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專題四 北宋的積弱

專題四 北宋的積弱. 1. 中央集權政治. 2. 重文輕武政策. 3. 遼及西夏的威脅. 4. 歷史工作室. 宋太祖與趙普. 1. 中央集權政治. 宋太祖 建國後,採取「 強榦弱枝 」政策,加強中央集權。. 政治權力的集中. 削弱宰相權力 :. 中書省掌政務. 樞密院管軍事. 三司管財政. 回主頁. 互相制約. 1. 中央集權政治. 政治權力的集中. 各級的地方長官,都由中央委派。. 州的長官稱為「知州」,管理一州的民政、財政。. 加派「通判」至各州,藉此監察地方長官。. 回主頁. 杯酒釋兵權示意圖. 1. 中央集權政治.

le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專題四 北宋的積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專題四北宋的積弱 1. 中央集權政治 2. 重文輕武政策 3. 遼及西夏的威脅 4. 歷史工作室

  2. 宋太祖與趙普 1. 中央集權政治 • 宋太祖建國後,採取「強榦弱枝」政策,加強中央集權。 政治權力的集中 • 削弱宰相權力 : 中書省掌政務 樞密院管軍事 三司管財政 回主頁

  3. 互相制約 1. 中央集權政治 政治權力的集中 • 各級的地方長官,都由中央委派。 州的長官稱為「知州」,管理一州的民政、財政。 加派「通判」至各州,藉此監察地方長官。 回主頁

  4. 杯酒釋兵權示意圖 1. 中央集權政治 軍事權力的集中 • 解除重臣要將的兵權,宋太祖親自掌握「禁軍」。 • 禁軍除駐守京畿外,還要輪流守衛邊境。 • 駐守地方城鎮的「廂兵」只負責雜役。 回主頁

  5. 1. 中央集權政治 財政和司法權的集中 • 在府、州等地方政府之上,增設「路」作為監察區,主要的機構稱為「監司」。 • 設轉運使處理各地財政。 • 司法權收歸中央,規定各地判決死刑,必須報請中央覆審。 回主頁

  6. 1. 中央集權政治 集權中央的優劣 • 地方和各級大臣都不得專權, 有利中央管治。 • 地方貧弱,難以進行建設。 • 遇到戰事,地方沒有抵抗的力量。 回主頁

  7. 發生戰事時,皇帝臨時任命將帥帶兵作戰。 2. 重文輕武政策 • 採取「重文輕武」政策,以防止武人專權。 • 對武官防範極嚴,禁軍作戰時,派文臣或宦官任監軍,以節制將帥,甚至以文人為統帥。 回主頁

  8. 狄青攻打西夏 (蘇州年畫) 2. 重文輕武政策 • 北宋只有少數軍人能以戰功升為樞密使,名將狄青是其中之一。可是在重文輕武的政策下,他亦遭受排擠,抑鬱而終。 回主頁

  9. 2. 重文輕武政策 重文輕武的優劣 • 防止武人專權。 • 文人未必懂得兵法,每每影響了宋軍的戰鬥力。 • 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經常更換統帥,形成「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和「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 • 中央的軍力強大,地方兵力薄弱,若有外族入侵,地方便無力自衛。 回主頁

  10. 契丹使者來到中國的情況 3.遼及西夏的威脅 遼的建立 • 契丹族是中國東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公元十世紀初,契丹建國。 • 任用漢人制訂制度,創造文字。 • 後來佔領了燕雲十六州,改國號為遼。 回主頁

  11. 北宋的強敵:遼國 契丹騎士 遼兵的響箭箭頭 遼人面具及鳳紋馬鞍配件 3.遼及西夏的威脅 回主頁

  12. 宋、遼戰爭形勢圖(公元1004年) 3.遼及西夏的威脅 遼國南侵 • 宋初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但都無功而還。 • 後來,遼大舉南侵,朝大臣多主張南遷。 • 宋真宗與寇準北上澶州。遼主將中了埋伏被射死,宋軍士氣大振。 回主頁

  13. 宋、遼戰爭形勢圖(公元1004年) 3.遼及西夏的威脅 遼國南侵 • 真宗只求與遼軍議和,訂立「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 回主頁

  14. 遼中京遺址(內蒙古寧城附近) 遼的中京大定府是用宋的歲幣建立的。 3.遼及西夏的威脅 澶淵之盟 • 北宋答允每年給遼國銀和絹,開宋代以「歲幣」屈辱求和的先例。 • 宋、遼兩國維持了較長期的和平關係。 • 宋在邊境設「互市」,在市場上與遼人交換商品。 回主頁

  15. 西夏文書 (甘肅武威) 西夏王陵(寧夏銀川) 3.遼及西夏的威脅 西夏建立 • 西夏是羌族的後代,因位於宋的西方,史稱「西夏」。 • 西夏曾與北宋發生多次戰爭,宋軍往往慘敗。 回主頁

  16. 3.遼及西夏的威脅 宋夏和議 • 結果雙方訂立和議:西夏取消帝號,對宋稱臣,仍由宋冊封為夏國王。 • 北宋每年賜給西夏銀、絹、茶等。 • 宋、夏之間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但宋朝政府和人民的負擔,卻大大加重了。 回主頁

  17. 4.歷史工作室 答案 完 回主頁

  18. 貿 易 4.歷史工作室 燕雲十六州 慘敗 宋真宗 澶州 糧食 銀 夏國王 絹 答案 茶 回上頁 回主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