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欠发达地区贯彻 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

欠发达地区贯彻 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 贵州省委政研室农村处 毕节地区行署办公室 罗 凌 2007 年 9 月 18 日. 胡锦涛同志针对贵州实际特别强调,贵州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5 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无论对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kyra-wils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欠发达地区贯彻 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欠发达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 贵州省委政研室农村处 毕节地区行署办公室 罗 凌 2007年9月18日

  2. 胡锦涛同志针对贵州实际特别强调,贵州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针对贵州实际特别强调,贵州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 2005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无论对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破解难题的强大武器,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指针。当前,要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摆在欠发达地区各级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5. 引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 全球化困境与科学发展观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由于中国正确地把握了全球化的趋势,提出和实施了利用这一趋势发展自己的战略和策略,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主动参与到世界分工与竞争中去。20多年来,全球化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中国的参与反过来又有力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其结果是,中国取得了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的显著成果。

  6. 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 • 一是继续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目标与经济规模已很庞大,人口、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瓶颈等制约趋紧之间的矛盾; • 二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以及区域、阶层之间分化加大之间的矛盾; • 三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与人民群众政治表达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

  7.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 • 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与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滋长之间的矛盾; • 五是在西强东弱长期存在,必须与资本主义共处并存、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 • 六是中国实力的稳步增强和其他大国力图维护有利于它们的世界格局之间的矛盾; • 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和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之间的矛盾,等等。

  8. 必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作出探索和回答 • 这一系列矛盾,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作出探索和回答。归根到底,也就是如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的时代背景。

  9. “十一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与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十一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与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从外部环境分析,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好转。国家为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操作的稳健性,仍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为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10. 坚持统筹兼顾成为发展的主线,由支柱产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拉动的以重化工业化为特征的经济上升期,将成为未来1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坚持统筹兼顾成为发展的主线,由支柱产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拉动的以重化工业化为特征的经济上升期,将成为未来1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 区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城市联盟更加密切,产业集群优势凸现,产业竞争力与产业集聚更加紧密相关。经济增长中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将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和扩展。大中小多种类型城市的城市群落或城市联盟进一步形成和扩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 “十一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与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一)

  11. 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步伐的加快。 • 农村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将会成为推进重点,社会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 “十一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与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二)

  12. 由南到北正在形成的诸多各具特色又有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并在很大程度促进区域经济在更高的程度上协调发展。由南到北正在形成的诸多各具特色又有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并在很大程度促进区域经济在更高的程度上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加速形成(一)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加速形成(二) •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南方连接东部和西部的天然纽带,对于加强台港澳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腹地的建设,推动珠江三角洲际产业向内陆的转移和向市场的纵深扩展,加快西南地区经济的国际化验室步伐和资源优势的转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加速形成(三) • 广东与周边省区建立“9+2”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将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经济转型与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拓展珠三角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将大大增加经济的发展潜力。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加速形成(四) •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在投资准入、市场秩序、信用信息等方面推行“一体化”,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城市群,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上海取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将进一步带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也将为沿江地区之间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加速形成(五) • 京津经济区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带动信息、知识和资本密集的大北京地区的腾飞。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的政策,并决定向东北地区注资700亿元人民币,这必将对同处东北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的老工业城市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北京、天津为龙头环渤海湾经济圈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形成。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加速形成(六) • 与此同时,一些省市区也不约而同地扛起了区域经济的大旗。例如,山东省喊出“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河南省亮出“中原城市群”概念;湖北省规划建设“武汉经济圈”;江西省提出再造“昌九工业走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酝酿构筑“环天山经济圈”……

  18. 经济运行中新的结构性矛盾出现 • 一是生产市场结构性过剩与不足并存。 • 二是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市场化矛盾突出。 • 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突出。 • 四是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严峻 。 • 投资增长出现新的动向。

  19. 世界各国人均GDP水平分组 世界银行将世界各国人均GDP水平分为四个组别: • 人均少于756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 • 人均756—2995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 • 人均2996—9265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 • 人均高于9265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

