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By: 駱慧文 Ed.D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性別平等教育 :.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 By: 駱慧文 Ed.D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大綱. 創新未來追求健康生活 校園性別平等教育中教師的角色 社區健康的基礎在性別平等尊重差異 社區與校園合作維護的期許 - 健康、安全的網絡建構 家暴及性侵的問題現象 案例討論. 社區與校園合作的健康總體營造.

lilac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By: 駱慧文 Ed.D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別平等教育: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 By:駱慧文 Ed.D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2. 大綱 • 創新未來追求健康生活 • 校園性別平等教育中教師的角色 • 社區健康的基礎在性別平等尊重差異 • 社區與校園合作維護的期許-健康、安全的網絡建構 • 家暴及性侵的問題現象 • 案例討論

  3. 社區與校園合作的健康總體營造 基本上,社區本身就具有負擔社會問題的責任與潛力,社區或學校可組一個志工組織如果能夠利用相關的管道協助社區的發展,例如:區鄉鎮公所、警政&消防單位、學校、衛生所及社區醫院其他民間專業團體,透過這些管道共同合作來教育社區居民在共同面對社區問題—1.治安維護2.預防救災3.家庭暴力4 衛生環境.5.健康教育問題6.互助友善文化建構等,利用所學知識來應對,進而一步能夠有效控制或阻絕問題的發生。社區是具備這樣的條件及潛力來引導居民把社區、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維護得更好。 業務承辦人:黃孟君   04-22502875

  4. 社區健康生活營造的相關議題 • 社區健康治安區塊衍生出的三大面向,分別為針對社區健康生活1.安全維護2.傳染疾病預防救災3.家庭/校園暴力4 衛生環境.5.健康教育問題6.互助友善文化建構等犯罪預防、社區防(救)災、社區家暴防治三項議題探討。 • 規劃內容依據社區需求及特性來編寫,由下而上的執行程序、步驟、導引社區組織、居民建立正確及熟練的操作方式。

  5. 城市 社區醫院 衛生所、 警政誚防、 區鄉頷公所 家庭:小孩、 父母、 (老弱婦孺) 衛生所、 警政消防、 區鄉鎮公所 城市 中小學校、社區、 社區醫院 城市

  6. 校園性別平等與安全 • 目的 • 1.增加站在第一線的教師、校護、輔導人員、性平會委員。在從事校園內性侵害防治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能,提昇醫療人員在醫療鑑定、不同形式處遇的服務品質。 • 2. 藉由兩性平等教育主題的探討、實際案例的討論及評鑑,建構校園人身安全概念、危機處理機制,與輔導的技巧如何應用在家暴性侵案例,讓專業人員有完整的處置知能與概念。

  7. 性侵害及家庭暴力防治 • 「性侵害及家庭暴力防治處遇計畫」實施方案,教師、相關專業人員應該知道的性侵害防治專業知識,並且整理各種個案的鑑定、治療與輔導的案例分析,作為工作坊時的討論案例。

  8. 外力入侵校園 :性侵、偷窺、暴露狂、干擾滋事…… • 校外不良份子入侵校園騷擾、強暴、偷窺、暴露狂、干擾滋事……等,或校外人士不當抗爭及學生上下學途中遭綁架亦屬外力侵擾校園事件。 • 【真實案例】 傳出三名青少年至他校某國中校園,恐嚇勒索一年級新生,並受託集體邀約熟識女朋友的同學至校外談判,最後不成輪流加以施暴。此發生在校園外的性侵,學校教師、性平會要如何進行處理?

