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 阙忠东.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 阙忠东. ( 2010 年 10 月 15 日至 18 日 ).

mail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 •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 阙忠东

  2.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 • 中共丽水市委党校教授、副校长 • 阙忠东

  3.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同时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内需则成为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

  5. 会议主要议程: (1)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2)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4)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递补焉荣竹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撤销康日新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

  6.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1.“十一五”取得了辉煌成绩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五年即将过去。“十一五”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7.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十一五”成绩可用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这三句话来概括。具体表现为: ①在国际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我国GDP增长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7.5%;十一五前四年我国GDP已实现年均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快了1.6个百分点,更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2010年全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应不低于9.5%,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

  8.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我国GDP总量跨越增长:1987年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2年GDP总量突破10万亿元(15年);2006年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4年);2008年GDP总量突破30万亿元(2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GDP达到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2000年人均GDP突破800美元;2003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5年人均GDP1300美元;2009年人均GDP3678美元;2010年人均GDP4000美元;

  9.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2010年世界各国GDP排名:(1)欧盟20.8万亿美元;(2)美国15.6万亿美元;(3)中国5.8万亿美元;(4)日本5.2万亿美元;(5)德国4.2万亿美元;(6)法国3.4万亿美元;(7)英国3.1万亿美元;(8)意大利2.8万亿美元;(9)俄罗斯2.7万亿美元;(10)西班牙2万亿美元;(11)巴西2万亿美元;(12)印度1.6万亿美元;(13)加拿大1.5万亿美元;(14)韩国1.3万亿美元;(15)澳大利亚1.2万亿美元; 2010年中国的GDP数据为39万亿元人民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是3678美元,排第100位。

  10.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②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提升 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2010年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万亿美元和8.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2009年在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近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7%,2009开始世界排位已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11.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③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 2009年全球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发达经济体负增长3.2%。世界经济没有严重恶化应该归功于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达8.7%,而且通过进口、对外投资、参与国际合作、提供贸易融资和货币互换等多种形式,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反弹与复苏提供了重要动力;联合国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撰写题为《中国让经合组织走出衰退》文章:“感谢中国。经济复苏已得到确认,并扩散至所有发达国家,这要部分归功于中国经济的活力。”

  12.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④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四大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 有望全部实现 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只生产经济总量的8.5%,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九五”计划提出节能,“十五”计划提出环保,但“十一五”规划把它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并将具体指标分解到各个地方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并明确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四大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

  13.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14.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⑤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万亿元,2009年6.9万亿元。温总理同菲律宾财政部长说我国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和完善基础设施。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此外,“十一五”期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具体地看:

  15.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一是较好完成了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指标 在这一类指标中,约束性指标有2个,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预期性指标有6个: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6.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目前,两个约束性指标已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预期性指标中,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已实现或接近实现预定目标; 就业指标方面,“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因为控制标准相对较宽,目前看来能够实现。在成功解决世界1/5人口吃饭问题后,中国还在过去4年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就业,从2006年的7.64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人。

  17.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二是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1760元到2010年增长到1910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年均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快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587元增长到2010年的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年均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快了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4575万辆,2010年底止已达6275万辆多。

  18.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2.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世情变化: 国家间合作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思想文化格局等在悄然变化。 美国在多极化的进程中强势追求单极化。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的决策者认识到,美国难以独力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扩散、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同时,其他国家也难以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应对这些挑战。因此,国家间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19.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2009年6月,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峰会,决定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7月在意大利拉奎拉峰会上,八国集团首次同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和埃及6个发展中大国发表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宣言;9月,在美国匹兹堡20国峰会被确定为事实上的全球经济治理决策机制。这3个相互关联的事件,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全球治理架构出现调整势头。

  20.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世界经济格局: 由单一的国家市场转变为全球化市场。2010年10月止中国持有美国债券超过9068亿美元,超过美国外债的8%。 科技格局的变化: 一是总量增长,二是转化速度加快。(生命科学、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

  21.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思想文化格局的变化: 由意识形态对立到交流、交融、交锋。普世价值、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等绝不是空穴来风。 当今国际社会四大世界难题——东西问题、南北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和文明冲突问题,三大热点问题——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带有深刻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背景。

