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三节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相机抉择 第五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 . 财政政策的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收入政策:. 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政府水手政策的改变,将直接对居民的个人收入、消费、企业的投资、生产和销售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 政府降低税收 —— 居民消费量和企业投资量增加,使社会总需求增加、社会总产出增长。 是政府在经济萧条时采取的政策;. 政府提高税收 ——

knox-abbot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 第一节 财政政策 • 第二节 货币政策 • 第三节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 •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相机抉择 • 第五节 供给管理政策

  2.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 • (一)财政收入政策: • 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政府水手政策的改变,将直接对居民的个人收入、消费、企业的投资、生产和销售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 • 政府降低税收—— • 居民消费量和企业投资量增加,使社会总需求增加、社会总产出增长。 • 是政府在经济萧条时采取的政策; • 政府提高税收—— • 居民收入减少,消费量减少,从而社会总需求减少、企业投资下降,总产出下降。 • 经济高涨时可采用增税政策一直通胀。

  3. (二)政府支出政策: 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公共工程支出。 •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 国家安全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 • 是对政府收入的再分配,无直接商品交易。政府转移支付在消费者或厂商手中会形成潜在的购买力,其大小受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 包括社会福利、保险支出。 • 经济过热时,政府减少购买和转移支付,降低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胀;经济衰退时,政府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增加社会总需求,抵制衰退;

  4. (三)公债政策: • 政府发行债券称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是政府收入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政府利用国家信誉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可以增加政府财力。 内债 国债 • 公债到期,政府必须还本付息,因此发行公债时要考虑到归还期限和能力。 外债 地方政府债 政府公债以便有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三中形式。 中长期公债随时间的延伸风险增加,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工具。 • 公债的发行,不但可以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影响政府收支,还能通过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调控影响货币需求,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

  5. 二、功能财政 •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 凯恩斯主义思想 •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 •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 功能财政:政府不能以平衡预算为目标,而应当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 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 政策的制定应注重对经济形势的考虑,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盈余。 预算平衡思想的经历了年度预算平衡、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个时期; 经济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但会加深衰退。 依据预算平衡 经济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又会加剧通货膨胀。

  6. 经济通常存在紧缩缺口,因此财政赤字不可避免,而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经济通常存在紧缩缺口,因此财政赤字不可避免,而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三、公债理论 1、弥补赤字的途径 • 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 • 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 • 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的转移。往往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 • 保持公债占GDP一定的比例,虽然债务绝对值增加,仍是安全的。

  7. 四、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一)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 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 市场上购买产品或劳务的竞争加剧,物价上涨,消费减少; 若名义货币供应量既定,实际货币供应量因物价上涨而减少,则投资减少,利率上升,私营部门的投资活动受到抑制; 产生了政府指出挤占私人投资的结果。 •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1、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利率变动幅度很大,挤出效应就很大,财政政策效果小; 2、私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说明利率上升时投资将大幅度减少,挤出效应就越大,财政政策效越小;

  8. (二)时滞效应 • 一个政策方案从提出到产生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包括:认识时滞、制定政策时滞等。 • 由于存在时滞,根据经济形势所事实的逆向调节政策会因形势变化而失效,甚至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加剧经济波动。 • (三)预期的影响 • 人们根据自己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调整,抵消政策的作用。 • 如经济衰退时,政府试图刺激私人部门支出,但家庭可能预期物价水平下降而持币待购,减税未能增加消费;企业因预期收益下降不愿投资,总支出也未扩大。 • 通货膨胀时,政府即使减少开支,家庭也会因预期物价上涨而超前购买,企业预期收益扩大而增加投资,总支出未减少。

  9. 第二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措施; •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 (一)货币的划分 •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 • 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 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 M3=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 • (二)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 R代表最初存款,D代表存款总和即创造出的货币;r代表法定准备率(小于1)则商业银行能创造出的货币为 D=R/r; • 商业银行创造出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金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10. 是最主要的手段,银行占主动地位,作用缓和、错误易纠正,预测准确。是最主要的手段,银行占主动地位,作用缓和、错误易纠正,预测准确。 二、货币政策基本工具 属于间接货币政策 • 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主要是国库券以增减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 • 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 • 再贴现政策。通过增减再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减少或增加影响货币供给量。 • 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 属于直接货币政策,力度强、见效快

  11.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量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 • 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 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 • 货币量增加的效应 • 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上升; • 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

  12.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一)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 • (二)货币流通速度 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 (四)反衰退作用微弱 • 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 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 • 马拉车前进:简单,货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 • 马拉车后退:复杂,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 • (三)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 • 微观经济主题根据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作出对策,政府的政策可能很快无效,甚至有害。如政府拟采取扩张政策,人们预期物价上涨,工会将与雇主谈判要求涨工资。

  13. 第三节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 • 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s: • 财政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 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 (1)税收自动变化 • 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 (2)转移支付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14.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相机抉择 一、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来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业,这称之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二是在国民收入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时,增税或减少政府开支,降低有效需求,这称之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15.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政府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政策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 •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 •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 •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 • 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

  16. 二、货币政策的应用原则——相机抉择 • 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 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 • 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 • 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

  17. 三、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要相机抉择,政府在运用宏观 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和各种政策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在某个时期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 (一)、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政策。 • 经济严重衰退,要用猛烈的政策; • 只是出现衰退苗头,可用缓慢的政策; • (二)、把握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灵活运用。 • 作用程度不同:政府支出与法定准备金比较猛烈;公开市场业务和税收比较缓和; • 时滞不同:货币政策快;财政政策慢; • 影响范围不同:政府支出大,市场业务小; • 受到的阻力不同:增税减政府支出阻力大,货币政策阻力小;

  18. (三)、各项政策协调使用 • Ⅰ: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 Ⅱ: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 • Ⅲ: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 Ⅳ: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19. 第五节 供给管理政策 税收政策 收入政策 • 供给管理政策 指数化 人力资源或就业政策 贸易和汇率政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