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何 玉 付 hyf8258@tom.com. 教材与参考书. ( 1 )何玉付,牛家强 . 西方经济学 .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 2 )何玉付,牛家强 . 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书 .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 3 )梁小民. 西方经济学教程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第 3 版 ( 4 ) [ 美 ]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 经济学 .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 1999 ,第 16 版. 第一章 ( 西方 )经济学引论. ( 1 )经济学 基本问题 ( 2 ) 微观经济学 与 宏观经济学 ( 3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西方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方经济学 何 玉 付 hyf8258@tom.com

  2. 教材与参考书 (1)何玉付,牛家强.西方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何玉付,牛家强.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第3版 (4) [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第16版

  3.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引论 (1)经济学基本问题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3)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4. §1—1 经济学基本问题 一、经济的概念 ● 个人的生活用度; ● 节省、有效率,以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消耗获得较大的效果; ● 统称人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

  5. 二、资源的稀缺性 ●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 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用途性; ● 既有限又有多用途的资源称为稀缺资源。

  6. 劳动 L ? 产品 产出 资本 K 土地 N 企业家才能 E Outputs Inputs / Factors

  7. 稀缺性(Scarcity)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经济物品/ 免费物品 问题: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

  8. 例1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9. 生产可能线 大炮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前沿 H A B PPF C D E 转换曲线 G F O 黄油 图1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10. 问题: —— 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 社会在生产的可能组合中选择哪一种? —— 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组合达不到生产可能性边界,而只在其内部? —— 如何使社会生产的组合超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到达其外部?

  11. 三、选择与资源配置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1)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 (What ?) (2)如何生产,即用什么生产方法?(How?)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For whom ?)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12. 四、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很大。“通货膨胀(紧缩)”(Inflation,Deflation)问题。

  13. 五、经济制度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即解决资源稀缺性的方法)是不同的。

  14. 经济制度类型 (1)市场经济制度(Market Economy)。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计划经济制度(Command Economy)。也叫做中央计划经济,由中央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充分利用。 (3)“混合经济”制度(Mixed Economy) 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

  15.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6. 微观经济学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 Households; Firm / Businesses)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17. 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 (1)市场出清(Clearing Market)。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达到平衡,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 (2)完全理性。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  (3)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18. 产品市场 生产者的产品供给 消费者的产品需求 产品的价格决定 消费行为 生产行为 $ 家庭 企业 要素的价格决定 生产者的要素需求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资本,管理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模型

  19.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0.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 主张:政府应该而且能够调控一国经济。

  21. §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Normative Economics Positive Economics ● 实证分析方法与工具 ● 经济模型

  22. 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the way things are ;what is)的问题。

  23. 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标准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规范经济学要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它往往涉及到社会意义。

  24.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5. 二、实证分析方法 理论的组成 定义: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假设: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假说: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来证明的理论。 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26. 经济理论 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的描述。 经济理论的建立,是对一些非基本因素进行舍弃,就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27. 定义、假设 假 说 修改假说 预 测 放弃假说 验 证 理 论 理论的形成

  28. 理论的表述方式 (1)叙述法(口述法) (2)列表法(算术表示法) (3)图形法(几何表示法) (4)模型法(代数表示法)

  29.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构架。 经济模型的形式: ● 文字语言形式; ● 几何图形形式; ● 数学方程形式。

  30. 经济模型的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模型(内部)所要决定(数值)的变量。 (2)外生变量:由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3)(模型)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成可变的常数。

  31.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模型。全部变量没有时间先后上的差别,所有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2)动态模型。动态模型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顺序,时序),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是考虑模型中的变量所属的时间。

  32.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与静态模型相联系。它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方法。 目的: 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33.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与动态模型相联系。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的: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34. 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与静态模型相联系,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的方法。 目的: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且比较分析新旧均衡状态。

  35. §1-4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 4 个主要阶段: 1.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5世纪 — 17世纪中期 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世纪中期 — 19世纪70年代 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国富论》出版

  36. 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边际(marginal)

  37. 4.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4.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 — 5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斯拉伐革命 (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学史上的第五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 经济学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