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製作人:蘇和傑老師

原住民的節慶活動. 製作人:蘇和傑老師. 原住民的節慶活動. 布農族的打耳祭 阿美族的豐年祭 達悟族飛魚祭 卑南族的大獵祭 泰雅族的祖靈祭. 布農族的打耳祭. 打耳祭是布農族人在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約在每年四五月間農閒時,各部落自行舉行。祭典的時間由祭司決定後,部落的成年男子要在月亮稍缺時就準備動身到自已的獵場去打獵,並做好淨身及遵守打獵的禁忌,留在家中的婦女忙著釀製小米酒。. 出發了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製作人:蘇和傑老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住民的節慶活動 製作人:蘇和傑老師

  2. 原住民的節慶活動 • 布農族的打耳祭 • 阿美族的豐年祭 • 達悟族飛魚祭 • 卑南族的大獵祭 • 泰雅族的祖靈祭

  3. 布農族的打耳祭 • 打耳祭是布農族人在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約在每年四五月間農閒時,各部落自行舉行。祭典的時間由祭司決定後,部落的成年男子要在月亮稍缺時就準備動身到自已的獵場去打獵,並做好淨身及遵守打獵的禁忌,留在家中的婦女忙著釀製小米酒。

  4. 出發了~ • 打耳祭當天凌晨聽到雞的鳴叫聲時,獵人們就要起床,帶著自己心愛的獵槍,舉行祭槍儀式。首先把狩獵使用的獵具擺放在地上,大家分兩列圍蹲於祭司兩側,由祭司領唱祭槍歌,祈求所有的獵物都會被這些槍所捕獲,並祈求獵人往後上山打獵都能平安順利大豐收。

  5. 祭槍、 mapatvis的儀式 • 祭槍完畢後,大家就到置放野獸下巴骨的地方,舉行mapatvis的儀式,只有祭司及今年獵物最多的人才能進去,其他的人則在外等候。祭司安慰這些獵物的靈魂,並要牠們帶來更多的伙伴,然後由這位最英勇的獵人將下巴骨掛起,呈獻成果。

  6. 射耳 • 祭祀完畢,全部落的人們到射耳場上集合,這時已有人將射靶裝置妥當,上排掛兩隻鹿耳,中排掛兩隻獐耳,下排擺山羊、山豬耳各一隻。長老們宣布開始射耳後,由村中的老者們先射,再換男孩們射,拉不動弓箭的則由親屬或氏族中的老人抱著男孩拉弓射箭。男孩們射完後,就由成年男子上場,射箭距離約五十公尺左右,打不中獸耳的會被族人取笑。

  7. 誇功宴 • 分肉工作完成後,就開始喝酒、唱歌、舉行誇功宴,直到天黑才解散,布農族人全年中最盛大的祭典就些打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8. 阿美族的豐年祭 • 阿美族是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9. 阿美族的豐年祭 • 阿美族的主食為小米 • 依阿美族人的看法,小米是所有植物中精靈最敏感的一種,而且也是最麻煩的農作物。

  10. 阿美族的豐年祭 • 阿美族人相信,小米具有人性,有靈耳、靈眼、靈覺,在田裡收割小米時,不僅講話要小心,動作也不得粗暴,否則會招來禍患。

  11. 阿美族的豐年祭 • 豐年祭是阿美傳統祭典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也是迄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祭儀。豐年祭為慶祝一年辛勞所舉辦之慶祝活動。早期,此活動充滿原始宗教與民俗色彩活動意義(祈求莊稼豐收、家畜旺盛、族人平安、驅鬼逐役等,阿美族認為豐年祭期間神靈降臨與族人同在),注重感恩不忘本,強調慎終追遠、敬老尊賢、團結和諧之倫理道德觀念,並藉歌舞同歡達到聯誼、寓教於樂之目的。

