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綠 建築與 再生能源

綠 建築與 再生能源. 孫國勛 開南大學副教授、環保署認證環境教育人員 0928276675 、 kuoshunsun@gmail.com. 研習大綱. What’s happen now? What’ll happen in the future? 現在正發生甚麼 ? 未來會發生甚麼 ?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Renewable energy 再生能源 Conclusion 結論. 溫室氣體. 台灣氣候密碼. 2884mm 、 1623mm 91, 92, 93, 95, 99. 我們的現況. 化石燃料燃燒 二氧化碳昇高

lila-brigh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綠 建築與 再生能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綠建築與再生能源 孫國勛 開南大學副教授、環保署認證環境教育人員 0928276675 、kuoshunsun@gmail.com

  2. 研習大綱 • What’s happen now? What’ll happen in the future? • 現在正發生甚麼? 未來會發生甚麼? • Green building綠建築 • Renewable energy再生能源 • Conclusion 結論

  3. 溫室氣體

  4. 台灣氣候密碼 • 2884mm、1623mm • 91,92,93,95,99

  5. 我們的現況 • 化石燃料燃燒 • 二氧化碳昇高 • 地球溫度增加 • 極地永凍層溶解 • 海水面升高 • 甲烷釋放溫室氣體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 • 惡性循環 永凍土的甲烷

  6. 5600萬年前突然暴增的碳來源並不清楚,但它是自然發生的,5600萬年前突然暴增的碳來源並不清楚,但它是自然發生的, • 今天的碳量暴增是人為所致,而且速度可能比當年快的多。 • 森林與海洋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遠遠趕不上目前人類排放的速度。 • 關公的嘆息…………

  7. 大自然最後還是會把二氧化碳塞回岩層裡,但是那得花上幾十萬年。大自然最後還是會把二氧化碳塞回岩層裡,但是那得花上幾十萬年。 • 詹姆士‧札克斯,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

  8. Change or Die? • Why? • Who? • When? • What? • Where? • How? • How much? • Thanking New! • Thinking Different! • Energy Saving • Energy Recycling • New Energy • The other way? • Objective: Life quality

  9. 綠建築

  10. 台灣建築所面臨的生態議題 • 位居亞熱帶海島。 • 冷卻優於加熱 • 水資源嚴重不足。 • 年平均降雨量高達2500公釐,每人分配水量不及全世界平均值六分之一 • 依靠進口能源。 • 百分之九十八能源仰賴外國,建築產業耗能量約佔全國總耗能28.30% • 人多地少,超過生態負荷 • 新建建築物95%以上為鋼筋混凝土 • 超採砂石、改變地形地貌及生態; • 水泥用量世界第二,各國平均值5.2倍 • 建材不永續、造成嚴重污染。 • 建築廢棄物年產量達1,100萬公噸。 • 建築廢棄物量大,缺乏回收再利用機制,污染生態

  11. 台灣綠色建築的標章與定義 • 生態 Ecology • 節能 Energy Saving • 減廢 Waste Reduction • 健康 Healthy 11

  12. 綠建築標章的取得 • 必須通過其中四項指標,其中「日常節能」及「水資源」兩項指標為必須通過之指標。

  13. 基地綠化指標與基準 • 過去建築都市相關法規為鼓勵綠化,有綠覆率、喬木植栽、栽種密度之規定。但它們通常以覆土深度、樹徑、喬林數量來規定綠化量,除對喬木有所認定之外,對於灌木、蔓藤、草地以及建築立體綠化等,多樣綠化的環境貢獻量並無具體評價,各植栽之間的合理換算亦付之闕如。事實上,綠化對於地球環保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而可減緩地球氣候高溫化。因此本評估體系關於綠化量的評估,以二氧化碳固定效果作為綠化評估法的共同換算單位。

  14. 何謂基地保水 • 基地的保水性能係指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及人工土層涵養水分及貯留雨水的能力。基地的保水性能愈佳,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愈好,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之活性,維護建築基地內之自然生態環境平衡。 • 綠建築之「基地保水指標」即是藉由促進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留滲透水池的手法,以促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都市氣候高溫化現象。

  15. 三、水資源指標 • 所謂「水資源指標」,係指建築物實際使用自來水的用水量與一般平均用水量的比率,又名「節水率」。其用水量評估,包括廚房、浴室、水龍頭的用水效率評估以及雨水、中水再利用之評估。

