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693 Vues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讲座. 张卫斌 2005 年 12 月 26 日. 声 明. 本讲座内容纯属作者 “ 肚撰 ” ,因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限制,文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业内人士给予技术评价; 本讲座为内部交流材料,旨在抛砖引玉,据此行事,责任自负。. 第一章 防雷知识体系. 问题引出 防雷技术服务在雷电轨道中处于什么位置? 防雷技术服务究竟需要哪些知识? 知道自己还缺什么?. 一、雷电轨道业务.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的描述: 形成由雷电研究、监测、预警预报、防雷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组成的业务体系。
E N D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讲座 张卫斌 2005年12月26日
声 明 • 本讲座内容纯属作者“肚撰”,因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限制,文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业内人士给予技术评价; • 本讲座为内部交流材料,旨在抛砖引玉,据此行事,责任自负。
第一章 防雷知识体系 • 问题引出 • 防雷技术服务在雷电轨道中处于什么位置? • 防雷技术服务究竟需要哪些知识? • 知道自己还缺什么?
一、雷电轨道业务 •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的描述:形成由雷电研究、监测、预警预报、防雷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组成的业务体系。 • 浙江省雷电轨道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第一稿)中,雷电业务是集研究、开发、应用、服务、雷电防护技术支持于一体的综合型业务,省及省以下雷电业务主要包括雷电监测、雷电预警预报、雷电防护服务、雷电防护技术支持四方面内容。
1、雷电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 雷电基础理论研究 雷电本身及发生、发展、消亡全过程 中内在本质的规律。 • 防护技术和方法研究 寻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的措施和手段。
2、雷电监测 对雷电资料的获取可以通过地面观测和卫星观测两种方式。获取时间、位置、强度、云闪/地闪类型等物理特征。 • 地面观测 大气平均电场仪、电场变化测试仪、地闪定位仪、 二维云闪探测和定位系统等。 传统人工耳听目测、雷达的辅助观察。 • 卫星观测 气象卫星(极轨、静止、GPS)
3、预警预报 • 发布云闪的发生概率、地闪发生率,雷电的强度指数,雷电的移动、发展、演变趋势等预报信息。
4、雷电技术服务 • 防雷安全检测(含定期、跟踪) • 防雷设计技术评价 • 雷灾事故调查与鉴定 • 雷击风险评估 • 防雷工程设计、安装 • 技术咨询服务
5、雷电防护技术支持 • 会同有关部门查清所辖区域对雷电发生反应敏感和强烈的重要场所、设施的分布、工作条件及特性情况,及时掌握大型户外活动信息,为雷电预警、发生过程时的应急决策和雷灾事后的救助提供信息。
二、防雷业务涉及的知识群 1、与条件有关的 大气电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气象、气候、地理、地质、光学等; 2、与对象有关的 建筑、电力、通信、计算机、电子、石油化工、设备、工作特点等; 3、与方法有关的 计量测量、数理统计、普通物理、电磁兼容、数学、哲学、材料等。
三、防雷知识体系 1、构成 防雷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运用的综合性学问。 由理念层、应用层、基础层三部分构成。 • 理念层 在一定科技发展水平下,对雷电机理、活动规律、作用方式和防护方法的科学认识。通常简称为防雷理念。 防雷理念=辨证思维+雷电特性。
应用层(为用户服务的技术界面) 在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以及防护方法和采取的措施。 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雷击风险评估等。
基础层 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 各类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 如电学、气象、地理、地质、建筑、电力、通信、计算机、石油化工、计量测量等。
2、层间关系 防雷理念 理念层 指导关系 标准 规范 方法 措施 应用层 支撑关系 ... 气象 地质 地理 电力 通信 计算机 石化 计量 基础层 ...
3、类比武侠小说中习武 内功心法 理念 指导关系 套路 招式 应用 支撑关系 ... 马步 协调性 抗击打 柔韧性 反应力 力量 基本功 ...
