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09 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 、了解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 、简述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 、了解苏联解体后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 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瓦解:. 第一阶段: 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mad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9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瓦解: •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 专题九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兴力量的逐步崛起(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背景: (2)形成过程: (3)影响: (1)欧共体: (2)日本: (3)中国: (4)不结盟运动: (1)苏联解体: (2)西方世界三足鼎立(美、日、西欧): (3)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 (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4.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美国独占鳌头: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控制操纵联合国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1)雅尔塔体制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实力均衡(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 苏联空前强大: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驻军欧亚许多地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3)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根本原因);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5. “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美国的“冷战”(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的反击(社会主义阵营) ①揭幕: (丘吉尔”铁幕”演说) ②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3)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9) ③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7.6)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1) ④军事: 北约的成立(1949) 华约的成立(1955) 什么是冷战?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6. 苏 材料: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材料中的“铁幕”指什么? 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7.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 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杜鲁门 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自由国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苏联以及东欧共产党武装。 特点: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与苏联全面对抗。

  8. “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 “任何政府愿意协助复兴工作的,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政府图谋阻挠别国复兴工作的,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目的: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9. 北约的标志 实质:都是超级大国称霸的工具。

  10. 冷战阴影笼罩下,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阴影笼罩下,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 热战 消极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朝鲜战争(亚洲) 德国分裂(欧洲) 古巴导弹危机(美洲) 越南战争(亚洲) 积极影响: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矛盾等;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 C.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D.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11. 美苏军备竞赛 PK 原子弹:美国1945年,  苏联1949年。 洲际轰炸机:美国1948年,  苏联1955年。 热核炸弹:美国1952年,  苏联1953年。 洲际弹道导弹(ICBM):  苏联1957年,美国1958年。 人造卫星:苏联1957年,  美国1958年。 照相侦察卫星:美国1959年,   苏联1962年。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美国 1960年, 苏联 1968年。 多弹头导弹(MRV):美国 1966年, 苏联1968年。 反弹道导弹(ABM):苏联 1968年, 美国1972年。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美国1970年, 苏联1975年。 远程巡航导弹:美国1982年,  苏联1984年。 新型战略轰炸机:美国1985年,  苏联1987年。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全球通史》(下)

  12.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 柏林墙

  13.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

  14.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朝鲜分裂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15.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16. 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A.工业生产恢复战前水平,为了摆脱美国控制,进一步发展经济。 B.重振西欧的国际地位,对抗美苏,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2)形成过程: (3)欧洲联合的影响: 1、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 2、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部分变化,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17.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一片凋敝,人民生活难以维持。在德国的西方国家占领区,每天配给的粮食仅含有1550卡路里,为正常需要的一半左右。迫于生活压力,社会上偷窃成风,以致科隆的红衣主教宣布,偷窃对维持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不算犯罪。为走出困境,英国一个企业家联合会发表声明说:“一切取决于美国人肯予合作的程度。”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一片凋敝,人民生活难以维持。在德国的西方国家占领区,每天配给的粮食仅含有1550卡路里,为正常需要的一半左右。迫于生活压力,社会上偷窃成风,以致科隆的红衣主教宣布,偷窃对维持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不算犯罪。为走出困境,英国一个企业家联合会发表声明说:“一切取决于美国人肯予合作的程度。”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西欧对美国的依赖。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使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上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8. (2)欧洲的联合过程: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经济一体化 政治一体化 A.欧共体的建立和发展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 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4、1991年,欧洲12国签定《欧洲联盟条约》 5、1993年,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 6、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 1、戴高乐主张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2、1973年,成员国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 3、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4、80C后,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

  19. 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 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面,,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欧共体是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

  20. 经济巨人日本 (1)发展概况: 60年代末: 影响:A、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87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之首 80年代末: 泡沫经济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投资生产占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90年代: (2)发展原因: A.二战后广泛的社会民主改革; B.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战略);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E.美国的大力扶植; (3)日本崛起的启示: • 要重视教育和科技; • 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21. 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与国家强大的关系 时 间 大  事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强大的政治前提 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1953 抗美援朝胜利 一五计划完成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57 仍取得较大发展 1957-1966 经济建设遭挫折 受到极大损失 1966—1976 文革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1978年): A.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农业、工业、进出口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等); B.国际地位提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2. 富强的中国

  23. 开放的中国

  24. 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学以致用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2006,14th meeting was held in Havana,Cuba (1)兴起原因: 亚非拉独立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保持和平中立。 (2)倡导者: 铁托(Tito)、纳赛尔(Nasser)、尼赫鲁(Nehru)等 (3)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4)宗旨和原则: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5)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25.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变化 欧洲的联合—欧洲 日本的崛起—亚洲 迅速上升 不结盟运动—亚非 中国的振兴—亚洲 强大的美国—美洲 相对下降 衰弱的苏联—欧亚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实力情况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

  26. 1.(2008年广东理基,68)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1.(2008年广东理基,68)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2.(2008江苏)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2008年广东文基,35)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 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08年广东单科,2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C B B B

  27.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意大利 国家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6 5.6 5.3 2.9 9.6 3.5 从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尤其迅速,日本平均增长率最高,甚至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开始动摇。

  28.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苏联解体过程: 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起):背景、后果 2、八一九事件(1991年) 根本原因: 戈氏改革的失败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加剧。 东欧剧变、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东欧剧变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直接原因: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事件实质: 苏联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苏联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 解体原因:主要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事件影响: 大大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支持者掌握国家大权。 3、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1991.12.22) 解体影响: 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9.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日、西欧的三足鼎立 1、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可利用资源: 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 追求目标: 追求建立“单极世界” 推行的政策: 霸权主义政策 行动措施: 1998年对伊拉克空中打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2、欧洲一体化 加快一体化进程,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追求目标: 行动措施: 1991年,签订“马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防务体系。

  30. 影响: 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成为政治大国,东亚地区的领袖 追求目标: 行动措施: A、注重日美关系; B、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C、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企图成为军事大国(1992年、陆海空军指挥控制自动化)。 影响: 军事实力的日趋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

  31. 谁来可怜我?!

  32.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 追求目标: 维护国家统一,尽快恢复国家综合国力,以确保大国地位。 行动措施: A、1993年,推行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 B、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反对北约东扩; C、采取强硬措施镇压分裂主义势力(车臣问题); D、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 E、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F、2000年以来,普京总统的举措:改组政府,应对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作用)。

  33. 车臣战争

  34.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3)第三世界的斗争 第一,召开国际会议: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第二,支持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斗争的胜利。 第三,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正在形成世界经济的第四极。 (4)中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B、1990年以来7次挫败西方国家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 C、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E、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 二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随着新兴力量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走向多极化。

  35. 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如何? 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欧洲联盟是重要力量.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

  36. 1.(2008江苏,20)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2008江苏,20)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2.(2008年山东文综,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3.(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1)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国际联盟 D A D

  37. 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2)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B 5.(2008上海历史,A组17)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7分)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2分)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38. 心中和平世界才会真和平 愿人类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 永远没有一丝阴霾 让和平的玫瑰永远灿烂地开放

  39. 青藏铁路 神五升空 申奥成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