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第 6 章

第 6 章. 廣域網路. 本章提要. 廣域網路簡介 T-Carrier 與 SONET 訊框傳送 (Frame Relay) 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 整體服務數位網路 (ISDN) 遠端遙控與遠端存取服務 虛擬私人網路 (VPN). 廣域網路簡介. 廣義來說 , 傳輸距離可延伸至很大地理範圍的網路 , 便稱做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

luci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6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6 章 廣域網路

  2. 本章提要 • 廣域網路簡介 • T-Carrier 與 SONET • 訊框傳送 (Frame Relay) • 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 • 整體服務數位網路 (ISDN) • 遠端遙控與遠端存取服務 • 虛擬私人網路 (VPN)

  3. 廣域網路簡介 • 廣義來說, 傳輸距離可延伸至很大地理範圍的網路, 便稱做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 目前全球最大的廣域網路, 便是網際網路(Internet), 它是全球網際間互連所形成的超大型網路。它不但跨州越省, 跨越國界, 遍及全球五大洲, 甚至連外太空也在它的傳訊範圍內。

  4. 常見的運作型態 • 由於廣域網路連線的傳輸距離長, 以有線傳輸媒介的建置來說, 必須負擔沿途的土地租購協調與開挖埋線 (或架桿拉線) 工程;若以衛星微波傳訊, 那更是跨國電信公司才能負擔的成本。傳輸系統建置完畢後, 更有後續的不定時搶修與例行性維護工作。

  5. 廣域網路連線的架設工程

  6. 末端用戶與傳輸骨幹 • 電信公司開放給大眾租賃的線路通稱為專線 (Dedicated Line)或租線 (Leased Line)。而且自己的機房之間也以專線連接起來, 以提供用戶傳輸距離更長的連線服務。 • 不同的電信公司之間也透過專線互連, 然而隨著電信公司所服務的客戶數量增多, 機房之間專線的可用頻寬與傳輸可靠性也就更加重要。

  7. 末端用戶與傳輸骨幹 • 從連線用戶到電信公司機房之間的廣域網路連線, 我們通稱為末端用戶 (End User)連線;電信公司機房之間的連線, 則稱為傳輸骨幹 (Backbone)連線。

  8. T-Carrier 與 SONET • 在眾多廣域網路骨幹傳輸技術中, 屬於實體層規格的有 T-Carrier與 SONET 。 • 運作範圍向上包含鏈結層的標準則有Frame Relay (訊框傳送)與 ATM (非同步傳輸模式)。

  9. T-Carrier • AT&T 公司從 1957 年開始發展 T-Carrier (Trunk Carrier, 主幹傳輸媒體) 傳輸技術, 最初的發展目標是希望透過數位傳輸技術, 在一條傳輸線路上傳遞多個即時語音通訊, 所以便透過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技術同時進行多通道語音通話。 • 類比的語音訊號經過取樣程序轉換成數位資料, 再傳遞出去。

  10. T-Carrier 的傳輸媒體 • T-Carrier 家族裡第一個成員為 T1, 它的傳輸速率是 1.544 Mbps。 • 採用兩對雙絞線當作傳輸媒體, 其中一對絞線用來發送資料, 另一對絞線則用來接收資料, 所以支援全雙工傳輸模式。

  11. T-Carrier 的傳輸媒體 • 當初 T1 透過分時多工技術劃分出 24 個64Kbps 的傳輸通道, 是希望透過 24 個傳輸通道同時支援 24 個即時語音通訊。 • 然而隨著時代改變, 現今的電信公司卻轉用這項技術來提供傳輸速率較低 (且價錢較低廉) 的連線服務。

  12. T-Carrier 的傳輸媒體 • 連線用戶若僅需要傳輸速率 512Kbps 的廣域連線, 那就開放 8 個 64Kbps 傳輸通道供其使用。這種僅使用了部分傳輸通道的 T1 連線, 便稱做部分型 T1。 • 除了 T1 以外, T-Carrier 家族裡陸續有其它傳輸速率更高的成員問世, 隨著傳輸速率的要求持續增高, 亦開始採用同軸纜線、多模光纖、微波傳訊等其它傳輸媒介。

