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第五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内 容 提 要.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药用溶剂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注射用非水溶剂,其种类、用量均受限制。药物的溶解性是决定能否形成溶液剂的首要条件。 因此,本章对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增溶方法、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讨论;药物溶液的性质必须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压、 pH、pK a 、 表面张力、粘度、澄明度等是液体制剂的重要质量指标。 结合药典的要求对其测定方法及原理作简要说明,而有些内容在其它相关章节里进行介绍。. 药物溶液的制剂有注射剂;

lang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第五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2. 内 容 提 要 • 药物溶液的形成是制备液体制剂的基础,药用溶剂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注射用非水溶剂,其种类、用量均受限制。药物的溶解性是决定能否形成溶液剂的首要条件。 • 因此,本章对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增溶方法、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讨论;药物溶液的性质必须满足药用部位的要求,渗透压、pH、pKa、表面张力、粘度、澄明度等是液体制剂的重要质量指标。 • 结合药典的要求对其测定方法及原理作简要说明,而有些内容在其它相关章节里进行介绍。

  3. 药物溶液的制剂有注射剂; • 内服的有合剂(mixtures)、芳香水剂(aromic waters)、糖浆剂(syrups)、溶液剂(solutions)和醑剂(spirits)等; • 外用的有洗剂(lotions)、搽剂(liniments)、灌肠剂(enemas)、含漱剂(gargarisms)、滴耳剂(ear drops)、滴鼻剂(nose drops)和溶液剂(solutions)等; • 另外尚有高分子溶液如右旋糖酐注射剂等代血浆制剂;缔合胶体溶液是表面活性剂药物溶液,如氯己定溶液等。

  4. 第一节药用溶剂的种类与性质 •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 • (一)水溶剂 •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 • (二)非水溶剂 • 药物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5. 1.醇类 如乙醇、丙二醇、甘油、1,3-丁二醇、异丙醇、聚乙二醇-200、-300、-400、-600、苯甲醇等。这类溶剂多数能与水混合。 • 2.二氧戊环类 如甲醛缩甘油、4-羟甲基-1,3二氧戊环、5-羟基-1,3二氧戊环等,能与水、乙醇、酯类混合。 • 3.醚类 如四氢糠醛聚乙二醇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能与水混合,并溶于乙醇、甘油。 • 4.酰胺类 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正-(羟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乳酰胺、N,N-二乙基吡啶酰胺等,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6. 5.酯类 如三醋酸甘油酯、乳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苯甲酸苄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等。 • 6.植物油类 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红花油等,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 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7. 二、药用溶剂的性质 • 溶剂与药物的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性。溶剂的极性大小常以介电常数和溶解度两个参数的大小来衡量。 (一)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介电常数借助电容测定仪,通过测定溶剂的电容值C求得,是个无因次的数值,如式(8-1)所示。

  8. ε =c/c0 (8-1) • 式中,C0——在电容器中以空气为介质时的电容值,通常测得空气的介电常数接近于1。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数据如表8-1,介电常数大的溶剂的极性大,介电常数小的极性小。如表8-2。

  9. 溶剂 介电常数 溶剂 介电常数 H2SO4 110 C4H9OH 17.8 HCONH2 109 C5H5N 12.5 H2O 80.4 ClCH2CH2Cl 10.65 HCOOH 57.9 CH3COOH 6.15 H2NNH2 53.0 C6H5Cl 5.71 HCON(CH3)2 37.6 CHCl3 5.00 CH3OH 33.6 C6H6 2.28 C2H5OH 25.1 CCl4 2.24 CH3COCH3 21.2 n-C6H14 1.89 (CH3CO)2O 20.0 表8-1 一些溶剂的介电常数(20℃)

