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 —— 回眸硝烟中的历史. 心理战离我们并不遥远. 心理战. —— 一种特殊的作战形式. 性质.

lovi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百年战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百年战争 ——回眸硝烟中的历史

  2. 心理战离我们并不遥远

  3. 心理战 ——一种特殊的作战形式

  4. 性质 • 从性质上看,心理战是直接针对人的意识领域的作战行动。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而人的行为既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制约,也是受到主观意识控制和作用的。马克思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从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知”是指知识,是人类对世界一种真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是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恐惧、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心理的体验活动;“意”是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的精神状态。        心理战正是通过各种有计划的行动,通过作用于对手意识领域,从而影响其在战争中的行为,使之最终做出有利于我的行为。这包括在“知”的领域促使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在“情”的领域使对手产生恐惧、害怕、急躁、慌乱或骄傲等不利于其顺利实施作战的精神状态;在“意”的领域促使对手丧失信心、放弃抵抗,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企图。因此,心理战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理智、情感的打击,而不是针对人的肉体和武器装备,它着眼于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的征服而不是物质上的毁灭,这是心理战的根本性质。这一根本性质,不仅规定了心理战具有自己独特的斗争武器以及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也从根本上规定了心理战所具有的独特的地位。

  5. 层次 • 从层次上看,心理战涉及国家战略、军事战略,以及战役、战术等各个层次的行动。心理战斗争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战场的斗争逐步发展到战略领域,直至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均在战争中互相运用心理战。在国家战略领域,心理战是指带有全局性的,以利于实现大范围的或长远的目的的心理战。战略性心理战,既可在平时进行,也可在战时进行,是国家大战略和军事战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心理战,通常由国家统帅当局负责指导实施,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作战对象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社会上、心理上的弱点,对其军队和居民以及整个社会舆论施加积极影响,以从总体上瓦解敌国军民的士气和精神斗志,激化其内部矛盾,制造不和或不满,煽动和激化敌对情绪,争取对己方的同情和支持,以及改变其思想观点和对战争的态度,阻退其发动战争或投入目前的战斗等等。战略性心理战的目的是广泛的和长久的,因而不能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在策略上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

  6. 方式 • 从方式上看,心理战包括宣传、威慑、欺骗、利诱、恐吓、谋略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人的意识领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人的意识时时刻刻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针对人不同的思想、理智和情感,为了最大效益地达成不同的心理战目的,也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战手段。这也导致人们对心理战手段的运用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如在战略领域通过宣传,展示综合实力(如核武器、先进的新武器等)进行威慑。在战役战术领域采取的各种诡诈手段迷惑敌人,诱敌中我圈套;以突然猛烈的作战行动震撼敌人,陷敌于“众恐”之中;进行战场喊话、散发传单,动摇敌人的作战信心;以各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活动袭扰敌人,使其极度疲劳和过度紧张;以新奇的战术手段或新式武器吓唬敌人,迫敌溃散逃跑或投降等等。

  7. 装备 • 从装备上看,心理战同样有各种各样独特的武器装备。由于心理战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意识领域,而人所接受的是来自外界的信息,心理战实质上也是通过传送各种有目的的信息而实现心理战的目的。因此,如何把这些信息传送到既定心理战目标是实施心理战的关键。信息传递方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因而专门用于心理战的武器装备也不断更新,并且日益高技术化。人类早期的战争,一般是通过散发传单、喊话器等实现心理战,现代战争已广泛使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电子战、飞机等各种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实施大范围、全纵深的心理战。

  8. 目的 • 从目的上看,改变既定目标的态度或行为是心理战的最终目的。在心理战中,很多时候心理战的目的并不是进行心理杀伤,而是改变既定目标的态度。比如通过劝导、说服、陈述、威慑、利诱、鼓动等手段,使心理战目标改变原有的认识和态度。人的认识和态度一旦改变,其行为往往也会相应的改变。通过对战争一方国家、领导人或军队、民众实施心理战,影响他们对战争的态度,甚至可最终促使其放弃战争,并接受另一方的意志。这就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战争的最高境界。通过对已方人员的鼓动,可以达成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目的,从而顺利实现一定的目的。

  9. 特点 • 从特点上看,心理战具有其他作战方式所不具有的独特特点。首先,无论强弱,战争双方任何一方都可以运用心理战。历史上常有弱者战胜强者的事实,如革命阶级往往以少数击败多数,以政治声威和心理优势击溃对方强大的经济、军事优势。但历史事实也充分证明,较强的国家和军队比起较弱的国家和军队,总是能更多地运用心理战,这是它信心充足的一种表现。心理战作为一种斗争形式,每个国家、阶级、民族都可以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由于使用者代表的根本利益和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不同,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而心理战的效果最终要受到使用者的进步和反动、正义和非正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次,心理战的作用方式一般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时间方面,从宏观上讲,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战争起,直至现代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心理战都已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从微观上讲,心理战在战争中无论何时都可以使用。在空间方面,只要心理战实施者所发送的信息能被心理战目标所接受,心理战就能够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送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均大大增加,一个人接收外来的信息越多,信息的内容越集中,同种类型的信息重复的次数越多,这个人对这些信息的反应就越深刻,外来信息改变这个人心理状态的可能性就越大。各种高技术武器威力大、精度高,作用的空间已涉及陆、海、空和外层空间,也无形之中扩大了心理战的空间。再次,心理战往往融合于其他作战样式,具有极大的渗透性。战争中有许多作战样式,而每一种作战样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运用方式,但是心理战作为一种特殊的战争,始终存在于各种形态的战争中。也会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场战争的全过程。心理战始终贯穿于血与火的战争之中,无论是全面战争、局部战争,还是一次突发的军事行动。可以说,有战争就有心理战,只要有人的活动就可能有心理战。

