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 元 明 戏 曲. 王实甫的《西厢记 》. 辅 导. 课前导学. 一、熟悉作品 1.《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网上阅读 http://www.gsrtvu.cn/wsts/gdmz/Sj53-2.pdf. 二、掌握教材里的难重点 1.进入中央电大在线( http://www.crtvu.edu.cn),《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主页 2.进入甘肃电大在线( http://www.gsrtu.cn),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主页

makan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 元 明 戏 曲

  2. 王实甫的《西厢记》 辅 导

  3. 课前导学 一、熟悉作品 1.《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网上阅读 http://www.gsrtvu.cn/wsts/gdmz/Sj53-2.pdf

  4. 二、掌握教材里的难重点 1.进入中央电大在线(http://www.crtvu.edu.cn),《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主页 2.进入甘肃电大在线(http://www.gsrtu.cn),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主页 3.进入电大在线(http://www.openedu.com.cn),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的“教学辅导”栏目里的教学活动资料

  5. 三、辅导教师联系的方式: 1.甘肃电大在线“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论坛”留言 2.电子邮箱:hancl@gsrtvu.cn 3.中文教研室电话:8724969

  6. 四、介绍几个与《西厢记》研究有关的网站 1.国学网站:http://www.guoxue.com/ 2.戏剧研究: http://www.xiju.net/ 3.北大中文论坛:http://www.pkucn.com 4. 中国戏剧场: http://www.zhongguoxijuchang.com/mdsx.htm

  7.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一说名信,字实父。大都人。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期。早年为与歌妓关系密切的书会才人,晚年为幽居园林的隐士。现存剧目14种,剧本3种,《西厢记》为其代表作。

  8.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和剧情梗概、脚色扮演《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和剧情梗概、脚色扮演 一、西厢故事的流变 唐代: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 宋代:赵令畴《蝶恋花鼓子词》、宋杂剧《莺莺六么》。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

  9. 王实甫的《西厢记》吸收了《蝶恋花鼓子词》同情莺莺悲剧命运的观点,借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痴情种的写法,将崔、张故事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的自主婚姻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从主题思想到人物性格都有重大突破,成为一部爱情戏的杰作。

  10. 综述如下: 元稹《会真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西厢记》 董《西厢》对《莺莺传》的改进:故事内容的更新,人物的增加,故事结局的改编,人物形象的丰满。(为王《西厢》所本) 王《西厢》精心安排戏剧结构、戏剧冲突,由说唱改编为大型戏剧,精简紧凑剧本的同事使得语言更其优美、人物形象更其鲜明、丰满。

  11. 二、剧情梗概 第一本:第一折:惊艳。第二折:借厢。第三折:联吟。第四折:闹斋。 第二本:第一折:寺警。第二折:退兵。第三折:请宴。第四折:赖婚。第五折:听琴。 第三本:第一折:前候。第二折:闹简。第三折:赖简。第四折:后候。 第四本:第一折:酬简。第二折:拷红。第三折:送别。第四折:夜梦。 第五本:第一折:报捷。第二折:寄愁。第三折:争婚。第四折:团圆。 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12. 三、特殊的演唱方式 《西厢记》打破一人主唱的元杂剧惯例,从塑造人物出发,采取多人演唱的形式: 第一本:第一折至第三折由张生唱;楔子由老夫人、莺莺唱;第四折由张生、莺莺、红娘唱。 第二本:楔子由惠明唱;第一、三、四折由莺莺唱;第二折由红娘唱。 第三本:各折均由红娘唱。 第四本:第一、四折由张生唱;楔子、第二折由红娘唱;第三折由莺莺唱。 第五本:楔子、第二、四折由张生唱;第一折由莺莺唱;第三折由红娘唱。

  13. 四、脚色扮演 正旦:崔莺莺。正末:张珙。旦倈:红娘。外:老夫人。净:法本长老。净:郑恒。 杂:法聪和尚、惠明和尚、孙飞虎将军、杜将军、琴童、众僧、卒子。

  14. 《西厢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一、主题 《西厢记》结尾曲词:“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该剧的点睛之笔。传统的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金钱权势是婚姻的基础,父母作主是婚姻的缔结方式。而此剧强调婚姻的基础是“有情的”,而不是“有钱的”、“有权的”,而“有情”只能由婚姻双方的当事人才能完成,这样,就将婚姻的决定权从局外人手里夺回到当事人的手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婚姻的色彩。

  15.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张生 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 傻角——软弱、忠厚、傻气。 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

  16. 2.莺莺 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 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

  17. 3.红娘 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 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 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

  18.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一、戏剧冲突 此剧有正反面人物冲突和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的两条线索。正反面人物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等正面人物与老夫人、郑恒等反面人物的冲突,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卫道者的斗争;正面人物的误会性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因为身份、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冲突;两条线索互相交错。

  19. 二、戏剧结构 此剧突破一本四折的惯例,为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 三、运用“那辗”法,充分展开情节,刻划人物。 “那辗”是清人金圣叹在《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评点《西厢记》的术语,指在情节描写中认真地搓那、辗开,把很简单的剧情也写出寻人耐味的好戏来。如《前候》、《闹简》等折。

  20. 四、文采派的语言特色 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美人”。 (1)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名曲为第四本第三折《[正宫] 端正好》。 (2)语言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 (3)人物语言个性化,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21. 五、历史地位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有影响的作品,版本众多,明清版本达九十多种。评点者众多,并有著名画家为之绘图,足见后人对《西厢记》的喜爱。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22. 王实甫《西厢记》的独到艺术价值 1.男主人公的塑造。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 2.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 3.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和生活。 4.对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主次矛盾安排结构合理,有效地推进剧情发展,丰富人物形象。 5.“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模式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

  23. 网上讨论 内容: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要求: 进入甘肃电大在线平台 ( http://www.gsrtvu.cn),登陆成功选取《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进入本课程论坛,上传文本资料。

  24. 课后导学 一、自学媒体资源 1.《元明戏曲》相关内容;《元明戏曲》导读相关内容。 2.网上辅导信息 中央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网页相关内容 甘肃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网页相关内容

  25. 二、学习方法指导 1.利用文字教材、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可随时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2.通过课程论坛进行网上讨论。 3.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解答疑难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

  26. 小组学习 时间:第七周 内容:就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一、从元稹的传奇《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到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崔张故事发生的改变以及这一改变的深层含义。 二、《西厢记》中张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西厢记》的故事模式以及这一模式对后世戏曲、小说创作的影响。

  27. 要求: 一、交流自主学习杂剧《西厢记》的情况,并将疑难问题发布在甘肃电大在线本课程的课程论坛上。 二、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以上的文章,作为本次小组学习的书面材料。 三、讨论作业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这部分作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