  10. 溶质的溶解能力主要与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表现在溶质与溶剂的极性、介电常数、溶剂化作用、缔合、形成氢键等,其中溶剂的介电常数大小顺序可预测某些物质的溶解性能,如表8-2。溶质的溶解能力主要与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表现在溶质与溶剂的极性、介电常数、溶剂化作用、缔合、形成氢键等,其中溶剂的介电常数大小顺序可预测某些物质的溶解性能,如表8-2。

  11. 溶剂的介电常数(近似值) 溶剂 溶质 极 80 水 无机盐,有机盐 水 性 50 二醇类 糖,鞣质肥 溶 递 30 甲醇,乙醇 蓖麻油,蜡 性 减 20 醛,酮,氧化物 树脂,挥发油 递 5 己烷,苯,四氯化碳,乙醚,石油醚 脂肪,石蜡,烃类,汽油 减 ↓ 0 矿物油,植物油 ↓ 表8-2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介电常数

  12. (二)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 • 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溶剂或溶质的溶解度参数δi可用式(8-2)表示。 • (8-2)

  13. 式中,ΔUi——分子间的内聚能;Vi——物质在液态时的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分子间内聚能可从物质的摩尔气化热求得,即,因此,式中,ΔUi——分子间的内聚能;Vi——物质在液态时的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分子间内聚能可从物质的摩尔气化热求得,即,因此, • (8-3) • 式中,Vi——物质在液态时T温度下的摩尔体积;ΔHv——摩尔气化热;R——摩尔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

  14. 例如 求25℃时水的溶解度参数δ。 • 测知 H2O气化热ΔHv=43932J/mol, =18.01cm3 • 则

  15. 表8-3 一些液体的摩尔体积与溶解度参数[1] 液体 V/cm3/mol δ/J1/2/cm3/2 正己烷 131.6 14.93 乙醚 104.8 15.75 环己烷 108.7 16.77 四氯化碳 97.1 17.80 甲苯 106.8 18.20 乙酸乙酯 98.5 18.20 苯 89.4 18.61 氯仿 80.7 19.02 一些溶剂与药物的溶解度参数如表8-3,8-4。 乙醇 甲醇

  16. 丙酮 74.0 20.04 二硫化碳 60.0 20.46 正丁醇 91.5 23.11 正辛醇 157.7 21.07 醋酸 57.6 26.59 58.5 26.59 40.7 29.66 二甲基亚砜 71.3 26.59 1,2-丙二醇 73.6 30.27 甘油 73.3 36.20 水 18.0 47.86 乙醇 甲醇

  17. 晶体 V/cm3/mol δ/J1/2/cm3/2 苯甲酸 104 21.89 咖啡因 144 28.8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145 24.14 萘 123 19.64 苯巴比妥 137 25.77 磺胺嘧啶 182 25.57 甲苯磺丁脲 229 22.30 表8-4 一些药物的摩尔体积与溶解度参数

  18. 生物膜的脂层的δ平均值为17.80±2.11,此值与正己烷的δ=14.93和十六烷的δ=16.36较接近,整个膜的δ平均值为21.07±0.82,很接近正辛醇的δ=21.07。因此,正辛醇常用于求分配系数时模拟生物膜相的一种溶剂。生物膜的脂层的δ平均值为17.80±2.11,此值与正己烷的δ=14.93和十六烷的δ=16.36较接近,整个膜的δ平均值为21.07±0.82,很接近正辛醇的δ=21.07。因此,正辛醇常用于求分配系数时模拟生物膜相的一种溶剂。 • 由于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所以两组分的δ值越接近,它们越易互溶。若两组分间不形成氢键,也无其它复杂的相互作用,则二者的溶解度参数相等时,可形成理想溶液。有关溶解度参数可参考文献 [2, 3]。

