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九章

第九章. 红细胞酶型. 第一节 概述. 红细胞酶型是红细胞多态性同工酶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的一类酶。 红细胞酶对底物具有高度专一催化作用,受遗传基因所控制。它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 一、同工酶分类 :. 1.复基因座同工酶 由位于不同基因座基因编码的同工酶。这类同工酶各亚基的一级结构差异很大。 2. 复等位基因同工酶 由单基因座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多个等位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各等位基因编码的肽键一级结构不同,具有个体差异,成为个人识别的基础。

lace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九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红细胞酶型

  2. 第一节概述 • 红细胞酶型是红细胞多态性同工酶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的一类酶。 • 红细胞酶对底物具有高度专一催化作用,受遗传基因所控制。它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

  3. 一、同工酶分类: 1.复基因座同工酶 由位于不同基因座基因编码的同工酶。这类同工酶各亚基的一级结构差异很大。 2.复等位基因同工酶 由单基因座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多个等位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各等位基因编码的肽键一级结构不同,具有个体差异,成为个人识别的基础。 3.等位基因同工酶由单基因座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编码的同工酶

  4. 二、红细胞酶型的分型 原理: 根据酶蛋白分子的大小和所携带负电荷量的不同,通过电泳使之分离,并利用酶的催化活性,作用于底物,使之显带,根据电泳谱型进行判型。 显谱方法: ①荧光染色法;②电子转移染料染色法;③酶偶联染色法;④化学测定染色法。

  5. 第二节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是一组在酸性条件下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

  6. 一、生物化学特性 酸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 根据分布不同,可将人体内ACP分为3大类: 红细胞ACP(EAP); 细胞分泌的ACP 组织细胞溶酶体中的ACP。

  7. 二、遗传多态性 EAP由一组单基因座复等位基因所控制。 基因定位于人体第2号染色体短臂2区5带。 1963年Hopkinson等用淀粉凝胶电泳法测出了5种表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8.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在已调查的人群中,EAPb频率均高于EAPa。EAP基因频率的分布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9. 四、EAP型的分型方法 淀粉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 显谱方法:以4-甲基伞形酮磷酸盐为底物。4-甲基伞形酮磷酸无荧光,在EAP催化下可分解为4-甲基伞形酮和磷酸,4-甲基伞形酮具有荧光性,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荧光。 以谱带的迁移率及谱带的数目为依据外,还要根据谱带的相对强度来决定型别。

  10. 第三节酯酶D 酯酶D(EsD)是一组能够水解羧酸酯键的酶,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酯酶A、B、C的电泳谱型在所有个体都一样,不具多态性,只有酯酶D具有多态性。

  11. Hopkinson(1973)用淀粉凝胶电泳从红细胞解离液中发现酯酶D的遗传多态性。基因定位于人体第13号染色体长臂上。Hopkinson(1973)用淀粉凝胶电泳从红细胞解离液中发现酯酶D的遗传多态性。基因定位于人体第13号染色体长臂上。 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 反应原理:4-甲基伞形酮醋酸盐在EsD的催化下可分解为4-甲基伞光形酮和羧酸阴离子,4-甲基伞形酮具有荧光性,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荧光。

  12. 第四节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磷酸葡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PGM)是一组主要作用于糖原代谢的酶类,广泛地存在于哺乳类动物各种组织中。 磷酸葡糖变位酶能够可逆地催化葡糖-1-磷酸和葡糖-6-磷酸的相互转化,将储存的糖原转变后进入糖分解代谢,是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酶

  13. 1972年Ishimoto等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应用于PGM1同工酶的研究,发现PGM1亚型1972年Ishimoto等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应用于PGM1同工酶的研究,发现PGM1亚型 PGM1亚型有4个共显性等位基因PGM1*1+、PGM1*1-、PGM1*2+、PGM1*2-。 编码10种亚型,1+、1+1-、1-、2+、2+2-、2-2+、2+1+、2+1-、2-1+和2-1-。 显谱原理:PGM1在G-1,6-2P存在下催化G-1-P转化成G-6-P。G-6-PD可使G-6-P氧化,同时使NADP还原为NADPH。NADPH在PMS存在下,使MTT还原为深蓝色不溶性的甲月替而显示酶谱带。

  14. 第五节乙二醛酶Ⅰ 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GLO Ⅰ)是一种以谷胱甘肽作为辅酶,将甲基乙二醛转化为乳酸的酶。 乙二醛酶Ⅰ和乙二醛酶II(GLO II)构成了乙二醛酶系统,他们共同参与了是甲基乙二醛(methyglyoxal)转化为乳酸的反应。

  15. 1975年Kompf等用淀粉凝胶电泳结合特异性的酶谱显色法发现GLO Ⅰ遗传多态性 3种常见表型1、2-1、2,由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上的一对共显性等位基因GLO Ⅰ*1及GLO Ⅰ*2所控制。 常用的方法是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 GLO Ⅰ除可在血痕(6~8周)中检出外,还可在精液(斑)及毛根中检出。

  16. 显谱方法 ① GSH能抑制碘与凝胶内的淀粉作用,胶面上无GLO Ⅰ存在的部位由于GSH的抑制作用,不显色。有GLO Ⅰ存在的部位,GSH被催化,与甲基乙二醛结合生成了S-乳酰谷胱甘肽,不能抑制碘与淀粉的反应,生成蓝色。 ② 在胶面上无GLO Ⅰ存在的地方,GSH可使二氯酚靛酚(2.6-dichlorophenol indophenol,DCIP)还原为DICPH,后者将MTT还原成甲月替,使背景呈现蓝紫色;有GLO Ⅰ存在的地方,因GSH被转化,上述反应不能进行,因此GLO Ⅰ谱带无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