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台灣地形介紹

台灣地形介紹. 指導老師:范銚燻 班級:四容三 B 學生:林姵君 牟家惟. 台灣的地形特色. 台灣由於地質背景關係,地形特色頗具特色,例如高山深谷為本島最明顯的地貌,構造地形如盆地及谷地者頗為為發育,河流階地也到處都是。由於侵蝕作用盛行山崩地變現象也十分普遍海岸地形表現升降顯著 ,火山地形在本島及澎湖所見均各異其趣。. http://www.puli.com.tw/earthquakea/4001.htm. 台灣地形發育之處.

libb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台灣地形介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地形介紹 指導老師:范銚燻 班級:四容三B 學生:林姵君 牟家惟

  2. 台灣的地形特色 台灣由於地質背景關係,地形特色頗具特色,例如高山深谷為本島最明顯的地貌,構造地形如盆地及谷地者頗為為發育,河流階地也到處都是。由於侵蝕作用盛行山崩地變現象也十分普遍海岸地形表現升降顯著 ,火山地形在本島及澎湖所見均各異其趣。 http://www.puli.com.tw/earthquakea/4001.htm

  3. 台灣地形發育之處 台灣之地形發育過程受第三紀以來地質史的支配為主,而今日地形的形式表現與第四紀更新世以來的地質作用最為密切。簡單的來說現在台灣的地貌形式是來自於第三紀,或第三紀以前經過沉積侵蝕與地殼運動等歷程而產生今日的地形形貌。 其中受現代影響的主要因素有 : 氣候因子:各種不同的氣候可以促成岩層不 同的變化 。 地殼變動:第四紀晚期以來的地殼變動,亦 即新期構造運動。 http://www.puli.com.tw/earthquakea/4001.htm

  4. 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活動帶,包括斷層摺皺乃至於地殼升降及地震等新期構造運動所造成之現象,至今仍綿綿不絕進而促成目前之特殊地形表現。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活動帶,包括斷層摺皺乃至於地殼升降及地震等新期構造運動所造成之現象,至今仍綿綿不絕進而促成目前之特殊地形表現。 http://www.puli.com.tw/earthquakea/4001.htm

  5. 台灣的地形介紹 台灣由79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地理上包含了台灣本島,13個圍繞本島的其他小島和台灣海峽中的澎湖群島。另外一個離本島比較遠的釣魚台群島則在台灣島的北方,約150公里處,這些島嶼都分佈在亞洲大陸棚的邊緣上,在台灣本島海岸外海底斜坡約以一比十的坡度急降,在離岸約30公里處的太平洋水域海水已經深約 4000公尺 。 http://www.puli.com.tw/earthquakea/4001.htm

  6. 台灣地形的分布 臺灣島因位於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交界處,受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影響,地殼被擠壓抬升而形成的,造成了台灣地區特殊的地質與地形,比之於全世界,地形的多樣性與珍貴性,形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地形特色。 http://dic.nict.gov.tw/~Taiwan_series/geo_pdf/geo_2.pdf

  7. 山脈南北縱貫全臺,其中以中央山脈為主體,地勢高峻陡峭。由此向東西兩側,逐漸降為較低且平緩的丘陵或臺地,最後由河流沖積為低平的平原。盆地則散布於山地、丘陵或臺地之間。其中平原、丘陵、臺地主要分布於西部山脈南北縱貫全臺,其中以中央山脈為主體,地勢高峻陡峭。由此向東西兩側,逐漸降為較低且平緩的丘陵或臺地,最後由河流沖積為低平的平原。盆地則散布於山地、丘陵或臺地之間。其中平原、丘陵、臺地主要分布於西部 。 http://dic.nict.gov.tw/~Taiwan_series/geo_pdf/geo_2.pdf

  8. 台灣主要地形 山脈: 台灣和國際的標 準都是100公尺以上, 四周為陡坡頂部呈尖 狀。臺灣的地形以山 地的面積最為廣大, 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 ,有海岸山脈、中央 山脈、雪山山脈、玉 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 等五大山脈。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南至鵝鑾鼻,形成本島的脊梁,也是東、西部河川的分水嶺。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高度3,952公尺,是全島第一高峰。 大霸尖山   山勢陡峭,有「世界奇峰」之稱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01212372

