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项目九 有助于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项目九 有助于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一、贫血的定义 是指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 WHO 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低于下列数值: 6 个月 -6 岁 110g/L 6-14 岁 120 g/L 成年男性 130 g / L 成年女性 120 g / L 妊娠妇女 105g / L 我国的贫血标准略低于上述指标,标准为: 成年男性 120 g / L 成年女性 110 g / L 妊娠妇女 105g / L. 二、贫血的种类.

kor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项目九 有助于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九 有助于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一、贫血的定义 是指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 WHO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量低于下列数值: 6个月-6岁 110g/L 6-14岁 120 g/L 成年男性 130 g/L 成年女性 120 g/L 妊娠妇女 105g/L 我国的贫血标准略低于上述指标,标准为: 成年男性 120 g/L 成年女性 110 g/L 妊娠妇女 105g/L

  2. 二、贫血的种类 1.营养性贫血 与饮食营养有关的一类贫血。包括缺乏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水平低下,铁结合力升高,补铁有效。 2.非营养性贫血 包括骨髓干细胞生成障碍;由于白血病细胞、癌细胞等转移至骨髓而使骨髓造血空间缩小;或因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痔、子宫肌瘤以及其他原因的出血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贫血;寄生虫病、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引起的贫血等。

  3. 三、铁在体内的代谢 人体内的铁大致分为两类: • 1.功能性铁:执行生理功能的铁 • 血红蛋白:60%一70%铁,运输氧气 • 肌红蛋白:3%一5%铁,在肌肉中运输和储氧 • 酶及辅助因子中所含的铁 • 血浆中运铁蛋白和乳铁蛋白:转运铁 2.储存铁: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存在于肝、脾及骨髓中,约占体 内总铁量的25%。

  4.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代谢铁有两种来源: 1.外源性铁:食物中的铁,占参与代谢、转运铁的5%。 2.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解体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中的铁,它可反复利用,消耗很少,是人体每天实际利用铁的主要来源。

  5. 膳食中的铁: 不能全部被吸收,约10%被吸收。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1.血红素铁:主要是Fe2+,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卟啉铁可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然后在黏膜细胞内分离出铁并与脱铁蛋白结合。其吸收率比非血红素铁高,一般为10%一15%。 2.非血红素铁:主要是Fe3+,与氨基酸酸、有机酸等有机分子结合后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其生物利用率较低,受膳食影响非常大,如植酸、酚类物质对它影响都很大。

  6. 铁吸收部位: 1.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2.吸收入血的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胞饮人细胞内,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 3.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 4.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包括:铁的状态、胃肠道功能、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及某些药物等。

  7. 四、造成贫血的原因 (一)膳食摄取铁不足 • 大部分造血物质与动物性蛋白有关,因此动物蛋白摄入不足,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 我国膳食是以植物性膳食为主,人体铁摄人量85%以上来自植物性食物,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在人体的实际吸收率很低,通常低于5%。同时植物性食物中还有铁吸收的抑制因子,如植酸、多酚等物质,可以强烈抑制铁的生物吸收和利用。

  8. (二)偏食 目前我国中小学约有l/3学生患缺铁性贫血,者主要是过于偏食、挑食造成摄入不均衡所致。 另外,由于营养知识的贫乏,不能正确选择富铁和促进铁吸收利用的也是导致铁营养缺乏的重要原因。

  9. (三)生理需铁量增加 1.妊娠妇女为供给胎儿所需及分娩失血导致铁损失,而补充不足可致铁缺乏。 2.婴幼儿、儿童、青春期需要量较高,足月婴儿,生后4个月,从母体带来的储备铁已耗竭,必须依赖摄人食物补充,由营养食品补充不足,以致6—11个月婴儿贫血率高达60.6%。 3.女性月经过多,造成铁损失增加等。一般膳食难以达到机体所需,故较易缺乏。

  10. (四)激烈运动引起的铁丢失 剧烈运动使体内红细胞的破坏速度大大增加,这是引起运动性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慢性病病可引起继发性营养慢贫血 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吸收障碍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长期服用制酸剂可引起缺铁。

  11. 五、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不能充分将氧气运送至大脑和全身,影响生长代谢 1. 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开发。儿童缺铁会影响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表现学习成绩下降,身高低于同年龄组的健康儿童,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生病。 2.妇女缺铁表现体弱无力、面色苍白、工作能力下降。缺铁使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精力不集中,没精打采,神经机能紊乱,易疲劳,冷漠呆板,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还常伴有心慌、气短、眼花等症状;严重者还表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12. 六、改善铁营养状况的方式 • Vc: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铁吸收 • 酪蛋白磷酸肽:促进铁吸收 • 动物食品多食:含二价铁多 • 尽量避免植酸、草酸、鞣酸过多摄入 • 补充营养强化剂 二价铁,酱油

  13. 补铁不能过量,如果长期服用过量铁盐,它也能通过直接渗透作用由肠黏膜进入血液。体内过量的铁可以沉积在许多器官的实质细胞中,以肝、脾、甲状腺、肾上腺和胃等器官的实质组织较为多见,最后可诱发人体肝硬化、动脉硬化、糖尿病和皮肤色素沉着为主的综合征,即特发性血红蛋白沉着症。因此,正常人长期大量服用铁盐对身体是有害的,更不能把铁剂作为“补血营养药”而盲目用。补铁不能过量,如果长期服用过量铁盐,它也能通过直接渗透作用由肠黏膜进入血液。体内过量的铁可以沉积在许多器官的实质细胞中,以肝、脾、甲状腺、肾上腺和胃等器官的实质组织较为多见,最后可诱发人体肝硬化、动脉硬化、糖尿病和皮肤色素沉着为主的综合征,即特发性血红蛋白沉着症。因此,正常人长期大量服用铁盐对身体是有害的,更不能把铁剂作为“补血营养药”而盲目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