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生长物质: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 1 、植物激素: 1.1 概念:植物体内合成的、可移动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1.2 特点: ① 内生性 ② 移动性 ③ 低浓度时促进,高浓度时抑制。 1.3 种类: 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 促进器官成熟的物质 脱落酸. 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 抑制生长发育的物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如:

kri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2. 生长物质: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 1、植物激素: 1.1概念:植物体内合成的、可移动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3. 1.2特点: • ① 内生性 • ② 移动性 • ③ 低浓度时促进,高浓度时抑制。 • 1.3 种类: • 生长素类 • 赤霉素类 • 细胞分裂素类 • 乙烯 促进器官成熟的物质 • 脱落酸 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 抑制生长发育的物质

  4. 2、植物生长调节剂 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如: • 乙烯利 • 矮壮素 • 多效唑 • 缩节胺

  5. 第一节 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Auxin)的发现与化学本质1、达尔文(1880): 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性试验:

  6. 2、Went(1928):燕麦胚芽鞘去顶试验

  7. ⒊ 郭葛等(1934): • 分离出纯的激素,经鉴定是吲哚乙酸,简称IAA,也叫生长素。 • 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生长素“auxin”(希腊词,表示“增加”的意思) 。

  8. 2.生长素类物质的化学本质: 氮杂环(吲哚环或苯环)带一个酸性侧链.

  9. 已知的生长素类物质

  10. 二.生长素的分布与运输 2. IAA的运输方式与途径:(1)极性运输 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而不能向相反方向运输. 1.分布:幼嫩部位

  11. 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内,即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内,即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非极性运输:成熟叶片合成的IAA通过韧皮部运输(横向运输), 不服从极性运输.是被动过程.但运输速度比极性运输快;外源IAA不服从极性运输。

  12. 三.生长素的存在形式与代谢 1.存在形式 (1)游离型IAA:活性高 (2)结合型IAA: 2.生长素的代谢 (1)IAA的合成: 在生长旺盛部位合成。 色氨酸途径:缺Zn色氨酸合成受阻,引起小叶病。 色氨酸合成酶 吲哚+丝氨酸————— 色氨酸 IAA Zn2+

  13. (2)分解 ①酶促分解 :被IAA氧化酶分解。 ②光分解:蓝光及紫外线作用最强,因此蓝光抑制植物生长。(高山)

  14. 四.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一)IAA的促长作用及其特点 1.作用与浓度有关: 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高浓度时抑制。 2.不同植物敏感度不同:双子叶>单子叶; 3.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根>芽>茎; 不同生育期敏感度不同:幼龄植物>成龄植物

  15. 10-4 10-8 10-10 抑制 促进 茎 根 芽 10-11 10-9 10-7 10-5 10-3 10-1 生长素浓度(mol/L) 不同营养器官对不同浓度IAA的反应

  16. (二)促进器官与组织分化: IAA/CTK 100: 1-根、4:1-芽、10:1-不分化 IAA/GA 高 木质部分化,低时韧皮部分化: 合适时分化出根和芽

  17. (三)促进结实或形成无籽果实: (四)疏花疏果(4ppm的萘乙酸喷梨) (五)影响性别分化(促进雌花分化); (六)保持顶端优势: (七)促进某些植物开花(菠萝)

  18.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物质及其应用: 吲哚类:吲哚丙酸、吲哚丁酸 萘 类:萘乙酸(NAA)、萘氧乙酸、萘乙酸钠、萘乙酸甲酯、耐乙酸胺 苯环类:2,4-二氯苯氧乙酸(2,4-D)、4-碘苯氧乙酸、2,4-D丁酯、 α-异丁酸

  19. 第二节 赤霉素类(GA) 1、发现: 1926年,日本人黑泽英一在研究日本出现的异常生长的稻苗—“恶苗病”时,发现是由于稻苗感染了藤仓赤霉菌后其分泌物所引起的。 1938年,薮田贞次郎 (Yabuta)等从水稻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称为赤霉素(GA)。 1958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得到赤霉素结晶(GA1). 1959年,赤霉素的化学结构被确定--赤霉烷环 。 一.GA的发现与化学本质

  20. GA1 内-赤霉烷环骨架 GA7 GA3 GA29(无活性) GA27(无活性) 2、化学本质:类萜

  21. 二. 赤霉素的分布运输 1.分布:发育的果实、种子和茎尖和根尖多,活性高;休眠器官少,活性低。 2.运输: 在植物的两端合成,通过木质部、韧皮部双向运输。

  22. 三.GA的存在形式与生物合成 1.存在形式: (1)游离态:有活性(旺盛生长部位)。 (2)结合态:与糖、乙酸、氨基酸、蛋白质等结合,无活性(休眠器官)。 2.生物合成: 合成前体:甲羟戊酸—甲瓦龙酸(MVA)。 甲瓦龙酸在长日照下合成GA ,在短日照下合成ABA,甚至可以合成CTK的一部分。

  23. 甲瓦龙酸 焦磷酸 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 王古 王巴 内根-贝壳杉烯 内根-7α –羟基贝壳杉烯 GA12 –7- 醛 GA12 甲瓦龙酸到GA12 的生物合成过程

