_SBENO=42... • 公視影音中心_VOD專區http://www.pts.org.tw/php/vod/... • 國民教育社群網 97微調九貫課綱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
陪孩子遨遊媒體世界—知己知彼 1. 我們是領航員、而非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跟著玩物喪志:孩子會模仿! 2. 檢視家人的媒體行為 • (1) 回家就會開電視嗎? • (2) 吃飯要配電視嗎? • (3) 你也會每天盯著連續劇看嗎? • (4) 回家上網的時間有多長? • (5) 從事其他家庭、育樂、藝文活動的內容包括哪些?(例如,散步、聊天、運動、聽音樂會、逛書店、旅遊…) 3. 你會用嗎?—我們也得懂得電腦與網路!
陪孩子遨遊媒體世界—知己知彼 4. 身教言教 • (1) 別忙! • (2) 親子共遨遊: • 試試看:電腦放在客廳(公共環境) • 試試看:把電視移到阿公阿嬤的房間裡 5. 尊重、接納、讚美、施福 • (1) 了解孩子的想法 • (2) 尊重與關懷孩子的需求與感受(同理心) • (3) 給予支持 • (4) 可發脾氣,但不遷怒 • (5) 批評、責備要適可而止,且秉持關懷與說理的誠懇態度
協助孩子識別好媒體 (一) 機會教育 • 1. 隨時教育 • 2. 隨時對話 • 3. 一起找答案 • 4. 主動選擇(評選)優良媒體或節目:例如公共電視 • 5. 以身作則
(二) 跟學校、家長、社區、社團組成成長團體 • 1. 組成關心與成長團體、讀書會等… • 2. 學習與認識媒體運作 • 3. 網上學習資源 • (1) 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http://www.tvcr.org.tw/ • (2) 政治大學媒體素養專題介紹http://www.lib.nccu.edu.tw/special/9509.htm • (3) 富邦文教基金會-媒事來哈啦 http://education.fubon.org/media/media.asp • (4) 媒體素養教育資訊入口網http://192.192.159.187/joomla/ • (5) 公視媒體識讀教育資源http://www.pts.org.tw/php/html_pub/education/onenews.php?XONENO=30&PAGE_NOW=1 • (6) 小小媒體觀察家 http://www.mediawatch.org.tw/literacy/
(三) 一同關心、監督、檢舉、抵制 • 1. 消費者最大—監督制衡媒體的力量 • 2. 呼籲政府關注 • 3. 推動多元休閒活動—間接的關機運動 • 4. 關懷媒體的資源 • (1) 媒體改造學社(媒改社) http://twmedia.org/ • (2)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觀) http://www.mediawatch.org.tw/ • (3)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媒改聯盟) http://blog.yam.com/citizenwatch/ • (4)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 http://www.bdf.org.tw/fame/about_fame.php • (5) 電視妙管家網站http://www.tvkeeper.org.tw/ • (6) 媒體觀察站http://www.hemidemi.com/group/WatchMedia/home • (7)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http://www.ticrf.org.tw/ • (8) 愛鄰社區服務協會白絲帶工作室http://www.i-link.org.tw/care/care3.php
提升性別意識 強化媒體識能 批判、運用媒體資源 討論與分享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sharing and making 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