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国内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国内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一、概述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国内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内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2. 一、概述 : • 近年来,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国家连续几年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大量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污泥处理问题应该得到到足够的重视。在污泥处理技术中污泥厌氧消化的投资高,污泥处理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费用的20-40%,并且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较复杂。在我国仅有的十几座污泥消化池中,能够正常运行的为数不多,有些池子根本就没有运行。所以,这导致近年来国内在中小型(甚至大型)污水处理厂大多采用国外引进的延时曝气氧化沟、SBR等工艺。延时曝气是一种低负荷工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否适合推广这种低负荷的活性污泥工艺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首先,低负荷的曝气池的池容和设备是中、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的几倍,相应的投资要高几倍;其次,延时曝气对污泥采用好氧稳定,能耗比中、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要高40~50%左右,延时曝气增加了能耗一方面带来了直接运行费的增加,同时还要增加间接投资;据资料报道目前每kW发电能力脱硫需要投资1000美元,则每万吨延时曝气污水处理系统,增加电耗所需的脱硫投资要70万元。如果按脱硫投资为电站投资10%计,则电厂增加投资为700万元,这接近污水处理单位投资的50%。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大规模的采用延时曝气的低负荷工艺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3. 所以,对污泥的处理技术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能否解决好污泥问题是污水净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另外,采用高效、低耗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之一是解决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可以讲在今后我国城市污水工艺的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处理和利用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强污泥处理与利用的研究。所以,对污泥的处理技术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能否解决好污泥问题是污水净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另外,采用高效、低耗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之一是解决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可以讲在今后我国城市污水工艺的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处理和利用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强污泥处理与利用的研究。 • 二、城市污水污泥的研究进展 • 1、两相消化理论 • 目前世界各国在污泥处理的领域仍以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为主。厌氧消化工艺是在四、五十年代开发的成熟的污泥处理工艺。英国在1977年调查的98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有73个建有污泥消化池。美国建有污泥消化池的污水处理厂总数为4286个。欧美各国多数污水处理厂都建有污泥消化池。这种工艺水力停留时间长,一般停留时间的设计标准是20-30天。为防止短路和加热,需设置搅拌和加温设备。 • 美国犹他大学Ghosh教授,从70年代开始了污泥二相消化研究, 从微生物生长特点,生长动力学等方面从事了大量的研究, 在基础研究的角度上,证明了二相工艺的优越性。但其采用的处理构筑物仍然为传统完全混合式的消化池,所以在停留时间, 减少投资等方面没

  4. 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自从Ghosh等人提出二相消化工艺以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少研究。我国广州能源所、成都生物所、清华大学等地均在有机废水和农业废弃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上海市政设计院也对城市污水污泥的二相净化作了大量研究。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自从Ghosh等人提出二相消化工艺以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少研究。我国广州能源所、成都生物所、清华大学等地均在有机废水和农业废弃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上海市政设计院也对城市污水污泥的二相净化作了大量研究。 • 2、厌氧技术的发展 • 在70年代末期各种新型厌氧工艺得到发展,例如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和厌氧流化床(FB)等。这些反应器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可将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使固体停留时间长达上百天。这使厌氧处理高浓度污水的停留时间从过去的几天或几十天可以缩短到几小时或几天。美国的康万尔大学Jewell教授利用厌氧接触膜膨胀床(AFEFB)反应器处理含纤维素废水时发现,该反应器处理纤维素固体基质只需传统消化池5%的池容即可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北京环保所王凯军在改进的上流式污泥床(水解池)处理城市污水时,发现在水解池2-3h的停留时间下,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被截留的污泥50%以上得到了消化。因此,这一信息也许揭示了新的反应器在污泥处理上的巨大潜力,也是污泥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与污水厌氧处理领域的进展相比较,污泥厌氧领域的发展远远地落后于厌氧工艺本身的发展进程。对于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如何将厌氧

  5. 工艺的成果应用到污泥处理领域是当前的主要课题。事实上,有理由认为从70年代后期研究者开发的各种新型的厌氧反应器,例如:UASB反应器、厌氧滤池、厌氧消化床等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其完全有可能成为处理污泥新型反应器或其组成单元之一。工艺的成果应用到污泥处理领域是当前的主要课题。事实上,有理由认为从70年代后期研究者开发的各种新型的厌氧反应器,例如:UASB反应器、厌氧滤池、厌氧消化床等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其完全有可能成为处理污泥新型反应器或其组成单元之一。 • 3、相关领域的进展 • 事实上,对于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在厌氧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厌氧接触工艺已不是先进的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近年来在高含悬浮物固体处理最为广泛的领域是酒精糟液的处理技术,南阳酒精厂COD浓度为25-30g/L,悬浮物浓度35g/L,pH4.5-5.0。采用两个5000m3/d的消化池并联运行,停留时间大约为10d。相当于负荷3.0kgCOD/m3.d,相当于悬浮物的负荷为2.0-3.0kgSS/m3.d。需要说明的是在城市需气量较多时,酒精糟液不通过固液分离直接进入消化池,COD负荷为5-6kgCOD/m3.d。厌氧消化COD、BOD5和SS处理效率分别为75.6%、90.8% 和45.5%。 •  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停留时间一般大于20d.(在20-30d的范围)。相当于悬浮物负荷为1.0-1.5kgSS/m3.d,COD负荷最多为2.0kgCOD/m3.d。从酒糟废液的处理能力和负荷而言,则大大高于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污水污泥的厌氧处理

