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7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 重 点. ◆ 颈内动脉系统 & 椎 - 基底动脉系统 TIA 常见的特征性症状 ◆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病理基础 & 方法 ◆腔隙性梗死最常见的四种临床类型 & 表现 ◆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临床鉴别 ◆壳核 丘脑 脑桥 小脑 脑叶出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概 述. 要点提示. 脑血管疾病 (CVD) :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 (Stroke) : 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 & 全面性

markku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

  2. 重 点 ◆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的特征性症状 ◆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病理基础&方法 ◆腔隙性梗死最常见的四种临床类型&表现 ◆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临床鉴别 ◆壳核\丘脑\脑桥\小脑\脑叶出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3. 第一节 概 述

  4. 要点提示 脑血管疾病(CVD) :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 : 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全面性 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5.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 ◆男:女=1.3-1.7:1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65岁以上人群增长极显著 ◆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组5-8倍 ◆特征:北方>南方 西部>东部

  6. ◆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 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50%-70%的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7. 脑血管疾病分类 依据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或病理性质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我国1995年将CVD分为10类:(见表8-1)

  8. 表8-1 1995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简表

  9.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部各动脉分支示意图 (黄色区域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

  10. 脑血液供应 大脑半球外侧面血液供应 大脑半球内侧面血液供应

  11. 脑血液供应 • 血流量丰富(750-1000ml/min), 占心搏出量20% • 代谢极旺盛,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的20%-30% • 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代谢, 几乎无能量储备

  12.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灰质的血流量高于白质 ◆脑皮质的缺血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 ◆白质的缺血易出现缺血性脑梗死(白色梗死) ■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敏感不同 ◆大脑皮质(第3、4层)海马神经元最敏感 ◆纹状体&小脑Purkinje 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较高

  13. 脑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病病变: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损害最常见 ◆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疾病&钩端螺旋体等所致的动脉炎 ◆先天性血管病(动脉瘤、血管畸形、先天性狭窄) ◆各种血管损伤(外伤、颅脑手术、导管插入、穿刺等) ◆药物、毒物、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血管病损

  14. 2、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低血压血压的急骤波动 ◆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非风湿性 心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

  15.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高黏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机制异常(应用抗凝剂、避孕药、DIC、血液性疾病) 4、其他病因 ◆空气、脂肪、癌细胞&寄生虫等栓子 ◆ 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

  16. 诊断原则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脑卒中危险因素

  17. 治疗原则 治疗&管理措施 卒中单元 溶栓治疗 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细胞保护治疗 血管内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挽救生命 降低残疾 预防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18.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19.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 脑功能缺失&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持续10-20分钟、多在1h以内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CT.MRI无责任病灶 ■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h且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

  20. 病因&发病机制 1、血液动力学改变:各种原因导致的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 脉的严重狭窄、血压的急剧波动→侧枝循环 维持的脑区一过性缺血 2、微栓子形成: 3、其他因素: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血液系统疾病

  21. 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 好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 • 男性多于女性 • 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 • 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h • 局灶性脑&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无后遗症 • 反复发作

  22. 2、颈内动脉系统TIA • 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对侧肢体单瘫/轻瘫/面瘫/ 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 • 优势半球受损—失语&失用 • 非优势半球受损—空间定向障碍 • 大脑前动脉(ACA)人格&情感障碍、对侧肢体无力 • 颈内动脉(ICA)眼动脉交叉瘫(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对侧偏瘫/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病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23.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单独&伴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脑干缺血综合症 ◆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复视/单侧&双侧部/口周麻木

  24. 几种特殊表现: (1)跌倒发作:转头&仰头,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跌倒, 无意识丧失,很快自行站起,系下部 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2)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短时间记忆丧失,数分钟- 数十分钟,是大脑后动脉 颞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 颞叶海马/海马沟回&穹窿 (3)双眼视力障碍: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导致枕叶 视皮质受累,引起暂时性皮质盲

  25. 辅助检查 ◆CT / MRI大多正常 ◆部分病例(发作>60分钟)DWI可见片状缺血灶 ◆CTA/DSA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 ◆TCD可发现颅内动脉狭窄

  26. 诊 断 ■发作病史/典型症状体征/临床表现 ■PWI/DWI/CTP/SPECT有助于诊断

  27. 鉴别诊断 (1)癫痫的部分性发作数秒-数分钟的肢体抽搐& 麻木针刺感,从躯体的一处开始,向周围扩散 /脑电图异常/CT & MRI发现局灶性病变 (2)梅尼埃病: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发作>24h, 伴耳鸣耳阻塞感/听力减退/眼震 (3)心脏疾病:阿-斯综合症/心律失常 (4)其他:颅内肿瘤/脓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颅内寄生虫

  28. 治 疗 1、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 2、预防性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凝集剂:较少微栓子发生, 减少TIA复发 阿司匹林75-150mg/&氯吡格雷75mg/d (2)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 3、其他 高纤维蛋白原症→降纤酶

  29. 预 后 未经治疗&治疗无效 1/3 脑梗死 1/3 继续发作 1/3 自行缓解

  30. 第二节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 )

  3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 ) 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分型: • 脑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 • 脑栓塞 → 心源性&非心源性栓子 • 腔隙性脑梗死 →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

  32.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CT) ■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脑动脉主干&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使脑局部血 流减少&供血中断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局灶性神经 系统症状体征