  13. T-Carrier 的傳輸速率 • T-Carrier 家族成員的傳輸速率依照數位訊號 (Digital Signal, DS) 規格劃分等級, 北美與歐洲的分法稍有差異:

  14. T-Carrier 的傳輸速率

  15. T-Carrier 的傳輸速率 • 其中以北美版本的 T-Carrier 傳輸規格來說, 各成員所承載的傳輸通道數量剛好成簡單的倍數比:

  16. T-Carrier 的傳輸速率

  17. SONET • 1984 年 AT&T 公司分家後, 許多電信公司各自發展自家的高速連線技術, 卻使得各種高速連線之間難以互通。 • 為了順利銜接各種不同的高速光纖連線, 後來 Bellcore (也就是現今的 Telcordia) 公司推出了 SONET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同步光纖網路) 技術, 劃分出各種 OC (Optical Carrier, 光學媒體) 等級的光纖連線傳輸速率, 讓各家光纖連線互連時能有個參考的依據。

  18. SONET 傳輸速率

  19. SONET 傳輸速率 • 儘管 SONET 規格中的最基本傳輸速率為 OC-1 的 51.84Mbps, 但是固網業者提供的高速光纖傳輸服務卻是從 OC-3 的155.52Mbps 開始起跳, 沒有業者提供低於 OC-3 以下傳輸速率的高速光纖傳輸服務。 • 所以表 6-4 的相對傳輸速率欄位中另外列出各種等級傳輸速率與 OC-3 的相對速率比。

  20. 訊框傳送 (Frame Relay) • 訊框傳送 (Frame Relay) 改良自較早發展出來的 X.25 協定, 早期通訊硬體的品質不比目前, 較容易發生傳輸錯誤的情況。 • 所以 X.25 協定包含了相當多的傳輸控制和錯誤修正的功能, 也因為如此, 使用X.25 進行傳輸時, 需耗費時間及頻寬在修正資料傳輸錯誤上, 使得傳輸效率大打折扣。

  21. 訊框傳送 (Frame Relay) • 隨著網路軟硬體品質的提昇, X.25 當初所提供的多項功能似乎顯得多餘, 因此訊框傳送規格將所要做的工作予以簡化。 • 其中最大的改變, 就是不執行偵測錯誤與修正錯誤的工作, 將此工作改由傳輸端與接收端的上層協定執行。因此可以大幅提升傳輸效能。

  22. 訊框傳送 (Frame Relay) • 使用 Frame Relay 技術時, 連線 2 端需建立虛擬連線 (Virtual Connection):連線 2 端實際都只是連上 Frame Relay 網路的某個節點, 但其間的連線方式已先定義好, 使得 2 端彷彿是以專線直接相連。

  23. 訊框傳送 (Frame Relay) • 虛擬連線有 2 種:永久式虛擬連線(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PVC) 是固定連通的連線, 可隨時用來傳送資料;至於交換式虛擬連線 (Switched Virtual Circuit, SVC) 則是有需要時才建立的臨時性連線。 • 訊框傳送技術提供 CIR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約定資訊速率) 的功能, 可在設定 PVC 時即設定保證提供的頻寬, 因此雖然傳輸過程中是經過公眾的 Frame Relay 網路, 但仍能保證其虛擬連線能享有不低於 CIR 的頻寬。

  24. 使用訊框傳送技術的優點 • 節省遠距傳輸資料的成本 • 舉例來說, 某企業想連接其台北、台中、花蓮分公司的區域網路。如使用上一節介紹的專線, 由於費用是隨距離增加而上揚, 所以要拉 3 條專線的費用將相當可觀。 • 但若改用訊框傳送技術後, 各地只需租用連到當地 Frame Relay 網路節點的專線, 再加上所需頻寬的 PVC, 其費用比直接用專線連接低許多。

  25. 使用訊框傳送技術的優點 • 節省遠距傳輸資料的成本

  26. 使用訊框傳送技術的優點 • 節省長途通的成本 • 由於 Voice over Frame Relay 技術的成熟, 在訊框網路上也能傳送語音訊號。因此可以利用數據資料傳輸量較少的時段來做長途通訊, 不但節省通訊成本, 也提升網路使用效率。 • 容易擴充 • 訊框傳送網路利用相同的硬體裝置, 即可輕易擴充頻寬。例如:CIR 為 128 Kbps 的訊框傳送連線和 CIR 為 1.544 Mbps 的訊框傳送連線, 使用相同的線材和裝置。