  12. 阿美族的豐年祭 • 每年七、八月間,阿美族各村會舉行為期一至七天的豐年祭,來感謝上天的恩賜。豐年祭中的傳統歌舞及祭典禮俗,是阿美族文化的延續與傳承。

  13. 阿美族的豐年祭 • 活動內容: • 一般競賽:目的在訓練年輕人體能與生活技能。 • 巡禮:拜訪家庭以增加感情。 • 歌舞:為與神明溝通的禱詞,以肢體表達對神靈的讚美、感恩及祈求,並設宴招待貴賓。阿美族人生性喜歡歌舞,在田野工作時常以歌聲忘記辛勞,有活動時則必載歌載舞一番,歌舞可說是族人之精神食糧。阿美族的歌,聲韻悠揚、柔美而富旋律,舞蹈則適合群體合舞。團體和舞時,配合整齊的舞步和嘹喨的歌聲,大家圍圈共舞,其場面美妙而壯觀。 • 捕魚活動:阿美族習俗於婚喪祭慶後舉行捕魚活動,捕魚代表祭典全部結束。

  14. 阿美族的豐年祭 阿美族的舞蹈與小米酒是豐年祭中不可或缺的兩大主角,參與時一定要嚐一口小米酒及野味山產,並下場與他們跳支舞喔!】

  15. 阿美族的服飾

  16. 達悟族飛魚祭 • 達悟族人擅長捕魚,他們的生活與飛魚息息相關,認為飛魚是上天的恩賜,對於捕撈、曝曬或烹煮飛魚都有一定的規定和一是。

  17. 達悟族飛魚祭 • 達悟族人每年五月時出海捕捉飛魚,曬成魚乾;六月時收割小米、收藏魚乾,舉行祭典,祈求平安和豐收。

  18. 達悟族飛魚祭 • 達悟族新船下水當天早晨,族人都會到船主人家慶祝,以舞蹈及特殊的勇士舞為新船驅鬼祈福,之後合力抬起新船,向上拋數次,再抬到海灘下水,力與陽剛之美,十分吸引人。

  19. 小米舞與頭髮舞 • 舉行祭典的時候,族裡的男生會跳小米舞 ,女生會跳頭髮舞,一起慶祝豐收。

  20. 達悟族的飛魚祭 達悟族的飛魚祭,通常 在三、四月舉行,他們 會向海面呼喊「飛魚回 來呵」,祈求漁獲豐 碩。在六~七月舉行飛 魚收藏祭,把魚晒乾儲 存,留在冬季時食用。 從那一天起,不再捕捉 飛魚,改捉其他的食用 魚。

  21. 達悟族拼板船 • 達悟族人僅憑一把斧頭就能將一塊塊的木頭削平接合,所以又稱拼板船。 • 拼板船上有紅白黑三色,常見的圖案有波浪紋、渦形紋及人形文,分別代表海、天 、人等意義。

  22. 卑南族的大獵祭 卑南族的大獵祭,目的在祈求獵獲豐富。族人在野地紮營,由族中老人領導進行抓田鼠、吟唱古老詩歌等活動。 大獵祭回來當天,全村婦女、小孩須盛裝列隊歡迎,並為長老們戴上花環,非常溫馨。

  23. 泰雅族 泰雅族很重視祖靈祭,他們相信神聖的神靈會庇佑子孫 泰雅族居住於本省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的地區,。 雅族以狩獵及山田燒墾為生,民族性剽悍勇猛,因此在日本據台期間不時爆發激烈的抗日事件,其中以霧社事件最為猛烈。 泰雅族以紋面及精湛的織布技術聞名。紋面的意義除了美觀以外,就女子而言,代表善於織布,可以論及婚嫁的女子,就男子而言,是獵過首級,能夠勇敢獨當一面,也是成年的象徵。 泰雅人的宗教信仰以祖靈的信仰為主,並以超自然的神靈信仰(rutux)最為重要。rutux作為一種無形的超自然力量,使泰雅人在治病、消災祈福時,都會祭祀rutux請其保佑。 傳統服飾上依各種場合有不同服飾,紅色是泰雅人的最愛。紅色代表血液,也代表力量。

  24. 泰雅族的小圖片 泰雅族的老人 祭典生活況 鯨面的泰雅族婦女 太魯閣地區的服飾及口簧琴舞

  25. 泰雅族的祖靈祭 • 傳統舉行祖靈祭的季節是小米收割以後(大約在七月),由頭目或長老開會商議時間,全社男子都要參加,在天未亮時,到達祭場,每人手持竹棒,上面插有黏糕、豬肉,為獻給祖靈的供品祖靈祭的祭品不能帶回部落,必須在祭祀地吃完。沿途回家時要越過火堆,以示與祖靈分隔。

  26. 介紹完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