  22.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②国情的变化: 经济发展转型:人均突破3000美元。发展环境转型:经济基础、运行方式、供求关系、经济总量、收入差距。社会生活转型:经济成份、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多样.社会形态转型:第一次是60年前社会政治制度的转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第二次是30年前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三次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这种转型是前所未有的(马克思没说过、前人没做过、其它社会主义没干过、千年历史没有过)。

  23.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③党情的变化: (1)党已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掌握权力成为执政党后,情况就变了,方向、任务、目标、职责都不同。很多人仍无意识地照搬革命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这期间,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2)党早已是一个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一直到改革开放24年后的2002年十六大才正式提出这一转变。认识到了这个转变并不意味着完全实现了这个转变,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还在不同程度存在。

  24.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3.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新形势 当前面临的是许多矛盾、问题格外突出的形势,比如金融危机、群体性事件、民族问题以及工人失业、农民失地、社会失稳、道德失范、文化失序,老百姓有不满情绪等。因此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25.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4.“十二五”规划期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期 “十二五”规划期间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向6000美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隐藏着巨大的变数。一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关键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26.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时期: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已经赛程过半,中程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上承上启下,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攻坚时期:决定成败。当前中国发展模式还有较大缺陷,比如在对待人的发展上中国还属于“低端人本”阶段,工业化方面还是一个“创新小国”,城镇化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国际化方面对外出口依赖度过大,中央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

  27.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背景透析 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大有作为,要抓住机遇干大事,集中精力解决改革开放中战略性的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大问题。面对战略机遇期,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失误不起。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突出强调我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28.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1.总结“十一五”规划期间的经验 ①坚持科学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十一五”规划深刻认识到以往那种重速度、轻质量,重经济、轻社会的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在确立规划目标时更偏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更偏重人文和社会领域的发展。中国经济之所以一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压之下“很受伤”,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以生产要素低成本为依托、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正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诠释。

  29.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②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十一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十一五”期间的民生投入:教育方面,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城乡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医疗卫生方面,“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国城乡12亿以上的人口;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筹备就绪。住房保障方面,中央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并正式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居民收入方面,2006年~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高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长5%的目标。“十一五”在极其特殊、复杂的条件下,仍然较好地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30.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③坚持深化改革 “十一五”规划期间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5年来,围绕改革重点,中央和地方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诸如:国务院机构的“大部制”改革、深圳的“行政权三分制”改革、一些省市的户籍制度改革,等等。为鼓励更多的改革突破,迄今为止,国务院已批准在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设立8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大部分是在“十一五”期间批准设立的。

  31.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2.确定 “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 “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主基调的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按照这个主基调,“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还是硬道理,发展方式必须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道路。十二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有促有控的转变,是调优调强的转变。

  32.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在这个发展战略主导下十二五规划需要完成未来国家发展的六大战略任务: ①铸就内需主导的发展动力 扩大内需是基本任务和长期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需为主导,是发展的重要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关键在扩大消费。从消费需求看,重点在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城市与农村来看,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收入分配关系不仅关系消费能力,而且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关系民心向背。而解决此问题,涉及公平与效率、劳资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利益协调等问题。

  33.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②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东部地区主要是“率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就是要把‘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使这些地区尽快发展起来。十二五规划区域发展的重点:一是东部地区的发展空间将瞄准海洋经济,担负起建设中国海洋大国的战略任务;二是进一步密切各区域的利益联系,打破区域的分割,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十二五要重点加大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力度,构建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拉近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形成流畅的区域经济体系。

  34.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③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主要思路是: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于提高原创能力,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对于买回来的技术,要运用国家的特殊优势,集中力量尽快突破,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机制创新,或者说消化吸收再创新,来伸展创新的进程,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如唐山机车车辆厂引进德国西门子动车组列车的九大关键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了十大关键技术,在200公里时速动车组的基础上,生产出350公里时速的“和谐号”动车组。近期,中美双方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加利福尼亚铁路上用中国的技术建设时速达346公里的“子弹头”火车。

  35.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今年,国家相继制定了科技、人才、教育三个方面的中长期规划,这都覆盖‘十二五’,需要认真加强执行。

  36.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④加强资源环境支撑力 一是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前些年研究能源发展规划的战略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实际上今年已经接近29亿吨。现在要求到2020年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压力依然很大。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十二五”期间,要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严格污染排放监管,推进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控制。在继续加强水、空气等污染的治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农村污染面的控制。目前,我国农业领域污染的化学需氧量比重已达44%。

