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857 Vues
蛋白質新藥 - benlysta ( 紅斑狼瘡新藥). 4A0H0060 楊順媛 4A0H0063 郭貞妤 4A0H0078 張琬婷 4A0H0094 林宜芬. 目錄. 什麼是蛋白質藥 紅斑狼瘡新藥 Benlysta 全身性紅斑狼瘡 討論 參考文獻. 什麼是蛋白質藥. 定義 以生物為來源,或利用基因工程、融合瘤技術所開發出的產品,有效成份包含經基因工程或細胞培養技而得之蛋白質、生長激素、荷爾蒙、單株抗體等。 生物體內各種蛋白質控制了生理狀態,因此許多疾病與缺乏某些蛋白質有關。.
E N D
蛋白質新藥-benlysta(紅斑狼瘡新藥) 4A0H0060楊順媛 4A0H0063郭貞妤 4A0H0078張琬婷 4A0H0094林宜芬
目錄 • 什麼是蛋白質藥 • 紅斑狼瘡新藥Benlysta • 全身性紅斑狼瘡 • 討論 • 參考文獻
什麼是蛋白質藥 定義 以生物為來源,或利用基因工程、融合瘤技術所開發出的產品,有效成份包含經基因工程或細胞培養技而得之蛋白質、生長激素、荷爾蒙、單株抗體等。 生物體內各種蛋白質控制了生理狀態,因此許多疾病與缺乏某些蛋白質有關。
在過去蛋白質藥物主要來源為從人(血液或尿液)或動物器官(如胰臟)中萃取,這種方法產率、產量都很低,來源不易取得,因此成本非常高。在過去蛋白質藥物主要來源為從人(血液或尿液)或動物器官(如胰臟)中萃取,這種方法產率、產量都很低,來源不易取得,因此成本非常高。 自胰島素上市後,各種用於治療用途的基因重組蛋白質便相繼被開發上市。
蛋白質藥物種類及技術 蛋白質藥物種類繁多,有:細胞因子、疫苗、荷爾蒙、酵素抑制劑、抗體、酵素、血液製劑,及抗生素等。 而用來製造蛋白質藥物的技術,可分成三種:一般生物法、基因工程法,及化學合成法。 以基因工程法最被看好!
Benlysta紅斑狼瘡新藥 • Benlysta,學名Belimumab為治療用單株抗體藥物,用於治療全身性紅斑狼瘡,對BLyS(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具特異性抑制能力,Belimumab阻斷可溶性BLyS與B細胞上的BLyS受體相互結合,抑制B細胞的生存、減少B細胞導向製造免疫球蛋白的漿細胞分化路徑。 • 為美國「人類基因體科學公司」和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費時十五年共同研發而成,用於靜脈注射,主要功效為緩解紅斑性狼瘡引起的疼痛,並降低復發機率。 紅斑狼瘡新藥Benlysta
目前全世界約有500萬紅斑性狼瘡患者,治療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抗瘧疾藥物、副腎上腺皮質素、免疫抑制藥物,甚至抗癌藥物也用來治療不易控制的病況,這些藥物對重症病患往往造成副作用大、免疫降低、併發感染等問題。目前全世界約有500萬紅斑性狼瘡患者,治療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抗瘧疾藥物、副腎上腺皮質素、免疫抑制藥物,甚至抗癌藥物也用來治療不易控制的病況,這些藥物對重症病患往往造成副作用大、免疫降低、併發感染等問題。 在一年的臨床研究觀察中顯示,紅斑性狼瘡成人患者使用Benlysta搭配現行標準療法,可減輕43%的疼痛,因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同意將Benlysta用於特定活動性狼瘡並接受標準治療的病人。
副作用 • 研究中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發燒。 • 患者也常會發生輸液反應,因此治療前之抗組織胺前置處理應予以考慮。 • 雖然新藥只對部份病人有效,但這些病人的生活品質確實獲得改善。 • 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劑對於某些病患已經失效,此藥也是一種新的選擇。
全身性紅斑狼瘡 • 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又稱蝴蝶病,思樂醫 在正常的狀態下保護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轉而攻擊我們自己,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引起的風濕疾病,身體的器官因為免疫系統的失調,而造成慢性的發炎,大部分發生在生育年齡婦女身上。 • 類型 (1)全身性紅斑狼瘡(台灣最常見) (2) 盤狀紅斑狼瘡 (3)藥源性紅斑性狼瘡
目前醫學研究知道個體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有以下幾個因素:目前醫學研究知道個體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有以下幾個因素: (1)遺傳因素 (2)環境因素 (3)女性賀爾蒙 (4)藥物 • 某些藥物會導致藥源性紅斑狼瘡,如hydralazine、phenytoin、procainamide等。
討論 除了Benlysta紅斑狼瘡新藥,對於其它的疾病所研發的蛋白質新藥種類已經都經由FDA同意治療病人了!FDA目前在認證的新藥中,60%為蛋白質藥,40%為化學藥,顯示蛋白質藥為國際製藥產業的大趨勢,預計未來10年,小分子藥物每年預估約以2~3%成長,而蛋白質藥物預估將以10%以上的幅度高速成長。
參考文獻 1.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29313 2.http://my.nthu.edu.tw/~thup/sample_DM/9210-wu/wu-ch1.htm 3.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0e1a1f57-3f2b-4489-91b3-427821946877#ixzz2VLvrn4af 4.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file/mavyrick/20020607183145.html 5.http://www2.itis.org.tw/PptReport/PPTReport_Detail.aspx?rpno=734&industry=2&ctgy=&free= 6.https://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depart.femh.org.tw%2Frheumatology%2FSLE.htm&h=lAQGEEcFq 7.http://homepage.vghtpe.gov.tw/~air/htm/disease01.html 8.http://tw.myblog.yahoo.com/jw!WQ5B0wCCFR4gDSrJuHEj1Q--/article?mid=387 9.http://blog.xuite.net/jt.jane/blog/43274033-FDA%E6%89%B9%E5%87%86Benlysta%E6%B2%BB%E7%99%82%E7%8B%BC%E7%98%A1%2856%E5%B9%B4%E4%BE%86%E7%AC%AC%E4%B8%80%E5%80%8B%E8%A2%AB%E6%89%B9%E5%87%86%E7%9A%84%E6%96%B0%E7%8B%BC%E7%98%A1%E8%97%A5%E7%89%A9%29 10.http://www.gsk.tw/PDF/medicines/Belimumab.pdf 11.http://www.hbmsp.sipa.gov.tw:9090/itri/tw/images/NewsList1000523_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