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十二章 血痕检验

第十二章 血痕检验. 血液在人体外干燥以后所形成的斑迹叫做 血痕。 血痕特点: 1 分布广泛, 是最常见的法医物证,占总量90%,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推测案件的性质----自杀、他杀、灾害 推测死亡的原因----是否失血引起的死亡 认定犯罪嫌疑人----遗传标记的检测 2 易受影响, 发生降解、腐败。 红细胞被破坏、血清干燥无法分离 -----常规 ABO 血型检测方法的不适用 大分子的蛋白质抗原和 DNA 被破坏 ----及时发现和提取,及时检验。 . 检验目的

luboslaw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二章 血痕检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血痕检验

  2. 血液在人体外干燥以后所形成的斑迹叫做血痕。血液在人体外干燥以后所形成的斑迹叫做血痕。 血痕特点: 1 分布广泛,是最常见的法医物证,占总量90%,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推测案件的性质----自杀、他杀、灾害 推测死亡的原因----是否失血引起的死亡 认定犯罪嫌疑人----遗传标记的检测 2 易受影响,发生降解、腐败。 红细胞被破坏、血清干燥无法分离-----常规ABO血型检测方法的不适用 大分子的蛋白质抗原和DNA被破坏----及时发现和提取,及时检验。

  3. 检验目的 1亲子鉴定----是通过对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根据遗传规律分析,对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血缘关系的鉴定 2个人识别----确定某个人是谁、某人与另一个人是否同一人、生物性检材是否源于某个体的鉴定 检验程序 由于生物性检材的主要特点在于环境条件的作用使它具有某些不确定性,因此。法医物证检验一般是通过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排除、逐步缩小范围的实验分析策略实现个人识别的

  4. 一、血痕的肉眼检查 血痕的现场勘查主要是观察血痕存在的部位,颜色、形状、范围和分布特征 部位:室内----注意把手、水龙头、毛巾、砖缝 凶器----刀柄的缝隙 人体----指甲缝、衣服皱褶、袖口、扣孔、鞋边 颜色:一般呈暗红色,有光泽。随后逐渐变成暗色、褐色或灰褐色 根据血痕的干燥程度和颜色,大致推测血痕经过的时间 形状:滴落高度 0.1m以内高度滴落 0.5m 高 度 滴 落 1 m 高 度 滴 落 行走方向 出血部位 范围:

  5. 二、血痕的种类鉴别 【预备试验】 原理:通过测定血痕中的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筛查血痕 特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差 方法:联苯胺试验 【确证试验】 原理:主要根据检材中是否含有血红蛋白或其衍生物确定是否是血痕 特点:特异性好,灵敏度差

  6. 三、血痕的种属鉴定 动物血中或某些细菌含有某些与人类血液遗传标记类似的物质 ABO 灵长类动物(猩猩、长臂猿)有A、B类似的血型物质 低 等 动物(狗、猪、样、兔)有AB血型物质 微 生 物(肺炎双球菌14型---A、大肠杆菌O86----B) Rh 低等灵长类动物(猕猴、广鼻猴)有Rh抗原物质 MN 灵长类动物 DNA 相似的DNA片断 血清学方法-----原抗体体外反应 反应特点: (1)特异性: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超变区相互适 应所决定 (2)可逆性:表面非共价键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解离后 性质不变 (3)比例性:抗原抗体结合是否出现可见的反应现象,与两者比 例密切相关

  7. 影响因素: 条件 温 度:一般在37度-----冷盐水洗涤,56度解离---实验原理 电解质:最适0.85%盐水,中和分子表面电荷,使由亲水—疏水 酸碱度:最适Ph6~8,等电点发生凝集 抗原 质的变化:蛋白变性分解(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量的变化:抗原量的减少 抗体特异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并与其产物产生特异结合 效 价:出现明显抗原抗体反应的抗血清最高稀释倍数的倒数

  8. 【沉淀反应】 1 实验原理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 2 实验准备 抗血清 种类选择:抗人血清蛋白血清--只有种属特异性,而无器官特异性 抗人血红蛋白血清--既有种属特异性,也有器官特异性 种属特异性:指抗体只对某一物种成分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器官特异性:指抗体只对某一器官成分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质量鉴定:合格标准:特异性好、效价高、外观清澈透明

  9. 【免疫层析】——免疫胶体金试验 原理:将各种反应试剂以条带状固定在同一试纸条上,待检标本加在试纸条的一端,通过毛细作用在层析条上渗滤、移行并与膜上吸附有抗人血红蛋白抗体的免疫胶体金颗粒结合后,样品中的待测物同层析材料上针对待测物的受体(如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层析过程中免疫复合物被截留、聚集在层析材料的一定区域(检测带)。 胶体金颗粒由金化合物制备而成,带负电荷,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可作为抗体染料结合物,将抗体免疫球蛋白吸附在表面,成为免疫胶体金。

  10. 【ELIS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理:将抗原或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使免疫反应在固相载体上进行。然后借助抗体上标记的酶活性,使底物被催化后形成有颜色的产物。 方法:

  11. 【DNA检验】 Alu序列: 特征:重复单位300 bp,其中170bp附近有限制性内切酶Alu的识别序列AGCT 方法:PCR-ASO PCR-SSP 130bp的特异性条带 28SrRNA: 特征:保守区中的可变区进化较快,种属差异大 方法:扩增产物长度108、104、101、99bp 细胞色素C基因序列 特征:存在于线粒体DNA中 方法:PCR扩增产物981bp,

  12. 三、血痕的遗传标记检测 遗传标记选择原则: 1 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 2 稳定性好 3 检测方法标准化、简便快速、结果重复性好

  13. 【红细胞血型测定】 ABO血型是法医学物证检验个人识别的传统检测项目,迄今广泛应用于基层法医实践。 抗原特征:抗原性强---红细胞表面分布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多,少量检材可以分型 抗原稳定---抗原为多糖,对高温、腐败等高度耐受,可保存相当长时间 分布广泛---不仅红细胞上有,其他人体组织细胞也ABO抗原 分型难点:干燥使红细胞干瘪变形、没有游离红细胞,不能用直接凝集反应分型,干燥使血痕中的水分消失,无法分离血做反实验 常用方法:

  14. 【血清型测定】HP、GC、ORM、AHSG、TF、PI HP型:采用氯仿提取血红蛋白,消除血红蛋白的影响 GC型:4mol/L盐酸胍处理血痕,可使GC-actin复合物解离,恢复正常电泳迁移率 【红细胞酶型测定】 系统选择:个人识别几率和稳定性

  15. 【DNA 多态性分析】 DNA的提取 首选 有 机 溶 剂---提取的DNA纯度较高,但可能损耗DNA DNA分析 【血痕的其他检查】 性别鉴定:牙釉基因 ZFY/ZFX Y染色体特异DNA片断 出血部位:根据含有的细胞形态进行鉴定 出血时间: 出 血 量:重量计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