4、三者不当组合结果 目标:成为武林高手!但存在下列可能: • 基础不牢,套路、招式练得再好也不过是“花拳绣腿”; • 套路练得不精,内功心法无发挥之处; • 内功心法未悟明,永远成不了高手; • 错误运用内功心法,可能“走火入魔”。 郭靖提示:勤习、苦练、多悟。
5、防雷问题反思 ⑴、错误的认识: • 防雷检测就是测接地电阻; • 防雷工程就是安装SPD; • 技术评价就是核对标准、规范的条文; • 搞防雷就是为了创收!
⑵、技术水平上不去,问题在哪儿? • 标准、规范看了几遍?解释得清楚吗? • 基础知识具备了吗? • 理念清晰吗? 一个可能的现实,防雷人员对规范条文较熟悉,但普遍上缺正确的理念,下少基础知识的支撑。
6、小结 • 综上所述,防雷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防雷从业人员要想做好防雷工作,成为行家里手,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掌握所需的专业基础,熟悉或了解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建立科学的防雷理念,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标准、规范。 • 由于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想成为防雷专家,首先要成为“杂家”。
可能是正确的理论 ——防雷技术岗位技能“二八”论 • 用20%的精力可以做好本职工作的80 %; • 要想做好本职工作余下的20 %,需要再付出80 %的精力; • 高手都出自能做好余下20 %的人! • 推论:要想成为成为专家,至少要比常人多投入约4倍的精力。
第二章、防雷设计技术评价 一、前言 二、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图审查概述 三、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简述 四、技术评价工作流程 五、评价意见书和记录单 六、技术评价原则 七、应注意的问题 八、技术评价原始记录
一、前 言 本章内容是建立在以下认识基础上: • 我们是专业防雷机构,业内专家; • 技术评价本质上是一次设计过程; • 应与其它行业通行做法接轨; • 遵循质量管理规则; • 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二、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图审查概述 1、施工图审查的目的 是确保建筑设计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强制性技 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 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 失。
2、施工图审查的原则 • ⑴ 内行审查内行; • ⑵ 设计审查是政府强制性行为; • ⑶ 审查机构是政府委托的中介机构; • ⑷ 实行有偿审查的原则; • ⑸ 审查机构承担审查的相应失察责任,技术质量责任仍由原设计单位承担。
3、施工图审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⑴ 勘察设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需要; • ⑵ 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 ⑶ 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的需要; • ⑷ 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
4、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 • ⑴ 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体系是否安全、可靠; • ⑵ 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 • ⑶ 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 ⑷ 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三、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简述 1、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的含义 经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专业防雷机构,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 对设计单位所作的防雷设计施工图或方案, 就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强制性标准、 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的技术评价。
2、开展防雷设计技术评价的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气象法》 国务院令第412号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 《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第十五条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90号)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九条(五) (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
3、技术评价的性质 ⑴、技术服务项目,按物价规定收取费用; ⑵、是防雷设计审核的前置条件之一。 防雷设计审核包含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工作,属行政管理行为,非收费项目。
4、技术评价的内容 • ⑴防雷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 • ⑵是否符合现行有效的防雷规范; • ⑶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 • ⑷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5、技术评价与设计的关系 • ⑴ 设计是技术评价的对象,技术评价是更改设计的依据之一; • ⑵ 设计与技术评价都是为防雷减灾服务; • ⑶ 技术评价从本质讲也是一次设计过程; • ⑷ 两者具有相同的对等地位。
6、技术评价关注的对象 • 防雷装置 • 与防雷有关的电气接地 • 危化场所的防静电接地
