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中国寿险需求与宏观经济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中国寿险需求与宏观经济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许莉 刘敬祥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一、引言. 1982 年中国保险市场开始恢复人身保险业务,最初的发展以团险业务为主,发展较为缓慢 。 1992 年个人营销体制的引入,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寿险需求,寿险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2001 年至 2010 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从 1288 亿元增长到 9679.5 亿元, 10 年间增长了 7.5 倍。. 52%. 二、文献综述. (一)消费者 的最优寿险需求 水平

liri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国寿险需求与宏观经济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寿险需求与宏观经济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许莉 刘敬祥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2. 一、引言 • 1982年中国保险市场开始恢复人身保险业务,最初的发展以团险业务为主,发展较为缓慢。 • 1992年个人营销体制的引入,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寿险需求,寿险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2001年至2010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从1288亿元增长到9679.5亿元,10年间增长了7.5倍。 52%

  3. 二、文献综述 • (一)消费者的最优寿险需求水平 • Yaari(1965)是较早研究最优寿险需求的,他在对传统的确定性生命周期模型予以修正的基础上,将寿命的不确定性引入消费决策的最优化分析,并根据是否具有遗产动机分别构造不同的效用函数,比较两种情况下的寿险消费最优解的差异。 • Fischer(1973)也认为寿险需求与遗产动机、死亡率和未来预期收入正相关。选择耗尽财富的人要么不购买寿险,要么在年老的时候退保。 • Karni和Zilcha(1986)进一步研究了风险厌恶水平对寿险购买行为的影响,并根据人们的风险回避态度得出寿险的不同最优需求水平。

  4. (二)消费者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 1. 个人特征和人口因素 • 研究发现年龄、教育背景、家庭规模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寿险需求。但是这些因素与寿险需求的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存在争论。 • Anderson和Nevin(1975)发现教育水平与寿险需求负相关,年龄和家庭规模对寿险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 Auerbach和Kotlikoff(1989)认为教育水平和家庭规模对寿险需求都有显著负向影响。 • 也有研究认为教育水平和家庭规模都与寿险需求正相关(如,Ferber和Lee,1980;Burnett 和Palmer,1984;Browne 和Kim,1993等)。

  5. (二)消费者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 2. 保险产品因素 • Compbell(1980)认为保险需求是附加费率的递减函数。 • Schlesinger(1981)发现消费者的风险厌恶水平与他愿意购买的保险保障直接相关。拥有更高的损失发生概率、更高的风险厌恶水平,或更低的财富水平的消费者会选择更低的免赔额或购买更多的保险。 • 3. 宏观经济因素 • Neumann(1969)认为预期价格水平与保险需求之间没有关系。 • Fortune(1972)发现寿险需求与预期价格水平正相关。 • Babbel(1981)利用巴西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通胀与寿险需求负相关。 • Williams(1986)认为高利率导致年金需求降低。

  6. (二)消费者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 早期实证研究用的是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样本数据量较小,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的文献开始利用更丰富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 Ward 和Zurburuegg(2002)使用亚洲37个国家1987-199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和金融发展等因素与寿险需求正相关,预期通胀、社会保障与寿险需求负相关。 • Beck和Webb(2003)研究了68个国家1961-2000年的寿险消费,发现通货膨胀、人均收入、金融业发展等经济指标和宗教、政治制度等因素对寿险需求有持续性显著影响,而教育、抚养率、社会保障等因素的作用不显著。 • Donghui Li(2007)根据30个OECD国家1993-200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平均预期寿命、抚养比和教育水平与人寿保险的需求之间显著正相关。通货膨胀、社会保障支出与寿险需求显著负相关。

  7. (二)消费者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 国内研究 • 阎建军和王志超(2002)利用1985-1997年的数据,认为收入与寿险需求正相关,利率变动对寿险需求影响不显著。 • 陈之楚和刘晓敬(2004)发现,个人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与寿险需求正相关,恩格尔系数、利率与寿险负相关,储蓄对寿险需求同时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舒廷飞(2005)发现储蓄增长对寿险保费收入短期的贡献大于长期的贡献,加息会在短期内刺激保费增加但长期内却有抑制作用,国债和股票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未表现出和寿险保费有长期均衡关系。 • 赵桂芹(2006)运用面板数据对1997-2003年我国30个省市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城乡居民的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竞争程度等因素对各地区的寿险需求有显著影响。 • 朱铭来和房予铮(2008)认为中国寿险需求的驱动因素是投资动机和养老保障的动机,发现股票指数的变化与寿险需求显著负相关,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也有重要的影响。

  8. 三、实证分析 • (一)数据选择 • 选取全国寿险保费收入(PRE)作为中国寿险需求的衡量指标。 • 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CPI)、利率(RATE)和上证综指A股指数(STOCK)等作为宏观经济变量的衡量指标。 • 样本采用2001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

  9. (二)数据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表中检验形式(c,t,n)分别表示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滞后阶数根据AIC和SC最小的原则确定。 ***表示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表示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

  10. 表2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11. (三)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2. (四)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 图1 寿险保费收入对各宏观经济变量一个标准差的脉冲响应

  13. 2.累积脉冲响应 图2 寿险保费收入对各宏观经济变量一个标准差的累积脉冲响应

  14. 3.方差分解 图3 各宏观经济变量对寿险保费收入的贡献度

  15. 四、结论与建议 •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 • 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击从长期来看会给寿险保费收入带来正向影响,而且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 • 通货膨胀率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负向影响。 • 利率和股市波动从短期来看对寿险保费收入有负向或不确定影响,从长期来看对寿险保费收入都有正向影响。 • 方差分解结果 • 在宏观经济变量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击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最大,占寿险保费收入预测误差的66.9%。其次分别为利率、通货膨胀率和上证综指。

  16. 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取的宏观经济变量中,除通货膨胀率外,其余变量对寿险保费收入都存在正向影响。其中通货膨胀因素因为中国居民历来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对温和的通货膨胀不敏感,所以对寿险需求的负向影响也不是很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取的宏观经济变量中,除通货膨胀率外,其余变量对寿险保费收入都存在正向影响。其中通货膨胀因素因为中国居民历来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对温和的通货膨胀不敏感,所以对寿险需求的负向影响也不是很明显。 • 国内生产总值、利率和上证综指A股指数波动时,寿险需求会随之波动,呈现同步波动态势,从而加剧了寿险业的经营风险。究其原因,可能与寿险产品结构的失衡有关。传统型险种所占比重过低而新型寿险产品所占比重过高。传统寿险产品的购买动机主要是寻求死亡保障,受死亡率、意外事故发生率等因素影响较大,收入弹性较小,受利率或股市波动的影响也较小。而新型寿险产品的购买动机主要追求储蓄和投资功能,保障成分较弱,该类产品的需求受收入的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受利率或股市波动的影响也较大。在一个传统寿险产品与新型寿险产品结构平衡的市场,当市场利率或股市波动时,传统寿险的固定预定利率、固定保费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地平抑寿险需求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减少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增强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性。而在一个产品结构严重失衡的市场中,依靠自身产品结构来缓解外界波动影响的机制大大削弱了。 • 因此国内寿险公司在产品营销中不可一味地追求投资型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增长,应加大传统保障型产品的销售,避免宏观经济波动的过度影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