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38 Vues
中级财务会计课件. 经济管理学院 赵金英 副教授. 第一章 总论.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特征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内容 二、知识点总结 三、难点及学习方法. 1 、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企业管理当局. 政府部门. 投资者. 债权人. 职工. 2 、财务会计的特征. 财务会计特征相对于管理会计而言.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会计,其首要目的是企业外部相 关利益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也可
E N D
中级财务会计课件 经济管理学院 赵金英 副教授
第一章总论 •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 财务会计目标 • 财务会计特征 •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 财务会计内容 • 二、知识点总结 • 三、难点及学习方法
1、财务会计目标 • 财务会计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企业管理当局 政府部门 投资者 债权人 职工
2、财务会计的特征 • 财务会计特征相对于管理会计而言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会计,其首要目的是企业外部相 关利益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也可 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的需要。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保证不同行业/企业的 可比性。 财务会计 会 计 管理会计又称对内会计,其主要目的是为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内容灵活多变,报告形式不拘一格,不受会计准则的限制和约束。包括成本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其信息一般属于企业秘密。 管理会计
3、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 总体性要求原则 • 客观性原则 • 指财务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 可比性原则 • 指财务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便于不同类型企业横向比较。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定时应尽可能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 一贯性原则 • 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便于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适当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按照统一会计制度变更,并将变更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3、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 • 相关性原则 • 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有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要求财务会计在收集、处理、传递会计信息过程中,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特点,确保企业内外各方面对信息的需要。 • 及时性原则 • 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要及时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 明晰性原则 • 指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会计概念,表述要大众化。
3、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原则 • 权责发生制原则 • 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为标准,不依据款项是否支付。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概念。 • 配比原则 • 指企业的收入应当与成本、费用相配比,企业应根据一定期间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配合。 • 历史成本原则 •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质应按取得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3、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 财务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原则 • 谨慎原则/稳健原则 • 指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性的前提下,进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收益的做法,要求企业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 重要性原则 • 指会计信息在全面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对于重要经济业务应单独揭示。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指企业应当按照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合并报表。
4、财务会计内容会计要素 • 反映财务状况: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反映经营成果: • 收入、费用、利润 • 会计恒等式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 •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二、知识点总结 • 财务会计信息的不同使用者及其使 用目的 •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 会计要素及会计恒等式
三、难点及学习方法 •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本章应掌握的重点,也是各种考试的考点,常见形式为判断、选择。要求学员应理解各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 在目前应掌握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的原则,随着课程的深入,对原则的理解也会不断增强,因此,不必急于深刻掌握。
第二章货币资金 • 一、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 货币资金概述 • 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 其他货币资金 • 二、知识点总结 • 三、难点及学习方法
1、货币资金概述 • 1)货币资金的性质 • 定义:立即投入流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唯一能转化为其他任何资产形态。 • 范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 注意:不能立即支付使用则不能视为货币资 金。如冻结存款 •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 意义:流动性最强、最易发生以外,内部控制以防患于未然。 • 内容:授权批准、职务分离、凭证稽核、定期盘点
2、库存现金 • 1)库存现金管理 • 1、规定现金使用范围(对个人的支付、差旅费、1000元以下支出、其他) • 2、库存现金限额与送存银行期限 • 3、 不准坐支现金(特殊原因可事先经开户行审查核定范围和限额,企业定期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 • 4、企业间经济往来(包括异地)凡超过1000元必须办理银行转帐(特殊情况须经开户银行审核批准) • 5、其他管理规定:不得“白条抵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等
2、库存现金 • 2)库存现金收支核算 • 1、帐户设置:现金,资产类帐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现金的结存数。 • 2、 收入核算:从银行提取现金、销售收入小额现金、收回职工欠款或报销差旅费余款等。 • 在收入现金时,借记“现金”,贷记有关帐户。 3、支出核算:预借职工差旅费、支付工资、职工报销相关费用。在发生现金支出时,贷记“现金”,借记有关帐户。 • 4、 现金日记帐:序时核算,做到日清日结,帐款相符。
2、库存现金 • 3)备用金的核算 • 1、定义:指存放于企业内部的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手中预付备用的那部分库存现金,主要满足企业内部经常使用现金的部门和人员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 • 2、帐户设置:单独设置“备用金”帐户或作为“其他应收款”的二级科目。 • 3、备用金核算:备用金设立时、日常报销时、备用金取消时(一次报销制、定额备用金制)
2、库存现金 3)备用金的核算 定额备用金制 1、设立时(备用金使用部门第一次领款时): 借记“备用金”帐户或“其他应收款—备用金”帐 户,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帐户 2、办理报销和补足备用金定额时: 借记“管理费用”等有关帐户,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帐户,不通过“备用金”帐户处理。 3、取消备用金时:借记“现金”,贷记“备用金”或“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2、库存现金 • 3)备用金的核算 • 课堂练习 • 巨龙公司为方便销售部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设立定额备用金金额为1500元,每半月报销一次。该公司不单独设立“备用金”帐户。半月后,销售部凭有关发票报销700元,计入销售费用。一年后,该帐户因有关原因取消。写出有关会计分录。
2、库存现金 • 4)库存现金清查 • 1、清查:定期(每日)和不定期的实地盘点 • 2、帐户设置:设立“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帐户核算现金溢缺。 • 3、帐务处理:发生现金长、短款时,借记或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对应贷记或借记“现金”帐户。 • 4、待查明原因后按以下分类处理:
2、库存现金 • 现金清查的会计处理 • 现金清查 • 现金短缺 • 现金溢余应由相关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处理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处理
3、银行存款 • 银行存款指企业存放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 1)银行存款帐户的开设 • 2)银行结算方式 • 3)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 • 设置“银行存款”帐户,属于资产类帐户。借方登记银行存款存入数,贷方登记支出数,借方余额表示银行存款的结余数。 • 4)银行存款的核对
3、银行存款 • 4)银行存款的核对 • 银行存款的核对是指企业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与其开户行转来的对帐单的余额进行的核对,一般每月核对一次。
3、银行存款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所依据的基本公式:
4、其他货币资金 • 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及核算 • 其他货币资金: • 银行汇票存款 • 外埠存款 • 银行本票存款 • 信用卡存款 • 信用证存款存款 • 在途货币资金 • 存出投资款
二、知识点总结 • 库存现金的管理 • 库存现金的核算 • 备用金的核算 • 库存现金的盘点与清查 • 银行存款的核算 • 银行存款的核对 • 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及核算
三、难点及学习方法 • 备用金的核算 • 重点掌握在定额备用金制度下,日常报销不通过“备用金”帐户核算。 • 库存现金的清查 • 注意清查当日首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帐户核算,然后根据细查结果做相应处理。 • 注意不能查明原因的现金长短款的处理,长款通过“营业外收入”帐户,短款通过“管理费用”帐户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注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帐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余额的原始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