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略談國民身份認同

略談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人權監察教育慈善基金 2012.7. 學習目標. 國家有何元素 從國旗國歌討論黨國關係 從人物討論身份認同準則 公民與國民。多元公民身份 如何認識國情?認識甚麼國情? 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公民? 總結. 文化中國 政治中國. 1. 國家有甚麼元素?. 領土. 人民. 主權. 政府. 西蘭公國 是國家嗎?為甚麼?. 領土. 面積約 550 平方米 英國二戰的怒濤堡壘 由沉船和兩座高塔建成. 人民. 常住人口約五人. 政府. 君主立憲 有政府護照錢幣郵政,有外交. 主權.

lil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略談國民身份認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略談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人權監察教育慈善基金 2012.7

  2. 學習目標 • 國家有何元素 • 從國旗國歌討論黨國關係 • 從人物討論身份認同準則 • 公民與國民。多元公民身份 • 如何認識國情?認識甚麼國情?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公民? • 總結

  3. 文化中國 政治中國

  4. 1.國家有甚麼元素? 領土 人民 主權 政府

  5. 西蘭公國是國家嗎?為甚麼? 領土 面積約550平方米 英國二戰的怒濤堡壘 由沉船和兩座高塔建成 人民 常住人口約五人 政府 君主立憲 有政府護照錢幣郵政,有外交 主權 1967年,Paddy Roy Bates佔領 並宣佈成立主權獨立的西蘭公國 無國家承認其獨立地位 圖片:維基

  6. 「想像的共同體」 • 民族國家是現代產物 • Benedict Anderson認為民族並非自然存在,而是「想像的政治共同體」,「想像成一個與生俱來有限以及有主權的共同體」,具建構性質。「成員無法認識、遇見甚至耳聞大部份成員,但會想像與其他成員屬共同體」。 • 印刷和資本主義興起、宗教改革運動、書刊白話化等促進廣傳民族意識,人民自此有共同語言及想像。(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 近代中國:辛亥革命

  7. 2.試將國旗按時序排序及原因。 A B D C 國旗黨旗圖片:維基

  8. 中國國旗轉變 D B C A

  9. 該名旅客如何理解「國旗」代表的國?他認同誰?該名旅客如何理解「國旗」代表的國?他認同誰? • 2011年7月,一名內地旅客在灣仔金紫荊廣場扯下五星紅旗並燒毀,涉嫌干犯國旗法遭警拘捕。他在庭上指五星紅旗「不能代表中國」,真正國旗是「孫中山先生指定的青天白日旗」。其後罪成重囚三周。(蘋果日報2011.7.24)

  10. 國家=政府=政黨? • 反映「國」「政黨」與「政府」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興中會革命軍旗 國民黨旗 中華民國國旗 國家≠政府≠政黨 不同時代, 不同社會,不同意義 隨政權改變而變 權力關係 國家由歷史文化政治建構

  11. 清末滿人關心「亡大清」還是「亡中國」 • 余英時:「戊戌變法後,慈禧和滿洲保守派貴族最怕滿洲政權被漢人奪走,哪敢真正讓漢人士大夫進行認真的改革?[…]總之,清末滿人最關心的問題是亡中國,還是亡大清?在滿洲權貴看來,大清比中國還重要, 權力還要掌握在自己手裏,漢人不可信,像袁世凱那樣的能臣也要罷官回家。所以我認為,統治中國的滿洲就是一個黨,滿洲黨。這個黨絕對不能放棄權力。所有重要的官職都是滿洲人,漢人僅僅是輔佐。就像黨國體制之下,所有主要的職位都是黨員擔任一樣。清朝有一個內務府,專門負責管理滿人,相當於他們的「組織部」,一切重要事情都在那裏決定。滿洲黨不能丟權,丟了權等於宇宙毀滅一樣,所以它的命運已經注定,只有被推翻。 」(蘋果日報2011.9.25)

  12. 中國國歌轉變

  13. 3.身份認同:林書豪是甚麼人? 法律身份 膚色 華裔 血統

  14. 林書豪自白 • 「你可以稱我為一個臺灣(Taiwanese)籃球運動員、一個華人(Chinese)籃球運動員,或就是一個籃球運動員。」 • 「我以身為一個華人(Chinese)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父母來自臺灣驕傲。我感謝上帝給我這個機會。」 • 林父:「林書豪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15. 誰是中國人? 黑眼睛黑頭髮 黃皮膚 語言 圖片: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國家概念探討教材套》

