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全国环境学科院长 / 系主任联络会.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 宁平 2010 年 9 月 18 日. 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 主要内容. 一、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大专院校的本、专科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2005 年: 420 万, 2006 年: 550 万, 2007 年: 600 万),其中 33% 左右是工科 我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国际上排名并不靠前 规模扩大 与提高质量之间的矛盾突出, 工程教育近期面临的挑战.

kumik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全国环境学科院长/系主任联络会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全国环境学科院长/系主任联络会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 宁平 2010年9月18日

  2. 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 主要内容

  3. 一、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4. 近年来,我国大专院校的本、专科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2005年:420万,2006年:550万, 2007年:600万),其中33%左右是工科 我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国际上排名并不靠前 规模扩大与提高质量之间的矛盾突出,工程教育近期面临的挑战 1.1 我国工程教育现状

  5. 欠缺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 存在“重科学轻技术”的倾向 工程专业的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训练 缺乏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及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2 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1)实际工程能力培养方面

  6. 1.2 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1)实际工程能力培养方面 • 缺乏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的培养 • 缺乏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 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交往方面的了解 • 缺乏参与管理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

  7. 学历、学制和多层次教育的培养要求之间不够协调学历、学制和多层次教育的培养要求之间不够协调 没有形成多种特色 1.2 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2)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等方面 (3)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方面 • 工程院校必须面向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 • 我国工程教育模式既不像美国工业界有对进入工业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需的工程师岗位培训,又缺少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训练的环节 • 培养规格比较单一

  8. 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 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2 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4)工程创新教育方面 (5)继续教育方面 • 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 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问题 • 工程教育与注册工程师制度脱接 • 人才质量的国际互认。 (6)其他方面

  9.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0. 2.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 •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国务院同意,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主要目的: • 规范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 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

  11. 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 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吸引工业界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和社会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 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 ,华盛顿协议 (Washington Accord)。 2.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

  12. 2.3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13. 专家委员会是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专家组织(2007-6成立)专家委员会是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专家组织(2007-6成立) 在教育部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专家委员会委员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 由教育部聘任。 2.3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14. 组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构建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研究制定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审定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程序 审查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提交的本专业补充认证标准 审定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做出的专业认证结论建议 领导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开展本专业认证的相关工作 聘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2.3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专家委员会的职责

  15. 按各专业领域设立的专业认证分支机构 成员由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代表组成 由教育部聘任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主任委员(组长)自动增补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2.3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

  16. 制定本专业的补充认证标准和相关工作文件 组织实施所在专业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培训 向被认证学校派出临时性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 完成专业认证的现场考查工作 受专家委员会的委托处理有关事宜。 2.3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职责

  17.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 本标准提供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 本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2.3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认证的主要依据

  18. 申请认证 学校自评 审阅自评报告 现场考查 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 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认证结论批准与发布 认证状态的保持。 2.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程序 认证程序

  19. 自愿 本科专业,已有三届毕业生 由所在学校向秘书处提交申请报告 相关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专家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 做出以下两种结论 :受理 ;不受理 。 2.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程序 申请认证

  2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东南大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山东大学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天津大学等) 2.5 专业教育认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2006年 2007年 • 选择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生产安生、人身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关系密切的专业类进行试点 • 增加采矿类、环境工程,水资源类、食品工程类、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为新的试点专业

  21. 2.5 专业教育认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今后:由点到面,适当扩大认证范围,分类开展认证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机械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类 • 环境工程→环境类 • 不再局限于一个专业名称(2008年1月,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修订会议)。

  22. 专业认证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考查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考查学生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层面考查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认证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考查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考查学生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层面考查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教学资源方面,把考查重点放在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考查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 在考查范围上,以更大多数的学生状况作为考查整体。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出来少数优秀的人才,突出的成绩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更广大层面上的学生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受益程度。 2.6 专业教育认证的特点(与专业评估相比) (1)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23. 专业认证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工程教育要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工业企业的适应能力专业认证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工程教育要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工业企业的适应能力 要求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能够定期或不定期的跟据社会需求状况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对工程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2.6 专业教育认证的特点(与专业评估相比) (2)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4. 专业认证倾向于社会对高校工程教育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行政评估自己对自己评价所带来的问题专业认证倾向于社会对高校工程教育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行政评估自己对自己评价所带来的问题 从认证机构和组织和专家组的人员组成上,加入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按照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1:1的比例组成,突出企业在专业认证过程中的作用。 2.6 专业教育认证的特点(与专业评估相比) (3)由“自我评价”转为“社会评价”

