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63 Vues
第四篇 国情篇. 中国利用外资. 第十二章. 中国对外投资. 第十三章. 目 录. 中国利用外资概况. 第一节. 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二是改革开放以后,持续至今已 30 多年。. 一是共和国成立初期,时间较短;.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1950 年和 1951 年 , 中国与原苏联、波兰共同投资创办了 5 家合营企业,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它们是: 中苏 ( 新疆 ) 石油股份公司、
E N D
中国利用外资 第十二章 中国对外投资 第十三章 目 录
中国利用外资概况 第一节 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二是改革开放以后,持续至今已30多年。 一是共和国成立初期,时间较短;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1950年和1951年 , 中国与原苏联、波兰共同投资创办了5家合营企业,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它们是: 中苏(新疆)石油股份公司、 中苏(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中苏(大连)造船公司、 中波轮船公司 1954年,中苏两国商定4家合营企业苏方股份全部转让给中方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 1951年后一直到1978年这20多年里 • “一无内债,二元外债”的政策,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 改革开放后 深化发展阶段 2002至今 完善阶段 1994—2001年 高速发展阶段 1992—1993年 稳定发展阶段 1987—1991年 起步阶段 1979—1986年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 1、1979—1986年,起步阶段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将长江三角训、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 2、1987—1991年,稳定发展阶段 • 《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 沿海经济开发区扩展到北方沿海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的一些市、县,批淮海南建省和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 3、1992—1993年,高速发展阶段 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视察南方重要讲话 • 进一步开放6个沿江港口城市、13个内陆边境城市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 4、1994—2001年,完善阶段 • (1)制定监管措施,规范外资企业行为 • (2)取消部分限制,实行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 • (3)对外资实行新的鼓励政策 • (4)清理政策法规,完善投资环境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 5、2002至今,深化发展阶段 • (1)外资进入领域更广泛 • (2)外资规模上了新台阶 • (3)跨国公司投资踊跃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优惠政策 1、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 (1)借用国外资金 • 借款是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按资金来源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种: • 1)外国政府贷款 • 2)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 3)出口信贷 • 4)外国商业银行现汇贷款 • 5)发行国际债券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优惠政策 1、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 (2)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 • 人民币特种股票,即B股,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优惠政策 1、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 (3)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 这类外资一般不构成东道国的债务。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有4种方式: • 1)合资经营企业 • 2)合作经营企业 • 3)外资企业 • 4)合作开发资源(目前主要是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资源)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优惠政策 1、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 (4)吸收外国灵活投资 • 中国目前在这方面主要采用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和补偿贸易及国际租赁等形式。 • 1) 对外加工装配 • 2)补偿贸易 • 3) 国际租赁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优惠政策 • 2、中国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根据本地情况,对外国投资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一般来说,各国为了吸引外资所采用的政策优惠有以下几类: • 特殊行业优惠。 • 加速折旧优惠。 • 税收优惠。 • 开发费用回扣优惠。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优惠政策 • 2、中国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 中国政府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力度,除了实行上篇各种通常的优惠政策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优惠政策。 • (1)对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 • 1)土地使用年限与使用费政策。 • 2)税收优惠政策。 • 3)劳动工资政策。 • (2)沿海港口城市引进外资优惠政策 • 1)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 2)城市老市区的优惠政策。 • (3)经济开发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区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 • 非沿海港口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其政策与经济特区政策相近,如所得税率为15%等;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的优惠政策与沿海港口城市的(老市区)相近。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 三、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 • 1、外资的产业分布 •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外资主要集中于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 • 70年代到80年代则主要集中于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 90年代以来,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了外资的主要领域。 • UNCTAD《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第二产业领域的外资已占55%到60%。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外资产业分布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和零售等服务业引进外资迅速增长。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 三、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 • 2、外资的区域分布 • 中国引进外资的区域分布十分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 • 3、外资的投资方式 • 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期,在华投资的外商主要采取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两种方式。 • 4、外资的来源分布 • 中国引进外资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或地区,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 • 从来源地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源于发展中经济体。 • 从地域来看,亚洲经济体占主导地位。 • 从历史演变来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亚洲地区经济体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减少,使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短暂回落。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 四、中国利用外资的作用 1、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利用外资优化了我国的制度安排,产生了制度绩效 3、利用外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减了我国转型时期的就业压力 4、利用外资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5、利用外资增加了我国进出口总额,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利用外资概况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第二节 第一 节 第 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 五、利用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1、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 2、超国民待遇的不平等竞争问题 3、影响国际收支,加剧通货膨胀 4、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5、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与财政收入减少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第二节 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外资 • 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高水平稳定增长阶段 2001至今 调整与提高阶段 1996—2000年 快速发展阶段 1992—1995年 持续发展阶段 1987—1991年 萌芽阶段 1979—1986年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 •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有: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外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开发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方式。