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本是同根生 燭光晚會

本是同根生 燭光晚會. 莫讓新來港人士成為代罪羔羊. 土生港人「高人一等」?. 香港打從開始便是個典型的移民社會。在七百多萬人口當中,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口根本不是在港出生,而是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及其他華人社區。 香港的戰後人口是 50 萬人, 1950 年暴增至 200 萬,那時絕大部份人都是新逃來港,所以不存在新移民問題。 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新移民幹了大部份土生港人不願做的粗活,遂給土生港人「高人一等」的地位,「階級」分明,卻也相安無事。. 土生港人和新移民的矛盾.

lyr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本是同根生 燭光晚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是同根生 燭光晚會 莫讓新來港人士成為代罪羔羊

  2. 土生港人「高人一等」? • 香港打從開始便是個典型的移民社會。在七百多萬人口當中,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口根本不是在港出生,而是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及其他華人社區。 • 香港的戰後人口是50萬人,1950年暴增至200萬,那時絕大部份人都是新逃來港,所以不存在新移民問題。 • 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新移民幹了大部份土生港人不願做的粗活,遂給土生港人「高人一等」的地位,「階級」分明,卻也相安無事。

  3. 土生港人和新移民的矛盾 • 到了回歸之後,土生港人是中產階級的主力部隊,他們的生活水準停滯不前,而新移民卻佔據了兩個極端,一是「搶貴了豪宅價格」的大款,一是領綜援的低下階層,而這種社會架構,正是導致今日土生港人和新移民矛盾的源頭。 • 一方面,我們仍著意與作為「他者」的新移民保持距離,另一方面,我們卻見兩地經濟正加速融合。 • 精明的港人很早便意識到只有背靠崛起的祖國,才能延續繁榮。

  4. 中產尋找代罪羔羊 • 矛盾的成因分成兩個:一是中產階級在這十三年半以來的沉淪,當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下跌,第一個反應就是尋找代罪羔羊,歧視新移民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 二是今日香港的新移民並不比30年前,當年的香港並沒有太多的社會福利,有着新移民去當「廉價勞工」,土生港人才能過更優質的生活。但現在新移民享有的權利較多,土生港人難免有着「新移民吸着我們的血」的想法; • 這歧視向來便有,非自今日派錢始。 • 雙方內在矛盾存在久矣,只是在這事件中再一次顯現出來。對這矛盾,政府沒有法子去解決。

  5. 新移民佔整體領綜援人數僅5%,其中有四成人為15歲以下新移民佔整體領綜援人數僅5%,其中有四成人為15歲以下 • 2011年4月7日的新聞報導: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 • 過去七年共有共有314,437名內地人獲單程證來港 • 當中17,621名來港少於7年的內地人正領取綜援,佔整體人數僅5%; • 當中有7,405人為15歲以下,佔有關人士總數42%

  6. 歧視人口的人口政策 • 直至二○○三年,由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統領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發表報告書 • 指本港的人口老化趨勢持續,將對經濟構成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吸引更多投資移民和專才來港定居,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 • 就在這個前題下,政府宣布放寬吸納內地專才和優才的安排,同時將領取公共服務的資格大幅收緊,例如申領綜援和公屋必須符合居港七年的規定,只有未滿十八歲的兒童可獲豁免。

  7. 分化社會 罪魁禍首:2003年人口政策 • 在2004 年1 月1 日之前, 新移民居港滿一年便可以申領綜援金。 • 從2004 年1 月1 日起,新移民必須居港滿7 年,並且在提出申請前必須連續居港至少一年,才可以申領綜援、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 • 為什麼在新移民申領綜援金上2004 年成為一個分界? • 據當時特區政府主管部門解釋,是為了執行時任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為首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於2003 年2 月26 日發表的有關報告的意見。

  8. 人口政策與基層家庭 政策建議: 要在港住滿七年才可以申請綜援(未滿18歲者除外) 實際情況: • 不少新來港婦女因不合資格領取綜援,唯有依靠子女的綜援過活,「兩份綜援三個人食」,絕非空談。 • 社會歧視令她們未能在短期內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工資多數亦偏低和工時偏長。 • 過去在等候單程證批發期間,她們大多長時間留港照顧丈夫子女,長時間沒有工作和積蓄,令她們沒有一技之長,來港後就業更加困難。

  9. 分化社會 罪魁禍首:2003年人口政策 • 該報告編寫與發表的時間,恰逢特區政府因亞洲金融危機而陷入嚴重財政赤字。 7年後的2011年,特區政府已積累了頗豐厚的財政儲備。當年因應特區政府財政狀況緊絀而收緊的新移民申領綜援金的政策措施,理應相應放寬。 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在說明收緊新移民申領綜援金資格時稱,新措施可使特區政府節省約7億港元,並能促使新移民在來港定居前深思,他(她)在香港是否有居住能力。

  10. 當政府年前決定向內地孕婦索取高昂的分娩費用,以抑制非港人父母來港產子的風潮…當政府年前決定向內地孕婦索取高昂的分娩費用,以抑制非港人父母來港產子的風潮… • 當政府最近宣布收緊申領兒童綜援的條件,日後非本港居民在港出生的孩子不能獨立申領綜援; 我們或許會因政府堵塞有內地人濫用本港福利資源而額手稱慶? 圖片來源:明報2011年3月9日

  11. 我們已經變成因勢利導的小人? • 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變成因勢利導的小人,不理新的政策會否殃及在港可能無可依靠的小孩,也無視在這些內地孕婦當中,不少其實是來自港人家庭的內地婦女。 • 我們只對內地優才和自由行旅客趨之若鶩,對於條件欠佳、多由婚姻關係延伸的新移民,卻總會覺得他們不懷好意,千方百計要用政策嚇退他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