  19. 第二节药物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 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是制备药物制剂时应首先掌握的信息。 • 一、药物的溶解度 • (一)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20. 例如咖啡因在20℃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即表示在100g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饱和。各国药典中常以近似溶解度的术语(如,1g药物所需溶剂量ml)表示:极易溶解(1:1);易溶(1:10);溶解(1: 30);略溶(1: 100);微溶(1: 1000);极微溶(1: 10000);不溶(1:>10000)。 • 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可查阅各国药典、默克索引(The Merk Index)、专门性的溶解度手册等。对一些查不到的药物溶解度数据,就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21.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药物溶解度的测定[10]有分析法和定组成法。药物溶解度的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equilibrium solubility)或称表观溶解度(apparent solubility),因为在实际测定中要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尤其是酸、碱性药物更是这样,所以不同于药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2. 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 假设某药物在0.1mol/L NaO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约为1mg/ml。实测时配制四种浓度的溶液,即分别将3、6、12、24mg药物溶于3ml溶剂中,装入安瓿,计算药物质量(mg)与溶剂用量(ml)之比,即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分别为1、2、4、8,溶液量不能少于3ml,保证能够供测试用。将配制好的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到溶解平衡,离心或过滤后,取出上清液并作适当稀释,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23. 图8-1 特性溶解度测定曲线图8-1直线1表明药物解离或缔合,杂质增溶;直线2表明药物纯度高,无解离与缔合,无相互作用;直线3表明存在盐析或离子效应。

  24. 测定溶解度时,要注意恒温搅拌和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同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平衡时间由实验确定;测定取样时要保持温度与测试温度一致和滤除未溶的药物,这是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 •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测定法 • 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如图8-2,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25. 图8-2 平衡溶解度测定曲线

  26. (三)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药物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若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反之,溶解度大。又从实验中得出:“结构相似物质易互溶”。 氢键对药物溶解度影响较大,在极性溶剂中,如果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如果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27. 2.药物分子的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离子性质有关, 阳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很强,以至于阳离子周围保持有一层水。离子大小以及离子表面积是水分子极化的决定因素。离子的水合数目随离子半径增大而降低,这是由于半径增加,离子场削弱,水分子容易从中心离子脱离的缘故。一般单价阳离子结合4个水分子。药物溶剂化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8-5。

  28. 药物 溶剂① 熔点/℃ 25℃溶解度/mg/ml 氨苄青霉素 (无水物) 200 10.10 水(3:1) 203 7.60 苯乙派啶酮 (无水物) 68 0.92 水(1:1) 83 0.26 琥珀酰磺胺嘧啶 (无水物) 188 0.39 戊醇(1:1) 191 0.80 水(1:1) -- 0.10 丙酮缩氟氢 羟龙 (无水物) 220 0.06 乙酸乙酯(0.5:1) -- 0.15 戊醇(7:1) -- 0.33 表8-5 药物溶剂化对药物熔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29. 戊醇(7:1) -- 0.33 保泰松 (无水物,Ⅳ型) 105 2.13 (无水物,Ⅲ型) 93 2.34 异丁醛(Ⅰ型) 80 2.89 环己烷(Ⅱ型) 90 2.80 ①括号中为溶剂与药物的摩尔比或晶型

  30. 3.药物的多晶型与粒子的大小 (1) 多晶型影响[11]多晶型现象在有机药物中广泛存在,同一化学结构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如溶剂、温度、冷却速度等)不同,形成结晶时分子排列\晶格结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晶型,产生多晶型(polymorphism)。晶型不同,导致晶格能不同,药物的熔点、溶解速度、溶解度等也不同。例如维生素B2有三种晶型在水中溶解度分别为:Ⅰ型60mg/L;Ⅱ型80mg/L;Ⅲ型120mg/L。 无定型(amorphous forms)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无晶格束缚,自由能大,所以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较结晶型大。例如新生霉素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无定型,其溶解度比结晶型大10倍,溶出速度也快,吸收也快。

