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吕良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在三个方面的转变: 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 。. 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 知识传授者依然是新课程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 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lesle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吕良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2.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 •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在三个方面的转变: • 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 • 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教师成为研究者。

  3. 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 • 知识传授者依然是新课程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 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

  4. 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 •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 •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 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6. 教师成为研究者 •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改进意见。

  7. 教学经验的价值 • 经验有助于教师理解教育理论。 • 经验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研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8. What is action research? • It refers to teacher-initiated small-scale classroom investigation which seeks to increase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o bring about change in classroom practice.

  9. Action research phases • Initial reflection • Planning • Action & Observation • Reflection

  10. 高中汉译英作业批改方式的行动研究案例

  11. 高中汉译英作业批改方式行动研究

  12. 一、初步反思(Initial Reflection) • 教师苦恼——教师天天批改、天天纠错、学生还是错; • 学生着急上火——学生天天订正、天天抄写还是错。 • 教师的辛苦工作没有带来相应的收获。

  13. 二、计划(Planning) • 由于这种句子汉译英的批改方式没有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我计划在批改方式上和讲评方式上都做一些改变。 • 在批改方式上,我准备用符号代替逐一改正; • 在讲评方式上,我准备集体订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14. 三、行动与观察(Action and Observation) • 批改方式变化:只用符号指出学生表达的不当之处,让学生仔细看教师的批改,再仔细听教师的讲评。 • 讲评方式变化:对普遍性的问题,我进行具体讲评;对个别性的问题,我进行单独辅导。

  15. 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自己订正,并把自己订正的句子抄写一遍。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查。

  16. 四、反思(Reflection) • 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引出第二轮行动研究。 • 这样的变化使教师用于批改的时间相对减少; • 一部分学生的翻译悟性有较大的提高;

  17. 3. 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没有能力自己订正; • 4. 一部分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懒得自己订正,因此,他们抄写的句子依然错误很多。 • 5. 这样,这些学生的句子汉译英的水平几乎没有提高。

  18. 再计划 • 由于这种批改、讲评方式没有为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带来显著教学效果,我计划在批改方式和讲评方式上再做进一步改变。 • 采用教师指导 – 学生自评 – 生生互评 – 教师查阅的方式。

  19. 再行动 • 首先,对学生如何批改进行指导和说明。 • 然后,学生4人一组,小组长按照批改要求,组织小组成员批改翻译作业,学生可以先自批,再相互批改,人人都要参与批改。 • 最后在作业本上签上批改人的姓名。

  20. 再观察 • 在批改过程中,我观察到常常有学生问:这种表达对吗?这里需要扣分吗? • 学生一方面认真寻找自己和别人的错误;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自己批改错了,而不好意思。 • 也确实出现了因批改不当,学生找老师当裁判的情况。

  21. 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澄清了一些单词或短语使用上的困惑。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澄清了一些单词或短语使用上的困惑。 • 有时,在学生的争论中又出现了新的翻译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 学生批改完后,我要进行检查。对少数批改不规范的学生再单独进行辅导,对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有创意的表达我会进行鼓励。

  22. 再反思 • 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批改,他们大脑中积累了许多“正确的”或“错误的”语言素材,在后面的句子汉译英作业中,他们会自觉、主动地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避免错误的表达方式。

  23. 学生,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句子汉译英水平有显著提高,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对这种批改方式持欢迎的态度。学生,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句子汉译英水平有显著提高,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对这种批改方式持欢迎的态度。

  24. 教师访谈了解批改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 老师:这种批改方式与以往的批改方式相比,哪一种效果更好? • 学生:当然是这种方式。 • 老师:为什么?

  25. 学生:批改时,每个人都很积极,尤其是批改别人的作业,小心翼翼,一定要自己先搞明白才敢动笔。学生:批改时,每个人都很积极,尤其是批改别人的作业,小心翼翼,一定要自己先搞明白才敢动笔。 • 老师:在批改过程中,你们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 学生:哪里该不该扣分?该扣多少分? • 老师:为什么连作业你们也这么关心分数?

  26. 学生:因为知道会扣分的现象肯定是我们今后要努力避免的。学生:因为知道会扣分的现象肯定是我们今后要努力避免的。 • 老师:那么你们觉得这么做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 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会有更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努力记住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与成绩好的同学进行交流更加自信,而成绩好的同学在帮助同学中获得了快乐和自信,这种感觉真好!

  27. 总结 • 教师方面: •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教学问题的研究者。

  28. 学生方面: •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 由浅层思维到深层思维; • 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发展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 由个别学习发展为合作学习。

  29. Daily Report的行动研究案例

  30. Initial reflection • 教师发现了问题: • 学生对daily report不热情,具体表现为别的同学演讲时,他们心不在焉;自己演讲时,就死记硬背事先准备的材料,敷衍了事。

  31. 教师调查原因: • 学生之所以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从初中就做daily report,到了高中还是这种形式,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

  32. Planning • 为了加强daily report的教学效果,计划利用牛津教材“贴近生活、涉及面广、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 演讲内容 • 演讲形式 • 反馈方式 • 准备时间

  33. Action and observation(演讲内容) • 1)自选话题: • 时间限定高一入学第一个月,学生自由选择话题,以适应初中到高中的变化。

  34. 2)规定话题: • (1)笼统话题,在教材每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把该章的主题,如Food and health作为演讲内容; • (2)具体话题,期末复习阶段,根据复习进度,为每章规定2~3个话题,供学生选择。

  35. 3)看图说话: • 把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演讲素材,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 (1)无任何限制,学生自由发挥; • (2)给出第一句话,学生按照此思路发挥。

  36. Action and observation(演讲形式) • 单人演讲; • 同桌对话; • 小组演讲:4人一组,可以演小品,也可以小组辩论或讨论。

  37. Action and observation(反馈方式) • 演讲后立刻反馈。通过与学生协商,确定以下7种反馈方式: • 演讲者就演讲内容向同学提问; • 教师就演讲内容向学生提问; • 同学之间就演讲内容相互提问;

  38. 4. 听讲学生就演讲内容向演讲者提问; • 5. 教师就演讲内容向演讲者提问; • 6. 教师对演讲活动进行评价; • 7. 学生就演讲活动进行评价。

  39. Action and observation(准备时间) • 高一:学生有3天到一周的准备时间; • 高二:提前一天告知学生演讲内容; • 高三:在上课前5分钟告知学生。

  40. Refle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 调查发现,学生对daily report的改进措施持欢迎态度, daily report的效果显著: • 学生演讲机会增加; • 演讲与教材结合,有教材中丰富语言的支持,学生有话可讲,有话想讲;

  41. 3. 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 • 4. 不仅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而且锻炼应变能力,并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开端和活跃的气氛。

  42. Where do research questions come from? (1) • 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由来已久的问题或困难。 • 自己目前在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43. Where do research questions come from? (2) one’s interest, one’s experience, one’s wide reading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General topic area A research question

  44. 投稿友情提示 • 要想在哪一家杂志上发表文章,应该注意以下了解几点: • 杂志的读者群; • 杂志栏目; • 出版周期:月刊?双月刊?还是季刊? • 杂志容量:多少页?每一期大概发表多少篇文章?

  45. 谢 谢! • lhlv@kcx.ecnu.edu.cn • 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欢迎在座的各位老师赐稿、订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