  9. 【真實案例】 • 某國小教師發現班上女童,原是乖巧的同學、開學後突然轉變有些強迫且怪異的行為舉止、情緒易怒暴力傾向,與同學多次起衝突;老師則找她來問,進行了解但該生都不說話,回應的只有點頭、搖頭問到他的家人時,反應則顯露出恐懼及害怕。老師則找父母到學校商談,來的是其媽媽,當老師問該生的狀況時,母親則很害怕的一直問老師該生說了什麽,緊接著極力掩飾的說他們都很愛小孩等:老師當時有些擔憂,無功而返只是覺得有問題。但不知從何處著手,直到有一天該生終於向老師求救,而老師則進行家訪時,其母親才說實話,該女被其父親(繼父)性侵?這是家暴,雖不是亂倫亦是不被允許。但其母親則要求老師不要管其家務事、不要破壞其家庭。同時,警告老師要”小心 “因老公是有勢力的人。 • Question :如果你是那位老師你會如何處理?

  10. 性侵案件 • 近幾年性侵案件逐年攀升,95年性侵案比94年增加15%,約有五千名受害者,但根據警方推估,一年實際發生的性侵案件約有十萬件以上。 • 由於性侵犯約有六成的再犯率,顯示政府目前對性侵罪犯之治療方式、假釋制度及監控機制有必要儘速改善,包括擴增DNA資料庫、修改性犯罪假釋條件及強化對假釋犯之電子監控,均是可考慮的方向,故舉辦公聽會廣徵意見,作為政策修訂及修改法令之參考。

  11. 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標準作業流程 家庭暴力背後反應的性別、文化經濟結構的影響,當傳統社會性別刻板化印象、價值觀是如何集體閹割原有”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讓女性的性自主、生活壓力、或外遇成為當時傳統男性/丈夫的集體焦慮,而無法自拔。 因此,家庭暴力成為傳統性別角色錯置又無力改變時,方便的出口,卻也是最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的方式。

  12. 何謂家庭暴力? • 指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包括:語言非語言、肢體上及非肢體上的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例如,毆打妻子或丈夫或小孩。 • 家庭暴力指的是「指的是:虐待、遺棄、押賣、強迫、引誘從事不正常之職業或行為、濫用親權、利用或對兒童少年犯罪、傷害、妨害自由、性侵害…等,包括有鞭、毆、踢、捶、推、拉、甩、扯、摑、抓、咬、燒、扭曲肢體、揪頭髮、扼喉頭、或使用器械攻擊等方式。 • 這樣從結構性的劇烈變動擴散成為弱勢&個別家庭成長的痛苦經驗,甚至成為家庭互動中不斷複製與遺傳的因子 • 。

  13.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施虐者分析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 一、施虐者概況

  14. 二、依教育程度分(施虐人)

  15. 三、依特殊族群分(施暴人)

  16. 四、依施虐者年齡分(人)

  17. 五、依施虐者本身因素分(人次,複選)

  18.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 一、受虐人數

  19. 二、按年齡分

  20. 三、按性別分

  21. 何謂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指的是「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 • 身體上不法侵害指的是:虐待、遺棄、押賣、強迫、引誘從事不正常之職業或行為、濫用親權、利用或對兒童少年犯罪、傷害、妨害自由、性侵害…等,包括有鞭、毆、踢、捶、推、拉、甩、扯、摑、抓、咬、燒、扭曲肢體、揪頭髮、扼喉頭、或使用器械攻擊等方式。

  22. 「兒童虐待」之定義: • Nelson (2000)採用Wolfe(1998)對廣義地: 指18 歲以下兒童受到對其福祉有職責之人的身體或心理危害(injury) 、性虐待或剝削、疏忽對待(negligent treatment) ,或是惡待(maltreatment)。此種行為必須是可避免與非意外性的…基於此一般標準,身體虐待通常包括:燒燙傷、持物品毆打、嚴重體罰、甩耳光(slapping) 、拳打或腳踢;構成疏忽舉動者包括照者未盡責任,如未能滿足兒童的教育、監督、庇護,以及安全、身體或情緒需求,還有身體上的拋棄。(pp. 108-109,引自MacLeod & Nelson,2000)

  23. 受虐兒事件:站在第一線的教師、醫師如何因應?受虐兒事件:站在第一線的教師、醫師如何因應? • 人與人能相遇因為有「緣」,而彌足珍貴。不管醫師”先生“緣,以至於師生緣,能相遇都因為「緣」,使我們人生更加圓滿,滄滄人海,何其有幸。 • 讓先生&教師與學生共譜一段因緣;當教師的,必須細心經營,當學生的,必須心懷感恩,才能在師生緣中共享一份難忘的回憶。

