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第五章 GIS 空间分析

第五章 GIS 空间分析. §1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2 空间数据的查询 §3 空间叠合分析 §4 空间缓冲区分析 §5 空间网络分析 §6 空间统计分析. §1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 DEM 概述 2 . DEM 数据的网格化 3 . DEM 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 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 应用.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1 . 空间数据的查询定义与分类 1 . 1 定义 1 . 2 分类 2 . 空间数据查询方法 2 . 1 基于 SQL 扩充的空间查询方法 2 . 2 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

mark-lync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GIS 空间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GIS空间分析 •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 §2空间数据的查询 • §3空间叠合分析 • §4空间缓冲区分析 • §5空间网络分析 • §6空间统计分析

  2.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3.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1. 空间数据的查询定义与分类 1 . 1定义 1 . 2分类 2. 空间数据查询方法2 . 1基于SQL扩充的空间查询方法 2 . 2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 2 . 3基于自然语言的查询方法 2 . 4超文本查询方法 3. 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

  4. 第三节 空间叠加(叠合)分析 1. 空间叠加分析的概念 1 . 1 空间叠加分析 1 . 2 空间合成叠加 1 . 3 空间统计叠加 2 .空间叠加分析的分类 2 . 1 点与多边形的叠加 2 . 2 线与多边形的叠加 2 . 3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 3.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分析功能

  5. 第四节 空间缓冲区分析 1. 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概念 1 . 1定义 1 . 2组成要素 2. 三种分析模型2 . 1 线性模型 2 . 2 二次模型 2 . 3 指数模型 3.空间缓冲区的建立 3 . 1 建立 3 . 2 注意的问题

  6. 第五节 空间网络分析 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1 . 1定义 1 . 2组成要素 2. 空间网络的类型和构成2 . 1 类型 2 . 2 构成 3.空间网络分析的方法 3 . 1 路径分析 3 . 2 定位配置分析

  7. 第六节 空间统计分析 1. 统计图表分析 2. 分布密度与均值3.主成分分析 4.层次分析 5.系统聚类分析 6.判别分析

  8.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9. 1. DEM概述 1 . 1 DTM与DEM的概念 • DEM • DTM 1 . 2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 格网状数据 • 离散数据

  10. 1.1 DTM与DEM的概念 • DTM(Digital Terrain Mode)数字地形模型; • 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 地表单元上地形参数的集合,通常DTM可由DEM生成。

  11. 数字地面模型DTM • 数字地面模型由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等高线插值产生)产生,主要包括:

  12. (1)高程分级 • 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划分为若干高程等级,如用来区分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等

  13. (2)平均高程 • 式中n的计算单元内栅格个数; • h(Pk)为第k点的高程。

  14. (3)相对高程 • 设参考高程为hm,则各栅格点上相对高程为: • k=1,…,N

  15. (4)极值高程和高差

  16. (5)坡度 • 切面方程: • 坡度为该平面法线与水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 将计算结果划分为91级(0-90),为代表水平面的情况。

  17. (6)坡向 • 坡向为上述拟合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角: • 按22.5度的方位角间隔由正北顺时针划分为16个方位,每级取值范围为11.25度。

  18. (7)地表粗糙度 • 反映某一面积单元内地势伏变化的复杂程度,是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

  19. (8)坡面形态 • 根据相邻网格点上的坡度和坡向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坡形的凹凸变化情况,确定沟谷线、山脊和鞍部的位置,划分流域范围。

  20. (9)沟谷密度 • 沟谷密度由单位面积上沟谷线总长度决定:

  21. (10)地表辐照度 • 计算辐照度需考虑日照条件(太阳赤纬、高度角、时角及大气状况)与坡面几何条件的相互关系由下式决定: • 式中,β大气透过率,与太阳高度和大气状况有关;Sc为太阳常数;Sa为太阳高度角可由球面三角公式求出;t是时角;a、b为坡面方程系数;θ为坡度。

  22. 1. DTM与DEM的概念 • 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 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通常用矩阵表示; • 广义的DEM可包括等高线,三角网等。狭义的DEM则特指由地表矩阵单元构成的高程矩阵。

  23. 1. DEM概述 1 . 1 DTM与DEM的概念 • DEM • DTM 1 . 2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 格网状数据 • 离散数据

  24. 1.2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格网状数据:把DEM覆盖区划分为规则格网,每个格网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用相应矩阵元素的行列号来实现网格点的二维空间定位,第三维为特征值,可以是高程和属性。网格大小代表数据精度。

