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 6 章 行動商務 授課教師 黃健雄

第 6 章 行動商務 授課教師 黃健雄. 行動商務的定義. 何謂行動商務 市場調查公司 Forrester Research1 對行動商務有一定義的詮釋「利用手持的行動設備,藉由不斷地持續上網 (Always-on) 且高速的網際網路連線,進行通訊、互動及交易等活動」。 簡單地說,行動商務就是在行動通訊器材 (Mobile Device) 上執行電子商務 (e-Commerce). 行動商務的定義. 行動商務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6 章 行動商務 授課教師 黃健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章 行動商務授課教師 黃健雄 .

  2. 行動商務的定義 • 何謂行動商務 • 市場調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1對行動商務有一定義的詮釋「利用手持的行動設備,藉由不斷地持續上網(Always-on)且高速的網際網路連線,進行通訊、互動及交易等活動」。 • 簡單地說,行動商務就是在行動通訊器材(Mobile Device)上執行電子商務(e-Commerce)

  3. 行動商務的定義 行動商務 • 所謂的行動商務(MC)是指在企業外部運用無線通訊設備所進行的商業模式,例如:用手機上網採購等。從基礎結構上來看,行動商務是以WAP Phone/Smart Phone/PDA為主,因此螢幕極小,但它不需透過線路就可以傳輸資訊,對於消費者來說相當地便利。在上網方面,它是藉由數據卡來連線到入口網站,速度大約為9.6K,所以連線時間較長,以至於通話費較高,自然而然就不會被普遍採用。

  4. 行動商務的發展過程

  5. 行動商務與電子商務的差異 • 行動商務(MC)與電子商務(EC)、企業電子化(e化)以及企業行動化(M化)間仍有差異

  6. 行動商務與電子商務的差異

  7. 行動通訊之技術發展

  8. 第1代行動通訊 • 第1代行動電話為類比式(Analog)系統,包括美國的AMPS (Advance Mobile Phone System)系統、日本的TACS (Total Access)系統以及歐洲的TACS/NMT (Nordic Mobile Telephone)系統。

  9. 第1代行動通訊 • 美國AMPS系統誕生於1960年代,Motorola公司在1973年開發出第一支行動電話原型機,經過十年的改進,1983年才正式商業化推出,開啟行動電話之紀元;在台灣,這就是早期090的行動電話(俗稱黑金剛)。 • 其主要設計是為了傳遞語音,不過缺點在於類比式系統保密性不佳、通訊頻譜的使用效率低,加上各國通訊標準不一,難以達成國際漫遊,而這些缺點到第2代行動電話時已完全獲得改善。

  10. 第2代行動通訊 • 在歐洲及亞洲大部分地區中(包括台灣),使用的是歐洲的GSM系統,頻率均為900MHz或1,800MHz。 • 而此單一系統讓歐、亞大部分地區間的手機漫遊變得非常簡單,因此,行動電話在歐、亞地區以非常驚人的速度成長。

  11. 第2代行動通訊 • 目前,台灣大部分屬於GSM系統,包括中華電信等廠商都是屬於此系統。 • 但就行動上網而言,GSM由於頻寬的限制,使得其所發展的無線上網傳輸速率僅達9.6Kbps,只能提供一些簡單的資訊與溝通,無法因應傳送大量圖檔的網際網路時代。所以,第2.5代行動通訊也就誕生了。

  12. 第2.5代行動通訊 • 第2.5代行動電話的功能在於提高數據傳輸速度,標準則是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與EDGE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 GPRS的傳輸速度可達150Kbps,比平常電話modem的56Kbps快了將近3倍,而且它有許多優點,如標準化IP、加強安全性、偵錯與容錯及根據數據大小計算等。

  13. 第3代行動通訊 • 第3代行動通訊的特色仍屬於數位式系統,它和第2代通訊系統最大差異在於它可以解決傳輸速率及規格混亂等問題。 • 在傳輸速率方面,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第3代行動通訊標準,稱為IMT 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或稱為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14. 第4代行動通訊 • 其核心技術Broadband CDMA,是根據第2代行動電話技術之CDMA所發展出來,使手機可以取代常用的Ethernet,形成Wireless LAN,幾乎可完全取代有線通訊。 • 在規格制定方面,目前國際電信聯盟所認可之規格主要為Ericsson與NTT DoCoMo共同提出之WCDMA,以及美國Qualcomm所推行之CDMA2000。WCDMA是GSM之後繼規格,而CDMA是IS-95 CDMA One之延伸