  16. 國共內戰敗陣落難老兵朱伯伯是甚麼人?他認同的是甚麼?國共內戰敗陣落難老兵朱伯伯是甚麼人?他認同的是甚麼? • //當時只是受過軍訓的中學生,加入軍旅後當文官,部隊潰敗後和歐前輩一同來港。60 多年來,其實台灣國府對他支援並不多,但他對台北國府還是義無反顧, 「那事實上是國難,政府有政府困難,我們當然要自食其力……」在香港幾十年,早已落地生根,但對於特首選舉他無甚興趣, 「完全唔關我事!」他稱只會關心台灣總統選舉,「我是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一個字都唔可以多。」五十年代,大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為李鄭屋邨的標記; 七十年代,中華民國旗海成為調景嶺的象徵;但「物非人是」。// • 信報:紀曉風:〈香港乍現馬英九造勢會千人懷緬吊頸嶺那些年〉2012.1.13

  17. 喬寶寶是甚麼人? 血統 法律身份 族群身份 膚色 主觀 文化身份

  18. 孫中山是甚麼人?他認同的是甚麼? 圖片:互聯網

  19. 你認為余英時教授是甚麼人?認同的是甚麼? • 「我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為什麼要到某一塊土地才叫中國?那土地上反而沒有中國。 」 • 生於天津。1952年香港新亞書院畢業。1955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六四時在美國聲援中國民主運動,設中國學社接待流亡海外知識份子。 • //文化思想家余英時,從歷史切入中國文化,以知識解構問題。他是極少數在史學研究上,能駕馭各朝代,又精通西方學說的學者。在過去半個世紀一直為中國文化深入思量,著書立說。//(香港電台《傑出華人系列余英時》2008年) •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1ZBFQSfce7A

  20. 劃分身份準則 • 出生地 • 血統 • 宗教 • 膚色 • 語言 • 文化 • 傳統 • 主觀意識 • 法律身份 • 文化身份 • 族群身份

  21. 你認為自己是甚麼人? 港大民意調查:香港人身份認同十年新高中國人身份認同十二年最低 • 香港人 • 中國的香港人 • 中國人 • 香港的中國人 • 亞洲人 • 華人 • 地球人 香港人身份 文化身份 法律身份 情感 主觀 客觀

  22. 圖:港大民意調查:身份認同

  23. 誰是中華民族?誰不是中華民族?有何特質? • 辛亥革命前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 中華民國建國:「五族共和」,「中華民族」 • 在現今香港多元社會,誰是中華民族?其他種族?性傾向?宗教?殘障? 圖片來源:維基

  24. 4. 國民與公民

  25. 社會契約,主權在民 人民 • 「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權力的基礎。」 • 《世界人權宣言》第21(2)條 「人民有權利和義務推翻獨裁專制的政府」 《美國獨立宣言》 法治 選舉 授權 資源分配 保障人權 監察 批判 政府

  26.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條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第六條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項之自由權。   一 人民之身體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審問、處罰。   二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 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   四 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   五 人民有書信秘密之自由。   六 人民有居住遷徙之自由。   七 人民有信敎之自由。 第七條 人民有請願於議會之權。 第八條 人民有陳訴於行政官署之權。 第九條 人民有訴訟於法院受其審判之權。 第十條 人民對於官吏違法損害權利之行爲,有陳訴於行政院之權。 第十一條 人民有應任官考試之權。 第十二條 人民有選舉及被選舉之權。 第十三條 人民依法律有納稅之義務。 第十四條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義務。 第十五條 本章所載人民之權利,有認爲增進公益、維持治安或非常緊急必要時,得依法律限制之。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 • 「第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 「第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 第二章訂明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譬如: • 「第35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 「第37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28. 誰的國家?統治者?有錢人?平民? 圖片:互聯網

  29. 他是誰?有何不同? 圖片:互聯網

  30. 公民對政治人物的要求 • 「剛放棄『香港人』身份的台灣著名文化人龍應台女士,2003年卸任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後,在《遠見雜誌》寫了一篇長文〈當權力在手〉,文中提及她當官時許多活動都有商業贊助,其中一次是世界知名的運動鞋廠捐八百對跑鞋;事後經理說如她帶孩子來買鞋,會打半價。龍應台準備帶在德國長大、當時十三歲的兒子前去買鞋。誰料孩子說: 『你要知道喔,你去買就是腐敗。』孩子解釋經理的半價優待是來自與政府活動的合作,由政府行為所衍生出來的優惠,就不應該由她個人來接受,接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敗。龍應台登時張口結舌,探究為什麼兒子懂得這種價值判斷,兒子反問一句: 『吉斯是怎麼下台的?』吉斯是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Party of Democratic Socialism)的主席,因為他把公務飛行所累積的里數用來換取機票作私人度假用途,結果須要下台。 」 資料來源:林天悟:《那不只是「付足費用」的問題》。信報2012.2.27

