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多元文化社工基礎素養

多元文化社工基礎素養.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 主任劉培菁. 講師介紹.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畢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系研究所(修業中) 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主任( 94.6 迄今) 曾任 : 勞委會雲嘉南就業服務中心多元方案諮詢輔導委員 彰化縣政府、南投縣政府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評鑑委員 新竹縣政府、澎湖縣政府居家服務評鑑委員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總會社工員( 87.2-94.6 ) 專長:社區照顧、志願服務、老人社會工作. 馬修連恩 - 海角一樂園.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多元文化社工基礎素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多元文化社工基礎素養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 主任劉培菁

  2. 講師介紹 •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畢 •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系研究所(修業中) • 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主任(94.6迄今) • 曾任 :勞委會雲嘉南就業服務中心多元方案諮詢輔導委員 • 彰化縣政府、南投縣政府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評鑑委員 • 新竹縣政府、澎湖縣政府居家服務評鑑委員 •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總會社工員(87.2-94.6) • 專長:社區照顧、志願服務、老人社會工作

  3. 馬修連恩-海角一樂園 •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cy7EXxyz6ZU

  4. 多元文化興起的背景 • 弱勢族群意識的覺醒 • 文化多元主義對同化主義的質疑 • 後現代主義的反思

  5. 多元文化的定義 • 在平等、瞭解、尊重之中,建立起自我文化和他者文化之間的交流平台,讓文化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避免造成社會不平等現象,實現真正具有文化相對主義的平等社會。

  6. 多元化社會工作vs 主流文化的社會工作 • 在既有的社會生活制度下,非符合主流文化價值觀點的人們需求往往會被忽略

  7. 多元文化的主要概念 不同文化以不同的方法,來達成類似的目的和滿足人類共通的需求 語言、傳說、習俗、節日、音樂和藝術創作等文化表現,影響生活於該文化中的人之行為 不同族群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質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看法與參考架構不同,對事件的詮釋亦不相同 每一種文化都包含一些由別的文化轉借而來的文化要素 當不同族群長期接觸,就會發生文化交流的現象,有時文化交流會讓一個社會解組 人們常從本族文化觀點去評價他族的文化,而產生誤解

  8. 族群能力 • 了解個人本身文化的有限性 • 對文化差異保持開放的態度 • 以案主導向,系統的學習型態來進行工作 • 應用各種文化資源 • 尊重文化的一貫性與多元性 Green(1995)

  9. NASW社會工作多元文化能力指標 • 倫理與價值 • 自我覺察 • 跨文化理解 • 跨文化技能 • 提供文化多樣服務 • 文化增能與提倡 • 專業工作場所多樣化 • 參與多元文化訓練以提升多元文化能力 • 提升語言多樣性 • 足以進行多元文化溝通的跨文化領導

  10. 文化認同的四種模式 高 ↑ 自 分離者 調適者 我 dissociativeacculturative 族 群 認 邊緣者 同化者 同 marginalassimilative ↓ 低 低←對多數族群的認同→高

  11. 調適者 : 對本族與主流文化都接受, 並有能力調適整合 • 同化者:完全認同主流文化 • 邊緣者:既不接受主流文化, 也喪失了自身文化的傳承 • 分離者:排斥主流文化,認同本族文化

  12. 充權的觀點 • 協助案主看清他的問題與需要 • 活用案主的生活習慣 • 社區資源的動員與倡導 • 激發案主的潛在資源 • 創造使案主成長、解決自己問題的環境

  13. 協助案主維持自我認同 • 與案主的生活脈絡和發展相連結 • 文化上的貼近性 • 保有一些自我習性 • 內在心靈的平靜

  14. 新住民家庭訪談技巧與新住民相關內容

  15. 民視異言堂 •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mMXn3klhjrM

  16. 新住民所面臨的問題 • 語言溝通的問題 • 文化適應問題 • 社會的負面評價 • 社會支持的缺乏 • 教養子女的問題

  17. 新住民子女所面對的問題 • 帶有口音腔調易被取笑。 • 易被種族歧視、標籤化。 • 無法自我認同看輕自己,缺乏自信感到自卑產生疏離。 • 學業適應不良多發生在一、二年級甚至學前。 • 認知性科目方面需要加強。 • 語言學習與語言結構較差、數學次之。 • (蔡榮貴,2004)