  6. 技术不但大大落后于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落后于厌氧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技术不但大大落后于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落后于厌氧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 国内已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工艺 : • 序号 污泥处理流程 应用比例 • 1 浓缩池 → 最终处置 21.63% • 2 双层沉淀池污泥 → 最终处置 1.35% • 3 双层沉淀池污泥 → 干化场 → 最终处置 2.70% • 4 浓缩池 → 消化池 → 湿污泥池 → 最终处置 6.76% • 5 浓缩池 → 消化池 → 机械脱水 → 最终处置 9.46% • 6 浓缩池 → 湿污泥池 → 最终处置 14.87% • 7 浓缩池 → 两相消化池 → 湿污泥池 → 最终处置 1.35% • 8 浓缩池 → 两级消化池 → 最终处置 2.70% • 9 浓缩池 → 两级消化池 → 机械脱水 → 最终处置 9.46 • 10 初沉池污泥 → 消化池 → 干化场 → 最终处置 1.35% • 11 初沉池污泥 → 两级消化池 → 机械脱水 → 最终处置 1.35% • 12 接触氧化池污泥 → 干化场 → 最终处置 1.35% • 13 浓缩池 → 消化池 → 干化场 → 最终处置 1.35%

  7. 序号 污泥处理流程 应用比例 • 14 浓缩池 → 干化场 → 最终处置 4.05% • 15 初沉池污泥 → 浓缩池 → 两级消化池 → 机械脱水 → 最终处置 1.35% • 16 浓缩池 → 机械脱水 → 最终处置 14.87% • 17 初沉池污泥 → 好氧消化 → 浓缩池 → 机械脱水 → 最终处置 2.70% • 18 浓缩池 → 厌氧消化 → 浓缩池 → 机械脱水 → 最终处置 1.35% • 污水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 (1)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短缺。 • 我国虽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一百多座,但在某一个城市本身的处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处理的量不够。目前大城市已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地方政府没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水环境污染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8. (2)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能到位。  全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满负荷运行的不到1/3。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大多数均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没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的很低,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2)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能到位。  全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满负荷运行的不到1/3。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大多数均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没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的很低,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 • (3)进口设备的维修及设备备件的开发。  大批的进口设备,经过几年的运转后,已出现不同程度损坏,特别是索赔期后的维修和正常的大修。若请国外的专家来维修,维修成本将会大幅度增设实在难以接受,若使进口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必须培养对进口设备维修保养的国内专业人员,使其掌握维修技能达到进口设备的维修标准。还得有充足的备品配件,特别是一些将要淘汰的设备被引进中国,备品配件国外也不会再生产了,就需要国内自行测绘、加工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口设备发挥出它的作用,否则设备的损坏,配件的缺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9. (4)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有一阵风的现象,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热门工艺。  选择热门工艺是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出现的单纯追求工艺新,追求时髦工艺,不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以至造成设施设备闲置,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4)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有一阵风的现象,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热门工艺。  选择热门工艺是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出现的单纯追求工艺新,追求时髦工艺,不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以至造成设施设备闲置,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 • (5)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利用。 • (6)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  污水经过各种不同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却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置,还会给环境造成二污染。污泥进行干燥用作农肥要复合国家环保部门有关规定。污泥作为绿地用肥要有园林部门认可,有监测部门跟踪分析方能使用,总之污泥若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是给环境带来再次污染的隐患。

  10. (7)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即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应该多渠道解决除臭装置,消除污染保护环境。(7)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即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应该多渠道解决除臭装置,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 国内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 • 1 污泥处理率低、工艺不完善 • 2 污泥处理技术设备落后 • 3 污泥处理管理水平低 • 4 污泥处理设计水平低 • 5 污泥处理投资低

  11. 三、今后的发展趁势 • 1、经济发展与污水处理事业协调发展。 • 2、扶植国内环保产业(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 3、多方筹取国际赠款及多种渠道寻求国际贷款。4、改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5、加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参谋机制,为各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工 艺审查把关。 • 6、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行业优惠的政策。 • 7、再生水回用 • 8、污泥最终处置要向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迈进。 • 9、建设环保型的污水处理厂。

  12. 结语 •   随着我国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其产生量必然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污泥处理利用技术还比较落后,污泥处理率还比较低,人们对污泥处理处置必要性认识还不够,污泥的处理处置存在严重的不足,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将经过堆肥稳定化后的污泥进行土地循环利用,应该是国内污泥处置利用较有发展前景的一种途径。为了解决国内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污泥这种资源,减少环境公害,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污泥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各种技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