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颤 证

颤 证. 龙华医院肾病科. 金亚明 龙华医院肾病科 64385700×1201,1202. 概 述. 颤证是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别名. 颤震、颤振、振掉、鼓 慄 、掉等。. 历史沿革. 《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素问·五常政大论》: 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 慄 ……. 明《医学纲目》《证治准绳》 《张氏医通》. 病因:风热相合 风夹湿痰 发于中老年 辨证论治:. 范 围.

manchu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颤 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颤 证 龙华医院肾病科

  2. 金亚明 龙华医院肾病科 64385700×1201,1202

  3. 概 述

  4. 颤证是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5. 别名 颤震、颤振、振掉、鼓慄、掉等。

  6. 历史沿革

  7. 《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素问·五常政大论》: 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慄……

  8. 明《医学纲目》《证治准绳》 《张氏医通》 病因:风热相合 风夹湿痰 发于中老年 辨证论治:

  9. 范 围

  10. 原发性震颤麻痹: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异常。原发性震颤麻痹: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异常。 继发性震颤麻痹: 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脑肿瘤、流行性脑炎、 药物中毒(利血平、抗抑郁药)、 重金属中毒(锰、汞、硫化物)、 一氧化碳 又称震颤麻痹综合征、帕金森氏综合征 其他:手足徐动症、小舞蹈病

  11. 病因病机

  12. 一.病因 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 劳倦过度:心脾损伤,气血不足 饮食失节:脾胃损伤,聚湿生痰 情志不遂: 引动肝风 煎熬津液 五志过极

  13. 二. 病机--肝肾精亏 肝肾阴虚,精血两亏 水不涵木,筋脉失养,髓海空虚 虚风内动。

  14. 气血亏虚 心脾损伤,气血亏虚 筋脉失养

  15. 痰热动风 痰湿郁积,久而化热。 热盛动风,风热相合。

  16. 辨证论治

  17. 一.辨证要点 实证 虚证 起病较快 起病缓慢 中老年 老年 可有诱因 无诱因 面红目赤 头晕目眩 心烦易怒 气短懒言

  18. 辅助检查 无特殊 排除其他病变:脑炎、脑外伤、 脑动脉硬化、中毒、

  19. 二.类证鉴别 颤证 痉证 头或肢体震颤抖动 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多单独发病 多见于其他病中 无发热、神昏等 有发热、神昏等 中老年人 各种年龄

  20. 三.治疗原则 一.治本—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二.治标—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21. 四.分型论治

  22. 肝肾阴虚 主症:头部及四肢震颤日久,筋脉拘急,动作 笨拙。 伴随症: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肢体 麻木。 苔脉:舌红苔少舌体瘦,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 加减:动摇较甚可加千年健、伸筋草、木瓜、蚕 砂。

  23. 髓海精亏 主症:同上 伴随症:头目眩晕,耳鸣,记忆力差,寤 寐颠倒,重则神情呆滞,啼笑反 常,言语失序。 苔脉:苔薄白,舌淡红胖大,脉沉弦无力。 治法:填精益髓,熄风定颤。 方药:龟鹿二仙膏。 加减:

  24. 气血两虚 主症:同上 伴随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眩晕,面色 无华。 苔脉:苔白舌胖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通络。 处方: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 加减:血虚加当归补血汤,气虚合补中益气汤, 夹瘀者合用牛膝、红花、丹 参,夹痰者合 用石菖蒲、胆星、远志。

  25. 痰热动风 主症:同上 伴随症:胸脘痞闷,头晕,呕吐痰涎。 苔脉: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兼以熄风。 方药:导痰汤合天麻钩藤饮。 加减:痰湿较盛,合用二陈汤加煨皂角、 硼砂、胆星,风势鸱张,加全蝎、 僵蚕、蕲蛇,肝火偏盛,加龙胆草、 夏枯草、山栀等。

  26. 症候归纳 主症:头部及四肢震颤摇动,筋脉拘急,动作笨拙。 病程:起病缓慢,时轻时重,逐渐加重。 后期:寤寐颠倒,神情呆滞,啼笑反常,言语失序。 虚像:眩晕耳鸣,记忆力差,失眠多梦, 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

  27. 西医学临床表现 震颤:远端为显著,通常从一手开始。 肢体静止时发生,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 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完全消失。 强直:首发症状多为肢体无力,发硬,不灵活, 原因为肌张力增高。 运动减少:所有动作显见缓慢,减少,常呆坐。 面具脸,写字过小症。

  28. 转 归

  29. 总的来说不能治逾,由轻到重,逐渐发展。 • 早期正确治疗的患者,可有阶段性的病情 减轻。 • 带病延年,即经过适当治疗,使病情缓慢 进展。 • 失治误治的患者,病情发展快,易并发痴 呆。

  30. 预防及护理

  31. 预防 1. 保持情绪稳定,五志平和,避免过度劳累,尤指长期高度紧张的的脑力劳动。 2. 饮食合理,忌暴饮暴食或膏粱厚味, 3. 戒烟戒酒。 4.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 节制房事,有利固肾藏精。

  32. 护理 坚持长期治疗,遵医服药。 随着病情进展,加强生活护理。

  3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