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完形諮商法

完形諮商法. 波爾斯 Fritz Perls. 完形諮商法的目標. 1. 增加 此時此刻 自我察覺 ( 專注與注意 ) 2. 為自己承擔 3. 為行為負責 4. 發展技巧獲得肯定 5. 由環境支持轉為內在支持 6. 統整自我發展內在中心. 完形諮商法. 基本假設 : 人有追求封鎖完整的傾向 人依當前的需要組成完形 人的行為是整體性的 人的行為要從生活整體的內涵去了解 人透過「形與景」的原則來經驗所處的世界. 完形治療原則. 1. 整體觀 : 整體不等於不份總合

lev-web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完形諮商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完形諮商法 波爾斯 Fritz Perls

  2. 完形諮商法的目標 1.增加此時此刻自我察覺(專注與注意) 2.為自己承擔 3.為行為負責 4.發展技巧獲得肯定 5.由環境支持轉為內在支持 6.統整自我發展內在中心

  3. 完形諮商法 基本假設: • 人有追求封鎖完整的傾向 • 人依當前的需要組成完形 • 人的行為是整體性的 • 人的行為要從生活整體的內涵去了解 • 人透過「形與景」的原則來經驗所處的世界

  4. 完形治療原則 1.整體觀: 整體不等於不份總合 2.場地理論:field theory,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相互影響,探討人與環境間的關係。 3.影像形成歷程:背景與焦點的產生 4.有機體的自我調整:慾求、能力、與環境尋求平衡

  5. 完形諮商法 生物心理社會取向理論 • 生物: 透過身體  經驗與智慧 • 心理: 透過情感  個人責任&自我支持 • 社會: 此時此地  我、汝關係 存在哲學+現象學+人本主義+東方哲學

  6. 人性觀 1.人是統合的整體,任何一部份無法獨立於整體之外被了解。 2.人是環境的一部份,無法脫離環境而活。 3.人是主動的行為者,並由其決定反應的形式 4.人有充份的潛能可察到自己的感覺、思維、情緒及反應 5.人能經由充份的自我覺察(頓悟、接受自己、對環境的了解、為自己付責、能與他人有接觸能力)來做抉擇,並對內外在行為負責(以此時此刻為主)。 6.人持有基本能力及潛力 7.人只能經驗現在 8.人基本上是不惡不善

  7. 完形諮商中健康的正向特徵 身心各部份維持平衡的狀態 1.成熟能自我支持,激發潛能,取用自己的內在資源 2.負責能承擔自己的經驗及責任 3.自我實現→成其所是 4.真實內外一致、開放經驗、對現實環境有良好的覺察 5.接觸良好完全和自己及現實有良好接觸

  8. 完形諮商中不健康的特徵 個體因固著、自發性不足、阻塞而有失衡現象 1.焦慮:對未來的因應沒信心 2.接觸的干擾:減敏感、內射、轉向、迴射、混淆及自我中心 3.操弄:操控環境及自我來尋求環境支持(優勢我-劣勢我) 4.遺留未完成的完形:用壓抑的方式產生許多未完成的事件 5.憂鬱:向外力量受阻,轉內攻擊自己

  9. 完形的不良功能與困擾 1.缺乏覺察,對要處理的先後緩急不敏銳 2.拒絕為自己及自己的生活負責:災難預期、催眠 3.未能和環境接觸 4.未能完成完形:許多未完成事件 5.不當的否認自己的需求 6.將自我兩極化:若不能承認自己的缺點,也不可能真正欣賞自己的優點

  10. 以現在為中心 • 不強調why,只強調此時此地經驗的how與what的了解。 • 由「察覺」、「接納」進入「空」、「無」= 無生有、有生萬物 將過去與未來納入當下的方法 1.將過去現在化 2.收回被遺棄的部份 3.分辨過去與現在 4.經驗未完成事件 5.將「when」現在化 6.將「if-then」現在化 7.分辨未來和現在 8.覺察以過去經驗預測未來的恰當性

  11. 剝洋蔥人格 • 虛假: the phony 以不真誠的方式與人互動 Why 與 because = dirty words • Chicken shit: how are you? • Bullshit: because (理由或藉口、言不由衷) • Elephant shit: 所談事不關己、喊口號或打高空 • 恐懼層:phobic否認難以忍受的痛苦 • 僵局:the impasse 卡住通往成熟的過程,有死寂之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內爆: the Implosive藉內爆揭開內在的防衛 • 外爆:the explosive 脫去虛假的角色和藉口

