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圖書資訊學研究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使用者研究與資訊需求. 圖書資訊學研究. 指導老師:卜小蝶 教授 組員:吳雅瑜 097153119 黃淑珍 097153108. 大綱. 作者簡介 文章緣起 文章摘要 Information User Studies ( Figure 1- A model of Informatio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needs ( Figure 2-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圖書資訊學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使用者研究與資訊需求 圖書資訊學研究 指導老師:卜小蝶 教授 組員:吳雅瑜097153119 黃淑珍097153108

  2. 大綱 • 作者簡介 • 文章緣起 • 文章摘要 • Information • User Studies (Figure 1- A model of Informatio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needs (Figure 2-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Figure 3- Information needs and seeking) • 結論

  3. Thomas Daniel Wilson • Professor of Post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K • Centred on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needs • Also carried out work in the areas of office autom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ies, information service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organizations. • Since retirement • Mobile computing in a Police Force • Information overload • Phenomenology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4. 文章緣起 • 1971年與馬里蘭大學(Maryland)學生一同研究討論出”資訊需求”(Information need)概念。 • 1979年,分別在Rio de Janeiro的IBICT研討會上及謝菲爾德大學圖書館及資訊科學研究所的研討會上,以口頭發表的報告形式發表,雛形形成。 • 文章中所提有益的草案論點(useful comments have been made on earlier drafts of this paper by 是由Professor Wilfred Saunders, Norman Roberts and David Streat-field三位同仁共同完成。 • 1981年,初版發表於Journal of Documents, Vol.37 No.1, (1981), pp.3-15. • 2006年,繼而收錄於Journal of Documents「60年來最好的資訊研究」,Vol.62 No.6, (2006), pp.658-670.

  5. 摘要 • 除了資訊檢索之外,實際上資訊科學中的”使用者研究”(user studies)並未受到重視投入研究。 • 而在使用者研究裡, ”資訊需求”(information needs)已被視為一個討論的主題,而且有許多不同主張。 • 此篇文章著重概念的定義分析,提出基本資訊尋求行為(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的動機理論,來減少不同主張可能產生的矛盾。

  6. Information 資訊 • 資訊定義意見分歧,當中有一般所熟知定義:譬如”data”,”information”,”knowledge”。 • “資訊”(information)在使用者研究領域裡,表示: • 有形的實體與現象:例如,閱讀書的數量與期刊的訂購數。 • 訊息的轉換:例如,口頭性的交談資訊,轉換成書面資料。 • 個人本身的專業知識或經驗。 • 由於資訊的定義分歧,研究者通常無法區別個別的定義差別,通常使用者都需要自己去閱讀論文或報告才可找出其定義。

  7. User Studies 使用者研究(Figure 1- A model of Information behaviour)

  8. User Studies 使用者研究(Figure 1- A model of Information behaviour) • 產生需求 • 資訊尋求行為 • 透過系統 • 正式資訊傳播管道:例如,圖書館、或資訊檢索系統。 • 非正式資訊傳播管道:大都是以口頭性的交談資訊,也可稱為口頭溝通或直接溝通。 • 尋求他人資訊:有時候,讀者會不透過系統,而向他人尋求資訊協助。 • 資訊交換: • 較弱的互相依存關係:譬如年經的科學家往在同樣層級的資深科學家尋求資訊。 • 較強的妨礙進展關係:譬如在同一等級,較低程度的人害怕在較高程度的人前表現他的無知。 • 資訊尋求如果成功,所找的資訊也許可完整或部分地滿足其所需,或者失敗後而重新檢索的流程(重新由產生需求開始)。 • 部分的尋求資訊行為也可藉由他人的資訊轉換而獲得資訊。

  9. Information needs 資訊需求(Figure 2-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10. Information needs 資訊需求(Figure 2-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 使用者研究領域裡,資訊需求似乎很難呈現。 • 資訊需求很難區分”want”, ”express demand”, ”satisfied demand”的概念。 • Figure-2 試著去表現出資訊尋求的內容。 • Figure-1可能是以使用者為中心Figure-2 的分支想法。 • 任何二度空間的圖表是很難表現出”真實”世界及真實世界中的摘要元素。

