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92 Vues
中共在短短 4 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 毛澤東精確掌握時局變動的趨向,擬定井然有序的戰略步驟,在極端困頓的局勢下,以弱敵強,轉換優劣情勢,達成最終的大戰略目的。. 例如:拿破崙戰爭中的「全民皆兵制」、德國人「閃擊戰」等,人民革命戰爭顛覆傳統戰爭模式,擊敗數量龐大且具決定性優勢的敵人。. 北越和越共亦以人民革命戰爭理論為基礎,將全世界最強大的美國軍事武力趕出越南。. 不同於一般暴力戰爭,它是綜合政治、軍事、經濟和心理的總體戰,是以強制力量進行激變的作為和過程,也是大戰略的一種特殊模式。.
E N D
中共在短短4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中共在短短4年內,打垮國民黨百萬大軍,顛覆國民政府,主要歸功於毛澤東的指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 毛澤東精確掌握時局變動的趨向,擬定井然有序的戰略步驟,在極端困頓的局勢下,以弱敵強,轉換優劣情勢,達成最終的大戰略目的。
例如:拿破崙戰爭中的「全民皆兵制」、德國人「閃擊戰」等,人民革命戰爭顛覆傳統戰爭模式,擊敗數量龐大且具決定性優勢的敵人。例如:拿破崙戰爭中的「全民皆兵制」、德國人「閃擊戰」等,人民革命戰爭顛覆傳統戰爭模式,擊敗數量龐大且具決定性優勢的敵人。 北越和越共亦以人民革命戰爭理論為基礎,將全世界最強大的美國軍事武力趕出越南。
不同於一般暴力戰爭,它是綜合政治、軍事、經濟和心理的總體戰,是以強制力量進行激變的作為和過程,也是大戰略的一種特殊模式。不同於一般暴力戰爭,它是綜合政治、軍事、經濟和心理的總體戰,是以強制力量進行激變的作為和過程,也是大戰略的一種特殊模式。
人民革命戰爭的戰線和戰場是無聲無息進行著 中共透過地下組織對政 治和社會做面的控制 面的 戰爭 在全國性政治、情報和後勤面的後援下,對政府軍進行武裝鬥爭 由分散的小型游擊戰,轉變為正規且大規模的運動戰
戰爭幅員最廣:960萬平方公里 • 失地最多:960萬平方公里 • 敗退速度最快 • 傷亡最多:48萬2815人 國軍25萬8341人 共軍22萬4474人
35年7月 36年6月 37年6月 38年6月 年 度 國 軍 共 軍 比 率 4,300,000 1,200,000 3.58:1 3,730,000 1,950,000 1.91:1 3,650,000 2,800,000 1.3:1 1,149,000 4,000,000 0.3:1
三大基本戰略路線 黨的 建設 統一 戰線 武裝 鬥爭 從內在基礎(黨的建設)與外在環境(統一戰線)兩方進行塑造,並運用手段(武裝鬥爭),來抗拒統治政權的壓制與圍剿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建立地下組織 從事地下活動 轉換優劣 形勢 決定性 軍事攻勢 三大階段 基本的戰略路線確定後,人民革命戰爭依照以下三大階段進行:
建立黨的控制區 滲透政府的控制區 地下組織和地下活動概分為兩類,這階段目的在實施政治和心理作戰、爭取和鞏固民心,建立政治面,並達到更廣泛的控制
1 慎選根據地群--建立「紅區」的控制區 在紅區組織並擴張地下政權、影子政府,實施政治面的控制和擴展 組訓游擊武力,配合全面性心戰,爭取和鞏固民心,逐次擴展政治面的控制
2 滲入和控制社會的基礎組織 向家庭、朋友、同學及事業伙伴運用影響力,並摧毀社會基層的反對力量,以建立傾向於己方的組織和力量 以重組社會為目標,並以此作為控制政治面的基礎工作
3 滲透現行政府控制區--白區進行政治性的破壞 運用上述兩種手段滲入白區的公眾 機關配合全面心戰,達成以下兩個 任務: 破壞社會秩序,製造信心危機 孤立領導階層
4 由地下活動走向公開鬥爭--控面、斷線、孤點 對社會秩序和領導階層進行破壞的同時,不定期發起游擊戰,並加強全面的心戰和統戰 繼續不斷擴大紅區,期望把白區逐次縮小為若干孤立的點,造成控面、斷線、孤點的有利形勢
擴張第一階段的成果。 發動全面的游擊戰。 成功的突擊和埋伏,是補給武 器、彈藥、醫藥以及交通與通 信裝備的主要來源。人民則提 供情報、衣食等一般補給。 由游擊戰而正規作戰,進行全面轉變武裝鬥爭的優劣形勢。
「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殲滅敵人的作戰兵力和屈服敵人的意志「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殲滅敵人的作戰兵力和屈服敵人的意志 以運動戰為主 有系統的對白區施行系統性的恐怖活動 配合軍事攻勢 策反和兵變
若戰略形勢有利時,可從第一階段跳到第三階段,以游擊戰配合運動戰。若戰略形勢有利時,可從第一階段跳到第三階段,以游擊戰配合運動戰。 若革命形勢逆轉時,又可退回第二、第一階段,重新轉入地下,伺機再起。
民國36年有400萬農民獲得: 3160畝土地 44萬匹牲口 1470萬擔糧食
必勝 翻身不忘恩, 好漢去當兵! 保田,保家, 保鄉去! 勝利反攻, 人人有份!
先給土地,再給武器保衛土地。 • 領導殺富濟貧,撲向另一目標。 • 農民漠視兩黨相爭,卻自保土地。 • 民國34~36年間,東北約有145萬農 民加入共產黨軍隊。
友好強權的支援 情報 心戰 談判 四大因素
人民革命戰爭第二、第三階段,為求勝利,尋 人民革命戰爭第二、第三階段,為求勝利,尋 求外來的軍事經濟援助,尤其重要。 • 中共創黨初期即受到蘇聯共產黨的指導與物質 支援,影響國民政府與中共的實質互動。 • 二戰結束,東北蘇聯紅軍,配合林彪共軍進入 東北,以日本關東軍完整軍備供應給林彪。
中共依其人民革命戰爭理論與進程,對政 府控制區進行大規模的滲透,無數的地下 黨員潛伏於國民政府的黨政軍各機關,而 民間的教育、文藝、傳播業界,亦多為其 地下黨員或是潛在的支持者。這些人成為 中共進行人民革命戰爭時的情報來源。
【四大家族】 指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國民黨內最有 權力的四個家族勢力: 蔣介石(總統) 宋子文、宋家姊妹(財政部長、行政院長) 孔祥熙(行政院長、財政部長) 陳立夫、陳果夫兄弟(中央組織部代部長) • 並用宣傳和恐嚇手段,先求鞏固自己。 藉文書或口語傳播貶損,再配合威脅恐嚇 • 在國內外抨擊政府,詆毀國家領導人的威信。 最有力的心戰宣傳,即是對國民黨四大家 族的攻訐,塑造成「貪腐」的形象
借外力進行談判: 如中共借助美國特使馬歇爾(1880~1959) 的調停 • 絕不讓步的談判模式: 除了迫於戰略形勢需要外,絕不做任何讓步 不得已時也是堅持「退一步,進兩步」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