  20. 2002年全国人均GDP(一) • 10000元以上的省份有10个,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山东和黑龙江;人均10000元以上的10个省市区为第一梯队。除黑龙江外,都属于沿海发达省份

  21. 2002年全国人均GDP(二) 6000—10000元的有12个,依次是河北、新疆、吉林、湖北、海南、内蒙、青海、河南、重庆、湖南、西藏和山西;

  22. 2002年全国人均GDP(三) • 6000元以下的有9个,依次为江西、宁夏、安徽、四川、陕西、云南、广西、甘肃和贵州。

  23. 人均10000元以上的10个省市区为第一梯队。除黑龙江外,都属于沿海发达省份。人均6000—10000元的12个省市区为第二梯队。指标大多与全国同步,力争到2008年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前翻两番,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人均10000元以上的10个省市区为第一梯队。除黑龙江外,都属于沿海发达省份。人均6000—10000元的12个省市区为第二梯队。指标大多与全国同步,力争到2008年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前翻两番,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

  24. 人均6000元以下的9个省市区为第三梯队。这些省市区与沿海地区差距过大,赶超越来越困难,因此更强调加速发展,在人均GDP指标上,力争达到3000美元,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这三个梯队中,贵州挂末。人均6000元以下的9个省市区为第三梯队。这些省市区与沿海地区差距过大,赶超越来越困难,因此更强调加速发展,在人均GDP指标上,力争达到3000美元,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这三个梯队中,贵州挂末。

  25. 一年之后的2003年,河北省跨入第一梯队,使全国人均GDP10000元以上的省份增加为11个。一年之后的2003年,河北省跨入第一梯队,使全国人均GDP10000元以上的省份增加为11个。

  26. 竞争最为激烈的是第二梯队,内蒙超越海南列第二梯队第4位,河南超越青海列第6位,湖南超越重庆列第7位,山西超越西藏列第8位,青海、重庆、西藏分别跌入第9位至第11位。2002年列第三梯队的宁夏、江西、陕西、安徽、四川升至第二梯队,分别列第12—16位。竞争最为激烈的是第二梯队,内蒙超越海南列第二梯队第4位,河南超越青海列第6位,湖南超越重庆列第7位,山西超越西藏列第8位,青海、重庆、西藏分别跌入第9位至第11位。2002年列第三梯队的宁夏、江西、陕西、安徽、四川升至第二梯队,分别列第12—16位。

  27. 人均GDP6000元以下的省仅存4个,分别是广西、云南、甘肃和贵州。贵州依然挂末,与最高的上海相比,人均GDP相差43115元。人均GDP6000元以下的省仅存4个,分别是广西、云南、甘肃和贵州。贵州依然挂末,与最高的上海相比,人均GDP相差43115元。

  28. 2005年全国人均GDP(一) • 10000元以上的省份达22个,分别是上海(51583)、北京(44441)、天津(35234)、浙江(27369)、江苏(24518)、广东(23674)、山东(20030),以及辽宁、福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黑龙江、吉林、新疆、山西、湖北、河南、重庆、海南、湖南、宁夏、青海。

  29. 2005年全国人均GDP(二) • 6000元至10000元的8个,分别是陕西(9908)、江西(9437)、西藏(9074)、四川(9020)、安徽(8810)、广西(8746)、云南(7826)、甘肃(7455)。 • 6000元以下的仅剩一个省,即贵州,5052元(全国最贫困的地方)。

  30. 分地区来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很大进展,但地区差距十分明显。分地区来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很大进展,但地区差距十分明显。 (1)从实现程度上看,到2004年底,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0.5%,已完成农村全面小康建设2/5的进程,估计再用10年左右时间即可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18.3%,完成1/7的进程,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5.1%,总体上尚未达到小康水平。