  31. 2012年特首「選舉」, 1200人投票選特首 圖片來源:尊子、馬龍@蘋果日報

  32. 安裕:不要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明報2012.1.16)安裕:不要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明報2012.1.16) • //不要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說得泄氣點是一廂情願的企盼,是不想香港從此成為中國大陸某一城巿的主觀之念,是想香港變成另一個台灣的幻想。我說這是幻想,是因為台港間的迥異,這既有先天因素—不容北京承認與否,台灣是主權國家,擁有自己的軍隊和國際人格;台灣有極其光輝的爭取民主傳統,從兩蔣黑暗時代的殷海光到小蔣時代的黃信介,還有數之不盡的施明德康寧祥李敖許信良等等。那是無分統獨的年代,卻是押到警備總司令部把你一口牙齒拔光用刑的日子。那是把你兩條肩膀扭得脫臼讓你像狗那樣趴在地上拷問的日子。那是李敖的書在印刷廠印製時警總派人去搶的日子。台灣民主不是靠吹出來,鋼鐵是這樣煉成。//

  33. 多元公民:政治群體成員 性別 宗教 多元公民 種族 殘障 本地 國民 洲際 世界 衝突 國民vs公民 普世價值 人權自由 〉 愛國 國家利益

  34. 5. 如何認識國情?認識甚麼國情?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公民? • 教育局官員張永雄曾向教師訓話: • 「普世價值是西方價值」; • 「為何硬要用負面角度講國情?」

  35. 「國民教育就是洗腦」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 • 《新聞透視》:黃均瑜校長與學生(1m 37s)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T-bBSPa764 • 學生回應艾未未扣查超過法定時限:「中國有其思考」;「對中國是特大挑戰」 • 你對學生回應有何看法?你認為這是否理想公民? 圖片來源:高登

  36. 你對圖中男子看法有何意見?你認為他是理想公民嗎?為甚麼?你對圖中男子看法有何意見?你認為他是理想公民嗎?為甚麼? 圖片來源:馬龍@蘋果日報

  37. 魯迅曾狠批中國政權與人民的劣根奴性。你認為負面國情如何影響魯迅身份認同?魯迅曾狠批中國政權與人民的劣根奴性。你認為負面國情如何影響魯迅身份認同? 圖片來源:google

  38. 你認為負面國情如何影響Michnik與王怡的身份認同?你認為負面國情如何影響Michnik與王怡的身份認同? • 「波蘭思想家 Adam Michnik說, 1968年 8月 21日包括波蘭在內的 5個共產國家入侵捷克摧毀「布拉格之春」時,他就成為波蘭民族主義者,並說「為波蘭的罪過感到羞恥的人,就是波蘭人。」2004年蔣彥永醫生因發出要求平反六四的公開信被當局秘密羈押。內地學者王怡引用 Michnik,說為中國感到羞恥,成為民族主義者。「『我羞故我在』,這是在極權主義國家成為健康民族主義者的邏輯。」王怡如是說。」 • -李怡〈從詹船長遭遇看國民身份的認同〉(香港蘋果日報 2011年5月25日)

  39. 你認為負面國情如何影響孫中山的身份認同? • 「1883年,孫中山先生從檀香山返國時首次途經香港,這次雖屬過境性質,但香港的市容、城市建設及衛生管理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他日後赴港求學奠下了契機。同年秋天,孫中山先生再次到香港,先就讀於拔萃書室,後轉赴中央書院(即今皇仁書院)肄業。 • 1883-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孫先生正在香港就學,香港華人為抗議法國侵略而拒絕給法國貨船卸貨,以至各行各業的罷工、罷市等舉動,對照於滿清政府的屈辱求和,進一步萌發了他的革命思想。」 (資料來源: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與香港)

  40. 在陽光燦爛的五月裏,我們絕食了。在這最美好的青春在陽光燦爛的五月裏,我們絕食了。在這最美好的青春 時刻,我們卻不得不把一切生之美好絕然地留在身後 了,但我們是多麼的不情願,多麼的不甘心啊! 然而,國家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 物價飛漲、官倒橫流、強權高懸、 官僚腐敗、大批仁人志士流落海外、 社會治安日趨混亂,在這民族存亡 的生死關頭,同胞們,一切有良心 的同胞們,請聽一聽我們的呼聲吧!   國家是我們的國家,   人民是我們的人民,   政府是我們的政府,   我們不喊,誰喊?   我們不幹,誰幹?