  24. 1)教師必須謹慎思考的問題: a.班級中的受虐兒問題你會如何解決?b.教師如何導引學生,讓他們說出真相,並與家長進行會談,協助基本權益維濩、就醫舒緩創傷,適時給予照顧?c.父母為何毆打小孩?是否對於孩子只是期望他們學業成績優秀,而忘了真心的關懷?d.學校教師應如何配合校護及輔導或社工人員給予家暴的受虐兒適宜的協助?

  25. (2)分析與建議 • a.事發時的處理 ●安撫當事人的情緒,並且耐心的聽其 敘說經過。 ●通知學生家長與級任教師會同社工人員一起處理。 ●深入了解受虐兒的家庭背景、父母教養態度等。 ●了解級任教師對於該受虐兒的處理情形。 ●將事情發生的經過及初步處理情形,以傳真或電話向教育主管機關報備,處理過程、結果及書面報告,於事件之後再行續送。

  26. ●將該學生心理的復健,協請輔導人員、校護、衛生醫療機構社工人員處理,若生理上的傷害,應交由醫院專業的醫生加以治療。●將該學生心理的復健,協請輔導人員、校護、衛生醫療機構社工人員處理,若生理上的傷害,應交由醫院專業的醫生加以治療。 ●將該生列為重點輔導對象,追蹤輔導,平時多關心。 ●安排樂觀、進取的同學與之交往,藉以改變其人生觀與生命價值感。 ●與社會局社工人員配合,將輔導過程詳細紀錄,並定期召開輔導會議,協助該生走出受虐的陰影。

  27. 家庭福祉的定義 • 一種假設性適應連續狀態(hypothetical adjustment continum) 之正向那一端(positive end)─ 一種我們應持續努力接近的理想…對吾人全體而言,達到此健康(wellness) 之關鍵從兒童期初之健康依附(wholesome attachment) 開始 (Cowen, 1996;引自MacLeod & Nelson,2000) 。

  28. 反映兒童虐待和家庭健康的指標 MacLeod & Nelson,(2000): 兒童虐待的測量指標 • 1. 家外安置率:指在干預前、後期間,兒童福利工作人員認為有處於受虐危險而帶離家庭的兒童人數; • 2. 兒童虐待之直接或替代(proxy)測量:直接測量是經由調查證實受虐之兒福記錄,間接測量則透過代理測量如意外、住院及因受傷或藥物(ingestions)之急診室停留等次數。

  29. 反映潛在兒童虐待和家庭福祉。 • 3. 父母態度之測量:可用來反映兒童虐待的可能性或是家庭福祉程度,主要透過問卷來測量父母對兒童行為之期待(如:the Child Abuse Potential Inventory [CAP]; Milner, 1986); • 4. 父母行為觀察:父母之親子互動觀察同時反映正向(如:『關愛』”nurturance”和『引導』“guidance”)和負向(如:口頭或身體上的處罰)二種管教行為; • 5. 家庭環境測量:如the Home Observ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OME; Caldwell & Bradley,1979) 經常用作測量家庭環境,例如刺激(stimulation)或母子互動。 • 前二項是兒童虐待的測量指標,後三項則反映潛在兒童虐待和家庭福祉。

  30. 校園受虐兒預防工作: ●加強教師優異的教學技巧及輔導知能,精進班級經營的能力。 ●利用各種場合,宣導教師嚴禁體罰,並以案例協助教師杜絕任何體罰,提升教師專業形象。 ●因為家長對於孩子的虐待,於學生返校就讀後,對學生表示高度的關懷,但不能有標記作用,也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全班學生。 ●因為教師所引起的虐待現象,應在與教師溝通後,將學生調離該班,並協請具有愛心的教師幫助該生弭平心中的創痛。