  18. 有關外籍配偶報導之特色 • 多採用文化同化與語言同化的報導角度,而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 • 反映男性中心主義、族群中心主義與父權中心意識,而且隱含著階級優越感 • 報導外籍配偶正面形象時,多偏重傳統中國文化女性特質的描述 • 報導外籍配偶「婚姻問題」時,缺乏對台灣社會結構及族群自身的反思與省察(林嘉源,2005)。

  19. 溝通技巧 • 一般談話技巧 1.同理心 2.互動關係 • 文化敏感度的談話技巧 1.使用自我2.權力與權威

  20. 溝通原則 • 建立關係很重要 • 掌握短時間,集中注意力 • 結構化、小步驟 • 簡單、具體指令,輔以環境選擇 • 提供線索引導或提示 • 時時鼓勵與增強 • 安排趣味性、多樣化、生活實用性的互動主題 • 提供正確行為模式以示範之 • 拓展生活經驗,增加體驗

  21. 訪視之目的 • 瞭解案主目前之生活狀況,以及醫療保健及社會服務的需要 • 協助情緒的紓解 • 提供生活資訊 • 建立其自信與自尊 • 瞭解家庭狀況

  22. 訪視技巧 • 面帶微笑,以受訪者習慣、喜歡的方式稱呼 • 談話時面對面、目光溫和接觸、上身前傾、語調慢而平穩,儘可能以受訪者的母語溝通 • 體諒受訪者的處境心情,善用同理,而不濫用同情 • 善用引導技巧瞭解其狀況,不用調查、命令的方式 • 尊重自主選擇性,不強迫其接受福利服務 • 訪視時間以20~40分鐘為宜,掌握時間,勿過短或超時過久 • 準備話題:針對訪視對象有興趣的事物來準備話題,創造融洽氣氛

  23. 家庭訪視評估的注意重點 • 了解新住民特質或者家庭文化特性 • 觀察家庭的居家環境與空間安排 • 瞭解家庭平日的生活作息 • 討論家人對於服務的期待,並取得共識 • 觀察家人的互動情形以及情感關係 • 從家庭照顧情形過程評估親職能力 • 建立家人對拜訪人員的良好印象與信任關係 • 鼓勵使用相關福利資訊,並協助連結上

  24. 如何能有好的溝通 • 溝通什麼--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我訊息) • 積極傾聽 • 確認對方語言的內容 • 注意非語言線索 • 詢問 • 同理心

  25. 溝通技巧 • 使用熟悉的語言、語句 • 口齒清晰、速度放慢、適當音量、低頻聲音 • 一次只說一件事 簡短清楚 • 使用手勢、身體姿勢、圖片協助溝通 • 提供簡單選擇的機會 • 談他的話題,接受其情緒反應,適時轉移話題回到現實 • 避免在當事人面前談論他

  26. 溝通技巧 • 觀察反應 確認有效溝通 • 給足夠時間反應 • 化繁為簡將複雜步驟分解為幾個簡單步驟 • 避免爭辯、催促、責罵、使喚、批評、論斷、一直追問 • 高頻率的視線接觸 與對方視線接觸越平行越好 • 合宜的距離 • 身體語言前傾代表興趣、關心;後傾代表拒絕、不感興趣 • 不擋住嘴巴

  27. 溝通環境 • 足夠的光線 • 避免吵雜 • 避免人多 • 避免陌生環境

  28. 全人觀點 • 日常生活狀況 • 生理/心理的健康 • 經濟狀況 • 社會支持網絡 • 靈性/宗教 • 休閒/嗜好

  29. 資料的建檔 • 基本資料的建立 • 後續訪視的紀錄 ※設計適合的表格 • 依個案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關懷追蹤 • 訪視未遇達二次,需追蹤原因,必要時提供轉介服務。 • 個案保密,以保護案主隱私。 • 個案資料的保存

  30. 夕陽無限好,生命有無限可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