7、技术评价所需资料 ⑴、建筑施工图 • 全套施工图和电子文档一套; • 防雷产品相关资料(含使用说明书、所用产品检验报告); • 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一套 • 工业建筑物应有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存储方式、危险品场所分布等资料; • 储罐材质、壁厚、储存物形态及性质、储存工作压力数据等资料。
⑵、专项防雷装置设计 • 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包括:勘察报告、气象资料、设计依据、计算公式、直击雷防护措施、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防雷产品选型及检验报告等); • 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包括:接地平面图、接闪器布置图、各系统SPD设计安装图、等电位连接图等); • 建设单位雷电防护意见书(包括:现有建筑(构)物情况、系统及设备的安装情况、防护对象及要求等)。
建设单位填写《防雷装置设计评价及检测登记表》建设单位填写《防雷装置设计评价及检测登记表》 评价人审图并填写《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原始记录》 根据被保护物特点和规范,提出初评意见。 复核人签署复核意见。 否 设计中存在不足和不明确之处吗? 是 填写《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记录单》,交设计方作出答复 否 设计方有明确答复吗 是 否 是 设计已符合规范要求吗? 编制有缺陷《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书》 编制《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书》 评价人、复核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建设单位填写签收单,领取意见书 资料存档
五、技术评价原则 1、影响技术评价的因素有: • 被保护对象的使用性质、重要性、功能分布、工艺流程的了解程度; • 被保护对象发生雷电事故的影响程度; • 建设单位对雷电防护效果的预期程度; • 防雷投入与雷灾损失之比的经济性; • 同一防雷规范中非强制性要求和允许稍有选择的条文; • 不同规范对相同问题的要求不一致; • 评价者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水平;
2、表示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 •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
3、评价过程应把握的原则 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1.0.3条规定,“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防雷装置是一种保护装置,用于保障被保护对象在雷电发生时免受或少受损失,会因被保护对象及相关因素的不同而变化,这就决定了无论是进行设计还是技术评价时不宜生搬硬套规范条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⑵、以人为本,适度突破 设计规范原始版本多数制定于十多年前,是建立在当时的科技水平、生活质量和价值观之上,按统一划分原则简单归类,基本未考虑个体的需求差异,虽然近几年也进行了局部修订,但仍显不足。例如,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中的规定,因重要性定位偏低,许多民用住宅都被认为不需要装设防雷装置,即使需要,绝大多数也仅属于第三类,明显不妥。一个基本事实是,雷电有其自然活动规律,不会因人为规定而减少对“重要性”低的建筑物的危害。因此不能拘泥于不合理的规范条文中,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防护需求和用户的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必要的防雷措施。
⑶、求异存同 我国各规范中都指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因此评价时就不能只着眼于设计说明上提到的规范,还应根据被保护物的特点,查看相关规范、标准(含标准图集)的规定,若相关规范、标准中有其它要求,或虽为同类要求但要求严格程度高时,应要求设计单位作相应变更。
⑷、就高不就低 • 若设计中所提要求高于图纸设计说明上所标规范的要求,除非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原则上评价时不对此提出修正意见。 • 若设计中所提要求低于规范的要求,则应要求设计方修正。 • 若经过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出现可高可低两种选择均不违反原则情况时,一般应按高标准要求。
⑸、一致性 • 设计方案和图纸中对同一相关问题的描述必须保持一致,明确清晰,同类图纸前后要一致,不同类别的图纸也需要核对其对应关系,这就要求评价人员尽量多的阅读图纸,而不能仅限于电气图中设计说明、基础接地、屋顶防雷平面等少数常用图纸上。 • 若发现有不一致,或表述模糊之处,应通过《评价记录单》向设计方提出质徇,由设计方统一说法。
⑹、适度选择 • 在评价时,建设或设计单位以投资多、施工难度大等说词为由要求在评价时降低要求时,对涉及规范中用词表示要求严格程度为“很严格”和“严格”的条文要求,原则上均应拒绝,只有在条文用词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时才能适度放宽。 • 当评价者认为有必要设置规范条文中用词表示“允许稍有选择”的防雷措施时,宜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并简单说明理由。
六、应注意的问题 • 1、规范中的规定是最低要求,是不能向下突破的,但提高要求在防雷技术层面上是允许的,除避雷针存在有效高度外,防雷装置设计技术标准取值是开放域,一般只设定一基准值和取值方向,对某一防护对象而言,在具体取值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因素。 • 2、设计中允许使用的电涌保护器必须是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其型号已在浙江省气象局备过案。
3、评价费用 现阶段技术评价取费参照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财政厅浙价费〔1996〕282号、〔1996〕财综108号文件中第六.6项防雷系统会审执行,计费单位按如下情况计算: • 如每个单体建筑物都有一套图纸,则有几个单体建筑物就有几个计费单位。 • 如设计中已明确多幢相同单体建筑物均按某一套图纸施工,则可按一个计费单位计算。 • 专项防雷装置设计方案为一个计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