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 朱自清.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年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的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 《 踪迹 》 ,散文集 《 背影 》 、 《 你我 》 、 《 欧游杂记 》 、 《 伦敦杂记 》 ,杂文集 《 论雅俗共赏 》 、 《 标准与尺度 》 等。. 二、写作背景.

luke-fole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荷塘月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荷塘月色 --朱自清

  2.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年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他的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3. 二、写作背景 •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而作者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使得他不想卷入国共两党的纷争,但又由于自己的爱国情操,无法做到“超然”于政治之外。正是这种矛盾,使得作者写下这篇优秀的散文。

  4. 文眼: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5. 三、月下游踪 出家门 不宁静 踱小路 (1) 愁思难脱 淡淡的哀愁 (7-10) (2-3) 失宁静 寻宁静 (4-6) 得宁静 观荷塘赏月色 淡淡的喜悦 这就是内结构与外结构的完美结合

  6. 第二课时重点分析4-6自然段 观荷塘,赏四周: 动静结合 四、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荷塘月色 不写一月 处处有月 月色—虚实结合 五、荷塘月色 月影:可怖可爱—衬托手法 六、荷塘四周:浓淡相间

  7. 小结: • 作者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作者追求的总是淡淡的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展现的是荷塘月色令人惊异的美。

  8. 第三课时讨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 作者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但是作为“斗士”,他对政治的敏感远不及他对自然风光、人情掌故来得细致传神,常常辨不明政局的好坏、政党的是非,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寄情山水的咏怀之作。 2、月下荷塘,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么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这正是作者从中和主义思想出发追求一种适度的生活情趣的流露。以此看出来朱自清追求自由、平和的生活,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思想是矛盾复杂的。 3、 作者在课文中自塑的形象,是一位平凡的丈夫和拘谨的教师,他心地温厚,个性平和,处事谨慎,有所追求又“放不开”。散文中的情,既有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又有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留下的痕迹,既有独特性,又有时代性。

  9. 总结: • 作者融情于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月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月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然而这种淡淡的喜悦并没有使作者真正变得超然,宁静复又不宁静,回环往复,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般苦恼的心情。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