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 关于 “ 学术主题报告 ” 撰写的几个问题

—— 关于 “ 学术主题报告 ” 撰写的几个问题.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沈江峰. 改造我们的“研究”. 一 、 为什么要建立“学术主题报告”制度?. 2 、寻找学校内涵发展着力点、支撑点的需要. 1 、完善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3 、解决深层次教学问题的需要. 4 、建立新的教师研究工作机制的需要. 二、中小学教师需要怎样的 “ 学术 ” 引领 ?. 1 、能帮助改进教学、提高效益的新方法、新策略. 2 、能触发感悟、引起共鸣和联想的新认识、新观点. 3 、能开阔视野、指点迷津的新思路. 三、做好 “ 学术主题报告 ” 要注意哪些问题?.

lydi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关于 “ 学术主题报告 ” 撰写的几个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学术主题报告” 撰写的几个问题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沈江峰 改造我们的“研究”

  2. 一、为什么要建立“学术主题报告”制度? 2、寻找学校内涵发展着力点、支撑点的需要 1、完善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3、解决深层次教学问题的需要 4、建立新的教师研究工作机制的需要

  3. 二、中小学教师需要怎样的“学术”引领? 1、能帮助改进教学、提高效益的新方法、新策略 2、能触发感悟、引起共鸣和联想的新认识、新观点 3、能开阔视野、指点迷津的新思路

  4. 三、做好“学术主题报告”要注意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关注制造,忽视改造 2、追求模式,无视情境 3、重视理论,缺少感悟 4、看重名份,不求突破

  5. 基础:聚焦问题 • 立场:实践情景 • 追求:有效教学 • 关键:个人感悟 • 要领:切合需要

  6. 1、资料研读、教学反思——问题的发现与梳理1、资料研读、教学反思——问题的发现与梳理 2、主题教研活动——问题的探讨与认识 3、小课题研究——问题的跟踪与解决

  7. 四、“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怎样的学术素养?四、“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怎样的学术素养? • 求真品格 • 问题意识 • 研究能力 • 表达能力

  8. 五、把目光投向前方

  9. 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岂有大教育家?孔夫子“颠沛流离,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不改其志,陶行知“脱下长衫”穿上草鞋,“与牛大哥做朋友”,皆几十年如一日,始成教育家。苏格拉底、裴斯泰洛齐、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当我们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们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不朽形象。在我国当代教育的进程中,斯霞、霍懋征、于漪、孙维刚……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他们有些已经离我们而去,有些还在关心着教育工作,他们是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岂有大教育家?孔夫子“颠沛流离,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不改其志,陶行知“脱下长衫”穿上草鞋,“与牛大哥做朋友”,皆几十年如一日,始成教育家。苏格拉底、裴斯泰洛齐、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当我们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们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不朽形象。在我国当代教育的进程中,斯霞、霍懋征、于漪、孙维刚……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他们有些已经离我们而去,有些还在关心着教育工作,他们是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袁振国

  10.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