  9. 盆地: 張裂型態盆地: 北部地區已經不再受 擠壓,是屬於一個張裂的 環境,形成一些張裂的盆 地,最明顯的就是台北盆 地。現在它還是繼續在張 裂、繼續形成。 面積約243平方公里, 為台灣目前最大的盆地, 其北方是大屯火山區,西 側是林口台地,東南側是 丘陵和山地,盆地形狀略 成一三角形。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01212372

  10. 擠壓型態盆地: 最主要是在西部與中南部區域,最有名的是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它是因為東邊的高山擠壓過來 、西邊地殼因為受到東邊的擠壓開始下沈,形成了盆地。 ↑埔里盆地群為大小十幾個山間盆地之總稱,位於台灣島中央部份,總面積約73.4平方公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01212372

  11. 丘陵: 丘陵有多種形成原因:‧山脈受長期風化 侵蝕而成 ‧不穩定的山坡的 滑動和下沉 ‧風造成的堆積 ‧冰川造成的堆積 ‧植被造成的堆積 ‧河流造成的侵蝕 ‧火山爆發和地震 ‧史前隕石 ‧人造:比如露天開礦造成的堆積、古代居民 點造成的堆積等等,此外還有園林工 藝故意造成的丘陵地區,比如高爾夫 球場等 丘陵斷續分布於山地的邊緣,高度多在數百公尺,起伏較山地為小。 在台灣的丘陵大部分都有超過300公尺,在國際的標準是400~1000公尺,四周為陡坡頂部呈尖狀。 台灣四大丘陵: 基隆竹南丘陵、恒春丘陵、嘉義丘陵、豐原丘陵。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01212372

  12. 林口台地 臺地: 台灣的特有地形, 因為國際上極少有這種 地形,但也有標準的名 稱-平陵-,四周為陡坡 頂部呈平緩的地面。 臺地地勢較平原為 高,頂部尚稱平坦,如 林口臺地、桃園臺地、 大肚臺地和八卦臺地等 。 台地地形呈南北走向,台地面都向東緩緩的傾斜,台地與西部山麓帶之間經常有一個盆地如台中盆地與恆春谷地。 這些台地都是地底的岩層剛剛隆起的地區;它的西緣都有一條正開始活動的逆斷層,因為逆斷層的作用將沖積平原底下的沈積層逐漸地抬起,形成台地。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01212372

  13. 平原: 海平面高於20公尺的平緩的地面,通常高於80公尺就叫作高平原了。低平原是荷蘭特有的地理景色。   平原地勢最為低平,約占本島總面積的30%,以嘉南平原最大,其他較大的尚有宜蘭平原、屏東平原、臺東縱谷等。 http://www.geog.ntu.edu.tw/journal/journalvolume.html

  14. ←嘉南平原 為河流沖積形成平原嘉義 、台南海岸平原,簡稱嘉南平原,位於本島西南部,北自彰化,南迄高雄,長170公里。南北兩端尖端,中部較寬廣,最處為濁水溪之下游地段,東西寬約40公里。 ←蘭陽平原 位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之間的蘭陽平原,原是由地塊陷落而成的海灣;豐沛的雨水由北、西、南三面的山地,匯流刻蝕成眾多大小河流,並經侵蝕攜帶大量沙泥土石,一方面將海灣逐漸埋積成平原,另一方面則在出山處形成一系列的沖積扇。 http://www.geog.ntu.edu.tw/journal/journalvolume.html

  15. 台灣特殊地形 景觀 看完了台灣地形的組成,我們來點兒輕鬆的,來看看美麗的台灣有什麼特殊的景觀。

  16. 北投地熱谷 為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是北投編號56的公園,總面積約為3500平方公尺,是大屯山群區域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的景色擁有「礦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 地熱谷為一盆狀窪地,可能為一蒸氣爆裂口遺跡。底部有多處溫泉湧出,有硫氣味,熱氣瀰漫。冒出溫泉口水溫達98℃,其他部分多在60~70℃。窪地由溫泉匯合地表水成一淺水潭,池水從西南側缺口流出注入北投溪。 http://volcano.gl.ntu.edu.tw/worldwide/taiwan_geologymap.htm

