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义 第1章 计算机的逻辑部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义 第1章 计算机的逻辑部件. 诀窍 详细内容请参阅王诚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⒈三态电路:介绍三态电路的原理、参数及使用特点。掌握总线上三态驱动器驱动三态接收器时输入、输出电流的计算方法。 ⒉算术逻辑单元:掌握其分析和设计方法。 ⒊触发器:掌握其触发方式特点及其参数。 ⒋阵列逻辑部件:了解其原理及其使用特点。. 第1章 计算机的逻辑部件. 1.1 三态门 1.2 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1.3 时序逻辑电路 1.4 阵列逻辑电路. 1.1 三态门. 1.1.1 原理 1.1.2 参数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义 第1章 计算机的逻辑部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义第1章 计算机的逻辑部件 诀窍 详细内容请参阅王诚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

  2.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⒈三态电路:介绍三态电路的原理、参数及使用特点。掌握总线上三态驱动器驱动三态接收器时输入、输出电流的计算方法。 ⒉算术逻辑单元:掌握其分析和设计方法。 ⒊触发器:掌握其触发方式特点及其参数。 ⒋阵列逻辑部件:了解其原理及其使用特点。

  3. 第1章 计算机的逻辑部件 1.1 三态门 1.2 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1.3 时序逻辑电路 1.4 阵列逻辑电路

  4. 1.1 三态门 1.1.1 原理 1.1.2 参数 1.1.3 三态电路的种类及它们的应用

  5. 1.1.1 原理 * TTL电路:传输速度快、驱动能力强,但只能输出“0”或“1”两态,不能“线与”驱动总线。 * 集极开路输出结构电路:其输出可“线与”驱动总线,但效率低。

  6. 1.1.1 原理(续) ⒈三态逻辑电路:既具有TTL电路的优点,又具有集极开路输出结构电路的优点。 ⒉三态:正常“0”态、正常“1”态和高阻态。 ⒊三态逻辑开关模型:见图1.1。 ⒋三态“与非”门功能表及图形符号:见图1.2。 ⒌三态门驱动总线方式:见图1.3。

  7. 1.1.2 参数 ⒈开关参数 ⑴tPLH, tPHL:电路处于正常态时数据输入到数据输出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延迟。 ⑵tPZH, tPZL:电路由高阻态转到正常“1”态,以及由高阻态转到正常“0”态所需时间。 ⑶tPHZ, tPLZ:电路由正常“1”态转到高阻态,以及由正常“0”态转到高阻态所需时间。

  8. 1.1.2 参数(续) ⒉直流参数 ⑴与普通TTL门直流参数相比的显著特点: 第一,正常“1”态输出电流比一般TTL的大。 第二,高阻态输出漏电流比集极开路门电路的小。 第三,输出为高阻态时数据输入的“0”输入电 流非常小。 ⑵使用三态门的优势: 第一,很多三态门驱动电路可以“线与”输出。 第二,总线所驱动的三态门可以大大增加。

  9. 1.1.3 三态电路的种类及其应用 ⒈三态缓冲器及三态驱动器 ⑴三态缓冲器:见图1.8,4三态缓冲门。 ⑵三态驱动器:见图1.9,6三态驱动门。 ⑶三态缓冲器和驱动器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作为TTL系统和总线之间的接口,如图1.12 。 ⒉双向总线驱动器/接收器 既可用于接收来自双向总线DB的数据,由可把总线DI的数据经驱动器向双向总线发送,如图1.12。

  10. 1.2 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⒈如果逻辑电路的输出仅与当时输入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输入状态无关,称其为组合逻辑电路。 ⒉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有加法器、算术逻辑单元、译码器及数据选择器等。

  11. 1.2.1 加法器 ⒈半加器:不考虑进位输入的两个数码Xn,Yn相加。 ⑴半加和表达式:Hn=Xn⊕Yn。 ⑵功能表及逻辑图:见图1.13(a)、(b)。 ⒉全加器:考虑进位输入的两个数码Xn,Yn相加。 ⑴全加和表达式:Fn=Xn⊕Yn⊕Cn-1。 进位输出表达式:Cn=Xn.Yn+Xn.Cn-1+Yn.Cn-1。 ⑵功能表及逻辑图:见图1.14(a)、1.14(c),

