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550 Vues
第二章 全球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指導老師: 顏榮祥 老師 報 告 人: 49554921 段佩琪 ( 第 9 組組長 ) 49554057 鄭玉華 49554062 楊慧萍 49554078 盧湘稜 中 華 民 國 九十八 年 六 月 二 日. 報告大綱. 第一節 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1890-1960 年 ) 第二節 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1961-1990 年 ) 第三節 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1991-2005 年 ) 第四節 能源科技與產業發 展的策略性措施.
E N D
第二章 全球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指導老師: 顏榮祥 老師 報 告 人: 49554921 段佩琪(第9組組長) 49554057 鄭玉華 49554062 楊慧萍 49554078 盧湘稜 中 華 民 國 九十八年 六 月 二 日
報告大綱 • 第一節 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1890-1960年) • 第二節 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1961-1990年) • 第三節 太陽光電發展歷程 (1991-2005年) • 第四節 能源科技與產業發 展的策略性措施
1901-1945年 -太陽能研究重點於太陽能動力裝置, 具多元聚光方式,且開始採用平板集 熱氣和低沸點介質。 -先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之洗禮,讓各 國了解能源與資源是最重要的競爭來 源。
1946-1972年 -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大力復興 階段,石化資源漸少之隱憂浮現,進 而啟動太陽能研究
太陽電池之開端 • 1883年 第一塊太陽電池由Charles Fritts 製備成功,Charles用鍺半導體上覆上 一層極薄的金層形成半導體金屬結, 器件只有1%的效率。 • 1946年 Russell Ohl申請了現代太陽電池 的製造專利。
1954年 當貝爾實驗室在用半導體做實驗發 現在矽中摻入一定量的雜質後對光更 加敏感這一現象後,太陽電池技術的 時代終於到來。
貝爾實驗室科學家-皮爾斯: 「太空一定有利於通訊衛星」 • 1962年 貝爾實驗室根據此構想發明了,世界 第一枚通訊衛星電星(Telstar)
Telstar 第一枚設計可以傳送電話和高速數據通訊的衛星。實驗室製造了兩枚幾乎一樣的此類衛星
Telstar -Telstar 1發射於1962年7月和操作 直到1963年2月為第一顆可以將訊號 (電視影像、電話)橫渡大西洋的衛 星。 -Telstar 2發射於1963年5月和操作 直到1965年5月
因能源危機的產生,太陽電池之應用 由衛星用途,轉呈地面發電。 • 1966年 -以Sharp設置全球最大燈台用電池為 指標。
1973年 10月 中東戰爭的爆發 -OPEC 採取減產石油、提高售價 -太陽光電應用於偏遠需電力區, 以獨立發電系統為主。
1973 年12月美國政府率先制訂陽光發電計畫 -增加研究領域預算 -設立太陽能開發銀行 -促進產品商業化
1974 年日本政府公布陽光計畫 -陽光房屋 -太陽能發電 -工業太陽能系統 -太陽能電池生產系統 -分散型和大型光電發電系統
1979 年台灣增設能源委員會 -制定節約能源 善用能源 開發能源
自1980 年起 -石油價格不穩 -太陽電池產品價格高 -核能發電技術發展快速 以致於缺乏競爭力,壓抑了太陽光電 之發展,但研究工作仍持續的進行。
-Sharp 率先將太陽電池商品化 -消費性薄膜太陽電池應用(a-Si, CdS/CdTe) -Kyocera 則量產多矽晶太陽電池。
太陽能商業化的產品 太陽能計算機、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蓄電池等器材產品,因此產業規模仍小。
兩岸的產業發展 -中國大陸:寧波太陽能、昆明光達 -台灣:光華公司 則陸續投產,擴增太陽光電之發展期