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三、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与结构 • 1、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 (1)总体规模快速扩张 (2)外商投资项目规模明显扩大,独资倾向增强 • 2、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分析 • (1)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分配极少,第三产业分配相对不足。 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内部的构成也呈现一定的不平衡性。 • (2)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结构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集中在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 (3)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结构 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既包括有硬环境,如交通运输条件、通讯设施等,也包括软环境,如政策法规、人员素质等。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四、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分析 • 1、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1)从外商直接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供给的比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已经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外商直接投资占我国工业产值来看,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也很大。 (3)外商直接投资对税收的贡献不断上升,有效地弥补了国家财政资金短缺问题。 (4)从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进出口的贡献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贡献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四、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分析 • 2、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资金不到位,实际开业率偏低 (2)加剧区域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3)不利于增强经济自身的内生增长能力 (4)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5)跨国公司的品牌和市场控制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五、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趋势分析 根据跨国公司和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按外商直接投资的性质可以分为资源寻找型、市场寻找型、效率寻找型和战略资源寻找型四大类型。 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我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是从劳动力资源寻找型上来看,首先表现在劳动力资源的量上,劳动力资源是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 二是从市场寻找型外商直接投资来说,存在对其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因素。 有利因素是:中国国内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扩大了中国经济规模,并转化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对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其对以市场寻找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极大吸引力。 不利因素是:中国加入WTO后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取消将使原来贸易壁垒引致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可能会将外商直接投资于其它国家而以产品出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视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定,所以这一类型投资存在增减两种可能。 三是从效率寻找型外商直接投资来说,这类投资将会增加。 四是战略资源寻找型外商直接投资将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新增长点。
第三 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又称跨境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海外投资人发行股票,在海外公开的证劵交易场所流通转让。 •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开创了我国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先河。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 (一)海外上市的优点 1、有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 2、有利于缩短融资时间,节约时间成本 3、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 5、有利于提高公司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 (二)海外上市的不足 1、海外上市成本过高,高收益与高代价联系在一起 2、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公司透明度不高 3、导致国内股票市场投资资源的流失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模式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股市主要有:香港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美证劵交易所、纳斯达克、新加坡市场、伦敦股市、法兰克福股市等。而其海外上市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企业海外直接上市 (二)中国企业海外间接上市 (三)中国企业以发行境外存托凭证方式二次上市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一)中国企业海外直接上市 • 1、企业海外直接上市的优点 • (1)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较快,而发达国家经济相对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中国企业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大,境外投资者也对中国股票海外上市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 • (2)海外上市公司要受到上市证劵市场所在国法律的约束,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内部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与国际管理接轨,从而促进中国企业界经营机制的转换,更好地树立国际企业的形象。 • (3)海外市场资金丰富,且其二级市场流动性强、规模大,足以支持大规模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同时发达的二级市场有利于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维持上市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良好声誉。因此,海外上市企业不仅要符合我国国家产业发展,而且在企业资产及预期发行两方面均需达到一定的规模要求。 • 2、企业海外直接上市的不足 • (1)国内法律和境外法律不同,对公司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 (2)IPO程序较为复杂,需经过境内、境外监管机构审批,成本较高,所聘请的中介机构也较多,花费时间较长,公司需通过与中介机构密切配合,研究出符合境内、境外法规及交易所要求的上市方案。 • (3)企业面临着信息披露的压力、来自境外投资者的压力和兼并收购的竞争压力。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二)中国企业海外间接上市 • 中国企业海外间接上市较海外直接上市而言有其自身的优点。企业以各种途径间接上市,可以避开直接上市申报审批的种种限制,而且可避免境内外法律、会计制度差异带来的不便。另外,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间接上市的融资能力更强。 • 间接上市的方式主要有境外买壳上市、境外造壳上市和境外中资企业招股上市。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三)中国企业以发行境外存托凭证方式二次上市 • 二次上市是指已在本国上市的公司将其部分发行在外的流通股股票在非注册过的另一家证劵交易所上市。 • 二次上市一般多采用存托凭证的形式。 其中,最为有名、使用最多的模式是美国存托凭证(ADR),此外还有全球存托凭证(GDR)等。中国企业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市,尤其是在纽约证劵交易所,也多以存托凭证方式进行。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三)中国企业以发行境外存托凭证方式二次上市 • 对发行人而言,发行存托凭证能够带来下列好处: • 1、市场容量大,筹资能力强。 • 2、避免直接发行股票与债券的法律要求,上市手续简单,发行成本低。 • 除此之外,发行存托凭证还能吸引投资者关注,增强上市公司曝光度,扩大股东基础,增加股票流动性;可以通过调整存托凭证比率将存托凭证价格调整至美国同类上市公司股价范围内,便于上市公司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提供新的筹集渠道。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 与直接投资外国股票相比,投资ADR给投资者也能带来好处。 1、 以美元交易,且通过投资者熟悉的美国清算公司进行清算。 2、上市交易的ADR须经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注册,有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 3、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时,ADR投资者能及时获得,而且是以美元支付。 4、某些机构投资者受投资政策限制,不能投资非美国上市证券,ADR可以规避这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