  37.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⑤社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突出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推进社会的改革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会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方向。加强社会事业,就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领域。既能保障基本需求,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要做到广覆盖、可持续,把保障范围扩大到城乡全体居民。非基本部分需要交给市场和社会,利用市场解决。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38.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⑥启动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 “十二五”规划中,将高度重视三项改革: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监管职责,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二是资源价格改革。方向是形成阶梯式的价格,政府保障最基本的需求,超出的非基本需求通过多样化、多层次价格满足,例如阶梯式的水价、电价等。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将着重解决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政府和纳税人的财税关系,政府部门间的财税关系,尤其是处理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进资源税改革等。同时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领域改革也将加快推进。

  39.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可以总括为: 一个主题,即科学发展;两个意识,即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三个加强,即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体制改革。四个更加,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五个坚持就是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40.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3.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央政治局七月会议和九月会议为五中全会作准备,提出指导性的原则,其中有两句话:“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五中全会强调了这个精神。这两句话原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种新认识、新概括、新结论,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41.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期待”更是多种多样,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条件,都会有所不同。在广义上,“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包括了公平正义要求、生态环境保障、资源节约、人才培养等。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又一次“赶考”。五中全会谋划十二五年规划,根本任务就是要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这篇文章做实、做好、做真、做大,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顺应新期待”既是考验党,又会成就党。党会由此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伟大。

  42.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4.实现党同人民群众的“双向沟通” 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的努力,这一工作制度至今践行了7个年头。另外,每年举行的中央全会,均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公开方式,在第一时间公布消息或发表文件,并通过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接受广大党代表、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走进中央全会的这种群众性和社会性现象,拉近了广大党员同中央领导的距离,拉近了社会各界包括媒体舆论同执政党的重大政治动向的距离。成为新世纪当代中国政治的最新景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突出标志。

  43.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5.统一思想,多措并举,确保共识 年初,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转变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作重要讲话,这为五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7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提前近三个月报道十七届五中全会举行的月份和议程,凸显中共高层对议程已达成共识。按惯例,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般在靠近全会举行前才会宣布会议日期。9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密集赴各地考察调研,足迹遍及东中西部不同类型的省区,为十七届五中全会预热。九位常委考察调研内容涉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多个方面,民生改善同样也成为重中之重。常委们讲话的重心,一是经济转型,二是重视民生。

  44.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另外,中央在人事上提前做了两轮调整:第一轮:2009年11月底,河南、福建、辽宁、吉林、内蒙古五省(区)党委书记职务调整,此次人事调整范围涉及东南沿海、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以及国务院组成部委。第二轮:2010年8月至今,贵州、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省再次更换了省委书记、省长和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等负责人。作为“十二五”时期和“十八大”之前的省部级干部流转,两轮人事调整具有强烈的风向标意义。

  45.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中国高层干部变动传递的信号: 一是新的人事调整中 “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共和国一代已成主力军。“共和国一代”大多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时的77、78级大学生,本身是精英,又恰逢国家人才短缺,他们在80年代初毕业就被国家各大机关、研究院校和大企业吸收。他们大多数人也曾有“上山下乡”的经历。他们普遍具备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关心人民疾苦,并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与中央保持一致。

  46. 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二是很多人拥有法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专业背景。表明中国正在由善抓经济的效率优先型官员向追求公平正义的文人治国方向转变。 三是在频繁的人事调动过程中,中西部地区交流的力度正在加大,出现了多位经济重镇高官调任中西部地区的现象。这表明实现民富的困难地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47. 三、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创新与发展 1.十二五强调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优先发展 我国前七个五年规划,都叫做“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到后来加上了“社会”,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强调:一是协调发展。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二、三产业要协调发展,推进整个产业经济结构的高度化。二是产业提升。第一产业要发展现代农业;第二产业要发展好先进制造业。金砖四国: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印度是“世界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但中国制造是低端的,向下竞争,所以要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战略性新型产业。

  48. 三、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的理念在“十一五”规划中已被提及,但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有关文化的内容却单独成段,用了219个字加以阐述,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这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全球经济处在危机和萧条的情况下,中国能够率先复苏经济,这个率先复苏的持久,持续必须有一个核心和灵魂的东西,就是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49. 三、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创新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产业调整潮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新能源:新能源发展将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二是新材料:新材料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中国提出下一步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50. 三、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创新与发展 三是信息通信: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信息网络产业将是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四是新医药: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