  31. 假多晶型(pseudopolymorphism)药物结晶过程中,溶剂分子进入晶格使结晶型改变,形成药物的溶剂化物。如溶剂为水即为水合物。溶剂化物与非溶剂化物的熔点、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等物理性质不同,这是因为结晶结构的改变影响晶格能所致。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无水物<溶剂化物的顺序排列。例如导眠能无水物溶解度为40mg/100ml,而水化物为26mg/100ml。又如醋酸氟氢可的松的正戊醇化物溶解度比非溶剂化物提高5倍。其它药物的溶剂化物影响见表8-5。

  32. (2) 粒子大小的影响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而对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当粒子大小在r=0.1nm~100nm时与粒子大小有关,但粒子半径大于2000nm时对溶解度无影响。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可用热力学的方法导出与粒子大小的定量关系式,Ostwald-Freundlich方程: (8-4) 式中,S1和S2——粒子半径为r1和r2时的溶解度;——固体药物的密度;——固体药物与液态溶剂之间的界面张力;M——药物的分子量;R——摩尔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

  33. (8-4)式表示溶解度与粒子大小的关系,因为0,所以当r1r2时,必然S2S1,说明小粒子具有较大的溶解度。(8-4)式表示溶解度与粒子大小的关系,因为0,所以当r1r2时,必然S2S1,说明小粒子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例如硫酸钙在25℃水中,当r>2000nm时,溶解度为15.33mmol/L;当r=300nm时,溶解度为18.2mmol/L。

  34. 4.温度的影响 • 温度对溶解度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ΔHs>0,还是放热ΔHs<0。当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药物溶解过程中,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式为: (8-5) 式中,S1、S2——分别在温度T1和T2下的溶解度;ΔHs——溶解焓,J/mol;R——摩尔气体常数。 若已知溶解焓ΔHs与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S1,则可由(8-5)式求得T­2下的溶解度S2。

  35. 5.pH与同离子效应 • (1) pH影响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受pH影响很大。 • 对于弱酸性药物,若已知pKa和S0,由(8-8)即可计算在任何pH下的表观溶解度,亦可以求得弱酸沉淀析出的pH,以pHm表示。 (8-6)

  36. 例如磺胺嘧啶药物的pKa=6.48,特性溶解度S0=3.0710-4mol/L,临床使用的磺胺嘧啶注射液浓度为0.2g/ml,通常将注射液稀释成4.010-2mol/L(1.0%药液)后静脉滴注,因此所用输液的pH应能保证澄明不能有药物析出,pH应控制在多少?例如磺胺嘧啶药物的pKa=6.48,特性溶解度S0=3.0710-4mol/L,临床使用的磺胺嘧啶注射液浓度为0.2g/ml,通常将注射液稀释成4.010-2mol/L(1.0%药液)后静脉滴注,因此所用输液的pH应能保证澄明不能有药物析出,pH应控制在多少? 计算结果表明,输液的pH值不得低于8.59,若低于此pH值则磺胺嘧啶将从输液中析出。

  37. 对于弱碱性药物,若已知pKa和S0,由(8-7),(8-8)式即可计算弱碱在任何pH值的溶解度。此时也表明溶液的pH值高于计算值时弱碱即游离析出,即为弱碱溶解时的最高pH值对于弱碱性药物,若已知pKa和S0,由(8-7),(8-8)式即可计算弱碱在任何pH值的溶解度。此时也表明溶液的pH值高于计算值时弱碱即游离析出,即为弱碱溶解时的最高pH值 (8-7) 或

  38. 例如普鲁卡因在25℃pKa=9.0,S0=0.5g/100ml,配制20mg/ml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其pH不应高于多少?例如普鲁卡因在25℃pKa=9.0,S0=0.5g/100ml,配制20mg/ml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其pH不应高于多少? 计算表明注射液pH值不应高于8.52,同时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因此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pH应为4.5。

  39. (2) 同离子效应若药物的解离型或盐型是限制溶解的组分,则其在溶液中的相对离子的浓度是影响该药物溶解度大小的决定因素。 • 现以某药物的盐酸盐溶液为例。其固态和解离型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8-9) 式中,Ksp——盐的溶度积。