  17. 澎湖的柱狀玄武岩 玄武岩熔岩流噴出地表,於地表低窪處匯聚或漫流平鋪於平坦的大地 ,有如地毯般。每一單一熔岩流厚度由幾公分至數十公尺不等。熔岩冷卻凝固所形成的玄武岩,岩石堅硬抗風化,形成地表一良好的抗侵蝕保護殼 ,而造成地形上的方山地貌。  岩漿噴出地表或侵入岩層後,溫度漸降低,岩體因冷卻收縮而成柱狀節理。玄武岩多邊形柱狀節理則起因於凝固前後之冷卻收縮。當一熾熱成份均勻之岩漿,從表面開始冷卻時,將順著表面在各方向作相同程度之收縮。   除了六方柱狀節理外,尚有三、四、五和八面柱體形等。 http://gofuntaiwan.net/columnpage/specol/taiwanbest/taiwanbest.asp

  18. 高雄月世界 西側大崗山是石灰岩地形,受到雨水沖刷,形成尖峰利脊,月世界的這種奇特的景觀,地理學上稱做「惡地」的地形,乃是因為地瞉「回春作用」,長年累月經兩水與河水強烈侵蝕而成的惡劣地形。   此處土質非常貧瘠,不易生長植物,是個不毛之地;因為長期受到雨水的沖刷侵蝕,形成高低起伏的溝壑,景觀非常的奇特;因為這種荒蕪蒼涼的地形跟月球表面的死寂類似,所以稱為月世界。 http://mail.khjh.kh.edu.tw/~uhmao/geo0/geo0.htm

  19. 小油坑 小油坑位於七星山西北坡上,海拔高度約 805 公尺。小油坑這個名子的由來,是因為此地盛產硫磺,而以前的人採硫後需要煮硫,硫磺溶解後就像油一樣黃黃的,所以出產這種黃油的坑洞就叫油坑。 小油坑口寬約120公尺,長約180公尺,最大高度差達100公尺,狀呈馬蹄形。東、南、北三面陡堐環抱,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僅次於大油坑的第二大噴氣群。 小油坑是由七星山爆發的碎屑岩堆積與後火山作用形成。所謂的「後火山作用」是指火山爆發後,雖然不再噴發,但是地層下仍有地熱存在,所以降水時,水由斷層造成的裂縫進入地底受熱變成蒸氣噴出,形成小油坑重要的噴氣孔景觀。 http://www.dxes.tcc.edu.tw/namaster/nature/swuntein/stone/index.html

  20. 台北夢幻胡(溼地) 七星山的夢幻湖是火山噴火口在息止後淤塞而成的小池,它受到季節雨的影響,水位變化非常大,乾旱時,整個池子幾乎接近乾凅。池中長有舉世絕無僅有的台灣水韭,據推測是由雁鴨南飛時,由北方帶來的,目前在台灣僅在夢幻湖發現。 溼地為陸地與水域的過渡地帶,經常或週期性地被水所淹沒,或是終年潮溼、泥濘不乾。廣義的溼地泛指河口區、潮汐灘地、潟湖、水塘、魚塭、埤潭、湖泊、水田、低窪地等。惟狹義的溼地一般是指有水生植物存在的沼澤,可說溼土、水域與水生植群是溼地之三要素。我們所常見的水稻田、菱角田、蓮花池、茭白筍田、水甕菜田、藺草田等,都算是溼地。溼地是水草與紅樹林的家,是水鳥的驛站,也是水生動物 與兩棲動物的棲地。 http://www.ntnu.edu.tw/eec/eeq/41/eeq_4101.htm

  21. Bye Bye • 希望大家的寒假很愉快!!ALL PASS!! •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