  33. 病因&发病机制 1、动脉粥硬化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大动脉(管径500m以上) 常见部位 ◆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 ◆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 ◆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起始部 ◆椎动脉进入颅内段 ◆基底动脉起始段&分叉部 • 见部位

  34. 2、动脉炎 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等 3、少见病因 药源性(可卡因\安非他明) 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弥漫 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等 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 夹层动脉瘤等

  35. 病理&病理生理 病理 ◆脑梗死发生率:颈内动脉系统约占80% 椎-基底动脉系统约20% ■病变血管依次为: ◆颈内A ◆大脑中A ◆大脑后A ◆椎-基底A

  36. 病理&病理生理 ◆病理 脑缺血性病变病理分期: ◆①超早期(1~6h): 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肿胀, 线粒体肿胀空化 ◆②急性期(6~24h): 缺血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神经细胞\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显缺血改变 ◆③坏死期(24~48h): 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细胞\ 淋细胞浸润, 脑组织水肿 ◆④软化期(3d~3w): 病变区液化变软 ◆⑤恢复期(3~4w后): 坏死脑组织被格子细胞清除, 脑组织萎缩, 小病灶形成 胶质瘢痕, 大病灶→中风囊

  37. 病理生理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极敏感阻断血流30s 脑代谢发生改变 ◆1min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脑缺血>5min→ 脑梗死 ◆神经元缺血损伤具有选择性轻度缺血仅某些 神经元丧失,完全缺血神经元\胶质C\内皮C 均坏死

  38. 急性脑梗死病灶: 周围缺血半暗带(ischemic﹚由中心坏死区 & 周围缺血半暗带 ◆存在侧支循环&部分血供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如 血流恢复\脑代谢改善神经细胞仍可恢复功能 ◆保护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39. 病理生理 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损伤时有时间限制的 即时间窗(TTW) 脑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窗在6h之内

  40. 临床表现 脑梗死一般临床表现 ◆安静&睡眠中发病 ◆TIA前驱症状如肢麻\无力等 ◆局灶性体征在发病后10余h &1-2d达高峰 ◆意识清楚&轻度意识障碍

  41. 1、颈内动脉闭塞的表现: ◆30%-40%可无症状(取决于侧支循环) ◆单眼一过性黑矇 ◆偶见永久性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 ◆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 ◆伴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等 (远端大脑中动脉缺血) ◆优势半球伴失语症, 非优势半球可有体象障碍 ◆颈动脉搏动减弱&血管杂音, 可有晕厥发作&痴呆

  42. 2、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 1)主干闭塞 ◆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均等性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 ◆优势半球→完全性失语 ◆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

  43. 2)皮质支闭塞 ①上部分支闭塞: ◆病灶对侧面部\上下肢轻偏瘫&感觉缺失 ◆伴Broca失语(优势半球)&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通常不伴意识障碍 ②下部分支闭塞: ◆对侧同向性上1/4视野缺损 ◆对侧皮质感觉(图形觉\实体辨别觉)明显受损 ◆病觉缺失\穿衣失用\结构性失用等, 无偏瘫 ◆优势半球Wernicke失语, 非优势半球急性模糊状态

  44. 3)深穿支闭塞 最常见的是纹状体内囊梗死: 对侧中枢性均等性轻偏瘫\对侧偏身感觉 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

  45. 3、大脑前动脉闭塞的表现: ◆分出前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无症状 (对侧代偿) ◆分出前交通动脉后闭塞--对侧中枢性 面舌瘫&下肢瘫 ◆尿潴留&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 ◆淡漠\反应迟钝\欣快\缄默等(额极\胼胝体受损) ◆强握&吸吮反射(额叶受损) ◆优势半球出现Broca失语&上肢失用

  46. 4、大脑后动脉闭塞的表现: • 主干闭塞取决于侧枝循环 1)单侧皮质支闭塞: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较 下部视野受累常见、黄斑区视力不受累。优势 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读、命名性失语、失认等。 2)双侧皮质支闭塞:完全型皮质盲/视幻觉/ 面容失认证 3)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的脚间支闭塞:可引起中脑 中央和下丘综合征

  47. 4、 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表现: ◆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闭塞→脑干梗死, 危及生命 ◆眩晕\呕吐\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高热 ◆中脑受累--中等大固定瞳孔 ◆脑桥病变--针尖样瞳孔

  48. 1)闭锁综合症: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致双侧1)闭锁综合症:基底动脉的脑桥支闭塞致双侧 脑桥基底部梗死 2)脑桥腹外侧综合症:基底动脉短旋支闭塞, 同侧面神经、展神经& 对侧偏瘫 3)脑桥腹内侧综合症:基底动脉的旁中央支闭塞, 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偏& 双眼向病变同侧同向运动不能

  49. 4)基底动脉尖综合症:基底动脉尖分支小脑上动脉&4)基底动脉尖综合症:基底动脉尖分支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血栓多见于基底 动脉中部, 栓塞多在基底动脉尖 ◆眼球运动&瞳孔异常 ◆单&双侧动眼神经部分&完全麻痹 ◆光反应迟钝\调节反应存在 (类A-R瞳孔,顶盖前区病损) ◆一过性&持续数日的意识障碍 (中脑&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 ◆对侧偏盲&皮质盲(枕叶受累) ◆严重记忆障碍 (颞叶内侧受累)

  50. 5)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5)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 供应延髓外侧的分支动脉 闭塞所致

More Related