  15. 第4代行動通訊 • 在多數國家未發出3G執照之際,日本政府與數家知名行動電話業者及科技大廠(包括NTT DoCoMo、Matsushita Communication Industrial、NEC、Fujitsu及KDDI),不僅已於2001年5月開始著手規劃預計在2010年推出第4代超高速(100Mbps)行動通訊技術的基本藍圖,還計畫在2005年時,先推出傳輸速度高達30Mbps的第3.5代行動通訊技術。

  16. 行動商務的應用範圍 • B to C行動商務的應用範圍 • B to C (Business to Customer)行動商務的發展包括金融證券業者的行動銀行(Mobile Banking)、行動券商(Mobile Stockbroking),以及零售業者的行動購物(Mobile Shopping)等。當然,各行各業的業者還可以透過無線網際網路傳送個人化的廣告訊息、促銷訊息、簡訊服務等給其客戶。

  17. 行動商務的應用範圍 • 以B to B電子商務中相當熱門的一個領域──「應用軟體租賃服務業」(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ASP)為例,目前便已經開始發展所謂的「無線應用軟體租賃服務業」(Wireless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WASP),或稱「行動應用軟體租賃服務業」(Mobil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MASP )。 • 這些業者利用Linux、Java、XML等通用相容的標準,發展能讓不同無線上網設備連線接收內容的整合性解決方案等。

  18. 行動商務的應用範圍 • 行動商務應用包括讓這些行動工作者,能透過無線上網設備,隨時隨地收發電子郵件、查閱及修改行事曆。 • 更重要的是,讓這些經常在外洽商的員工,能透過無線網際網路連上公司系統(例如: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知識管理系統等),即時查詢、修改各項資訊(例如:庫存客戶資料、技術支援文件等),快速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例如:訂購單等),以滿足本身或客戶的需求。

  19. 行動商務的實體架構

  20. 行動商務的實體架構 • 行動商務網站的架設,可分為架設模式及架設技術兩方面來討論。 • 就架站的模式而言,有自行架站與委外兩大類。 • 自行架站是自行購買軟體及網路設備,然後建立自己的網站,優點是可以自行掌握所有資源,缺點是自行承擔所有風險;委外的模式則又可分為整體委外、部分委外及階段性委外等方式。 • 其中,階段性委外可能是比較具有彈性的選擇方案,因為它可以在你拿不定主意時,把初期投資及風險轉給別人,而在確定發展方向後自行建置基礎建設,並將委外的部分移回自行經營管理,從保障投資的觀點出發,這是比較符合趨勢的玩法。

  21. M化的定義 • M化的定義 • 企業M化就是藉由行動化流程,將傳統電子化流程透過無線通訊的方式來進行(Robert, 2001)。Sybase(2002)則提出企業M化是利用無線網路,使企業成員可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使用各式隨身的終端設備與公司整體資訊系統,完成同步即時的資料交換過程。

  22. M化的定義 • M化系統的導入可分為三種方式(SAP, 2001): • 離線型(Offline)應用系統:將所需資料下載到設備(如notebook、PDA等)中,然後攜出使用。使用時無法上傳或更新資訊,必須回到企業時才可透過同步作業更新設備與主機中的資料(無法隨時隨地上網)。

  23. M化的定義 • 線上型(Online)應用系統:其基本作業模式類似於網路,但使用者的設備只能用來顯示或鍵入資料,儲存的資訊量也有限,類似使用PDA的WAP瀏覽工具上網搜尋資料(可隨時隨地上網,但其瀏覽方式有限,費用亦較高)。

  24. 企業在導入M化 • 企業在導入M化時,會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為強制導入;另一種為非強制導入(其不同點,如表6-5所示)。 • 由於許多企業使用M化系統的員工多屬外勤人員,M化導入方式屬於非強制性,並不強迫外勤人員一定要使用,而且M化工具(例如PDA)需要員工自己付費購買。 • 這與一些企業的M化導入方式為強制性,限制每位員工皆必須要使用的方式有所差異。

  25. 企業推行M化整體架構

  26. 企業推行M化整體架構

  27. M化成功案例 • M化成功案例── 南山人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