  12. 阻礙完形接觸的界限干擾 1.減敏感:用逃避去經驗自己或環境,使感觀變不敏感 2.轉向:轉離直接與人接觸的方式 3.內射:指未經自己咀嚼及消化就完全接受他人的觀點、想法及規則 4.投射:將自己不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推諉給他人的行為 5.迴射:將原本要指向外界的行為,改變方向使其轉回自己身上。 6.自大:即個人以旁觀或評述者的姿態來看待自己與環境的關係,並以控制方式來阻礙自發性的機制。 7.匯集:指個體不能和環境彼此分化區別,而使自我和環境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13. 接觸與抗拒接觸 • 內攝introjection: 不加思索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和標準 • 投射Projection:把部份自己摒除出去丟給環境,無法區分內在&外在世界對人格的影響。 • 解離Deflection: 混亂的過程,透過過度幽默,抽象的概括,不表達自己的想法來避免接觸。 • 融合Confluence: 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能清楚劃分內在經驗&外在現實 • 迴攝Retroflection:把想對要對別人做的事轉回給自己。

  14. 健康的完形過程

  15. 完形諮商的歷程 1.感覺期→主要處理減敏感問題 2.覺察期→主要處理轉向問題 3.動員期→主要處理內射問題 4.行動期→主要處理投射問題 5.最後觸期→主要處理迴射問題 6.滿足期→主要處理自大或自我中心的問題 7.退回期→主要處理混淆與匯集的問題

  16. 完形諮商員的角色與功能 1.他是個人 2.以自己為工具 3.是教育者 4.是反應者 5.是催化者 6.是引導者 7.是參與者 8.是觀察者

  17. 完形諮商的專注焦點 1.專注於目前行為 2.專注於未完成事件 3.專注於核心的自我概念 4.專注於生活所作的決定 5.專注於新行為

  18. 增進自我覺察的實驗 1.對此時此地的覺察 2.對自我的覺察 3.對語言行為的覺察 4.對非語言行為的覺察 5.對非語言行為常用的問話

  19. 其他特殊諮商技術 • 對話練習 • 繞圈子 • 倒轉技術 • 預演練習 • 誇大練習 • 停留在感覺中 • 夢的工作: 夢的每個部份都被認為是自我的投射

  20. 應用完形諮商法的注意事項 1.諮商員要尊重、關心、了解及接納案主的整個人 2.諮商員本身最好也有完形諮商的體驗 3.諮商員也是個真實的人,要能面對自己的情緒。 4.要徵求案主的同意 5.要適當使用完形技巧

  21. 理情諮商法 艾利斯

  22. 理情諮商法 人性觀: 1.人生而同時具有理性及非理性特質 2.人有理性思考的潛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傾向。 3.人的困擾來自非理性思考 4.人運用理性思考時,會產生正向、積極的情緒;用非理性思考時, 則會產生負向、消極的情緒。 5.不好的情緒會帶來不好的行為;而好情緒則會帶來好的行為。 6.人單憑思考及想像,就能形成觀念或信念。 7.人具有改變認知、情緒及行為歷程的天賦能力。

  23. 非理性觀念 1.每個人都必需獲得每個重要他人的喜愛及讚賞 2.一個人必須有完美的能力及豐碩而良好的成就,才有價值。 3.有些人是卑劣、罪惡而敗壞的,必須受到嚴厲的斥責及懲罰。 4.若事情不如己願,就會是場可怕的災難。 5.不幸總是來自外在因素,個人無法克服,且很少有人能控制隨之而來的憂 傷或煩悶。 6.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或可怕事物,應給予嚴重關切,並考慮它可能會發生 7.逃避總比面對容易 8.人應依賴他人 9.過去的經驗和事件,是現在行為的決定因素,過去的影響是無法消除的 10. 人都應為他人的困擾或難題而煩惱或緊張 11. 人所遇到的問題都應有正確、妥當及完善的解答

  24. ABC人格論 ABC人格論的架構A B C↑D E F A→事件B→觀念或信念C→觀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緒及行為後果D→勸導干預E→治療或諮商結果F→治療或諮商後的新感覺

