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811 Vues
色谱分析. 应用化学系. 第八章 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第三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色谱. 重点: 1 、掌握液相色谱填料的基质; 2 、液相色谱固定相主要类别和制备方法; 3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 难点: 1 、根据说明书和产品目录正确选择液相色谱柱; 2 、流动相紫外截止波长的正确使用。. 本章重点难点. 第八章 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E N D
色谱分析 应用化学系
第八章 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 •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 第三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色谱
重点: 1、掌握液相色谱填料的基质; 2、液相色谱固定相主要类别和制备方法; 3、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 难点: 1、根据说明书和产品目录正确选择液相色谱柱; 2、流动相紫外截止波长的正确使用。 本章重点难点
第八章 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 •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 第三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色谱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 一、HPLC柱填料 1、全多孔球形硅胶填料最为普遍 硅胶基质分为微孔(小于2nm),中孔(2-50nm),大孔(大于50nm)硅胶,多用中孔和大孔硅胶填料。 2、其它金属氧化物基质填料 TiO2、ZrO2、高分子聚合物等基质的填料,能够改善耐碱性和减弱硅羟基效应。
二、硅胶色谱柱填料的优势 • 硅胶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 硅胶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容易控制; • 硅胶填料具有比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 硅胶表面具有丰富的硅羟基,可以进行化学键合修饰。
三、硅胶色谱柱填料的残余硅羟基效应 残余硅羟基效应导致碱性分析物严重拖尾,分离度低。 加入碱性流动相 添加剂抑制
四、反相色谱柱填料保留性能随温度的变化 色谱容量因子k是热力学参数,lnk与1/T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以借助于该计算公式求焓变、熵变。
五、提高硅胶基质反相色谱填料的色谱性能 • 提纯硅胶,利用高纯(99.999%)硅胶色谱填料; • 对硅胶进行充分封端(尾); • 利用空间位阻掩蔽残余硅羟基; • 键合相分子中嵌入极性基团(胺基、脲基、酰胺基); • 双齿键合相。
六、高效液相色谱键合固定相的类型 主要有四类: • 硅-氧-碳键型固定相 • 硅-氮-碳键型固定相 • 硅-氧-硅-碳键型固定相 • 硅-碳键型固定相
(1)硅-氧-碳键型固定相 制备方法之一: 高压、过量醇、280度条件下与硅胶的硅羟基发生反应。 制备方法之二: 亚硫酰氯处理硅胶获得表面氯化硅胶,再与过量醇进行醇解反应。 缺点:容易被水解
(2)硅-氮-碳键型固定相 制备方法: 先将硅胶表面氯化,再使伯胺与氯化硅胶反应。 对有机溶剂和pH=3-8的水介质稳定。
(3)硅-氧-硅-碳键型固定相 制备方法: 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与有机氯硅烷或有机硅氧烷进行硅烷化反应。 对有机溶剂和pH=2-8.5的水介质是稳定的。
(4)硅-碳键型固定相 制备方法: 氯化硅胶和有机锂或格氏试剂反应。 稳定性优于硅-氧-碳键型固定相,但生成的产物覆盖度较低。
七、键合固定相的性质 1、表面覆盖度 完全水解的硅胶表面有8umol/m2硅羟基,由于位阻的存在只有约一半的硅羟基可以进行反应。 好的填料要把残余硅羟基掩蔽起来,利用掩蔽试剂与参与硅羟基反应,以消除其不良影响。 表面覆盖度越高,色谱保留越强。
2、键合相链长的影响 对于反相色谱固定相 键合相链长越长保留越强 对于正相色谱固定相 链长的影响不明显。 3、键合固定相基质性质的影响 基质的种类、表面积、化学性质影响键合量、覆盖度等,都会对键合相有一定的影响。
常见商品反相色谱键合固定相 键合相稳定性取决于键合技术
流动相中有机组分 含量高时 流动相中有机组分 含量低时
传统的键合和封端(封尾) 封端 三甲基氯硅烷 固定相键合 二甲基硅烷
流动相pH低于2的环境中 传统的键合相分子容易水解而流失,造成色谱柱损伤,具体表现为保留减弱和残余硅羟基效应。
侧链位阻基团大的键合相分子 可以提高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
双齿 双封端
如何查阅色谱柱说明书 主要依据色谱柱及填料参数
色谱柱参数 • 固定相种类、基质类型 • 粒径大小 越小柱效越高 • 孔径大小、表面积 孔径越小表面积越大 • 碳含量高低 越高保留越强 • 封尾类型 残余硅羟基效应 • 色谱柱内径 越小柱效和分离度越高 • 色谱柱长度 越长分离能力越强柱压越高