  10. 心理应激反应 ——非战斗减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11. 危害 •   战斗应激反应的危害极大,它可以直接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而且战斗应激反应发病率高、发病突然、症状复杂、难以预料,可使部队陷入精神混乱状态,影响部队战时稳定。有些战斗应激反应(如:战争癔症和群体恐慌现象)常以群体发作形式出现,并可以相互感染,一人发作可迅速波及多人发作。外军曾有战斗应激反应使部队斗志涣散,导致士兵酗酒滋事和吸食毒品,战后容易发生精神创伤的应激性障碍的报道。 •    目前,以色列在军队中设立了战场心理致伤防治机构,美国陆军师医疗救护站配有行为科学专业军士和精神保健军官,用以专门负责对发生战场心理创伤和心理异常官兵的防治工作。因此,以军在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中,心理异常病员占病员总数的百分比由30%下降到23%。这说明,只要对战斗应激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很大幅度的降低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增强战场适应能力,降低战斗中的精神性减员。

  12. 症状 •   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在战斗环境中的一种突然或逐渐发生的士兵作战能力的崩溃,表现为躯体和心理症状的反应。 •    战斗应激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战斗应激反应。急性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士兵在参加战斗数小时后的失能性心理反应,又称为急性战斗反应或战斗休克。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生理性过度激起、持续时间短(数分钟到数小时)、容易恢复,但是极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失控行为。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的症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其躯体生理表现为:呼吸运动浅而快、双目圆睁、战栗、多汗、肌肉紧张、失眠、易疲劳、感觉异常、对噪声过敏、消化道症状等;其情绪和行为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或烦躁、精神错乱、癔症性痉挛等认知行为障碍。 •    慢性战斗应激反应是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造成的。其特点是:发病隐匿、处于抑制状态、持续时间长(数周、月或年)、需专业治疗。慢性战斗应激反应是机体处于低烈度的生理状态的结果。其躯体生理表现为:两眼发直、失眠、体重减轻、便秘、动作技巧丧失、过度饮酒和用药等;其情绪和行为表现为:抑郁、脱离群众、畏缩、失去斗志、固执己见、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等。 •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战斗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包括:应激源、个体因素和内部因素。应激源是指引起战斗应激反应的多种类型的刺激因素。在战斗中,应激源主要是战场和环境因素,如:尸体、鲜血、各种声响、疲劳、饥饿、寒冷、高温、激烈的战斗、遭到袭击等。个体因素是指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心理素质。比如,某些先天性疾病、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孤僻、不信任指挥员、作战动机不明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指挥员缺乏威信、指挥混乱、内部关系紧张、缺乏凝聚力和集体精神等。以上这些因素均可成为战斗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

  13. 克服 •   实践证明,针对引起战斗应激反应的应激源、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加强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是预防战斗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一是进行一般性心理训练,即把政治思想教育、道德传统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军事技能训练和集体协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官兵的军人素质、军人意识、军事技能、健康人格和团队精神。其次要强化实战模拟训练。在贴近实战的情况和条件下,模拟战场上的声、光、电、火、形、气进行训练和演习,并设置各种复杂困难、突然和多变的战斗情况,使官兵处于适当的紧张和恐慌状态,学会在实战条件下如何调控情绪和适应战场环境。试验证明,相同的危险刺激因素重复刺激2—3次可使96%的士兵大幅度减轻恐慌性心理。 •    再次要加强后勤保障训练,争取社会支持。疲劳、饥饿、寒冷、高温、睡眠不足、与部队失去联系等均可诱发战斗应激反应。在战斗期间,应给士兵提供营养丰富的可口食品,做好防暑和保暖工作,提供休息条件,保证士兵每日至少睡 4个小时,做到保障有力。全国上下要支持战斗行动,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资供给,以提高士气、稳定军心。越南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和官兵战争目的不明,导致许多士兵产生了心理障碍。 •    此外还要加强指挥员的心理和能力训练。经验表明,25—35岁的官兵比15— 25岁的官兵更容易发生战斗应激反应。而25—35岁恰是初级指挥员的年龄段,因此指挥员的心理训练不容忽视。指挥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指挥能力才能融洽内部关系、树立威信、增强部队凝聚力、搞好战前动员、指挥得当。

  14. 应对 •   需要指出的是战斗中适度的焦虑、紧张、多汗、易疲劳是正常的应激反应,美国军事心理学家对美军在战斗中的心理状况的调查发现80%—90%的参战者都曾体验过恐惧。所以,只有当患者的症状直接影响战斗甚至不能再战斗时才称之为战斗应激反应。 •    一旦发生战斗应激反应,应立即按照三级救治体系迅速展开救治工作。80%的急性战斗应激反应经过治疗,在数小时到至多5天内可恢复正常并投入战斗;慢性战斗应激反应经过数天到3—4周的治疗40—78%可以归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