  25. 諮商目標 1.近程目標(消極目標):協助案主減輕或消除情緒及行為障礙與症狀 2.遠程目標(積極目標):使案主能以理性思考處理生活事件,過一個身心和諧的適應性生活

  26. 理情諮商法所要培養案主的特質 自我興趣、社會興趣、自我引導、容忍、彈性、 接納不確定性、科學化思考、自我接納、冒險、 非理想主義者、自我負責

  27. 為達成理情諮商法,案主須完成的任務 • 接受自己製造困擾,並有能力明顯改變的事實。 • 了解其人格問題主要源自非理性與絕對性的觀念 • 學習偵測、了解其非理性觀念並予以駁斥 • 運用認知、,情緒及行為的改變方法

  28. 理情諮商法的諮商過程 1.說明情緒及行為困擾不良不是某個事件引起的 2.指出情緒及行為困擾的根本原因─非理性觀念及思 3.讓案主了解其想法及對事件的看法是非理性的 4.指出非理性觀念的錯誤所在 5.說明理性觀念及思考的真義 6.去除非理性觀念 7.建立理性觀念,並以此取代非理性觀念。 8.運用理性觀念做為思考方法的依據

  29. 為達成理情諮商法的目標,諮商員須完成的任務 1.鼓勵案主發覺導致行為困擾的非理性觀念 2.激勵案主確認其觀念 3.向案主揭露其非理性思考的性質 4.運違理及幽默的方式質疑案主思考的不合理性 5.運邏輯分析策略以減少案主的非理性觀念 6.向案主說明那些非理性觀念為何無效,及它們如何導 致未來的情緒及行為困擾。 7.向案主解釋如何用具實徵基礎的理性觀念取代非理性觀念 8.教案主如何運用科學取向的思考,使其觀察並減少目前或未來的非理性觀念及不合邏輯的推論。 9.使用多種情緒及行為方式,協助案主直接處理情緒並對抗困擾。

  30. 理情諮商法的貢獻 • 提出ABC格理論,使人們了解情緒及行為的主因。 • 將所獲得的頓悟放在行動中,使知行能合一。 • 強調範圍廣泛與折衷的諮商練習

  31. 理情諮商法的缺點 1.過於強調理性,忽略了情緒因素的重要性。 2.重視個案態度的改變,但技巧上卻用對錯誤態度的攻擊,是不適當的。 3.忽略諮商員和案主的關係

  32. 認知諮商法 貝克 Beck

  33. 認知諮商法 基本原則 1.一個人建構情境的認知方式,決定反應的行為與感覺。 2.人對環境事件的解釋,是主動且持續不斷的歷程。 3.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敏感度及脆弱性,所以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苦惱。 4.個人敏感度的差異,會受其人格組織影響。 5.壓力對認知組織的正常活動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6.一般心理症狀,通常都包含了特異內涵的過動基模,彰顯一般症狀的特 性。 7.與他人互動時的壓力感受,會產生一種不良適應認知的相互性增強循環 8.個體在受到威脅時,會表現出相同的軀體反應,無論這個威脅是實體的還 是象徵的。

  34. 認知三角 自己對自己表現的負面評價 他人對自己表現的負面評價 對自己未來表現的負面評價

  35. 認知曲解 1.武斷的推論:即在缺乏足夠證據或相關資料的情況下 所作的結論 2.選擇性判斷:即在下判時,只根據小事作判斷,而忽 略了整體事件的意義。 3.過度類化:指以極少的資料做過多的推論,或以一次成敗論英雄 4.誇張或誇大:指將一件事做過度的解釋。 5.個人中心化:即把和自己無關的事硬和自己扯上關係。 6.二分思維:指對凡事都以「好、壞」及「成、敗」二分的兩極化思維方式來做判斷。

  36. 認知諮商法的諮商目標 1.改正案主錯誤的訊息處理方式,修正功能偏誤的信念。 2.消除因這些認知結構所造成的偏差行為及負面情緒

  37. 認知諮商法的諮商技術 1.分析自動化思考 2.認識認知曲解 3.驗證合作式經驗療法 ※ 蘇格拉底式對話的程序─1.定義用語2.確定規則3.找出證據 ※ 合作式經驗療法:即一種由諮商員和案主合作,以驗證假設的方式,重建案主認知內容的心理療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