  27. 以訊框傳送網路連接區域網路 • 區域網路要透過訊框傳送的技術相連, 必須使用 FRAD (Frame Relay Assembler/ Disassembler) 裝置 (例如:訊框傳送路由器) 將區域網路中的封包 (例如:乙太網路封包), 轉換成訊框後送出。 • 接收端收到訊框後, 則是反向將訊框轉換成區域網路中的封包形式來傳送。

  28. 以訊框傳送網路連接區域網路

  29. 以訊框傳送網路連接區域網路 • 多台訊框傳送路由器的互連, 形成了傳輸距離更長且傳輸範圍更為廣闊的大型訊框傳送公眾網路, 可以將更多距離更遠的區域網路串連起來。 • 早期的訊框傳送技術採用 T-Carrier 當作實體層, 傳輸速率最高只有 T3或 E3, 隨著 SONET 規格的問世, 現在的 Frame elay 也可以在 SONET 高速光纖線路上運作了。

  30. 訊框傳送技術公眾網路

  31. 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 • 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技術具有高速傳輸、獨佔頻寬、可提供保證頻寬、可限制傳輸延遲等等優點。 • 所以在日益擁擠的網路世界脫穎而出, 應用面從廣域網路擴及到區域網路, 從企業網路延伸到私人網路。因此 ATM 儼然成為學習網路時不可或缺的課題。

  32. ATM 網路的基本架構 • ATM 網路主要是由 ATM 交換器 (ATM Switch) 和 ATM 端點 (ATM Endpoint) 組成。 • ATM 交換器就像是電話系統的交換機, 負責在輸入埠和輸出埠之間建立實體的電路連線, 然後兩端才能傳送資料;至於ATM 端點則可以是個人電腦、L2 交換器、路由器等等設備。

  33. ATM 網路的基本架構

  34. ATM 網路的基本架構 • 其中 ATM 交換器與交換器透過 NNI (Network Network Interface) 規格溝通;而交換器與端點則透過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規格溝通, 兩種規格所定義的封包檔頭 (Header) 略有差異。

  35. ATM 網路的特色 • 減少選擇路徑動作 • 傳統交換器收到封包時, 通常先根據該封包的目的位址, 判斷出應該送到哪個輸出埠 (此動作稱為選擇路徑, 又稱路由), 然後再將封包送過去 (此動作稱為交換)。倘若該輸出埠正在忙碌, 便暫時將封包放到緩衝記憶體、稍候再送。 • ATM 交換器是在節點建立連線時就決定路徑, 並記錄在表格中, 爾後只要查表就知道該將封包送到何處, 因此可以大幅節省處理封包的時間。

  36. ATM 網路的特色 • 省略錯誤檢查和流量控制工作 • 早期的線路品質較差, 在傳送資料過程中出錯的機率較高, 所以每部交換器都要檢查收到的封包是否有誤。 • 但是隨著線路品質的改進, 錯誤檢查工作其實只要在接收端執行就夠了;此外, 流量控制也改由 ATM 端點的高層協定所執行。因此 ATM 交換器又可以減少了兩項重擔, 縮短處理時間。

  37. ATM 網路的特色 • 固定封包長度 • 在傳統的封包交換網路中, 封包未必有固定長度, 不但傳送每個封包的時間可能不同, 而且在傳送大封包時便造成其它封包的等待, 倘若是傳送影音資料, 便會形成畫面掉格、聲音中斷的情形。

  38. ATM 網路的特色 • 固定封包長度 • 在 ATM 技術則改用了固定長度的傳輸細胞(Cell) 為基本傳輸單位, 每個傳輸細胞佔 53 Bytes, 其中 5 Bytes 為表頭(Header), 48 Bytes為承載的資料 (Payload)。

  39. ATM 網路的特色 • 每個連線擁有專屬頻寬 • 不會因連線數量增加而稀釋了自己的頻寬 • 提供多樣化的傳輸速率 • 提供 25 / 51 / 100 / 155 / 622 Mbps 及 2.4 Gbps 等傳輸速率 • 支援多種傳輸介質 • 可使用光纖、同軸電纜和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 在實際應用上非常有彈性