1990年 -全球性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日漸嚴 重,再生能源再度受到重視,巴西 里約熱內盧招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 會中,通過「環境與發展宣言」、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是一個國際公約,由世界各國政府首腦 參加的聯合國與發展環境會議上制定的 -目的是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盡量延 緩全球變暖效應。
環境與發展宣言 -是一份由聯合國與發展環境(又稱地球 高峰會)在1992年發表的簡短文件。 -旨在指導今後世界各地環境的發展
1991年 太陽光電研發計畫,於巴黎召太陽能空 間發電衛星國際會議。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2001年美洲加州大停電,促使兩國技術發展神速。
1999-2003年之間 -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平均成長率達30%以 上,未來預期太陽電池市場以平均成 長率40%加速擴大。 • 1997年 -聯合國於日本簽訂京都議定書,各國 對太陽光電產業之發展更顯積極
京都議定書 -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 定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共有156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引人注目 的是美國沒有簽署該條約。
1999年 -太陽光電正式起飛 -美國政府大量投資太陽光電研發 -德國及日本政府以輔助、電力回購等 方式強化太陽光電於城鎮之應用,促 使太陽光電產業之發展 -現階段,德日成為全球太陽光電主要 領導國家
2000年 -Sharp位居全球太陽光電產量領導者 年產量達50MW -BP在菲律賓150個偏遠地區,提供電 力,並在歐美、亞洲擴廠,提升產量
2005年 -日本學者Yoko Sakurai於「An Intrudoction to New energy in Japan」說明,日本能源產業發展 ,所需之各項策略措施。
2006年 -加州政府則規劃32億美元預算,推動 百萬戶太陽住宅法案,提供住家、企 業安裝之補助。 -歐洲地區中,義大利提升電力回購上 限至500MW,預期2006年裝置量達80MW
-西班牙政府積極推動太陽光電,並說 明近年裝置量將提升至100MW -荷蘭則預期裝置量達250MW -韓國政府耗資52.9百萬美元預算,推 動10萬屋頂計畫,目標於2010年市場 裝置量達1.3GW
-大陸基於2008年的奧運,與 2010年 上海世博會,為建立國際形象,積極 推動大型節能工程
預期2010年 -全印度的太陽光電產業,將挑起印度 市場的期待 -根據IEA主要國家實際裝置量,估計 2010年全球的主要國家,太陽光電累 積發電市場可達 22,589MW
台灣政府因應京都議定書之計畫 -舉行全國能源會議 -2000年提出太陽光電發電示範系統設 置、挑戰2008重點計畫
太陽光電廠商發展-台灣 • 1995年光華公司擴廠 • 1997年 茂迪投產 • 2000年 茂迪太陽電池之轉換效率,平 均每年以1%增加 • 2002年 寧波太陽能擴產,無錫尚德、 天威 英利進入市場 • 2004年 茂迪進入全球太陽電池製造廠前十名之列
太陽光電發展-中國大陸 • 1970年 提出太陽電池研發國家計畫 • 1995年 提出國家九五太陽能,利用 技術科技攻關計畫、光明工 程先導項目 • 2002年 針對偏遠地區提出送電到鄉 計畫
有鑑於中國大陸廣大無電市場 • 日本政府 - NEDO項目 • 荷蘭政府 - 絲綢之路照明計畫 • 加 拿 大 - 援助計畫 • 德國政府 - KFW、GTZ項目
市場創造期為能源產業發展之關鍵時 期 • 另需藉由「創造需求」及「技術發展 」來降低成本需求及提升規模經濟 • 使該產業能源延伸至獨立與市場擴展期,循序自由市場動作發展
由德日之發展經驗得證,主要國家之發展皆由政府支援,帶領「市場需求」及「技術發展」,間接累積量產及研發技術能量,促進國內「產業之競爭力」由德日之發展經驗得證,主要國家之發展皆由政府支援,帶領「市場需求」及「技術發展」,間接累積量產及研發技術能量,促進國內「產業之競爭力」
結論 太陽光電整體產業主要發展之關鍵因素 • 「市場需求」之拉力 • 「技術發展」之競爭潛力 • 「產業基底」之競爭力
參考資料: • 兩岸太陽能產業競合策略研究 • http://tw.myblog.yahoo.com/jw!WzvzpKSXBERv4y5DcUPeFA--/article?mid=126 • http://solarpv.itri.org.tw/performance/moive/introduction.asp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21/115/1jw73.html
報告完畢 敬請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