  11. Information needs 資訊需求(Figure 2-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 Category a:路徑a, b, c 和d,使用者靠自己完成資 訊檢索。 • Category b:路徑e和f,透過仲介者或資訊系統技 術(例如:卡片檔案、電腦等等)。 • Category c:路徑g, h和i,透過仲介者來滿足使用 者需求。 • Category d:路徑j和k,透過精通技術的使用者或 仲介者。 • 結論:研究使用者資訊行為建立於資訊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強調研究系統使用者之行為)

  12. Information needs 資訊需求(Figure 3- Information needs and seeking)

  13. Information needs 資訊需求(Figure 3- Information needs and seeking) • Wilson認為人類最基礎的需求可以歸納為三種 一、生理的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例如空氣、 水 、食物。 二、情感的需求(Affective Needs, sometimes called psychological or emotional needs):例如自我 實現、權威地位。 三、認知的需求(Cognitive Needs),例如學習新技 能、 智能的滿足。

  14. 資訊需求的影響因素(Figure 3- Information needs and seeking) • 在這模型當中,Wilson認為這三種需求是相互關連的,為了滿足人類生理、情感和認知的需求,一個人可能會搜尋資訊,甚至進行資訊尋求行為。 • 而以上所描述的需求,也會因時、因地、因人、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接著探討影響資訊需求的因素。

  15. 資訊需求的影響因素(Figure 3- Information needs and seeking) • Wilson認為資訊需求可能因個人特質、族群(如同一社區、工作環境)或國別、文化、政經、物質等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認為資訊需求形成受下列幾點因素影響: 1.個人因素:指個人心裡、生理和認知上的需求。 2.個人工作角色、工作的參與層次。 3.外在大環境: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影響。

  16. 總結論 • 以往人們資訊研究著重在資訊來源和使用者資訊系統研究上,Wilson建議應該將其轉移為研究資訊在使用者日常生活工作上、社會所扮演的角色。

  17. 結論一 • 社會科學研究傳統方式採用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方式進行,例如:設計問卷當作主要資料收集的方式。 • 然而,質化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例如面談方式、觀察法、free-flowing discussion、文件分析或訪談分析等,似乎較能夠詳盡地呈現出資訊尋求行為研究。

  18. 結論二 • 在涉及瞭解資訊尋求行為理論之前,必須縮小研究領域的範圍,這樣才能定義與分析要研究的事物。 • 資訊需求研究的國家型研究領域裡,不管任何族群(譬如說像是化學家、植物學家、經濟學家)等的資訊需求,假如我們想要針對這些族群找出決定性的行為因素,我們必須深入的研究,將研究對象詳加分類,這樣才便於了解不同使用者的學科背景及其資訊行為。

  19. 結論三 • 擴大使用者觀點及其行為。因為資訊尋求行為不太可能由一個簡單的”資訊”概念來描述。 • Shannon提出的溝通模式理論,資源(source),頻道(channel),訊息(message),字碼(coder),解碼(decoder),接收者與噪音(receiver and noise),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變成資訊科學的模式,因此無法告知人們資訊使用者的需求。 • 單從溝通模式理論研究資訊的概念是不夠的,我們應該也要從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跟社會學層級來探討

  20. 其他結論 • 資訊科學是一個多學科的領域,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學科。 • Roberts(1976):資訊科學是社會科學。 • 著重行為和組織內之資訊行為,而不是著重資訊來源之類型和傳遞機制。 • 資訊科學是研究資訊的產生、組織、傳播與利用。關心資訊的本質、資訊的通道或資訊載體及資訊的使用者,也關注資訊系統與資訊服務。 • 專業教育 • 課程應關注社會和組織中資訊的收集和使用,並多注意溝通理論(mass media, organizational, person-to-person)和研究社會方法及哲學的基礎 • 資訊科學要應用於不同學科領域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