  12. 1.2.1 加法器(续) ⒊n位加法器: n个全加器相连形成n位加法器; 见图1.15 串行加法器。 ⒋超前进位加法器: 采用“超前进位产生电路”同时形成各位进位; 见图1.16 4位超前进位加法器。

  13. 1.2.2 算术逻辑单元(ALU) ⒈定义: 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组合逻辑电路。 ⒉基本逻辑结构: 超前进位加法器。 ⒊举例: 美国SN74181型4位ALU中规模集成电路。

  14. 1.2.3 译码器 ⒈结构: ⑴n个输入变量,2n个(或少于2n个)输出,每 个输出对应于n个输入变量的一个最小项。 ⑵当输入为某一组合时,对应的仅有一个输出为“0”,其余输出均为“1”(或为“0”)。 ⒉用途: 把输入代码译成相应的控制电位,以实现代码所要求的操作。 ⒊例:图1.23 2输入4输出译码器;图1.24 两块3 输入译码器扩展成4输入译码器。

  15. 1.2.4 数据选择器 ⒈结构: 数据选择器又称多路开关,是以“与或”门或“与或非”门为主的电路。 ⒉用途: 在选择信号的作用下,从多个输入通道中选择某一个通道的数据作为输出。。 ⒊例:图1.25 “双4通道选1”数据选择器;图 1.26 “32通道选1”数据选择器。

  16. 1.3 时序逻辑电路 ⒈如果逻辑电路的输出状态不仅与当时输入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电路在此以前的输入状态有关,称其为时序逻辑电路。 ⒉时序逻辑电路内必须有能存储信息的记忆元件——触发器,触发器是构成时序电路的基础。

  17. 1.3.1 触发器 * 触发器可按时钟控制方式划分(电位、边沿及主-从等),也可按功能划分(R-S型、D型及J-K型等)。 * 同一功能触发器可由不同触发方式来实现。

  18. 1.3.1 触发器(续) ⒈电位触发方式触发器:如图1.28 当同步控制信号为约定电平时,触发器接收输入数据;为非约定电平时,保持不变。 ⒉边沿触发方式触发器:如图1.29 当时钟脉冲为约定跳变时,触发器接收输入数据;为非约定跳变时,不接收数据。

  19. 1.3.1 触发器(续) ⒊主-从触发方式触发器: ⑴主-从R-S触发器:如图1.30 由两个R-S型电位触发器级联而成,主触发器接收输入数据,从触发器接收主触发器的输出,主、从触发器的同步控制信号是互补的。 ⑵主-从J-K触发器:如图1.31 若将主-从R-S触发器的Q和非Q分别与R和S相连,再增设J和K输入端,就构成主-从J-K触发器。

  20. 1.3.2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⒈寄存器:如图1.32 常用正边沿触发D触发器和锁存器,在CP正沿作用下,外部数据才能进入寄存器。 ⒉移位寄存器:如图1.33 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称为移位寄存器,每来一个CP,寄存器中的数向左或向右移一位。

  21. 1.3.3 计数器 * 计数器由移位寄存器构成。 ⒈按时钟作用方式划分: 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 ⒉按计数进位划分: 二进制和十进制,如图1.39。

  22. 1.3.4 时序逻辑电路的开关特性 ⒈CP到触发器输出的传输延迟; ⒉数据建立时间和数据保持时间; ⒊直接置“0”脉冲宽度和直接置“1”脉冲宽度; ⒋直接置“0”、直接置“1”信号至输出的传输延迟; ⒌直接置“0”、直接置“1”信号的恢复时间; ⒍时钟脉冲的最小宽度及最高时钟工作频率。

  23. 1.4 阵列逻辑电路 ⒈读/写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⒉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 ⒊可编程序逻辑阵列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 ⒋可编程序阵列逻辑 (Programmable Array Logic,PAL); ⒌通用阵列逻辑(General Array Logic,GAL); ⒍可编程门阵列(Programmable Gate Array,PGA); ⒎可编程宏单元阵列 (Programmable Macrocell Array,PMA)

  24. 1.4.1 ROM

  25. 1.4.2 可编程序逻辑阵列PLA

  26. 1.4.3 可编程序阵列逻辑PAL

  27. 1.4.4 通用阵列逻辑GAL

  28. 序号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 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⒒⒓⒔⒕⒖⒗⒘⒙⒚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