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六章第二節

第六章第二節. 板塊運動. 二十世紀地質三大學說. 1. 大陸漂移學說 2. 海底擴張學說 3. 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 交界帶 的類型 P36. 軟流圈熱對流帶動板塊動,造成板塊 張裂分離 或 碰撞聚合 的情形。 板塊運動產生 地震、火山. 張裂性 板塊交界帶. 運動方式:熱對流 上升 板塊互相背離 ( 張裂 ) 處 生成 裂谷 或 中洋脊. 張裂性板塊交界帶. 1. 分離處受 拉力 ( 張力 ) 作用,形成 裂谷 , 岩漿由此流出, 最後形成 中洋脊. 張裂性板塊交界帶 P36.

lihu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第二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第二節 板塊運動

  2. 二十世紀地質三大學說 1.大陸漂移學說 2.海底擴張學說 3.板塊構造學說

  3. 板塊交界帶的類型 P36 軟流圈熱對流帶動板塊動,造成板塊張裂分離或碰撞聚合的情形。 板塊運動產生 地震、火山

  4. 張裂性板塊交界帶 運動方式:熱對流上升 板塊互相背離(張裂)處 生成裂谷或中洋脊

  5. 張裂性板塊交界帶 1.分離處受拉力(張力) 作用,形成裂谷, 岩漿由此流出, 最後形成中洋脊

  6. 張裂性板塊交界帶 P36 2.熔岩冷卻,成為玄武岩,構成新的海洋地殼。 3.火山、淺源地震、正斷層

  7. 聚合性板塊交界 P37 運動方式:熱對流下降 板塊聚合處受壓力作用, 形成隱沒帶

  8. 聚合性板塊交界帶 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聚合 安山岩 花崗岩 隱没帶

  9. 隱沒作用會將地殼物質或海洋沉積物帶入地下深處,因深處的高溫高壓作用發生變質作用,甚至融熔形成岩漿。隱沒作用會將地殼物質或海洋沉積物帶入地下深處,因深處的高溫高壓作用發生變質作用,甚至融熔形成岩漿。

  10. 火成岩種類: 1.熔岩上升噴發至地表後凝固成為火山岩,例如安山岩。 2.熔岩若在地下深處慢慢冷卻凝固,形成深成岩,例如花崗岩。

  11. 聚合性板塊交界帶 大陸地殼與大陸地殼聚合 海洋地殼

  12. 造山運動:例: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印澳板塊撞上歐亞大陸板塊,產生褶皺山脈,碰撞持續進行中,故山脈持續增高,加強侵蝕速率。造山運動:例: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印澳板塊撞上歐亞大陸板塊,產生褶皺山脈,碰撞持續進行中,故山脈持續增高,加強侵蝕速率。

  13. 火成岩:安山岩花崗岩 沉積岩 變質岩

  14. 聚合性板塊交界帶 板塊擠壓,發生地殼變動,(地震) 在聚合處形成褶皺、逆斷層、造山運動或海溝。

  15. 錯動性板塊交界帶 P38 (不屬於能力指標) 1.運動方式:錯動(沿斷層面水平移動) 2.美國聖安地列斯斷層為代表

  16. 活動2-2 P39

  17. THE END 別忘了寫作業 2-2 P27-P35

  18. 大陸邊緣 中洋脊 海底地形 P33 洋底盆地 洋底盆地 大陸邊緣:大陸棚 大陸坡 洋底盆地:深海丘陵 深海平原 中洋脊

  19. 板塊交界的類型 錯動性交界帶 張裂性交界帶 聚合性交界帶 聚合性交界帶 隱没帶 隱没帶

  20. 中洋脊擴張示意圖 玄武岩 上升

  21. 紫本P28 第27題

  22. 冰川分布

  23. 海底地形 P32 聲納 探測海底地形

  24. 中洋脊 科學家根據中洋脊的發現, 提出「海底擴張學說」, 主張 中洋脊湧出大量岩漿(玄武岩), 形成新的海洋地殼, 而舊的海洋地殼則 向兩側擴張。 1.各大洋都有中洋脊, 中洋脊的頂峰有些 會露出海面形成島嶼, 例如大西洋上的冰島 和亞速爾群島。 馬里亞納海溝深約11000 公尺,即使將陸地上最高 的聖母峰放入其中,山頂 也無法露出海面。 P34

  25. 安山岩 沉積岩 變質岩 下降 隱没帶

  26. 化石分布 P52

  27. 大陸形狀

  28. 1.最大板塊? 2.全是海洋地殼的板塊? 3.台灣是哪兩個板塊的交界帶? 七大板塊 1. 2.太平洋板塊 3.歐亞大陸板塊 菲律賓海洋板塊 : 全球板塊分布圖

  29. 大陸漂移說----韋格納p32 1.大陸形狀---海岸線相符 2.化石的分布---化石的證據與原始物種相符 3.冰川的分布---冰川的遺跡與地質構造相符 4.地層的分布

  30. 大陸漂移說 P32,33 比對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 可以發現這兩地中間 雖相隔大西洋, 但相同時代的地層、礦產、 化石和山脈卻呈現連續分布, 韋格納 認為這些都是 大陸曾經接合的證據。 二億多年前,全球各大陸是相連的,稱為盤古大陸 缺點:無法解釋為何會漂移

  31. 海底擴張說--海斯 p33-34 海底探測 大西洋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32. 海底擴張說p34 在大西洋的中洋脊頂部的裂谷, 不斷的有岩漿流出,形成新的 海洋地殼,使較老地殼逐漸向 中洋脊兩側移動,因此海底就逐漸擴大 無法解釋海底為何會擴張

  33. 動腦時間 說說看臺灣東西 兩側的海底地形有何不同 找出P32圖中的中洋脊在哪裡 西側海底淺, 東側深且有海溝 ( 琉球海溝)

  34. 板塊構造學說 p35 1.發現軟流圈才確定 2.由大陸漂移說、 海底擴張說歸納而成 3.岩石圈分裂成大小不等的板塊,全球主要板塊有七個,另外還有一些小板塊。

  35. 3.板塊在軟流圈之上 隨熱對流而運動 4.板塊間移動速度與方向不同 相對運動後 呈現海底擴張大陸漂移

  36. 動腦時間 P35 2.想一想,你能舉出另一個 剛開始提出時也 不被世人所接受, 但現今已基本上被證明 成立的科學理論例子嗎? 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演進與由來後,你覺得韋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最關鍵的不足點在哪? 缺少了合理的動力來源, 可說明推動大陸漂移的成因。 給呂薩克的 「氣體反應體積定律」 與亞佛加厥的分子概念等

  37. 大西洋海底地形 P3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