  31. 从发展差距上看 (2)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拉大。2004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东部地区分别低22.2个百分点和45.6个百分点,中部与东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比2003年扩大0.4个百分点,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扩大0.3个百分点,西部与中部的差距缩小0.2个百分点。总体看,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比东部地区至少落后10年,比中部地区落后5年左右。

  32. 从各省进展情况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各省区市都得到了积极推进,但省际间实现程度的差距很大(1)上海、北京、天津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超过60%,完成全面小康建设2/3的进程。其中上海实现程度为87.8%,居全国第一位;北京实现程度为81.7%,居全国第二位;天津实现程度为67.8%,居全国第三位。但这些地区仍存在农村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耕地占用较多、资源环境保护任务较重等问题。从各省进展情况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在各省区市都得到了积极推进,但省际间实现程度的差距很大(1)上海、北京、天津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超过60%,完成全面小康建设2/3的进程。其中上海实现程度为87.8%,居全国第一位;北京实现程度为81.7%,居全国第二位;天津实现程度为67.8%,居全国第三位。但这些地区仍存在农村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耕地占用较多、资源环境保护任务较重等问题。

  33. (2)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40%以上,已完成全面小康建设2/5的进程。(2)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40%以上,已完成全面小康建设2/5的进程。 • 其中浙江实现程度为57.9%,居全国第四位;广东实现程度为46.4%,居全国第五位;江苏、山东、福建的实现程度依此为46%、43%和40%。这些省份的共同特点是,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较高。如2004年浙江省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两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分别达到83.5%和80.5%,成为推动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主导因素。但从分项指标看,这些省份同样存在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资源环境保护任务较重等薄弱环节。

  34. (3)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20%—30%之间,已完成全面小康建设1/5以上进程。(3)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20%—30%之间,已完成全面小康建设1/5以上进程。 其中辽宁实现程度为29.5%,湖北为21.7%。这些省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势头良好,但农民收入增长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慢是主要制约因素。

  35. (4)湖南、山西、海南、江西、河南、安徽、内蒙古、重庆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10%—20%之间。其中湖南实现程度为19.4%,重庆为10.3%。这些省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有了良好开端,但制约因素仍然较多。(4)湖南、山西、海南、江西、河南、安徽、内蒙古、重庆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10%—20%之间。其中湖南实现程度为19.4%,重庆为10.3%。这些省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有了良好开端,但制约因素仍然较多。

  36. (5)陕西、四川、广西、云南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及10%。其中陕西实现程度为9.7%,云南为3.5%。这些省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刚刚起步,发展差距较大,面临困难较多。(5)陕西、四川、广西、云南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及10%。其中陕西实现程度为9.7%,云南为3.5%。这些省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刚刚起步,发展差距较大,面临困难较多。

  37. (6)全国尚有6个省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6)全国尚有6个省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 • 其中新疆、宁夏、甘肃分别为-1.7%、-2.3%和-9.2%,贵州、青海和西藏分别为-10.1%、-14.6%和-19.8%。实现程度为负值,意味着这些省区到2004年还没有实现2000年的小康目标。这些省区都分布在西部,表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最大的难点在西部,最艰巨的任务在西部。

  38. 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由于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及所要解决的难点不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承认并深刻认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点和差异,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至关重要。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由于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及所要解决的难点不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承认并深刻认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点和差异,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至关重要。

  39. (1)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的四阶段中的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要素导向和要素导向开始向投资导向转变时期。(1)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的四阶段中的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要素导向和要素导向开始向投资导向转变时期。 • (2)从经济发展的功能结构,发达地区正由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向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未处于规划、奠定中心城市基本框架,偏重城市集聚功能阶段。

  40. (3)从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注重中心城区发展向注重郊外和整个城市体系建设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主要关注中心城区发展的阶段。(3)从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注重中心城区发展向注重郊外和整个城市体系建设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主要关注中心城区发展的阶段。 • (4)从经济发展的运行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罗斯托的起飞阶段向平滑阶段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尚处于起跑和起跑开始向起飞转变。 • (5)从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看,发达地区正由偏重政府主导向偏重市场主导加速转变,而欠发达地区仍然以偏重政府主导为特征。

