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白血病细胞检查的演进

白血病细胞检查的演进. 形态学( M )(组织化学)、免疫表型( I )、细胞遗传学( C )、分子生物学( M )的发展过程。 MICMG (基因) 的可能。 一 . 形态学 (一)历史回顾 17 世纪显微镜 1880 Ehrlich 细胞染色法 Wright , Giemsa 1890 原粒,1910巨核,血小板. 功能形态 活体染色 细胞化学 活体 中性粒活泼地活动 线粒体(原始细胞多) 组化 核酸, RNA ,糖原( PAS ) 脂质(苏丹黑),酶( POX ,非特异性酯酶) 二次世战后 50 年代位相显微镜(立体)

maje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白血病细胞检查的演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白血病细胞检查的演进 形态学(M)(组织化学)、免疫表型(I)、细胞遗传学(C)、分子生物学(M)的发展过程。MICMG(基因) 的可能。 一. 形态学 (一)历史回顾 17世纪显微镜 1880 Ehrlich细胞染色法Wright,Giemsa 1890原粒,1910巨核,血小板

  2. 功能形态 活体染色 细胞化学 活体 中性粒活泼地活动 线粒体(原始细胞多) 组化 核酸,RNA,糖原(PAS) 脂质(苏丹黑),酶(POX,非特异性酯酶) 二次世战后 50年代位相显微镜(立体) 透视电镜,功能与形态结合;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3. 1944 Blackman 小儿血液图谱 1949 Custer 血液和骨髓图谱 1954 Bessis 血细胞电镜 1950 解放初 实验诊断学讲义,上医 1965 徐福燕 临床血液细胞学 1967 沈阳医学院 血液和细胞学图谱

  4. 熊树民: 血液肿瘤骨髓诊断图谱,上海科技 出 版社 2003 结合WHO分型 姬美容:临床疑难血液病细胞形态诊断精要, 上海科技文献出 版社,2002 浦权:血液病骨髓组织病理学彩色图谱,上海科技文献出 版社,2000

  5. 1976 FAB分型法 1985 修订补充提出AL FAB分型诊断标准 1980 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建议 1986 AL分型的形态学诊断标准 MIC 分型 2001 WHO 分型 髓系及淋系恶性增生性疾病的分类

  6. 髓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 1.骨髓增生性疾病MPD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真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纤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RA,RAS,RAEB,RAEBT 3. MPD/MDS 4.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1~7,其他

  7. 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 一.免疫性或反应性淋巴增生性疾病- 非典型淋巴增生(AIL) •病毒 病毒相关AIL,EBV 引起的传单,MCV,HIV,HTL-1, SARS,HHV8等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 •药物 免疫抑制剂,有的与EBV 有关, 有的不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关,干燥综合征,发生淋巴增生、恶性变 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40倍正常人高,可达40倍

  8. •遗传性免疫缺陷 •原因不明的不典型淋巴增生 * Castleman 病 病毒(HHV8)引起,有浆细胞增生, 高球蛋白血症, IC 病的表现(血管、肾脏等)

  9.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坏死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Kikuchi (菊池) 病,1970年报道.多见于东方人(日本、中国) •发生在青壮年,女稍多于男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可有痛,白细胞增高或减少,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中可见组织细胞增多, CD8+T 细胞,有坏死灶 •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数周至数月。激素可退热

  10. •基因突变-FAS突变引起的自身免疫 淋巴增生综合征(ALPS) *1967年初次报导,又名Canale-Smith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一.大多发生在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生存期延长 *自身免疫性溶贫,血小板减低少,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上FAS基因突变,凋亡受阻。可演变为淋巴瘤

  11. 二.恶性增生性疾病 1.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多毛细胞性白血病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NK 细胞白血病 间变大细胞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2.恶性淋巴瘤 WHO 分型(2001) 霍奇金病 B、T 、NK 细胞淋巴瘤