  40. 如果与解离型浓度相比,非解离型的浓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则该药物的溶解度St随着[Cl-]的增加而减少,此时表观溶度积为:如果与解离型浓度相比,非解离型的浓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则该药物的溶解度St随着[Cl-]的增加而减少,此时表观溶度积为: (8-10) 除以上因素外,尚与离子强度、温度及水性介质的组成有关。 一般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如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0.9%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

  41. 6.混合溶剂的影响 • 许多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但对不溶或难溶于水的药物,在水中加入一种或几种与水互溶的其它溶剂而组成混合溶剂时,可使药物溶解,将这种混合溶剂称潜溶剂(cosolvents)。 • 选用溶剂时,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必须考虑其毒性。如果是注射给药还要考虑生理活性、刺激性、溶血、降压、过敏等。油溶性药物,也有用油类混合溶剂。

  42. 常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例如0.5%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以水-乙醇为溶剂;盐酸土霉素、醋酸去氢皮质酮注射液等,则都以水-丙二醇为溶剂。 • 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溶解。另外,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如乙醇和水或丙二醇和水组成的潜溶剂均降低了水的介电常数,增加对非解离药物的溶解度。一个好的潜溶剂其介电常数一般为25~80

  43. 7.填加物的影响 (1) 加入助溶剂助溶或助溶剂(hydrotropy)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与药物形成的络合物。 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44. 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菸酰胺、乙酰胺等。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菸酰胺、乙酰胺等。 • 助溶剂的种类较多,其助溶剂机理复杂,有许多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关于助溶剂的选择尚无明确的规律可循,一般只能根据药物性质,选用与其能形成水溶性的分子间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它们可以被吸收或者在体液中能释放出药物,以便吸收。常见难溶性药物及其应用的助溶剂见表8-6。

  45. 药物 助溶剂 碘 碘化钾,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咖啡因 苯甲酸钠,枸橼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菸酰胺 可可豆碱 水杨酸钠,苯甲酸钠,菸酰胺 茶碱 二乙胺,其他脂肪族胺,菸酰胺,苯甲酸钠 芦丁 乙醇胺 盐酸奎宁 乌拉坦,尿素 核黄素 菸酰胺,尿素,乙酰胺,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磷酸酯,PAS-Na,Vc-Na,吡嗪酰胺,四甲基尿素,乌拉坦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丙酯 菸酰胺,乙酰胺,脲,PEG4000 表8-6 常见的难溶性药物与其应用的助溶剂

  46. 安络血 水杨酸钠,菸酰胺,乙酰胺 氢化可的松 苯甲酸钠,邻、对、间羟苯甲酸钠,菸酰胺,二乙胺 去氧甾醇 苯甲酸钠,邻、对、间羟苯甲酸钠 葡萄糖酸钙 乳酸钙,α-糖酸钙,枸橼酸钠,NaCl 氯霉素 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琥珀酸钠 四环素,土霉素 水杨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钠,菸酰胺 链霉素 蛋氨酸,甘草酸 红霉素 乙酰琥珀酸酯,Vc 新霉素 精氨酸 安定 水杨酸

  47. 助溶剂用量采用以下方法来确定: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助溶剂的浓度与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呈线性关系, 如图8-3所示,以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为纵坐标,助溶剂的浓度C为横坐标,图中无助溶剂时药物溶解度为S0,当助溶剂浓度为C1及C2时,药物的溶解度相应为S1及S2。再根据药物临床应用的要求确定加入助溶剂的用量。

  48. S2 S1 S0 图8-3 药物溶解度与助溶剂关系图

  49. (2) 加入增溶剂增溶(solubilization)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solubilizer),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solubilizates)。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常用的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 •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团”(micelles)的结果。由于胶团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团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