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生物芯片技术及临床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及临床应用. 杭州美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 郑银娜. 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1. 1. 1. 1. 1. 2. 2. 生物芯片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 一、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生物芯片技术 是当代生物技术的重大变革 ! 生物芯片技术 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其 概念 源于计算机芯片 其 成熟标志 为全球掀起的生物芯片产业化热潮!. 疾病诊断. 司法鉴定. 疾病防治.

lisl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生物芯片技术及临床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芯片技术及临床应用 杭州美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 郑银娜

  2. 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1 1 1 1 1 2 2 生物芯片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 Company Logo

  3. 一、生物芯片的技术背景与发展前景 Company Logo

  4. 生物芯片技术是当代生物技术的重大变革 ! 生物芯片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其概念源于计算机芯片 其成熟标志为全球掀起的生物芯片产业化热潮! Company Logo

  5. 疾病诊断 司法鉴定 疾病防治 国家安全 生物芯片 药物筛选 农业产质 食品卫生 环境检测 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领域 Company Logo

  6. 随着后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论的发展,确定了人体功能是许多大分子蛋白、小分子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疾病也是如此。随着后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论的发展,确定了人体功能是许多大分子蛋白、小分子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疾病也是如此。 • 原有的测定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处理如此大量的疾病相关信息的需要,因此人们致力于发展简便、快速、小型、廉价的生物检测技术。 低密度的蛋白芯片的出现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来的。 Company Logo

  7. 蛋白芯片 目前临床上首先开发的是中低密度蛋白芯片。蛋白芯片严格的说仍属于血清学方法,但由于生物芯片技术本身具有的突出优点,使此技术呈现出广阔的科学前景和良好的临床需求。 • 蛋白芯片微矩阵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的样品,体现芯片的高通量特性。 • 层析动力学反应 Company Logo

  8. 多项联检 单人份操作 操作简单工作量少 时间短 自带标准曲线 反射光,可减掉背景噪音 自动化读数 无污染 一次检测一项 多人份操作 稀释样本 操作步骤多,耗时多 操作干扰大 自定标准值 透射光,需要质控品对照 人工转化结果数据 芯片 VS ELISA 的优势 Company Logo

  9. 生物芯片的种类 生物芯片: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平行化处理生物信息的指甲盖大小的薄片。 依据芯片上固定的探针不同,可分为三类。 • 核酸芯片 • 蛋白芯片 • 组织芯片 Company Logo

  10. 蛋白芯片与传统检验方法比较 传统检验方法的颠覆和突破! 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取样方便、操作简单、灵活性高、特异性强、 多指标、高通量、时间短以及立等可取! ● 准确:镜检、细胞培养、PCR、生化荧光、 ELISA、滴金法 ● 早期 ● 快速简便 ● 经济: 性价比 Company Logo

  11. 生物芯片诊断系统: 包括三大部分: 1、生物芯片 2、生物芯片阅读仪 3、生物芯片分析软件 Company Logo

  12. 二、生物芯片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Company Logo

  13. 蛋白芯片临床应用: • 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芯片 • 呼吸道病毒感染抗体谱检测芯片 Company Logo

  14. 幽门螺杆菌HP抗体谱检测芯片 • 尿素酶(Ure)IgG •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IgG • 细胞空泡毒素A蛋白(VacA)IgG • 热休克蛋白60(Hsp60)IgG • 硝基还原酶(RdxA) IgG Company Logo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 寄居在胃幽门附近胃窦黏膜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 HP能分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生成氨和CO2。氨在HP周围形成“氨云”中和胃酸,对HP起保护作用不被胃酸杀灭,HP还能产生热休克蛋白以保护自身蛋白不被胃酸破坏。 • HP产生的各种保护性酶或蛋白对胃黏膜造成损害,HP的DNA可整合入宿主DNA引起转化,导致胃黏膜的癌变。 Company Logo

  16. 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因为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因为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胃溃疡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而在1982年发现这种细菌之前,胃溃疡的主要引发原因一直被认为是生活压力和生活习惯。事实上,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Company Logo

  17. HP的生物学特性 • HP 菌株毒力不同。 • 可释放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的菌株,这种HP被称为产毒型HP。致病力更强! Company Logo

  18. HP与疾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元凶,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 • 近年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还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致病因子。 Company Logo

  19. ※HP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世界上一半以上成年人的胃内有此菌,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HP感染率高达80%。※HP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世界上一半以上成年人的胃内有此菌,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HP感染率高达80%。 ★ 据流行病学调查,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4%。 • 儿童期感染危险性很大。10岁龄感染率40-60%。 • HP感染越早,患胃癌的可能性越大,凡是儿童HP感染率高的地区成人胃癌发病率也高。 Company Logo

  20. 近年来,儿科门诊发现不少儿童患慢性胃炎的病例,往往由于被妈妈认为肚里有寄生虫而耽误了治疗。儿童患慢性胃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针对儿童及家庭预防和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对胃部疾病而且对胃部以外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儿科门诊发现不少儿童患慢性胃炎的病例,往往由于被妈妈认为肚里有寄生虫而耽误了治疗。儿童患慢性胃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针对儿童及家庭预防和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对胃部疾病而且对胃部以外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医学专家认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关键环节! Company Logo

  21. 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8庐山会议)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8庐山会议) Hp感染的诊断方法 • 侵入性方法,依赖于胃镜活检。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免疫检测尿素酶 (IRUT)。 内镜与活检钳消毒不严格可造成医源感染。 •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内镜检查。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15N尿氨排泄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及分泌物抗体检测以及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检测等。病人依从性较好。 Company Logo