  31. ●落實親職教育,增進親師生之間的溝通,使教師與學生家長密切聯繫,培養正確的教育觀。●落實親職教育,增進親師生之間的溝通,使教師與學生家長密切聯繫,培養正確的教育觀。 ●教導學生以平常心接納該生到本班就讀,避免造成他的不適,並儘量共同協助該受虐兒度過低潮期。 ●學校應成立個案輔導小組,對於當事人進行追蹤輔導。相關處室應將事件處理的過程,詳加檢討,並作成書面報告,作為日後防治工作之參考。

  32. 建立社區家暴防範系統 • 家暴防治 --家庭暴力的發生因素,施暴者並不限定只是處於低學歷及社會底層的勞工百姓,高學歷主管階級也大有人在。 • 家暴案件的預防或發生不是單一課題案件,其所衍生的個人、家庭甚至社區問題也不會是單一面向的課題。 • 家暴防範需要社區志工、警政、醫療、司法與法律等領域之專業者整合力量提供協助。社區可以藉由性別、人身安全教育宣導、關懷扶助、社區通報網絡工作、環境改善等工作協助家暴防範。

  33. 無暴力社區 • 透過兒童保護法、性別平等法等公權力的法律規範條約、民間專業團隊提供的協助,社區組織、居民進行家暴防範的觀念宣導工作,輔導建立社區通報機制,並建構通報專線 113 。 • 建立社區組織、社區居民能對受害者、家庭第一時間救助的觀念意識 ,迅速通報給有關協助家暴防範之組織,以遏止事件的發生。最終的目的, 鼓勵社區發展成為「無暴力社區」。

  34. 校園倫理 • 1. 有利原則:尊重身體自主權(respect)學生權益、 • 2.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權、 • 3. 機密(confidentiality)和隱私 ( privacy)。 • 4. 公平正義原則

  35. 24 小時緊急通報專線 • 1.犯罪預防:報警專線 110 反詐騙諮詢專線 165 • 2.防救災:火災、救護車專線 119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專線 0800077795 疫情通報及民眾諮詢服務專線 1922 • 3.家暴預防:兒童及少年保護,婦女保護,老人保護,性侵害保護您申訴全國婦女保護專線 113

  36. 【真實案例】 • 某國小教師發現班上女童,原是乖巧的同學、開學後突然轉變有些強迫且怪異的行為舉止、情緒易怒暴力傾向,與同學多次起衝突;老師則找她來問,進行了解但該生都不說話,回應的只有點頭、搖頭問到他的家人時,反應則顯露出恐懼及害怕。老師則找父母到學校商談,來的是其媽z,當老師問該生的狀況時,母親則很害怕的一直問老師該生說了什麽,緊接著極力掩飾的說他們都很愛小孩等:老師當時有些担憂,無功而返只是覺得有問題。但不知從何處著手,直到有一天該生終於向老師求救,而老師則進行家訪時,其母親才說實話,該女被其父親(繼父)性侵?這是家暴,雖不是亂倫亦是不被允許。但其母親則要求老師不要管其家務事、不要破壞其家庭。 • 同時,警告老師要”小心 “因老公是有勢力的人。 • Question :如果你是那位老師你會如何處理?

  37. 案例二 • 有一天小華被鄰座小朋友推倒在地,而大哭老師只好請其他小朋友帶他至學校保健室擦藥。校護則無意中發現小朋友身上多處傷痕,而將此訊息告訴老師,你將如何處理此學生?就以下處理方法選擇你主要的看法,並敘說理由。 • 1.先了解他身上的傷是如何造成的?只需解決他的傷其實就可以。 • 2 教師應遵守保密原則,未經小朋支同意不得向他人曝光。 • 3.先詢問家長並聽其敘說;小朋友身上的傷,再進一步處理。 • 4.暗中聯絡警察來處理,基於正義原則。 • 5.這狀況不會是倫理兩難,反正依法處理就好了。

  38. 謝謝聆聽! Web: ehumed@kmu.edu.tw comhealth@kmu.edu.tw 駱慧文 07-3222201高醫 手機:095585264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