  40.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建立連線

  41.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建立連線 • 當 A 電腦要與 B 電腦建立連線時, 先送要求連線 (Setup) 訊息給 X交換器, X 交換器將此訊息轉給 Y 交換器, Y 交換器再轉給 B 電腦。若 B 電腦同意建立連線則回覆建立連線 (Connect) 訊息;否則回覆拒絕 (Release) 訊息。 • 在整個過程中, 其實不只 B 電腦可以拒絕連線要求, X 交換器與 Y 交換器也可能拒絕建立連線。

  42.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建立連線 • 因為在要求連線 (Setup) 訊息中還包含了頻寬要求與 QoS 要求, 前者是指對頻寬大小、單向或雙向的要求;後者是指對連線品質的要求, 例如:傳輸細胞遺失率 (Cell Loss Ratio)、傳輸細胞延遲時間 (Cell Transfer Delay) 等等。 • 假如當時的網路狀況無法滿足 A 的頻寬要求或 QoS 要求, X 或 Y 交換器就會拒絕建立連線, 停止轉送 A 的建立連線訊息。

  43.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建立連線 • 一旦建立了 A 到 B 的實體連線, 兩者便可以傳輸資料。而 A 電腦到 X交換器、X 交換器到 Y 交換器、Y 交換器到 B 電腦這 3 段連線都稱為虛擬通道 (Virtual Channel,VC), 每個 VC 都有獨立的編號, 稱為虛擬通道識別碼 (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VCI)。 • 3 個 VC 所組成的連線稱為虛擬通道連線 (Virtual Channel Connection,VCC)。

  44.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傳輸資料 • 我們以電話系統的建立連線為例:假設 P 交換機與 Q 交換機負責台北與台中之間的連線, 每天隨著尖峰、離封時段的不同, 得建立240~4800 條連線。在管理時若是以每一條連線為對象, 勢必很花費時間。 • 因此機房管理人員以 24 條連線 (總頻寬為1.544 Mbps, 相當於 T1 頻寬) 為管理單位, 也就是說 P 交換機與 Q 交換機之間一次就建立 24 條連線。

  45.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傳輸資料 • 若連線需求超過 24 條, 就再建立 24 條, 依此類推。如此一來, 管理對象的數量從 240~4800個減少為 10~200 個, 自然能省下不少時間成本。這種集體管理的觀念應用到 ATM 網路的 VC 就是所謂的 VP。

  46.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傳輸資料 • 簡單地說, VP 就是 VC 所成的集合。凡是屬於同一個 VP 的所有 VC,都具有某些共同特性, 例如:相同的來源位址與目的位址、相同的頻寬需求或相同的 QoS 需求...等等。

  47. ATM 網路的工作原理-傳輸資料 • 網路管理機制將 VP 視為基本管理單位, 一旦中斷某個 VP 就等於中斷其中所有的 VC;改變某個 VP 的特性也就改變其中所有 VC 的特性。 • 而且VP 也用編號來識別, 該編號稱為 VPI (Virtual Path Identifier,VPI)。VPI 與 VCI 都會記錄在傳輸細胞的檔頭 (Header) 內, 在傳輸過程中, ATM 交換器通常會更改其內容。

  48. 傳輸資料-VC 轉換表

  49. 傳輸資料-VC 轉換表 • 其意義為:從 1 號輸入埠進來、VPI=2、VCI=12 的封包, 一律將 VPI 改為 4、VCI 改為 15, 然後從 6 號輸出埠送出。 • 根據 Y 交換機的 VC 轉換表, 可知應將 4 號輸入埠進來、VPI=4 、VCI=15 的封包, 改為VPI=7、VCI=9, 並從 5 號輸出埠送出。

  50. 傳輸資料-VC 轉換表 • 因為 VC 轉換表在建立連線時就已經建立, 所以傳輸資料時只要查閱該表格就知道路徑, 這個查閱動作比起傳統選擇路徑的方式快非常多。 • 因此 ATM 交換器的交換動作是以 μs (10-6秒) 為單位;而傳統的換器的交換動作是以ms (10-3秒) 為單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