  41. 頁40-41,圖片來源:支聯會 自1990年,每年在維園均有燭光晚會,悼念中共血腥鎮壓參與八九民運的學生及平民。

  42. 另類國情教育:張銳輝老師考察團 • 2009年張銳輝老師帶中六通識科學生往內地考察,並與許志永律師及公盟訪談 • 其後公盟遭抄家,許志永遭拘捕 • 鄭同學撰寫《請用法理來說服我──為許志永老師給溫家寶總理的公開信》 • (明報2009.8.6。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6/1/1/1223008/1.html)

  43. //「今年 4月,我和其他同學到北京考察交流時,有幸在未被搜查的公盟辦事處與許先生談論中國政治。看見他願意無私地為中國在法治民主領域上努力,並對於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令我深受感動。猶記得考察時,我們曾到過永定門內國務院信訪辦的門前,親眼目睹不少惡形惡相的截訪者和情況可憐的上訪者。因此,在傾談中有同學便問了許先生一句「為何中央政府會容忍那些截訪者存在呢?」你知道許先生怎樣答嗎?他說上訪人數遠遠超過信訪部門所能承受,所以中央政府亦唯有容許截訪者存在,以免信訪部門的工作量極嚴重超標。在訪問中他多次提醒我們中國政府已很努力,要對政府有多點耐性。許志永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充滿理想但不狂妄,他看到很遠的目標仍堅持穩重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他不怕只有一點一點微弱的力量在慢慢地付出,堅信中國終有一天能實現法治民主與自由。溫總理,我真的十分不解為何你們的心如此的狠。為何要用這方法去對付這樣一個體諒政府、理性論政的學者呢?他所做的事只是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安分守己地為弱者去爭取憲法賦予的權利。他做的事情無一不是愛國為民!為何中央連這樣的一個人物也不能放過呢?為何不容許他和公盟透過公開公正的司法程序去處理這事呢?溫總理,看着你為四川地震災後工作努力、關心礦工工作環境之時,我總想叫你一聲「溫爺爺」的。但當看着這麼多不合法不合理的事情在中國發生,我實在叫不出呀!但願有一天這樣的事情能夠圓滿解決並不再發生,我相信那天海內外同胞才會由衷地振臂一呼「中國萬歲」! 」//

  44. 全面認識並批判國情,思考身份 • 「未親身而深入接觸中國之前,我只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但經過考察,我深入了解中國歷史,也接觸了不同地方的中國人,我覺得中國還是很好的!即使就六四事件,我也不會羞於在外國人面前表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當年的北京學生,當年的香港人,是為了民主自由;而我們仍在努力爭取我們的國家敢於面對六四,這正是令我作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資料來源:明報:〈什麼人訪問什麼人 ﹕一次深刻的國情教育〉 ,2011.5.15 http://news.sina.com.hk/news/23/1/1/2329829/1.html )

  45. 辛亥百年,一路走來 •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歌曲:命運是你家)ronnie chau production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aJOAlQCeWI (3m23s)

  46. 你認為應如何認識國情?為甚麼? • 認識正面國情 • 認識負面國情 • 認識正面與負面國情 • 認識並批判正面與負面國情 • 認識正面與負面國情,以普世人權標準批判,從而加強國民身份認同以及民族承擔 • 認識正面與負面國情,以普世人權標準批判,可自由選擇認同國民身份與否 • 其他 你認為應否評估學習 成效?為何?如何?

  47. 譚蕙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 明報2012.7.29(頁47-48) • //教學生做懂反思的公民她解釋,西方民主國家,重視公民教育遠多於國民教育,目標是訓練學生成為主動、有責任感、有認知的公民﹕「我們希望年輕人,看到不公義要行動,不同意就要表態。我們不想教學生如何做一個自豪的國民,而希望他們做個懂得反思的公民(We do not teach them how to be proud Canadians, but active, responsible, informed Canadian citizens and thinkers)。」相比於西方社會公認的「公民教育」,推動「國民教育」是一種倒退,含有的價值觀令教育家質疑﹕「你搞國民教育的危險是,它不會教學生思考,你結果可能教出希特拉。國民教育重視的只是對領袖效忠,盲目服從,而不是鼓勵人民提出反對意見或質疑。」//

  48. 教育目的:尊重人權 • 《兒童權利公約》第29條(1) • (a) 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 (b) 培養對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各項原則的尊重; • (c) 培養對兒童父母、兒童自身的文化認同、語言和價值觀、兒童所居住國家的民族價值觀、其原籍國以及不同於其本國的文明的尊重; • (d) 培養兒童本著各國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體以及原為土著居民的人之間諒解、和平、寬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會裏過有責任感的生活; • (e) 培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49. 教育:尊重人權,培養民主意識 • 《香港教育專業守則》: • 「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作出理性判斷」 • 「應積極支持及推廣公民教育」; • 「應把尊重人權的教育視為要務」; • 「應致力培養學生的自由、和平、平等、理性、民主等意識」 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香港教育專業守則》,1995年10月。 第二章「2.2對學生的義務」第14項。 「2.6 對公眾的義務」第4、8及 9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