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汇报人:司徒渝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五日

汇报人:司徒渝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五日. 一、体制创新,开放办学,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沿革. 学院地处四川德阳,这里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47 年前,中央在 “ 三线建设 ” 中就把学院与中国二重、东电、东汽等一大批重装企业同时布点建设。当时,二重的厂长景晓村就是学院首任院长。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装备制造业建立了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1960 年,景晓村院长 ( 左一 ) 陪同少奇、耀邦同志视察学院和德阳工区. 快速发展.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汇报人:司徒渝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五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汇报人:司徒渝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五日

  2. 一、体制创新,开放办学,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体制创新,开放办学,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学院沿革 学院地处四川德阳,这里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47年前,中央在“三线建设”中就把学院与中国二重、东电、东汽等一大批重装企业同时布点建设。当时,二重的厂长景晓村就是学院首任院长。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装备制造业建立了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1960年,景晓村院长(左一)陪同少奇、耀邦同志视察学院和德阳工区

  4. 快速发展 五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和德阳打造西部职教基地的大好机遇,主动融入行业和地方,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各项指标成倍增长。占地面积938亩,学生规模10200人,专任教师572人,实训设备5300万元,固定资产3.8亿元;第一志愿报考数是招生计划数的3.7倍,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成为了西部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 3.8 938 5300 10200 572 1.2 3000 159 1200 160 2001 2006 2001 2006 2001 2006 2001 2006 2001 2006 占地面积(亩) 增加5.8倍 学生规模(人) 增加3.4倍 教师人数(人) 增加3.6倍 设备总值(万元) 增加4.3倍 固定资产(亿元) 增加3.2倍

  5. 办学成就 ■学生连续两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奖,学院获大赛突出贡献奖 ■连续五年被四川省经委(主管部门)授予“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四川省“十五”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四川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是 “国家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 “国家机电职教实训基地(区域性大模式)” ,并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在四川高职高专水平评估中名列第一,也是四川遴选国家示范学院的第一名。 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奖学生

  6. 办学成就 学院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 ■ 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创新设 计平台(主持) ■ 国家“863”计划项目:机械工程三 维CAD系统应用工程设计(参与) ■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 用工程(参与) 在教学科研上,学院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创新设计平台”等一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346篇,出版各类专著和教材103部;建设了数控技术等5个国家级、省级精品专业。 学院教师出版的部分专著和教材

  7.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中级工占94%,高级工、技师达17.4%,近3万名毕业生在全国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出了全国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李小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魏力行、自主创业企业家刘永好等一批杰出毕业生。 胡锦涛总书记接见杰出毕业生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8. 创新理念 学院为什么能快速发展,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 关键是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 突破了“条块分割”、“两张皮”等体制障碍,形成了办学的四大特色: 1.重装基地 唇齿相依 2.职教基地 龙头示范 3.整合资源 省市共建 4.产学结合 校企互动 一个“全社会共建,全 社会共享”的新体制、新机 制正在形成。 省经委和德阳市政府签订省市共建协议

  9. 服务社会 这是学院承办四川省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为企业和地方开展各种培训,举办德阳市贫困农民家庭子女免费培训班的图片资料。

  10. 创新成果 ■德阳将教育学院整体并入 工程学院 ■德阳市与学院共建1.8万平 米的数字化图书馆 ■共建德阳国家机电职教实 训基地 ■行业在学院组建四川装备制造业创新服务中心 ■装备制造企业为学院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服务了社会,行业、地方和企业也给予了学院超常规的支持,几年来,直接和间接的投入达2亿多元。 省市领导为设在学院的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剪彩

  11. 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形成了学院主动服务社会,社会全力支持学院的良好局面,为我们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形成了学院主动服务社会,社会全力支持学院的良好局面,为我们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二、准确定位,把握重点,提高为装备制造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二、准确定位,把握重点,提高为装备制造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

  13. 建设背景 “十五”以来,四川装备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1+8”工程的实施,形成了对机械制造、焊接、电气自动化、市场营销等高技能人才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 学院所在区域的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企业生产的特大型装备

  14. 建设背景 行业、地方、企业和学院共建的公共服务体系: ■ 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 国家机电职教实训基地(区域性大模式) ■ 国家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 四川机械工业电气、数控、焊接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川- 095) ■ 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中德培训中心 ■ 四川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 市校共建的数字化公共图书馆 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制造大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深厚的基础,组建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15. 建设目标 我们依据四川、德阳“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立了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四个优势专业(专业集群)为核心,重点建好“生产型”实训基地、“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创新型”课程体系,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申报项目建设资金4398万元。 ■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集群 ■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为核心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集群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电气信息技术专业集群 ■以装备制造业为背景的市场营销专业

  16. 建设内容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 申报基础: ①国家精品专业 ②全国机械行业数控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主任单位 ③国家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 训基地 ④学生在国家六部委组织的两届数 控技能大赛上都获大奖 1.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集群 投资1545万元,重点建设7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按照前厂后校的模式,建设生产型“公共实训平台”、“基础技能实训车间”、“专业实训平台”。 项目实施后,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水平。

  17. 建设内容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铸造技术、锻压技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 】 申报基础: ①省级精品专业 ②全国机械行业热加工教学指导 委员会焊接牵头单位 ③国家综合性职教实训基地 2.以焊接为核心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集群 投资1075万元,重点建设生产型“焊接实训车间”、“焊接检验实训中心”、“物料再利用实训车间”;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建设6门核心课程。 项目实施后,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

  18. 建设内容 【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申报基础: ①省级精品专业(四川省高职高专 唯一) ②教育部高职高专机电设备技术类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 ③国家综合性职教实训基地 3.以电气自动化为核心的电气信息技术专业集群 投资1308万元,重点建设7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引进2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建设开放共享的“电类专业公共实训平台”、“电气技术技能培训中心”、“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 项目实施后,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 建设内容 申报基础: ①省级精品专业 ②全国机械行业经管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 4.市场营销专业 投资470万元,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6门;引进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建成具有仿真职业氛围的开放型实训基地;完善“3+X”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电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项目实施后,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 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上,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使产学研结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校企共建集实训、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完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标志性”成果。

  21.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上,用企业眼光和社会标准,建立全新的教学质量考核、监控体系。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 “专业超市”、“课程台阶”和“双证制” ,促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与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关键岗位的吻合度。

  22. 三、整合资源,强化管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三、整合资源,强化管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

  23. 保障措施 作为项目的配套,四川省经委投入1000万元,德阳市政府投入8100万元,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适当的生产任务及资金支持,形成行业、地方、企业和学校多渠道投入,共建示范学院的机制。 行业、地方、企业、高校专家研究社会需求与建设方案

  24. 强化管理 学院选择基础好、社会紧缺的专业作为主要的建设项目,经费预算科学合理。 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调控体系、阶段目标、监测指标和年度考核目标,严格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建设项目高水平高质量的实施 。 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学院研究保障措施和共建机制

  25. 各位专家,我们将继续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为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三农”和支援“三州”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学院成为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服务的示范。 谢谢各位专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