  41. (1)在产业布局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都要重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但发达地区将果断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努力破解现代服务业发展难题;欠发达地区则一般应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实施“二、一、三”进而“二、三、一”产业方针,努力破解奠定工业化基础难题。(1)在产业布局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都要重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但发达地区将果断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努力破解现代服务业发展难题;欠发达地区则一般应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实施“二、一、三”进而“二、三、一”产业方针,努力破解奠定工业化基础难题。 • (2)在工业发展模式上,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但发达地区主要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高度化和城市现代化,努力破解产业升级和城市化升级难题;欠发达地区则主要应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努力破解结构合理化和工业、农业、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难题。

  42. (3)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继续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目标与人口、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瓶颈等制约趋紧之间的矛盾,都要大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但发达地区领先一步,坚决摒弃外延粗放性扩张发展,实现内涵集约性深化发展,努力破解以创新克服资源、环境制约的难题,欠发达地区则应尽力减少增长粗放的程度,向着内涵集约性发展方向前进,努力破解资源节约和效益攀升难题。(3)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继续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目标与人口、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瓶颈等制约趋紧之间的矛盾,都要大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但发达地区领先一步,坚决摒弃外延粗放性扩张发展,实现内涵集约性深化发展,努力破解以创新克服资源、环境制约的难题,欠发达地区则应尽力减少增长粗放的程度,向着内涵集约性发展方向前进,努力破解资源节约和效益攀升难题。 • (4)在社会和民主的关注上,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但发达地区有较高的标准,确保人的发展需要,谋求人的享受需要,努力破解实现百姓富裕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良性循环难题;欠发达地区则首要的是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谋求人的发展需要,努力破解打破贫困亚性循环、不断提高小康水平难题。

  43. (5)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都要重视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但发达地区主要是建设生态、努力破解恢复生态与经济持续增长相统一难题;欠发达地区则主要是保护生态,努力破解生态完好与加快发展相统一难题。(5)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都要重视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但发达地区主要是建设生态、努力破解恢复生态与经济持续增长相统一难题;欠发达地区则主要是保护生态,努力破解生态完好与加快发展相统一难题。

  44. (1)从发达地区来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固然有许多有利因素,但这些有利因素中又往往包含了不利因素。例如,发达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这种开放的先发优势对于在更广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极为有利,但市场风险和发展风险相应增大,保持发展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难度增强。(1)从发达地区来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固然有许多有利因素,但这些有利因素中又往往包含了不利因素。例如,发达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这种开放的先发优势对于在更广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极为有利,但市场风险和发展风险相应增大,保持发展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难度增强。 • (2)从欠发达地区来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固然有许多不利因素,但这些不利因素中又往往蕴含着有利因素。例如,欠发达地区最显著的不利条件是发展滞后,但这一问题的背面却是后发优势,如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还可努力避免走发达地区走过的弯路。

  45. 欠发达地区怎样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欠发达地区怎样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 • 第一,要抓好思想武装,要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要具备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具备在复杂局面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游刃有余,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例如,对于如何开发,怎样保护的问题,就需要领导干部具体的水平和能力。

  46. 欠发达地区怎样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欠发达地区怎样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 • 第二,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建立评价社会发展的科学体系,实现由单纯GDP向绿色GDP的转变。一要着力营造一流的生态环境。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努力建设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二要着力培育生态产业。三要着力建设生态城镇。

  47. 欠发达地区怎样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三)欠发达地区怎样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三) • 第三,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四,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上下功夫。

  48. 何谓“解放思想”? • 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9.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解放思想(一) • 首先要全面把握新的历史起点的基本特征,使解放思想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新的历史起点突出地表现为“六个新”的要求,即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及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握了这“六个新”的要求,我们对新的历史起点就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解放思想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50.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解放思想(二) • 必须以全面实现小康为目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始终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