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95 Vues
以现代科技课程为支点的 “ 网络式 ” 科普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研究报告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程秀琴 姜玉双. 一、研究背景. 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新时期科学教育的使命。.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主旨。. 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走进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过程. 1、 准备阶段。(1998年9月 — 1999年3月). 2、实验阶段( “ 九 · 五 ” 阶段滚动为 “ 十 · 五 ” 阶段). 3、总结阶段(2002年9月 —— 2004年9月). 三、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 “ 换位 ” 教育活动进入多元综合与实践领域.
E N D
以现代科技课程为支点的 “网络式”科普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研究报告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程秀琴姜玉双
一、研究背景 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新时期科学教育的使命。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主旨。 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走进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过程 1、 准备阶段。(1998年9月—1999年3月) 2、实验阶段(“九·五”阶段滚动为“十·五”阶段) 3、总结阶段(2002年9月——2004年9月)
三、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换位”教育活动进入多元综合与实践领域 “换位”教育是我校三年来实验研究总结的教育模式。所谓“换位”教育,是能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萌动感。通过“换位”驱动萌动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以主人翁的意识去探究,能真刀真枪的投入,实事求是的经历整个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实施的主要途径 (二)“换位”教育活动进入活动评价过程。
四、实验效果 (一)“换位”教育活动进入多元综合与实践领域 实验表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不同程度凸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多次测试。
五、研究主要成果 (一)形成了“换位”教育学习活动运行模式,并在省级以上发表和多次交流。 1.“换位”教育活动转变了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活动策略,可分“模仿、模拟、置换”三种教育活动方式进行。有效激励学生进行活动。
2.“换位”教育活动使学生科学素养三个维度有机结合。2.“换位”教育活动使学生科学素养三个维度有机结合。
3.探索出了探究学习的流程。 捕捉有意义的研究主题 积累大量感性材料 丰 富大量感性材料 输入信息 加工信息 猜想假设 提出问题 整理探究资料 迁移拓展 形成结论 设计实验 交流互动 验证假设
4.探索出了小发明、小创造技法流程。 生活中找主题 形成科学的新颖的适用的价廉方案 形成新的产品 合理 适用 方便 不合理 不适用 不方便 找 改 交流 完善 实践 制作
科技教育策略模块 科技教育形式模块 社区教育保障模块 宁江区实验小学少年科学院核心模块 其它科技教育力量模块 师资模块 陆地模块 5.形成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辐射状态的多维开放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