  24. 四.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1.促进茎伸长生长: (恶苗病、与多效唑作用相反)

  25. 2.打破休眠: 促休眠芽萌发(0.5-1.0ppm土豆)。 3.促进抽苔开花(未春化白菜): 4.促进坐果和果实早熟:苹果(10-20ppm)、 棉花(20-50ppm)山楂、葡萄。

  26. 5.诱导单性结实(与IAA一样、无籽果实): 6.影响性别与组织分化:(促进雄性化,IAA/GA诱导木质部韧皮部的分化) 7.诱导α-淀粉酶合成: 用于啤酒生产。 8.抑制不定根的形成(与IAA 不同)。

  27.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CTK)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与化学本质 1.发现;1941年,寻找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未成熟的椰子乳,发现玉米素核苷; 烟草-激动素;未成熟的甜玉米-玉米素

  28. 2.化学本质:腺嘌呤的衍生物。

  29. 异戊烯基腺嘌呤 (iPA) 激动素 (KT) 腺嘌呤 二氢玉米素 (diHZ) 玉米素(Z) 6-苄基腺嘌呤 (6-BA) 玉米素核苷 (ZR) 腺嘌呤及其衍生物

  30. 二.CTK的分布与代谢 1.分布:细胞分裂部位、正在发育的种子与果实。 2.合成部位:根尖及生长中的种子和果实 3.形态:游离型(有活性);结合型(糖苷,无活性) 4.代谢 (1)合成: CTK合成前体:腺嘌呤、tRNA、甲瓦龙酸为前体 (2)分解: 主要在侧链上发生裂解.取代.还原反应。

  31. 三.CTK的生理效应 1.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促进细胞质分裂,促进细胞横向扩大。 2.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 3.延迟叶片衰老(特有作用): 原因:阻止水解酶的形成; 吸引营养物。

  32. 右边:330ppm的激动素促进芽的萌发 4.刺激块茎形成(马铃薯). 5.促进某些色素的合成. 6.促进组织与器官分化:促进芽分化,促进雌性分化。 7.促进气孔开放. 8.解除需光种子休眠.

  33. 第四节 脱落酸(ABA)一.ABA的发现与化学本质1.发现:1963,美,脱落棉桃;英,脱落戚树叶2.结构:倍半萜,环己烷带一个酸性侧链,有两个旋光异构体。

  34. 二.ABA的类型、分布及代谢 (一) 类型: 有活性游离态和无活性结合态(糖苷)。 (二)分布: 存在于各种器官,含量10~4000ng.g-1FW,成熟、衰老或休眠状态含量高,逆境下含量增高。

  35. (三)代谢: 1.合成: 合成部位:根冠和叶绿体均可合成。 合成途径: 甲羟戊酸(MVA,需短日照) -- 直接途径; 类胡萝卜素-- 间接途径。

  36. 甲瓦龙酸(C6) 异戊烯基焦磷酸 紫黄质 (C40) 法呢焦磷酸 (C15) 黄质醛 (C15) ABA醛 (C15) ABA (C15) 间接途径 直接途径 秋天,类胡萝卜素增加

  37. 甲瓦龙酸 细胞分裂素 异戊烯基焦磷酸 胡萝卜素 脱落酸 赤霉素 长日照 春天 秋天 图8-29 GA, ABA CTK合成间的关系

  38. 红花菜豆酸 ABA 4’- 二氢红花菜豆酸 2. ABA的降解: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

  39. 三.ABA的生理效应 1.促进休眠:短日照的作用;与GA相拮抗;

  40. ABA抑制萌发

  41. 2.促进脱落:在离体情况下敏感; 3.抑制生长:抑制细胞分裂与分化; 4.促进衰老:与CTK相反 5.促进气孔关闭(抗蒸腾剂): 6.可代替短日照使短日植物在长日照下开花。7.提高抗逆性:

  42. 第五节 乙烯(ETH)

  43. 一.乙烯的发现与分布 1.发现:19世纪中叶发现现象,60年代检测出来,果实催熟剂,65年承认是激素。 2.分布: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成熟果实中含量最高. 二.乙烯合成的前体物质及合成条件 前体物质: H3C-S-CH2-CH2-CH-COOH 蛋氨酸| NH2 ACC( 1-氨基环丙烷-1-羧酸)是乙烯合成的直接前体.

  44. ACC(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45. 蛋氨酸(Met) 5’-甲硫基核苷 (MTR) 蛋氨酸腺苷转移酶 腺苷 (Ade) S-腺苷蛋氨酸(SAM) 5’-甲硫基腺苷 (MTA) 干旱、成熟、衰老、伤害IAA、水涝 ACC合成酶 + MACC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 O2 乙烯形成酶 + 成熟、乙烯 乙烯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

  46. 三.乙烯生理效应 1.三重反应与偏上性生长(特征性反应): 三重反应: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上胚轴横向加粗,上胚轴失去负向地性而横向生长。 偏上性生长:植物生长在含有乙烯的环境中,叶柄上方比下方长得快,叶柄向下弯曲呈水平方向,严重时叶柄与茎平行,这种现象叫偏上性生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