  25. 1 . 2 DEM数据的分布特征 • 离散数据:DEM平面二维地理空间定位由不规则分布的离散样点平面坐标实现,第三维仍为高程和属性特征值。

  26.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27.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2.1网格化插值计算 2.2网格尺寸的确定 2.3 空间插值的方法

  28. 2.1网格化插值计算 • 建立高精度DEM的共识: 1)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的获取(密度与分布) 2)一般情况下,DEM精度与原始数据密度呈线性关系 3)由于地形变化大,各种算法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4)由于地形在地性线(山脊、山谷、断崖)上发生转折,在分块拟合曲面时,跨越地性线的数据点不宜于参加曲面方程的拟合。 格网化过程:地形等高线的数字化——离散等高线的格网化——格网离散点的生成(图示)P170wu

  29. 2.2网格尺寸的确定 1)在一般情况下,样点的密度基本上决定了网格点的密度。此外,网格尺寸的选定还应分析地形形态特征。 2)网格尺寸主要决定于制图目标、DEM数据使用方法和精度要求等因素。

  30. 2.3 空间插值的方法 1)移动平均法 2)距离平方倒数加权法 3)趋势面拟合技术 4)样条函数 5)克立金法

  31.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32. 3. 表示DEM的方法 (1)数学分片表示法 (2)图像表示法 ①线模型 ②点模型

  33. 3. 表示DEM的方法

  34. 3. 表示DEM的方法

  35. ①线模型 表示地形的最普通线模型是一系列描述高程测量曲线的等高线。

  36. ②点模型 a.高程矩阵:将区域空间切分为规则的格网单元,每个格网单元对应一个高程值,如图所示。

  37. ②点模型 b.不规则三角形(TIN):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格网,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三角网的一种存储方式如图所示。

  38. §1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1. DEM概述 2. DEM数据的网格化 3. DEM的主要表示方法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5 . DEM应用

  39. 4 .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 4.1 DEM的数据源 4.2 DEM的采样方法

  40. 4 .1 DEM的数据源 • 地面测量的传统方法:现在通常是利用测距经纬仪在野外实测,测量一些点的距离和角度,自动记录与显示所测量得到的数据,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获得这些点的三维坐标 。

  41. 4 .1 DEM的数据源 • 数字摄影测量 :在模拟立体测图仪及解析测图仪上进行摄影测量时,都需要在人眼立体观测情况下使左右测标对准同名点,通过人眼与脑的观测实现影像定位、匹配与识别。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计算机立体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从遥感立体影像中提取地面高程,其基本原理是识别并测量两个或多个影像上同名影像的像对坐标,实现数字摄影的自动匹配。 利用立体影像测定DEM

  42. 4 .1 DEM的数据源 • 等高线法 :根据数字化的等高线和地形线等,利用内插算法根据邻近点高程求出待求点的高程。所采用的内插算法有移动曲面拟合法、多面函数法、最小二乘法 。

  43. 4 .1 DEM的数据源 • 激光测高仪、雷达、GPS等方法 :目前,德国已经利用激光遥感技术获取了1:5000的DEM。由于用这种技术获取的是地表地物的高度信息,故只有在处理掉植被、房屋高度后,才可得到真实的地面地形信息。但是,由于水体吸收激光(无反射),故无法获得水面信息,亦即基本无水面数据。根据激光高程点数据,采用SCOP内插程序可获得等高线数据。实践表明,将激光高程数据跟摄影测量三维影像图套合,符合较好。例如,加拿大一家公司用安装在Lasar Jet上的航空干涉侧视测量雷达STAR-3I获取中、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其抽样间距为2.5米,高程精度为1.5米。

  44. 4.2DEM的采样方法 • 人工网格法 • 立体像对法 • 三角网法 • 曲面拟合 • 等值线插值法

  45. 1)人工网格法 • 将地形图蒙上格网,逐格读取中心或角点的高程值、构成数字高程模型。

  46. (2)立体像对分析 • 通过遥感立体像对,根据视差模型、自动选配左右影像的同名点,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47. (3)三角网方法(TIN) • 对有限个离散点,每三个邻近点联接成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代表一个局部平面,再根据每个平面方程,可计算各格网点高程,生成DEM。

  48. (4)曲面拟合 • 根据有限个离散点的高程、采用多项式或样务函数求得拟合公式,再逐一计算各点的高程,可得到拟合的DEM。

  49. (5)等值线插值 • 根据各局部等值线上的高程点,通过插值公式计算各点的高程,得到DEM。 • 等值线插值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输入等值线后,可在矢量格式的等值线数据基础上进行,插值效果较好。

  50. 等高线输入方法与插值算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