第八章 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 •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 第三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色谱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一、液相色谱流动相 • 1、常用反相色谱流动相:甲醇-水、乙腈-水 • 2、常用正相色谱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正己烷-乙醇、正己烷-四氢呋喃 • 3、常用离子色谱流动相:稀硝酸、稀氢氧化钠 • 4、需要考虑流动相自身中紫外检测波长下的吸收强弱,溶剂紫外截止波长见表9-4。
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选择 • 1、反相色谱可以分析多数样品。 • 2、极性极强的水溶性样品在反相色谱中保留很弱,难以有效分离,可以用正相色谱(氨基柱、二醇基柱)有机溶剂-水流动相分离。 • 3、弱酸、弱碱样品抑制电离,反相分离。 • 4、分析离子,首选离子色谱。 • 5、生物分子的分离模式有反相、离子交换、体积排阻、疏水作用、亲和色谱模式。
三、色谱条件的影响 • 1、色谱柱影响分离度,越长分离度越大,内径越小分离度越高。 • 2、柱填料影响分离度,颗粒越小柱效越高,分离度越大,但柱压越高(5μm到3μm柱效提高30%柱压却升高1倍)。 • 3、流动相影响保留,洗脱能力越强,分析时间越短,如:反相色谱流动相中有机组分增加保留减弱。 • 4、流速越高,保留时间越短,但柱压液越高。 • 5、柱温越高,保留时间越短,分离度有所降低。 • 6、在等度洗脱难以获得短的分析时间和满意色谱峰形时,可以进行梯度洗脱。
40度 169bar 温度的影响 90度 94bar
SB-C8 4.6X75mm 3.5um 流通池: 5mm, 2.5uL 20~60%B (10min.) 2mL/min. 填料粒径的影响 SB-C8 4.6X150mm 5um 流通池: 10mm, 8uL 20~60%B (30min.) 1mL/min.
5um 色谱柱尺寸: 4.6 x 50mm 填料粒径的影响 3.5um 色谱柱尺寸: 4.6 x 50mm
填料种类的影响 -CN柱 -苯基柱 C8柱
第八章 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 •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 第三节 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UPLC和快速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是分离科学中的一个全新类别,UPLC借助于HPLC(高效液相色法)的理论及原理,涵盖了小颗粒填料、非常低系统体积及快速检测手段等全新技术,增加了分析的通量、灵敏度及色谱峰容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作为世界第一个商品化UPLC产品的Waters ACQUITY UPLCTM 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在1996年问世,之后像安捷伦、岛津等公司也陆续开始生产超高效色谱仪。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已经开始逐渐地投入液相实验中。
仪器方面代表性的是2004年Waters公司推出Aquity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Agilent公司从2006年相继推出Agilent 1200、1260、1290具有更高耐压限和灵活性的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系统(RRLC)。 • 色谱柱方面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亚2μm(1.7μm)的色谱柱,及性能和工作范围各不相同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产品。
使用亚2微米粒径的色谱柱,用Agilent 1200系列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系统进行快速和超快速分析
UPLC的原理与HPLC相同,所改变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UPLC的原理与HPLC相同,所改变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 小颗粒、高性能微粒固定相的出现。 HPLC色谱柱,例如常见的十八烷基硅胶键合柱,它的粒径是5um,而UPLC的色谱柱,会达到3.5um,甚至1.7um,具有更高柱效,更加利于物质分离。 • 超高压输液泵的使用。 由于使用的色谱柱粒径减小,使用时所产生的压力也自然成倍增大。故液相色谱的输液泵也相应改变成超高压的输液泵。
高速采样速度的灵敏检测器。 • 与传统的HPLC相比,UPLC的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分别是HPLC的9倍、3倍及1.7倍,它缩短了分析时间,同时减少了溶剂用量降低了分析成本。 UPLC比HPLC更为优越,主要表现为更高效的分离效率,即分析时间更短和分离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