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環保科技園區推動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保科技園區推動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劉佳鈞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二 年 五 月. 壹、緣起 貳、計畫目標 參、園區特色 肆、設置理念 伍、實施策略 陸、園區設置規模 柒、園區建設規劃. 捌、招商規劃 玖、生態城鄉建設規劃 壹拾、獎勵優惠措施 拾壹、配套措施 拾貳、園區設置現況 拾參、園區預期效益 拾肆、展望. 報告內容. 壹、緣起. 一、 90 年事業廢棄物總量為 3,990 萬公噸,可回收再利用量為 2,783 萬公噸,再利用率為 70﹪ 。再生資源之回收再利用工作,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環保科技園區推動計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保科技園區推動計畫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劉佳鈞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二 年 五 月

  2. 壹、緣起 貳、計畫目標 參、園區特色 肆、設置理念 伍、實施策略 陸、園區設置規模 柒、園區建設規劃 捌、招商規劃 玖、生態城鄉建設規劃 壹拾、獎勵優惠措施 拾壹、配套措施 拾貳、園區設置現況 拾參、園區預期效益 拾肆、展望 報告內容

  3. 壹、緣起 一、90年事業廢棄物總量為3,990萬公噸,可回收再利用量為2,783萬公噸,再利用率為70﹪。再生資源之回收再利用工作,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二、過去最大問題在於「土地取得困難」、「再生技術投資開發不足」、「政府獎勵措施不夠」、「產業群落無法整合」、「行政管理複雜」及「環境二次污染問題」 三、參考世界各國推動再生資源及生態化工業區之經驗,推動環保科技園區,以活絡閒置土地,帶動新興環保產業,引進資源再生技術、環保科技等相關產業及研發單位,促進物質循環利用。

  4. 壹、緣起(續) • 我國環保產業市場產值

  5. 貳、計畫目標 一、設置生態化環保科技園區,促進物質之循環永續利用,兼顧再生資源與生態循環之目的 二、引進先進環保技術與環保科技廠商,激勵國內環保產業、技術與研究創新之發展 三、帶動符合產業生態循環與地方產業所需之環保技術、產業與產品,促進區域性之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平衡 四、改善產業經營條件,提升產業生態化,並提供優質生活環境,創造循環型永續生態城鄉

  6. 參、園區特色 一、低污染排放→產業互補結合,總體污染降低。 二、資源循環再利用→產業生態化連結,產物相互利用。 三、研發與生產並重→研發引領生產,生產帶動研發。 四、引進技術與人才→提升生產效能,創造高經濟效益。 五、首次由環保署規劃設立之科技園區。 六、產業與城鄉生態化之建設→將產業投入與產出之關聯性連結擴展至都市生活園。

  7. 參、園區特色(續) 七、行政管理一元化→ 行政程序簡化,行政效率高 八、環保產業→生態化的技術需求,如: (一)能量與資源貯存技術 (二)有效率的能源及資源傳輸技術 (三)對生態友善的技術 (四)再生循環技術 九、教育訓練→紮根落實,技術本土化 十、創造兼顧生產、生活、生態, 三生一體之生活 環境遠景。

  8. 肆、設置理念 循環型生態城鄉 ◎擴展區域市場機能 ◎循環型永續生態城鄉 ◎提升綠敷地率與資源回收率 ◎節省水資源與能源耗用 ◎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並重 環保科技園區 ◎低污染、低(零)排放 ◎生態化園區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 ◎環保技術研究創新與發展 ◎行政管理一元化 ◎園區資訊公開化 再生能源 能源利用 高級環保技術產業 解決環保問題 高級資源回收再生產業 再生原料或產品 資源再利用 再生資源 建構資訊網路 生態化產業 資訊公開 環保科技園區建設 ◎基礎建設 ◎引進高級環保產業 ◎引進先進技術及研究 人才 城鄉建設 ◎物質循環再利用 ◎淨潔能源利用 ◎城鄉建設

  9. 伍、實施策略 • 低污染排放 • 產業循環型整合 • 創造高產值/新技術 • 環保署 • 政策引導 • 誘因提供 • 營運監督查核 資源物 環保產業 • 縣市政府 • 土地提供 • 建設規劃 • 園區經營 • 入區廠商考評 量產實證區 • 引進高級技術人才 • 經由教育訓練技術 • 本土化 • 創新研究 研究開發區 教育展示區 建設 永續生態 城鄉建設 • 入區廠商/研究機構 • 研究開發 • 量產實證 • 產品技術行銷 原城鄉 • 三生一體生活環境 • 建設新城鄉 • 改善環境生態