  25. 专业认证工作支持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各工程教育专业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的区域及自己的人才培养面向,制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各自的优势特色专业认证工作支持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各工程教育专业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的区域及自己的人才培养面向,制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各自的优势特色 专业的人才培养保证体系在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制定,只要能保证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即为合格。 2.6 专业教育认证的特点(与专业评估相比) (4)突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

  26. 毕业生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毕业生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认同度,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也是专业认证考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 2.6 专业教育认证的特点(与专业评估相比) (5)以专业“产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7. 三、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

  28. 3.1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进展 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环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 • 成员共13人,来自 高校、中国环境保 护产业协会、中国 环境科学学会、中 国环科院、中国环 境监测总站、中日 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 组 长:郝吉明 副组长:韩 伟 周 琪

  29. 根据专业特点,经过反复讨论,起草、制定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根据专业特点,经过反复讨论,起草、制定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 补充标准对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 课程设置: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特色选修课程 实践环节:环境工程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含实习)。 3.1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进展 制定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

  30. 3.1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进展 已开展了4批(7所大学)试点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学校 第一批,2007年 11月入校考查 第二批,2008年 5~6月入校考查 第三批,2009年 6~7月入校考查 第四批,2010年 6月、10月入校考查 同济 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 大学 华中科 技大学 东华 大学 南京农 业大学 武汉 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31. 同济大学现场考查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周琪教授介绍学院情况 专业认证工作组组长郝吉明院士组织专家组成员解读专业认证标准,统一思想,布置具体工作。并担任同济大学专业认证专家组组长,进行现场考查

  32. 南京大学现场考查 现场考查专家组听取南京大学 环境学院院长报告 现场考查专家组组长周琪 老师宣读现场考查意见

  33. 查阅教学档案、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资料 专家组考查图书馆 与教师座谈 与学生座谈 考查固体废物国家工程中心 考查风洞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现场考查

  34. 参观图书馆,了解文献资料资源及学生应用情况参观图书馆,了解文献资料资源及学生应用情况 教学档案、文件、论文、试卷调阅 与教学管理人员座谈 考查实验条件 观摩学生实验 专家组意见交流 武汉大学现场考查

  35.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场考查

  36. 调阅试卷、论文等资料 南京农业大学现场考查

  37. 东华大学现场考查——与校院领导、教师座谈(2010年6月2日-5日)东华大学现场考查——与校院领导、教师座谈(2010年6月2日-5日)

  38. 3.2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进展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 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专业规范和认证标准 • 设计训练:是否满足工程人才的培养 • 实践条件:课程实验条件、校外实习基地 • 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 工程实践:提高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 跟踪反馈:建议加强对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毕业生跟踪及反馈体系

  39. 华盛顿协议 (Washington Accord) 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1989年签约之初,这个协议覆盖了3大洲的6个国家,即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993年该协议扩展到5大洲的8个国家(地区),即接受了香港和南非的入盟申请。经评审,香港工程师协会(HKIE)于1997年成为正式签约组织, 2007-中华台北已成正式成员,俄为予备成员,一些亚太国家也提出申请 附件: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40. 至今,华盛顿协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它不仅吸引了覆盖27国的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s, FEANI)等前来谈判入盟问题 1995年,华盛顿协议又开始酝酿和筹划专业工程师的国际相互承认,为国际相互承认另辟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领域 重申相互承认的核心内容是鉴定的可比较性和专业教育的等效性 为保证相互承认的持续有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相互监督和定期评审制度 附件: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41. 协议的组织和运作逐步正规化 吸收新成员的程序趋向严格和规范化 考虑到工程师资格的国际相互承认是不同于工程专业鉴定相互承认的另一个问题,应该放在华盛顿协议之外另予解决,1997年成立了工程师流动问题论坛 ( Engineers‘ Mobility Forum, EMF) 附件: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42. 附件: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现在,世界上只有2个地区性的相互承认体系 • 一个是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开创的、在欧洲联盟框架内的“欧洲工程师”注册制度; • 另一个是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框架内建立的专业工程师相互承认文件 (Mutual Recognition Document, MRD)。 • 此外,亚太经互组织 (APEC) 的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菲列宾等,自1996年以来,正在筹划建立 APEC 范围内的工程师相互承认体系。 • 但是,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国际性的、非局限于一个地区的工程师相互承认协议。

  43.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