  22. 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8庐山会议)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8庐山会议) HP感染的诊断标准 以下方法检查结果阳性者可诊断HP现症感染: ① 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HP培养三项中任一项阳性; ② 13C-或14C-UBT阳性; ③ HPSA检测(单克隆法)阳性; ④ 血清HP抗体检测阳性提示曾经感染(HP根除后,抗体滴度在5至6个月后降至正常),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须进行治疗,因HP不会自然消失。 Company Logo

  23. HP诊断方法 • 组织细胞学:光镜法、电镜法 • 微生物学:快速尿素酶试验、分离培养 • 同位素跟踪:呼气试验(碳13、碳14 ) • 血清学:抗体检测 • 分子生物学:PCR • 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芯片 Company Logo

  24. 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芯片 优点:低创伤、适应群体广范 特异性、灵敏性好 高通量、多指标 微型化和自动化。 缺点:除菌治疗后,阳性结果会持续一段时间。 建议复查时结合其他检测手段! Company Logo

  25. HP诊断新方法--蛋白芯片 幽门螺杆菌抗体谱芯片检测 • 200ul血清、同时检测5项指标 Company Logo

  26. HP芯片检测临床意义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40%的感染者体内HP并不致病,无需治疗。 • 现有检测方法如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PCR等只能查有无HP感染,而是否致病无法判断,临床意义不大。 • Hp的耐药性是HP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经典治疗药物的耐药率平均达50%以上,建议通过耐药检测才能确保治疗效果。 • 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中Hsp60抗体阳性率超过70%,提示Hsp60与癌症胃癌密切相关。 Company Logo

  27. HP芯片检测临床意义 1、有利于对于门诊常规检测(UBT或RUT)阳性病人进行分流,并非HP毒力株、且临床症状不明显者无需治疗; 2、判断是否使用甲硝唑类药物进行HP根除治疗,使用何种治疗方案; 3、判断胃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4、流行病学调查首选方法。 Company Logo

  28. HP感染后治疗 最常用的根除HP三联疗法 • 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 • 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Company Logo

  29. 呼吸道病毒感染抗体谱检测芯片 • 肺炎支原体(MP)IgM • 肺炎衣原体(CP)IgM • 合胞病毒(RSV)IgM • 腺病毒(ADV)IgM • 流行性感冒病毒(IV)IgM • 副流感病毒(PIV)IgM Company Logo

  30. 呼吸系统疾病 • 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为多发季节。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容易感染并具更大危险性。 •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据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儿科门诊患儿60%以上,肺炎占住院患儿1/3以上,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 我国12省市小儿死亡原因的回顾调查表明:5岁以内死亡原因中以肺炎占首位,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及健康成长。 Company Logo

  31. 肺炎和流感导致的死亡 • 美国CDC统计的肺炎和流感导致的死亡比例 Company Logo

  32. 近几年国内流行性报道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报道,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间因呼吸道疾病住院的儿童中感染率最高的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Peng D. et al. Vorol J 2009; 6: 155) • 广东CDC报道,2006至2009年感染呼吸道的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偏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Zou LR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45:825-829) Company Logo

  33. “感染”是呼吸道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感染”是呼吸道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 • 呼吸道病毒一词并非是病毒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首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造成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损害的病原体的总称。 • 临床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有90-95%由以上病原体引起。 Company Logo

  34. 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主要病原体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 一般引起流感样症状: • 发热(体温高于37.8℃,舌下温度) • 咳嗽和/或喉咙肿痛 重症者可发展为肺炎乃至死亡 Company Logo

  35. 关注呼吸道病毒 • 不同地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不同,但目前缺乏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 • 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不相同,需要及时监测病原体的流行情况 • 鉴于目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要求以及CRP、PCT等项目的广泛,区别病毒感染和非病毒感染已经不再是难题,而进一步确定病毒种类有助于临床对症治疗,因此需要对感染呼吸道的主要病毒进行一进步检测和鉴定 Company Logo

  36. 呼吸道感染常用检查方法: Company Logo

  37. 呼吸道病毒感染抗体谱检测芯片 (100ul血清,同时检测六项指标) • 肺炎衣原体(CP) IgM • 肺炎支原体(MP ) IgM • 合胞病毒(RSV) IgM • 腺病毒(ADV) IgM • 流感病毒(IV) IgM • 副流感病毒(PIV) IgM Company Logo

  38. 为什么要早期诊断? 诊断举例: 病毒感染:血常规正常,呼吸道六联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全阴。抗病毒治疗。 细菌感染:血常规增高,呼吸道六联全阴。抗菌治疗。 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血常规一般正常,支原体或衣原体阳性。针对性治疗。 Company Logo 1、治疗针对性强

  39. Company Logo 2、治疗有时效性 大部分呼吸道病毒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比如,在出现流感症状的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效果最好,过了这个时间段后疗效甚微。它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这在2011版《流感诊疗指南》中也有明确提到。

  40. Company Logo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准确的诊断能帮助医生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病人。 滥用抗生素危害很多,最主要的是细菌耐药性问题。世界上已出现多种“超级细菌”,它们对许多抗生素耐药。同时,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隐形伤亡,对肌体和体质造成长远损害。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肾代谢的,滥用抗生素会引发药物性肝炎或导致肾功能不全。

  41. 呼吸道患者常规检查推荐方案: 血常规 + 呼吸道六联检测 Company Logo

  42. 呼吸道六联检测的意义 • 芯片检测能快速检测并区分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病原体或混合感染情况。 • 有利于临床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采用相应的抗病毒或抗菌等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比例越来越高,其检测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 现有检测方法以培养为主,诊断周期长,给临床医生诊治带来不便,芯片快速检测,优势明显。 Company Logo

  43.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