  10. 陸、園區設置規模 • 總面積約一百公頃 • 預計設置三處環保科技園區 • 分期設置 • 總容納廠商 • 六十家量產廠商,每處約容納二十家 • 一百五十家次之研究機構,每處約容納五十家次

  11. 柒、園區建設規劃 • 單一園區面積約需二十公頃以上 • 量產實證區:以環境友善之生 產程序與製品量產為主。 • 研究發展區:以新技術、新產 品之研發、基礎實驗與分析為 主。 • 支援設施區:提供各種公用及 污染防制設施為主。 • 管理中心及教育展示區:產品 展示、交易中心,人才培訓及 教育訓練中心 各區綠地總面積以不小於總園區面積百分之二十為原則

  12. 柒、園區建設規劃(續) 基礎建設規劃 運作效益 ◎景觀綠美化與生態工法:訂定 再生材料使用率 1.景觀綠化計畫可分為景觀意 象構想與植栽計畫構想。 2.隔離綠帶、公園與退縮建築 ◎綠建築:訂定再生建材使用率 綠建築九大指標,包含生物多樣性指標、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室內環境指標、水資源指標、污水及垃圾改善指標共九項。 ◎增加綠敷地率 ◎維護自然景觀與生物 多樣化 ◎符合綠建築規範 ◎具創意的環保建設

  13. 柒、園區建設規劃(續) 基礎建設規劃 運作效益 ◎污(廢)水回收再利用:水 質 低於放流水標準,訂定回 收率 ◎資源回收處理廠:區內妥善 處理率100%,訂定資源回 收率 ◎空氣污染排放:訂定空氣總 量管制,低於環保標準之排 放標準 ◎低污染 ◎低(零)排放

  14. 柒、園區建設規劃(續) 基礎建設規劃 運作效益 ◎達成節省能源的目標 ◎由區內廠商提供能源 ,以達到自給自足的 目標 ◎節能措施與潔淨能源利 用:訂定能源節省率 與潔淨能源利用率。 ◎通信系統 1.電腦資訊網站架構 2.廢棄物交換網絡建置 3.環境監控系統建置 ◎園區內資訊公開 ◎建立完整的監督系統 ,以達成更完善的生 態園區之運作

  15. 柒、園區建設規劃(續) 基礎建設規劃 運作效益 ◎研究發展區 1.設置先期研發研究室 2.設置試量產試驗廠 ◎提供優良的研究 環境,促進廠商 進駐意願 ◎舉辦國際性會議 提升國際知名度 ◎提升環保知識、 人才培訓 ◎增進產品行銷 ◎管理中心及教育訓練展 示區 1.設置國際會議場所與 環保教育及產品展示 空間。 2.設置分析儀器實驗室 、研究機構研究室。

  16. 柒、園區建設規劃(續) 基礎建設規劃 運作效益 ◎參觀路徑規劃 1.不得影響進駐廠商的 操作營運為原則 2.注重人員交通設施安 排、參觀人員安全衛 生、環境標示及標誌 ◎園區內資訊公開 ◎具備教育、展示 與招商等多功能 的用途

  17. 捌、招商規劃 量產實證區規劃 運作效益 ◎引進高科技資源回收再生 產業、高科技環保產業與 生態化產業等三大主軸 1.六大產業為範圍 2.規劃引進可形成鏈結的 核心廠商 3.建立產業鏈結的機制, 如評鑑、獎勵等措施。 ◎解決產業環保的 問題 ◎生產綠色產品與 發展綠色技術 ◎促進環保產業發 展 ◎成為生態化環保 科技園區

  18. 捌、招商規劃(續) • 六大產業範圍

  19. 捌、招商規劃(續) 研究發展區規劃 運作效益 ◎引進具發展潛力的先進技術 及研究人才 1.規劃創新性、整合性的研 究主題。 2.結合教育、研究機構與廠 商共同進行開發創新研究 3.整合區域內學術機構的先 期研究經驗及研究成果, 進行小型試驗量產。 4. 以技術引進或國際合作方 式進行研究試量產。 ◎激勵國內環保產 業技術之研究創 新與發展,落實 技術本土化 ◎培育人才、新企 業 ◎研發與生產並重

  20. 捌、招商規劃(續) • 研究發展範圍 (一).環境與清潔生產技術(綠色設計)研發 (二).資源化技術與產品研發 (三).污染防制與循環再利用技術研發 (四).清潔與再生能源研發 (五).綠色消費與法規研發 (六).環境技術資料庫建立研發

