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管 理 学 基 础.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张晓燕.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一、 管理及其起源 1 、管理的概念 2 、管理的起源 二、管理的性质 1 、管理的二重性 — 自然属性(指挥劳动) — 社会属性(监督劳动) 2 、 管理的科学性 3 、 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1 、社会环境 2 、政治环境 3 、经济环境 4 、科学技术环境 5 、文化教育环境 6 、自然地理环境 (二 ) 外部环境的特征 1 、复杂性 2 、交叉性 3 、变动性.

kur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管 理 学 基 础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张晓燕

  2.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 一、管理及其起源 • 1、管理的概念 • 2、管理的起源 • 二、管理的性质 •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指挥劳动) • —社会属性(监督劳动) • 2、 管理的科学性 • 3、 管理的艺术性

  3. 三、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一)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 1、社会环境 • 2、政治环境 • 3、经济环境 • 4、科学技术环境 • 5、文化教育环境 • 6、自然地理环境 • (二)外部环境的特征 • 1、复杂性 • 2、交叉性 • 3、变动性

  4.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 •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作用 •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用 •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 消极、被动的适应 • 积极、主动的适应

  5.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一、管理的职能 •   计划 • 决策 • 组织 • 人事 • 领导 • 激励 • 控制 • 协调

  6.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古典管理理论 •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罗) • 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 •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7.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 一、梅奥及霍桑试验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2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帮助下,梅奥移居美国,1923~1926年期间他作为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进行工业研究。1923年,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加入美国国籍。1926年,梅奥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工业研究,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室副教授。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始于1924年但中途遇到困难的霍桑实验,从1927~1936年断断续续进行了9年的两阶段实验研究,梅奥于1929~1947年期间担任工业研究教授,并在退休时获得了“荣誉退休者”的头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1945年,梅奥又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梅奥除了上述代表作以外,还有《组织中的人》、《管理和士气》等脍炙人口的著作。

  8. 霍桑实验: 1、工厂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 3 、谈话研究 4、观察实验

  9. 二、人际关系学说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 的士气,是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0. 三、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 广义---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施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弗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11.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 • 一、管理过程学派 •   二、经验学派 •   三、系统管理学派 •   四、决策理论学派 •   五、管理科学学派 •   六、权变理论学派

  12. 第五节  现代管理新发展 • 一、企业战略 •   二、企业文化 •   三、学习型组织 •   四、企业再造

  13. 第三章 计划 • 一、计划的基本特征 • 1、目的性 • 2、主导性 • 3、普遍性 • 4、效率性

  14. 二、计划的种类 • (一)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 • 1、宗旨 • 2、目标 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是为实现组织盲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 3、策略 是指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要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 标。 • 4、政策 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 5、程序 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 • 6、规则 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 7、规划 是综合性的计划,是为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其其他要素的复合体。 • 8、预算 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15. (二)其他分类 • 1、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 • 2、按计划内容分类 • 3、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 4、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 • 长期计划 • 中期计划 • 短期计划

  16.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 • 一、机会分析 •   二、确定目标 •   三、编制计划的前提 •   四、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   五、评价各种方案 •   六、选择方案 •   七、编制派生计划 •   八、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17. 第四节 编制计划的方法 • 一、滚动计划法 •   二、网络计划技术法 •   三、线性规划法

  18. 第四章 目标管理 • 一、目标的特征 : • 目标是组织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 目标具有多重性 • 目标具有层次性 • 目标具有变动性

  19. 二、确定目标的原则 • 1、现实性原则 • 2、关键性原则 • 3、定量性原则 • 4、协调性原则 • 5、权变原则

  20. 三、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 1、目标设立 • 2、目标分解 • 3、目标控制 • 4、目标评定与考核

  21. 第五章 预测 • 预测的方法: • 1、定性方法 • 头脑风暴法 • 特尔菲法 • 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 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 • 群众评议法 • 2、定量方法 • 时间序列法 • 回归分析法 • 计量经济学模型 • 投入产出法 • 替代效应模型

  22. 第六章  决策 • 一、决策的原则 • 1、满意原则 • 2、分级原则 •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 •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 5、整体效用的原则

  23. 二、决策程序 • 一、确定决策目标 •   二、拟定备选方案 •   三、评价备选方案 •   四、选择方案 •   五、实施方案

  24. 三、决策方法 • 一、定性决策方法 • 1、头脑风暴法 • 2、特尔菲法 • 3、哥顿法 • 4、其他方法:淘汰法、环比法 • 二、定量决策方法 •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冒险法、保守法、折衷法、后悔值法、莱普勒斯法

