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1.08k Vues
學習共同體實驗分享 _ 自強國小. 中和區自強國小 課研組 簡賢昌. 一些困境. 學生的能力檢測是排名,也給老師壓力,缺少實際的支持 學生能力原本是多元,教育卻常用單一標準衡量學生 老師常抱怨沒時間、家長不好溝通、學生難教,所有的問題都是學生、家長、社經背景的問題 … 教育改革的力量從未停歇,卻不見好轉. 有沒有翻轉的可能 …… ?. 引自網路圖片. 設身處地為他想,結果一樣嗎?. 引自網路圖片. 會製造噪音的團隊 ……. Steve Jobs 的故事:
E N D
學習共同體實驗分享_自強國小 中和區自強國小 課研組 簡賢昌
一些困境 • 學生的能力檢測是排名,也給老師壓力,缺少實際的支持 • 學生能力原本是多元,教育卻常用單一標準衡量學生 • 老師常抱怨沒時間、家長不好溝通、學生難教,所有的問題都是學生、家長、社經背景的問題… • 教育改革的力量從未停歇,卻不見好轉
有沒有翻轉的可能……? 引自網路圖片
設身處地為他想,結果一樣嗎? 引自網路圖片
會製造噪音的團隊…… • Steve Jobs 的故事: • 街上有個喪偶的男人,他已經八十歲了,我記得他花錢請我幫他除草,有一天他說,到我的車庫來,我有東西給你看,他拉出老舊的磨石機,架子上只有一個馬達、咖啡罐和連接兩者的皮帶。
才會磨出美麗的石頭 • 我們到後院檢了一些石頭,一些普通、老舊、小起眼的石頭,我們把石頭丟進罐裡,倒點水,加點粗砂粉,把罐子關起來,他打開馬達說,“明天再來看看”。 • 我第二天回來,打開罐子拿出的是令人驚豔,美極了的石頭!
本來只是尋常不過的石頭,經由互相摩擦,互相砥礪,發出些許噪音,結果變成美麗光滑的石頭。本來只是尋常不過的石頭,經由互相摩擦,互相砥礪,發出些許噪音,結果變成美麗光滑的石頭。 • 老師的團隊是如此 • 學生的群體也一樣
102年度本校的實驗分享 • 取經_專家經驗分享 • 取經_佐藤學教授的演講 • 學年與領域的專業對話 • 校內經驗分享 • 基地的教學觀摩 • 校內讀書會
校長全心投入是關鍵 • 校長發揮課程領導—以身示範 • 並肩作戰、引領老師的認同 • 全校動員 • 集聚焦點
教學觀察與回饋歷程 觀察前 會談 教學 觀察 回饋 會談
說課備課 公開觀課 教專與學習共同體 觀察前會談 觀後議課 教學觀察 公 回饋會談
觀察前的會談---說課 • 在公開課前,有觀察前的會談,包括: • 觀課者根據本身經驗提出假設性問題協助教學者沙盤推演教學流程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如何進行 • 本節課的學習期望 • 希望獲得的協助項目(各分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個別、特殊生在學習上的困難處等。
教學觀察--觀課 • “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特別是用心靈感悟課堂。 • 觀察要點: • 學生是否學習? 如何學習? 是否聆聽? • 教師如何引導? 如何聆聽? 如何串聯? • 結果如何?
回饋會談--議課 • 議課的任務不是追求單一的權威的改進建議,而是討論和揭示更多的發展可能以及實現這些可能的條件和限制。 • 它強調平等、開放,是對單向的、權威的聽課評課文化的反叛,適應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
基地的實驗 • 基地_一、二、四、六年級各一個班 • 主題:生活第四單元可愛的動物 • 結合:環境教育、海洋教育 • 教學資源:多媒體簡報、繪本 • 教學目標: • 能說出對待動物的正確行為。 • 能說出自己可以幫助動物做的事。
教學者的特色 • 優點 • 上課的流程順暢 • 有秩序 • 學生踴躍參與 • 學生發言有秩序,建立在: • 老師的班級經營活潑、生動講課 • 老師的引導清楚、獎懲分明 • 老師給予每個學生公平機會 • 當學生發表時,老師注意聆聽、也聯絡全班學生
老師還可以怎麼做? • 提供思考時間,增加學生的回答的質量。 • 研究指出,學習是需要時間來“消化”的新理念,以便它們存儲在內存中。 • 當老師一下子太多的信息,太多的信息被丟失。 給學生多一點時間思考
老師還可以怎麼做? • 如果我們給學生時間去“思考–配對–分享”在整個課程中,更多的關鍵信息將被保留。 • 當學生談論新的想法,他們會在新觀念意識與原有的知識嘗試去結合,如果有疑問、誤解,在討論過程中才能彰顯、被解決。 思考 – 配對–分享
分組或小組討論指導要點 • 指定合作夥伴 • 更改合作夥伴 • 就給思考時間 • 監控、巡視學生討論情形 • 定時-配對-分享 • 隨機選擇學生發表(抽籤) • 提問學生、省思所學到的是什麼
Pair share think • Frank Lyman(1981)和他的同事在馬里蘭大學所倡導,讓學生每個階段:think、pair、share都有事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學習策略。 • 研究證明,此方式確實能夠改善:學生被動等待答案為主動思考的學習。
步驟一:想一想 • 老師以問題、提示或觀察,來激起學生的思考。 • 學生們應該花一些時間(可能不是分)只是思考的問題。 • 這不同於單純的一問一答,或是有人先回答就好,而是每個人都有思考的任務,且必須得思考。 • 可搭配學習單或空白紙,寫下想法(中高年級) , 如此一來便可深化想法、 更完整表達。
步驟二:配對 • 使用指定合作夥伴(可抽籤、或每節變化不同夥伴),鄰近的同學,或者同桌,學生配對說說每個想出了答案。 • 討論與比較想法、書面說明,並確定他們認為是最好的、最有說服力的、或最獨特的答案, 以預備在最後與全班分享。 參考資料:http://olc.spsd.sk.ca/De/PD/instr/strats/think/
分享 • 學生兩人一組,交談一、兩分鐘(通常不會太久),老師要求對來分享他們的思維與班上其他同學。 • 學生可以四處走動的循環方式,可以要求每對做到這一點,或者她可以回答,因為它們被召喚出來(或手都提出)。 • 通常老師或指定的助手會在黑板、小白上記錄回答。
分享給群體 夥伴的觀點 主題 我的想法 http://cristinatacata.wordpress.com/classroom-teaching-strategies-2/think-pair-share/
每隔10-15分鐘應停止講課或示範 檢視: 要求學生做: 解釋所提供訊息的目的 重述老師所演示的步驟 配對、討論、分享 讓學生演練老師所教的 提供回饋 摘要重點 將訊息運用至學習 點名學生 問問題 問問題,鼓勵課堂參與 在教室內討論、分享 巡視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