  16. 日常節約能源 • 建築物的生命週期長達五、六十年之久,從建材生產、營建運輸、日常使用、維修、拆除等各階段,皆消耗不少的能源,其中尤以長期使用的空調、照明、電梯等日常耗能量佔最大部分。由於空調與照明耗能佔建築物總耗能量中絕大部分,綠建築之「日常節能指標」即以空調及照明耗電為主要評估對象,同時,將「日常節能指標」定義為夏季尖峰時期空調系統與照明系統的綜合耗電效率。

  17. 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 所謂CO2減量指標,乃是指所有建築物軀體構造的建材(暫不包括水電、機電設備、室內裝潢以及室外工程的資材),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而換算出來的CO2排放量。

  18. 何謂廢棄物減量 • 所謂廢棄物係指建築施工及日後拆除過程所產生的工程不平衡土方、棄土、廢棄建材、逸散揚塵等足以破壞周遭環境衛生及人體健康者。

  19. 何謂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 本指標著重於建築空間設施及使用管理相關的具體評估項目,是一種可讓業主與使用者在環境衛生上具體控制及改善的評估指標。

  20. 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 本指標的目的主要在於提升大基地開發的綠地生態品質,尤其重視生物基因交流路徑的綠地生態網路系統。本指標鼓勵以生態化之埤塘、水池、河岸來創造高密度的水域生態,以多孔隙環境以及不受人為干擾的多層次生態綠化來創造多樣化的小生物棲地環境,同時以原生植物、誘鳥誘蝶植物、植栽物種多樣化、表土保護來創造豐富的生物基盤。

  21. 室內環境指標 • 主要在評估室內環境中,隔音、採光、通風換氣、室內裝修、室內空氣品質…等,影響居住健康與舒適之環境因素,希望藉此喚起國人重視室內環境品質,並減少室內污染傷害以增進生活健康。

  22. 綠建材標章 綠建材標章 • 生態綠建材:無匱乏之虞,低人工處理 • 健康綠建材:低逸散性、低污染、低臭氣、依生理危害(如:低甲醛(HCHO)、低逸散TVOC夾板等) • 高性能綠建材:高度發揮隔音、吸音、防音、防震、高透水性的建材 • 再生綠建材:回收國內廢棄物再利用之建材 國內其他標章 37/74

  23. 綠建材材料構成 1.塑膠類再生品:回收塑膠橡膠不得含有行政院環保署公告之毒性化學性質 2.建築用隔熱材料:產品及製程中不得使用蒙特婁議定書所管制之物質或毒性物質 3.水性塗料:不得含有甲醛、鹵性溶劑、汞、鉛、鎘、六價鉻、砷及銻等重金屬,且不得使用三酚基錫(TPT)與三丁基錫(TBT) 4.回收木材再生品:以回收木料加工製品 5.資源化磚類建材:包括陶、瓷、磚、瓦等,廢料混合等於或超過單一廢料攙配比率 6.資源回收再利用建材:回收料超過一定比率製成的產品 7.其他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之建材 40/74

  24. 再生能源

  25. 能源是指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

  26. Renewable energy 再生能源 • 太陽能(光能、熱能) • 風能 • 生質能 • 水力 • 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等) • 地熱 • 燃料電池

  27. 為什麼要創新? • 最有效率之動物是禿鷹,只需要幾卡路里就能飛上好幾英里 • 在動物的運動效率上,人類遠遠落後 • 但如果一個人騎上腳踏車,他的效率將是禿鷹的兩倍。 • 使用工具與創新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之重要特徵,也是生存之鑰。

  28. 創新…無論大小 創新…無論有用無用 創新…無論階級 創新…無論職位 創新…無論時間 創新…無論地點 創新…無論好壞 創新…無論『現在』 創新…無論成敗 創新…無論組織性質 創新…無論你我 你還有多少無論…… 創新無論

  29. 小結 • 創意與天份無關,而在於養成習慣 • 創意在多,不在堅持(堅持目標而不堅持己見) • 創意1000、執行1 • 若不擔任領頭者,那就當創意的小天使 • 當創意的贊助者 • 當創意的支持者 • 當創意的參與者 • 當創意的安慰者 • 當創意的祝福者 • 千萬不要當……潑冷水者 • 更不要當……擋路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