  12. 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前体T细胞肿瘤 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 成熟(周围)T细胞肿瘤 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CL/L)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蕈样真菌病/Sezary综合征(MF/SS)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13. B细胞肿瘤 前体B细胞肿瘤 前体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成熟(周围)B细胞肿瘤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CLL/SLL) B-细胞幼淋巴性细胞白血病(B-PLL)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 Burkitt淋巴瘤(BL) 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PCM/PCL)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型(MALT-MZL) 结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单核细胞样B细胞(MZL) 滤泡性淋巴瘤(FL) 套细胞淋巴瘤(MC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14. 淋巴瘤侵犯外周血或/和骨髓 淋巴瘤类型 外周血 % 骨髓% T-ALL/淋巴瘤 成人TALL/淋巴瘤 前B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80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1/3(SLL)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46~49 滤泡性淋巴瘤 24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绒毛淋巴细胞 10~44 Burkitt淋巴瘤 20 套细胞淋巴瘤 20~8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0~15 间变性大淋巴细胞淋巴瘤 30

  15. (一)形态学检查 Wright, Giemsa 染色,组化, 电镜

  16. 急非淋白血病 组化 Ml M2 M3 M4 M5 M6 M7 POX + ++ ++ ++   - 苏丹黑 + + + +   - 酯酶 + + + ++ ++ + + 氟化钠抑制 部分 部分 部分 部分 抑制 不抑制 PAS - - - - - + +

  17. 细胞形态学及组化检查举例

  18. 原 始 细 胞

  19. 原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20. 原单核细胞 糖原染色阳性

  21. 原单核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氟化钠抑制试验

  22. 早幼粒细胞 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

  23. AMOL透射电镜

  24. AMOL扫描电镜

  25. CML-AKP染色

  26. 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性淋巴瘤 (Parry-Jones N Br J Haematol 2003,123:370) N=129年龄中位 69 (39-90) 男:女 0.9 临床特点: 脾大. 临巴结及肝肿大少见 白细胞 1600,血小板 145000, Hb 11.8gm 转归: 27% 不治, 10% 转变为高危淋巴瘤 中位生存期 13 年 治疗: 脾切除有效

  27. HCL 骨髓象 HCL骨髓象

  28. ALL透射电镜

  29. ALL-扫描电镜

  30. 多毛细胞白血病透射电镜

  31. HCL ACP染色 +酒石酸盐

  32. T-LGL 血象 T-LGL血象

  33.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增生 四种类型 CD3,CD4,CD8,TCRαβ,γδ +,CD56、CD57+ 1.反应性一过性增生 继发于感染,如结核等,逆转录病毒、HTLV-1感染活化T细胞导致(克隆性)增生 2.慢性LGL增生,34%血液中有自身抗体,IgG,CIC增高,类风湿因子2%阳性, 病程可达4年 3.惰性LGL白血病 大多发生在老年人,30~40%无临床表现,但有粒细胞减少、贫血、多发性关节炎,MTX,环孢素,CTX治疗有效 4.侵袭性LGL白血病 病程短,预后差

  3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最先进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分析仪之一, 测定物质在细胞内定位,如钙离子,两种物质是否在同一部位

  35. 血细胞形态学及增生情况检查的重要性 1.意义 血细胞形态血检查仍是血液病诊 断的基础

  36. 意义2.骨髓增生情况与预后 (516 例AML) 増生程度 CR% 中位生存 1+ 76 2+ 67 1+2+ 23M 3+ 73 4+ 60 3+4+ 14M

  37. 二.免疫表型 *方法 用单抗标记免疫荧光 *表达方法 以CD+%表达, CD=分化抗原丛 CD >166

  38. T细胞的免疫表型 胸腺祖细胞 胸腺细胞 成熟T细胞 CD1 + CD2 + + CD3 + cCD3 + + CD4 + + CD5 + + CD6 + CD7 + + + CD8 + + TdT + +

  39. 抗原 早期前B 前B 过渡B 未成熟B 成熟B 浆细胞 TdT 链重排 链重排 链重排 cIg sIg HLA-DR CD10 CD19 CD20 CD21 CD22 CD23 CD24 CD38  CD34+(祖细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