  21. 玖、生態城鄉建設規劃 • 下列原則引導縣市政府實施地方建設: 一.保護自然資源環境為基礎,要求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維護不同生態系之維生功能 二.鼓勵經濟合理成長,但在發展的過程要提高效益、清潔生產減少廢棄物及提倡綠色消費 三.全面改善生活環境品質,有效的土地利用與平衡,強化地方產業發展

  22. 玖、生態城鄉建設規劃(續) 循環型生態城鄉建設規劃 運作效益 ◎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員工大眾運輸的服務 ◎擴展區域市場機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創造綠色技術與產品之市場 ◎循環型永續生態城鄉 ◎提升綠敷地率與資源回收率 ◎節省水資源與能源耗用 ◎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並重 ◎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一體優質環境 • ◎再生資源循環再利用 • ◎淨潔能源與再生能源利用 • ◎城鄉建設:以綠敷地率、資源回收率、節水率、二氧化碳減少率為總指標,選定重點區域及軟硬體建設項目

  23. 壹拾、獎勵優惠措施 • 獎勵補助措施 預定設置三個園區,提供之獎勵措施總經費約五十億八千萬元,單一園區總經費約十六億九千萬元,說明如下: (一)、補助縣市政府約九億一千萬元 1.園區建設費用共計五億一千萬元 2.推動循環型生態城鄉建設補助費四億元。

  24. 壹拾、獎勵優惠措施(續) (二)、補助入區廠商/研究機構之營運獎勵 1.土地租金補助費: 以土地租金百分之五十補助,補助額度至民國一百年為止。 2.生產補助費: 每廠初設資本額之十分之一為原則,並以貳仟伍佰萬元為上限,逐年補助至民國一百年為止。 3.研究補助費: 補助申請經費百分之五十為原則,屬先期研發者每案補助五百萬元為上限,每年補助研發案十案為原則;屬試量產者每案補助一千萬元為上限,每年補助試量產案五案為原則。

  25. 壹拾、獎勵優惠措施(續) • 財稅優惠 *依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之相關財稅優惠 *依據「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相關財稅優惠 *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之相關財稅優惠 *依據「廢棄物清理法」之相關財稅優惠

  26. 拾壹、配套措施 • 研訂「環境友善產品」認定方式,及訂定國家品 質 標準。 • 落實綠色採購,訂定相關綠色消費獎勵辦法,明 訂 相關工程應使用一定比例之再生材料或再生產 品 • 提供行政一元化作業,加速核發各項許可。 • 協助處理園區土地之取得與變更。 • 協調辦理低利貸款及稅賦減免事宜。 • 訂定事業於進行活動時應減少資源消耗、抑制廢 棄 物產生與促進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獎勵辦法。

  27. 拾貳、園區設置現況 • 本署於91年10月25日公告設置申請須知,至91年12月25日截止共有7縣市申請,南區為高雄縣、台南縣、台南市及高雄市;北區為花蓮縣、基隆市及新竹縣。 • 依推動計畫經公開評選結果:北部設在花蓮縣鳳林開發區;南部設在高雄縣本洲工業區。

  28. 花蓮縣 高雄縣 拾貳、園區設置現況(續) • 基地座落:花蓮縣鳳林綜合產業區 • 園區用地面積:22.01公頃 • 規劃開發中 • 92年8月30日取得土地開發許可 • 92年12月1日園區正式動工,入區廠商同步動工。 • 94年元月開始正式營運。 花蓮縣與高雄縣 環保科技園區 • 基地座落:高雄縣岡山本洲工業區 • 園區用地總面積:40.11公頃 • 已開發 • 92年5月,開始入區申請及辦理廠商審核。 • 92年7月,開始研發區實驗廠房與管理及教育展示區之興建與廠商/研究機構建廠工程

  29. 拾參、園區預期效益 • 三處園區順利推動,預估將引進60家 工廠,投資金額達120億元,每年創 造350億元的產值,4000人以上就業 受惠人數。 • 可減少政府每年25億元以上廢棄物清理費用支出,並同時可產出250萬公噸以上的再生產品或資源。

  30. 拾肆、展望 一.近期內評估高雄縣及花蓮縣二個園區的設置成效,並進行國外成功案例的分析、評估計畫引進環保產業別之對象、建立國內環保產業技術基本資料庫等工作,以利推動計畫的檢討。 二.未來將考量國內各區域(縣市)的產業特性及對環保科技的需求,分別引進不同類型的核心產業進駐,並進行軟硬體基本規劃設計,成為各具特色的園區,並促使園區之間形成循環鏈結,以帶動發展符合產業生態循環與產業所需之環保技術、產業與產品。

  31. 簡報完畢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