  25. 第七章  组织概述 • 一、组织的类型 • 正式组织 • 非正式组织

  26. 二、组织工作原则 • 1、目标任务原则 •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 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原则 • 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27. 第八章  组织结构 • 一、组织结构形式 •   一、直线制组织结构 •   二、职能制组织结构 •   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U型结构) •   四、控股型组织结构(H型组织结构) •   五、事业部制组织结构(M型组织结构) •   六、矩阵制组织结构 •   七、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28. 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 (一)管理幅度 • (二)管理层次 • 管理幅度 * 管理层次=组织规模

  29. 三、集权与分权 • 1、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 2、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 3、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30. 第九章  人员配备 • 一、人员配备的程序 • 1、制定用人计划 • 2、确定人员的来源 • 3、根据岗位标准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查,确定备选人员 • 4、确定人选,必要时进行上岗前培训 • 5、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 6、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

  31. 二、人员配备的原则 • 1、经济效益原则 • 2、任人唯贤原则 • 3、因事择人原则 • 4、量才使用原则 • 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32. 三、管理人员的选聘 • 管理人员的来源: • 一内部来源 • 优点 • 缺点 • 二、外部来源 • 优点 • 缺点

  33. 四、管理人员培训 • 培训的内容 • 业务培训 • 管理理论培训 • 管理能力培训 • 交际能力培训及心理素质培训 • 培训方法 • 脱产学习 • 在职培训:职务轮换、临时职务、委以助手职务 • 其他方法:决策训练、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

  34. 第十章  领导 • 一、领导的权限 :指影响力 • (一)法定权力 • 1、决策力 • 2、组织权 • 3、指挥权 • 4、人事权 • 5、奖惩权 • (二)自身影响力 • 1、品德 • 2、学识、 • 3、能力 • 4、情感

  35. 二、领导理论 • (一)领导理论三个阶段 • 性格理论阶段 • 行为理论阶段 • 权变理论阶段 • (二)领导理论 •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 管理系统理论 • 管理方格理论 • 权变理论等

  36. 三、领导者个人素质 • 1、政治素质 • 2、业务素质 • 3、能力素质 • 4、身体素质

  37. 四、领导班子的构成 • 1、年龄构成 • 2、知识构成 • 3、能力构成 • 4、专业构成

  38. 五、领导艺术 • 一、领导决策的艺术 • 二、合理用人的艺术 • 知人善任 • 量才适用 • 用人不疑 • 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 四、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39. 第十一章  激励 • 一、激励的作用 • 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 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40. 二、激励理论 •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三、行为改造理论

  41. 三、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 • 一、物质激励 • 二、精神激励 • 目标激励法 • 环境激励法 • 领导行力激励法 • 榜样典型激励法 • 奖励惩罚激励法 • 三、职工参与管理 • 四、工作丰富化

  42. 第十二章  控制的基础理论 • 一、控制的类型 • (一)按控制环节分 • 现场控制 • 前馈控制 • 反馈控制 • (二)按控制程度分 • 集中控制 • 分层控制 • 分散控制

  43. 二、控制的原则 • 1、目标明确原则 • 2、重点原则 • 3、及时性原则 • 4、灵活性原则 • 5、经济性原

  44. 三、 控制的基本过程 • 一、制定控制标准 • 二、衡量工作绩效 • 三、纠正偏差

  45. 第十三章 控制技术与方法 • 一、全面质量控制 • 全员参加 • 全面质量控制 • 全面手段 • 全过程

  46. 二、预算控制 • (一)特点: • 计划性 • 预测性 • 控制性 • (二)零基预算 • 1、原理 • 2、程序 • 3、注意问题

  47. 三、成本控制 • 一、概念 • 二、步聚 • 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 进行成本核算 • 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 采取措施

  48. 第十四章  协调 • 一、协调的原则 • 目标一致原则 • 效率原则 • 责任明确原则 • 加强沟通原则

  49. 二、协调的内容 • (一)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 • 1、对各生产要素的协调节 • 2、对企业与股东关系的协调 • 3、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 • (二)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 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 • 2、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 • 3、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 • 4、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50. 三、 冲突的协调 • (一)冲突的二重性 • 正面—建设性 • 反面—破坏性 • (二)冲突的分类 • 1、按对组织的作用分:建设性冲突、 破坏性冲突 • 2、按表现出的状态分: 战斗、 竞争、 辩论 • 3、按冲突双方主体不同分: •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冲突 • 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冲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